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干扰素α-2b在青光眼滤过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干扰素α-2b在青光眼滤过性手术中的疗效。方法:选择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49例(73眼),行小梁切除术,术后3d在球结膜下注射干扰素α-2b溶解液0.5mL(5×105U),手术后5d开始使用干扰素α-2b眼液滴眼,持续用药2mo。结果:功能性滤过泡形成良好,眼压维持在2.8kPa(21mmHg)以下,房水流畅系数显著提高,手术成功率达91.7%。结论:干扰素α-2b能减少滤过道疤痕化,提高手术成功率,长期使用无药物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2.
干扰素α-2b与丝裂霉素C用于青光眼滤过术的临床对比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Zhang X  Peng D  Zhou W  Ye T  Ge J 《中华眼科杂志》2000,36(2):119-123
目的 评价干扰素α-2b(interferon α-2b,IFN α-2b)与丝裂霉素C(mitomycin C,MMC)用于青光眼滤过术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 采取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方法,将41例(68只眼)晚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POAG)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有34只眼,其中27例为同一患者左右眼对照;患者年龄15~40岁,均为衩手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干扰素α-2b(IFN-α-2b)在抗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后维持有效滤过道的辅助作用。方法施行抗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后因滤过道瘢痕化而导致眼压升高的39例(41眼)实施IFN-α-2b滤过泡针刺修复术5×105IU/次。结果有效(包括加用一种局部降眼压药物,眼压≤21 mmHg者)28眼(68.29%),无效13眼(31.71%)。结论应用IFN-α-2b实施滤过泡针刺IFN-α-2b注入修复术对于抑制滤过道的瘢痕形成,维持及建立功能性滤过泡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干扰素α-2b作为青光眼滤过术后辅助用药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Xiong X  Du S  Lü Y  Wei H 《中华眼科杂志》1999,(1):52-54,I005
目的 探讨干扰素α-2b(IFN α-2b)对结膜下瘢痕形成的抑制作用机理和青光眼滤过术后的应用方式。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PAP法检测IFNα-2b对体外培养的牛结膜下成纤维细胞表皮生长因子(EGF)受体的影响,并用IBAS图像分析系统定量分析;观察IFNα-2b对36只兔眼结膜下置线引起的瘢痕中胶原含量的影响及18只兔眼小梁切除术后房水蛋白的变化。结果 IFNα-2b具有减少成纤维细胞表达EG  相似文献   

5.
小梁切除联合羊膜植入术和干扰素α-2b治疗难治性青光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小梁切除术联合同种异体羊膜植入和术眼球结膜下注射干扰素α-2b治疗顽固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对23例(23只眼)顽固性青光眼行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移植于巩膜床,分别于术时、术后1d、3d、7d、14d术眼球结膜下注射干扰素α-2b 50万单位。术后随访15~25个月,平均18.5个月。观察术后阻止瘢痕性滤过泡形成的效果、降眼压作用、手术成功率及视力变化。结果23只眼中,形成功能性滤过泡20只眼,无功能滤过泡3只眼,术后6个月眼压从术前的(36.42±5.64)mmHg降低到(15.73±2.99)mmHg(t=11.465,P<0.01)。术后24个月末,手术的成功率为65.8%(寿命表法)。结论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植入与干扰素α-2b注射能提高成功率,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
干扰素α—b用于早期滤过泡失败的再治疗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为探讨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后早期滤过泡失败的再治疗及应用干扰素α-2b的疗效,我们采取前瞻性研究方法,应用IFNα-2b对21例26只眼早期滤过泡失的病例进行滤过针刺分离和球结膜下注射,其中早期这泡疤痕化或疤痕倾向19只眼,包裹性囊状疱7只眼。  相似文献   

7.
