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林州市食管癌家族聚集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研究林州市食管癌家族聚集性及遗传因素在食管癌发生中的作用 ,以探讨遗传因素在食管癌发病中的地位。方法 :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资料 ,调查了 118例食管癌新发病例及 168例对照的Ⅰ、Ⅱ级亲属食管癌发病情况 ,比较病例对照各级亲属食管癌发生率。用Falconer法计算遗传度。结果 :病例及对照亲属食管癌发病率比较显示 ,血缘关系越近 ,亲属食管癌发病率越高 ,患者Ⅰ、Ⅱ级亲属的食管癌发病率分别为 12 .32 %和 4 .84 % ,高于相应对照组的 3.92 %和 2 .58%。Ⅰ、Ⅱ级亲属的危险度 (RiskRatio ,RR)分别为 3.15( 2 .15~ 4 .61)和1.87( 1.2 6~ 2 .79) ,分层分析RR为 2 .4 6( 1.87~ 3.2 3)。Ⅰ级亲属遗传度为 53.39± 5.93% ,Ⅱ级亲属为 50 .2 1± 10 .75%。加权遗传度为 52 .2 6± 3.82 %。结论 :林州市食管癌有明确的家族聚集性 ,遗传因素在食管癌的发生中起较为重要的作用 ,但环境因素亦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2.
广东省梅州市客家籍食管癌家族聚集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食管癌高发区的研究表明食管癌存在家族聚集现象。现对梅州市客家籍食管癌家族癌史,结合梅州市客家人历史进行分析,以探讨遗传因素在食管癌病因中可能起的作用。一、材料与方法调查1984年至1998年在我院确诊的梅州市客家籍食管癌1889例患者的家族癌史,所有家族成员的恶性肿瘤诊断需经县级以上医院诊断才列入分析。二、结果本组有家族癌史222例,共计发生癌484例(含患者),顺次为食管癌412例(占85.1%)、胃癌16例(占3.3%)、肝表1 不同亲属家族癌发生情况亲属级别亲属关系食管癌数发病率(%)其他癌数发病率(%)合计发病率(%)一级父  母11644…  相似文献   

3.
我国乙型肝炎感染严重,有1 2亿人携带乙肝表面抗原(HBsAg )。而母婴传播是乙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之一,使乙肝感染往往呈家族聚集性,为了探讨父母乙型肝炎HBsAg阳性对子女感染乙肝病毒的影响,对新泰市城乡383个HBsAg阳性的家庭的子女进行血清乙肝5项指标检测,现报告如下。1 对  相似文献   

4.
脑梗塞家族聚集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脑梗塞是否存在家族聚集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哈尔滨市95个脑梗塞先证家系和95个对照家系进行了脑梗塞家族史的遗传易感性的研究.结果病例和对照家系年龄及性别有良好的均衡,病例组一级亲属总的患病率为16.94%,与对照组的3.70%相比,有显著性差异(x2=81.32,P<0.01),不论其父母或同胞,均以病例亲属的患病率显著高于对照,而子女两者无显著性差异;二项分布分析显示,脑梗塞家族中实际发病数超过其二项分布的理论概率范围,即脑梗塞的分布呈明显的家族聚集性;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拟合也提示,遗传因素在脑梗塞发病中有重要地位.结论脑梗塞存在家族聚集性.  相似文献   

