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痞的含义有二:其一,“痛也”;其二,“通否,闭塞不通”。简言之,痞即痛与不通,是对痞病主证和病机的高度概括。由于病因病位不同,痞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痞即痞病,指凡是引起以痛为主证,以不通为病机的一切疾病,由痰、食、水、瘀血或无形之邪阻塞形成,可产生于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所以《内经》把痞称为痞饮、痞逆、否肿、否痛、否隔、否塞,仲景称之为痞满、痞硬满、痞硬,均是以同以复词的形式多方面解释了痞病,朱丹溪直接把痞块称为疟母,孙思邈把痞称为症瘕,说明了痞病之广泛;狭义痞专指仲景痞证,为无形之邪壅塞心下。  相似文献   

2.
论中医痞证     
在中医古籍书中以"痞"相关的病名有胸痞、痞气、痞疾、痞硬、痞胀、痞结、痞塞、痞满、痞痢、痞块、胃痞,等[1]。  相似文献   

3.
陈亦人老师长期从事《伤寒论》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对《论》中关于痞证的认识有其独特的见解,兹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4.
痞证     
<正> 许某,女,57岁。1985年8月3日就诊。因情志刺激致腹部胀满年余,昼轻夜甚,自觉有物梗塞于心下,伴食欲不振,恶心,疲乏无力,烦操不安。作胃肠钡餐透视未见异常。曾用舒肝理气、宽中下气、健脾益气、消导和中等法无效。诊见身体消瘦,精神抑郁,面色晦滞,目眶黯黑,肌肤甲错,舌质黯红、边有瘀斑、舌苔灰白不厚,脉沉涩。审证求因,此属气滞血瘀,致三焦气机痞塞。拟活血化瘀之法,投以膈下逐瘀汤加减:党参12克,半夏9克,灵脂6克,当归9克,川芎6克,桃仁9克,赤芍6克,乌药9克,元胡9克,沉香6克,香附6克,红花9克,枳壳6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一剂。服药后腹胀明显减轻,服药6剂告愈。  相似文献   

5.
浅析痞证     
张兴国 《内蒙古中医药》2007,26(5):43-43,57
痞证在很多疾病中都可见到,尤其是以脾胃肠道疾病最为多见,只有加深对痞证的认识,才能针对病证做到恰当治疗,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将对痞证的认识和治疗做如下阐述。1对痞证症状的认识痞证发生的部位多在心下(即胃脘),故常有心下痞或胃痞之称。痞为患者自觉心下有压迫、阻塞感,似有一物,按之濡不软不硬不痛,触诊时腹部一般为软,但有时偶现压痛,腹肌较紧张,正如《伤寒贯珠集》曰:“痞者,满而不实之谓”,《金匮要略》“呕而肠呜,心下痞者”。2对痞证病因病机的认识痞证之成因,多由热邪、寒邪、饮食内停、水饮、痰浊内阻、大肠燥屎、正气亏虚…  相似文献   

6.
痞证探析     
成冬生  高风琴 《陕西中医》1998,19(4):159-161
阐明《伤寒论》痞证的定义、病因、病机、鉴别诊断及古人对此证的认识,并按照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将其分为热实痞证、虚寒痞证、邪实正虚痞证及其它痞证四个证型论治,灵活运用《伤寒论》五个泻心汤,临床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7.
痞证浅议     
痞证浅议高洁明(石家庄市井陉县中医院050300)脾胃病是临床常见病,张仲景专设痞证,并创立了五泻心汤,对后世温病及脾胃病的治法,拓宽了思路。痞证是无形邪热或清浊相于导致中焦堵塞而产生的一组症侯群。痞即堵塞感,部位在心下,当与闷、胀满相鉴别。闷在胸,...  相似文献   

8.
痞,指痞塞不通之意,(月真)胀满塞而不痛,常伴见嗳气,呕吐,泛酸,心烦口苦,口乏谷味,下痢等。久则导致脾胃气虚,变生他病,遗患无穷。《伤寒论》言痞证为:太阳病误下,里虚  相似文献   

9.
何任 《中医药通报》2002,1(5):11-12
痛证是临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习惯上,对痛证的辨证论治,多从痛之部位分述,如头痛、胸痛、脘痛、腹痛、骨痛等,继再各以八纲辨证。前人有“气伤痛”  相似文献   

10.
热敷痛可舒治疗痛证10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丽萍  刘森亭 《陕西中医》1999,20(11):491-491
采用热敷痛可舒(白附子、红花、栀子、川乌、草乌等)治疗痛证101例,治愈35例,显效37例,好转26例,无效3例,临床总有效率97%。提示该品具有活血舒筋、消肿止痛作用。  相似文献   

11.
12.
试论脾胃痞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3.
14.
慢性胃炎痞证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历代医家对痞证的认识、痞证的病因病机、治疗用药规律及常用方剂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总结。认为痞证发生机制主要为脾虚气滞,中焦气机升降失常,用药主要以调理气机为主,从脏腑论治,需注意升降;从虚实论治,需注意"灵通";从寒热论治,要注意反佐;从湿论治,需注重风药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腹中痞痛治验何保军,郇丽丽,康幼雯(河南省许昌市中医院,461000)笔者在临证中,用老母鸡配三棱、文术。山楂等药治疗腹中痞满疼痛,屡用屡验,尤其对因寒致瘀而出现腹部痞痛的患者,疗效颇佳,现介绍如下。治疗方法老母鸡以生长3年以上,不下蛋母鸡为佳。根据...  相似文献   

16.
痞证,又称胃痞,系脾胃疾病中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是以病人自觉心下(即胃脘部)痞塞,胸膈胀满,反复发作在2个月以上,触之无形,按之柔软,压之无痛,伴有食少纳呆、暖气、大便稀溏或排便不爽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按部位痞证可分为胸痞、心下痞等。  相似文献   

17.
笔者在跟随倪克中老师治疗痞胀病人的过程中,略有心得。现就中医治法,谈一些粗略的体会。1益气升阳,调补脾胃1·1典型病例倪某,女,41岁。初诊:食后腹胀满疼痛月余,卧床则舒,肢楚乏力,大便三日一行,形体偏瘦,舌质淡,苔薄,脉濡细。胃片示:胃下垂。证属中气不足,升降失司。治拟益气升阳,升清降浊。处方:党参10g,炙芪10g,柴胡5g,当归10g,青陈皮各6g,半夏10g,香附10g,熟军10g,郁李仁10g,共7剂。2诊:食后脘胀存,痞满好转,纳呆,纳谷不馨,腑气欠畅,舌淡,苔腻,脉濡细。治仍以调补脾胃为主,加重通腑泻浊药以调畅中焦气机。处方:炙芪10g,党参6g,柴胡5g,…  相似文献   

18.
胃痞之病机多责之于胃气不和,气机失于和降,但又有气滞、湿阻、寒凝、热郁、气虚、津亏等证候之别,临证需明辨寒热、气血、燥湿、虚实之差异,灵活立法处方。  相似文献   

19.
试论痞证与泻心汤陈兴汉(江苏省常州市郊区政府爱卫办常州213001)关键词痞症,病因病机,治则,泻心汤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本文通过对痞证的成因、病机和治则的研究及泻心汤方药增设的论证,希望能讨痞证的认识有所提高和对泻心汤方的掌握应用有所准绳。...  相似文献   

20.
文中阐述了痞证的部位、症状、体征以及病因病机,并分热痞、寒痞、寒热互结痞、虚痞、痰痞、积滞痞、水饮痞等证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