干扰素α-2b与实验性滤过性手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讨干扰素α-2b(interferon-alpha2b,IFNα-2b)在不同给药方法及不同剂量下对兔眼抗青光眼术后滤过泡的影响,选取新西兰纯种白兔20只,全部行标准统一的巩膜咬切术,采用湿棉片敷贴给药和结膜下注射的方法,与对照组相比,观察术后的疗效,包括滤过泡存留情况、滤过区组织学检查、成纤维细胞计数和术后并发症.结果湿棉片敷贴5×105IU/ml或1×106IU/mlIFNα-2b5分钟,与对照组相比,疗效均无明显差别;结膜下注射5×105IU或1×105IU能有效减少滤过区疤痕组织增生,且5×105IU效果比1×105IU好;实验条件下,未引起明显的眼部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干扰素α-2b用于早期滤过泡失败的再治疗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为探讨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后早期滤过泡失败的再治疗及应用干扰素α-2b(IFNα-2b)的疗效,我们采取前瞻性研究方法,应用IFNα-2b对21例26只眼早期滤过泡失败的病例进行滤过泡针刺分离和球结膜下注射,其中早期滤过泡疤痕化或疤痕倾向19只眼,包裹性囊状泡7只眼。所有患眼接受小梁切除术时,术中曾应用过抗代谢药MMC(0.2mg/ml-0.3mg/ml)。术后发生滤过泡失败的时间平均22.0±8.7天。结果:随访时间最长13个月,最短6个月,平均9.4±1.9个月。治疗前平均眼压23.21±6.5mmHg,治疗后平均眼压16.10±5.18mmHg,治疗前后眼压差异有显著性(P<0.001)。治疗后有18只眼形成功能性滤过泡,治疗的完全成功率为69.2%,条件成功率92.3%。结论:应用IFNα-2b对早期滤过泡失败病例进行针刺分离和注射治疗可获良好的疗效,可挽救一部分濒临失败的滤过泡,而且操作简单、安全、并发症少,具有比5-Fu更理想的优点。本文强调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并提出利用UBM技术监测滤过泡失败再治疗的效果是值得探讨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青光眼滤过手术中应用陈旧生物羊膜抗纤维增殖作用。方法:采取随机对照动物实验研究方法,选日本大耳兔30只,共60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两组中右眼(30眼)均行小梁切除术,术中巩膜瓣层间植入陈旧生物羊膜,组A左眼(15眼)行小梁切除术联合应用干扰素α-2b,组B左眼(15眼)仅行单纯小梁切除术。并于术后3,7,14,30,60d分别处死两组中各3只动物,摘除眼球作病理切片,观察羊膜降解时间、成纤维细胞和炎症细胞计数。结果:羊膜组早期即可见大量成纤维细胞增殖,成纤维细胞处于功能活跃状态。羊膜组炎性细胞数目、成纤维细胞数目,术后3,7,14d均高于其它两组。羊膜大致在14~21d内降解。结论:兔眼小梁切除术中应用陈旧的生物羊膜诱发了兔眼的免疫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10.
杨伟  哈少平  景金霞 《眼科新进展》2011,31(12):1137-1139
目的 探讨改良型双层羊膜植入对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手术成功率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日本大耳兔18只36眼,术中双眼均行小梁切除术,右眼巩膜瓣层间植入生物羊膜(单层)为单层羊膜组,左眼术中将生物羊膜折叠后双层包裹巩膜瓣(上皮面背对巩膜瓣)为双层羊膜组,观察2组术后第3天、第7天、第14天、第30天、第60天兔眼眼压、滤过泡形态、滤过泡维持时间、前房深度等指标.结果 术后第7天单层羊膜组眼压为( 8.36±1.56) mmHg(1 kPa=7.5 mmHg),双层羊膜组眼压为(6.74±1.16) mmHg,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第14天单层羊膜组眼压为(10.27±2.42) mmHg,双层羊膜组眼压为(7.97±1.48) mmHg,2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02).术后第7天、第14天双层羊膜组眼压控制较单层羊膜组更理想.术后第30天双层羊膜组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为61.1%,明显高于单层羊膜组的27.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50,P <0.05).2组术后并发症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 改良型双层羊膜植入方法较单层植入方法在不改变手术方式、不增加手术成本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了小梁切除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后早期滤过泡功能丧失的处理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对25例(25只眼)小梁切除术后早期滤过泡功能丧失者,行针刺分离联合干扰素α-2b(IFNα-2b)球结膜下注射,随访观察6~12个月。结果治疗前平均眼压26.5mmHg,治疗后6个月平均眼压16.5mmHg,其中眼压降至10.5~20mmHg并形成功能性滤过泡者22只眼(88%)。结论针刺分离联合IFNα-2b球结膜下注射对早期滤过泡功能丧失者,可获得良好的效果,且操作简便、安全、无严重并发症。早期发现和处理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生物羊膜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青光眼小梁切除联合生物羊膜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2月至2007年1月治疗的93例(105只眼)小梁切除联合生物羊膜植入术患者的术后眼压、滤过泡情况.分析各回访时间段的眼压情况,及滤过泡与年龄的关系.结果 术后第1天,第1周,第1、3、6月,第1、2、3年各时间段眼压均在正常范围,说明此术式有良好地引流降眼压作用.对两组年龄人群(以55岁为分界)滤过泡情况比较(χ2=9.026,P=0.003<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大于55岁的人群效果更好.结论 小梁切除联合生物羊膜植入术能长期、有效地降低眼压,生物羊膜具有抗滤过泡纤维瘢痕化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生物羊膜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应用的疗效。方法对21例(25眼)进行滤过性小梁切除手术,术中用生物羊膜填充在巩膜瓣下层间,进行临床观察。结果 I型、II型滤过泡22眼;Ⅲ型和Ⅳ型非功能型滤过泡3眼。25眼术后1周内眼压≤21mmHg;术后1月,1眼眼压为29mmHg。嘱患者按摩眼球后眼压恢复正常,术后1年2眼眼压≥21mmH经按摩和加用抗青光眼药物(2%盐酸卡替洛尔)均控制在正常范围内。结论生物羊膜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应用,提高了滤过性小梁切除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干扰素α—2b抗瘢痕增殖在青光眼滤过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失败的最主要原因之一为滤过泡瘢痕增殖.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研究应用5-氟尿嘧啶,使手术成功率大为提高,但由于5-Fu的细胞毒性作用造成眼部一些并发症,使其在临床上的应用难以普及.作者选用干扰素。α-2b替代5-Fu,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一、患者资料1993年8月至1995年8月收治原发性青光眼48例(60眼).男性28例(38眼),女性20例(22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26例(30眼),开角型青光眼22例(30眼)。患眼均为在药物治疗下眼压>2、gKpac值<0.12;视乳头垂直杯盘比(C/q平均>0.8,排除其它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生物羊膜与MMC应用于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临床收治的40例(57眼)难治性青光眼患者分为羊膜组32眼和丝裂霉素组25眼,前者施行小梁切除术联合巩膜瓣下生物羊膜植入术,后者在术中一次性应用MMC,浓度为0.2~0.4g/L,时间2~4min,随访1a,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结果:术后与术前相比:两组眼压均明显降低(P值均<0.01);术后1~2wk内MMC组视力下降者占45%,而羊膜组视力下降者仅占10%,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并发症:羊膜组眼部的副作用小,引起的并发症主要有术后浅前房;MMC引起的眼部并发症主要有薄壁滤过泡、滤过泡渗漏、低眼压性脉络膜脱离。结论:生物羊膜应用于难治性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可有效地防止滤过泡的瘢痕组织形成,且并发症较应用MMC少,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羊膜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的作用 ,寻找抗滤过泡瘢痕化的有效方法。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 ,施行标准的小梁切除术 ,将 3 0例 ( 5 0只眼 )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分为羊膜组和丝裂霉素 ( MMC)组各 2 5只眼 ,前者施行小梁切除术联合巩膜瓣下羊膜植入术 ,后者在术中一次性应用 MMC,浓度 0 .2~ 0 .4mg/ ml,时间3 m in,随访 6个月。结果 手术成功率 :羊膜组累积完全成功率和条件成功率分别为 84%和 96% ,MMC组的累积完全成功率和条件成功率分别为 60 %和 80 % ( P <0 .0 1)。功能滤过泡的累积存活率羊膜组为 88% ,MMC组为60 % ,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 P <0 .0 1)。术后视力 :MMC组术后视力下降者 12只眼 ( 48% ) ,羊膜组则只有 4只眼 ( 16% ) ,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 P <0 .0 5 )。术后并发症 :羊膜组眼部的副作用小 ,引起的并发症主要有术后浅前房 ;MMC引起的眼部并发症有薄壁滤过泡、滤过泡渗漏、术后浅前房、前房出血、持续性低眼压、低眼压性黄斑病变、白内障等。结论 羊膜应用于小梁切除术可有效地防止滤过泡的瘢痕组织形成 ,并能有效长期保留功能性滤泡 ,且并发症较 MMC少  相似文献   

17.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应用羊膜与丝裂霉素C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羊膜和丝裂霉素C用于小梁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28例(48只眼)青光眼患者分为羊膜组和丝裂霉素C组各24只眼,每组按年龄再细分为A、B两个小组。前者施行标准小梁切除术联合巩膜瓣下羊膜植入术,后者在术中一次性应用丝裂霉素C,浓度为0.2~0.4mg/ml,2~4min。随访6个月。结果:两组的手术完全成功率和条件成功率均高于标准小梁切除术,两组之间的成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羊膜引起的并发症主要有术后浅前房,丝裂霉素C引起的并发症有薄壁滤过泡、术后浅前房、滤过泡渗漏、持续性低眼压、低眼压性黄斑病变等。结论:在小梁切除术中应用羊膜与丝裂霉素C,均能提高手术成功率,长期保留功能性滤过泡,恰当应用,可降低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生物羊膜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就诊我院诊断为青光眼患者72例(98只眼),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小梁切除术组和小梁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组,由同一位医师完成手术,术前和术后1周,1、3、12及18个月随访观察眼压;18个月时采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测量滤过泡长径和宽径的长度,计算手术成功率。结果小梁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组术后眼压的波动较小梁切除术组低。UBM检测发现18个月后小梁切除术组滤过泡长径为(3.81±0.91)mm,小梁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组滤过泡长径为(7.11±2.08)mm,两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708,P<0.001);小梁切除术组滤过泡宽径为(3.14±0.96)mm,小梁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组滤过泡宽径为(4.78±1.20)mm,两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324,P<0.001)。18个月时小梁切除术组手术完全成功率为56.8%(21只眼),小梁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组手术完全成功率为84.4%(27只眼),两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182,P=0.013);18个月时小梁切除术组手术条件成功率为75.7%(28只眼),小梁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组手术条件功率为93.8%(30只眼),两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183,P=0.041)。结论小梁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可明显减轻滤过道瘢痕化,形成功能性滤过泡,提高手术成功率,是青光眼治疗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9.
生物羊膜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应用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生物羊膜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应用的疗效。方法:对16例(16眼)进行滤过性小梁切除手术,术中用生物羊膜填充在巩膜瓣下层间,进行临床观察。结果:I型、II型滤过泡13眼;Ⅲ型滤过泡3眼。在术后1mo眼压16眼均在正常范围内;术后6mo,14眼眼压≤21mmHg,有2眼需用药物控制在正常范围。结论:生物羊膜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应用,提高了滤过性小梁切除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联合生物羊膜移植的意义。方法我科诊治的60例(76眼)青光眼随机分为羊膜组31例(38眼)和对照组29例(38眼)。羊膜组行小梁切除术联合生物羊膜移植,对照组仅行小梁切除术。分析两组间术后眼压、滤过泡形成的差异。结果眼压:羊膜组术后降低眼压成功者36眼(94.74%);对照组为32眼(84.21%)。羊膜组降低眼压成功率高于对照组(X2=15.36,P〈0.05)。滤过泡:羊膜组术后形成功能性滤过泡者33眼(86.84%);对照组为25眼(65.79%)。羊膜组功能性滤过泡形成比率高于对照组(X2=12.07,P〈0.05)。结论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联合生物羊膜移植的手术效果优于单纯的小梁切除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