5.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家族聚集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判断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的家族聚集性,探讨遗传因素对COPD发病的影响,分析了206对核心家系的资料。结果表明:COPD的发病具有家族聚集性。COPD先证者的亲属(父母、兄弟姐妹)患COPD的危险性增加,是对照家系亲属(父母、兄弟姐妹)的2.07倍。除母亲之外,两家系父亲间,兄弟间及姐妹间患COPD危险性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故COPD先证者的亲属对COPD的易感性比对照的亲属高,说明遗传因素是COPD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林州市食管癌人群现时生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1988-2004年河南省林州市食管癌人群的生存水平及变化情况,评价当地食管癌二级预防及临床诊治工作的效果.方法 从林州市肿瘤登记处抽取1988-2004年全部食管癌发病和死亡个案记录,剔除重复及仅有死亡证明书的病例,共获得有效分析的食管癌病例12 160例,男性6914例,女性5246例.计算林州市食管癌患者1992、1997和2002年分性别和分年龄组的生存概率,与食管癌发病死亡数据连接.用现时生存分析方法和队列生存分析方法分别计算食管癌患者1990-1994年、1995-1999年、2000-2004年3个时期的5年观察生存率和相对生存率并进行Z检验.结果 林州市食管癌患者在3个时期的5年相对生存率分别为28.24%、35.24%和40.76%,呈逐年上升趋势(Z值分别为3.94、3.07,P值均<0.05).男性食管癌患者3个时期的5年观察牛存率分别为13.67%、18.08%和22.46%,相对生存率分别为29.94%、36.96%和38.40%.女性食管癌患者3个时期的5年观察生存率分别为15.56%、19.29%和28.01%,相对生存率分别为26.78%、33.12%和43.70%.前两个时期男女食管癌患者的5年观察生存率和相对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生存率Z值分别为1.48、0.88,P值均>0.05;相对生存率Z值分别为1.27、1.50,P值均>0.05).而在第3个时期女性患者的观察生存率和相对生存率高于男性(观察生存率:Z=3.56,P<0.05;相对生存率:Z=2.09,P<0.05).1995-1999年和2000-2004年两个时期现时生存分析方法计算出的相对生存率(分别为35.24%、40.76%)高于同时期队列生存分析方法的结果(分别为28.77%、33.35%).结论 林州市食管癌患者的生存率在不同时期呈逐渐升高趋势,反映出该地区食管癌的二级预防及临床诊疗水平在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7.
脑梗塞家族聚集性的病因和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通过遗传流行病学病例对照方法,对宜兴市214个家系(109个脑梗塞先证家系和105个对照家系)进行了脑梗塞家族史的遗传易感性研究,结果表明:病例和对照家系有良好的均衡可比性,病例组一级亲属总的患病率为5.12%,与对照组的1.63%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不论其父母或同胞,均以病例亲属的患病率显著高于对照,而子女中两者无显著性差异;二项分布显示,脑梗塞家族中实际发病数超过其二项分布的理论概率  相似文献   

8.
朱小刚 《大众健康》2012,(12):40-40
目前,许多学者认为,颅内动脉瘤的发生有一定的遗传倾向或家族聚集性。据报道,家族性动脉瘤患者的家庭成员中,约20%的人存在颅内动脉瘤且没有相关症状。  相似文献   

9.
胆石病家族聚集性及遗传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索胆石病家族聚集性及遗传方式。方法 采用遗传流行病学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317个家系进行研究。结果 病例组一级亲属总的胆石病患病率为2.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29%;分离比为显著低于0.25,不符合单基因遗传疾病的特征;遗传度估算显示,该病一级亲属中,遗传度为21.80%,其中男性亲属的遗传度为36.34%,显著高于女性亲属的14.15%。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男性代谢综合征(MS)患者青春期子代和健康人青春期子代的MS各组分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疾病表型的差异,探讨MS及其相关组分的家族聚集特征.方法 采用遗传流行病学1:3病例对照家系设计,确定26例男性MS作为先证者(病例组)以及78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通过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收集两组研究对象青春期子代的疾病表型信息.测定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压,计算BMI、腰臀比和腰围身高比.实验室检测空腹血糖、血脂四项及血清hs-CRP含量.结果 MS病例组青春期子代的肥胖指标(腰围、腰围身高比、腰臀比、DBP值)及hs-CRP值均高于对照组的青春期子代(P<0.05).病例组青春期子代的MS、中心性肥胖率以及血脂异常率(低HDL-C)均高于对照组子代(P<0.05).并且病例组子代患MS组分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r=0.231,P<0.05).结论 病例与对照组青春期子代的疾病表型存在差异;提示MS的家族聚集性在青春期即已体现,主要表现在中心性肥胖、血压升高和炎症表达明显.  相似文献   

11.
林州食管癌发病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目的 探讨林州居民食管癌发病的相关因素及其特征。方法 在全市1995、1996两年新发生的食管癌病人中,选取352例现症病人;另选取同性别、同年龄(上下不超过3岁)的邻居为对照,进行1:1配对,采用统一调查表,进行回顾性入户问卷调查,资料编码量化后录入微机,应用SAS软件,计算单因素和多因素的比值比,对相对危险进行估计。结果 显示农民家庭经济条件差,住地周围环境污染,室内油烟污染,体质指数低,常吃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林州市食管癌发病率、死亡率南北相差(1-3)倍、历史变化较为明显,既往没有文献进行解释,本文对这两种现象与浊漳河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方法对林州市居民食管癌发病率、死亡率南北差异及历史性变化与浊漳河水(红旗渠水)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结果(1)浊漳河水是林州市北部居民饮用水和工农业用水的重要水源,与林州市北部食管癌发病率、死亡率高于南部(1.3-3)倍的地理分布一致;(2)1959年-2003年45年间,林州市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曲线呈现多峰型显著的上升和下降变动状态。1959年-1961年相对偏低(89.80/10万、84.69/10万)红旗渠通水,6年后1969年-1970年食管癌发病率、死亡率达到高峰(183.87/10万、171.35/10万),然后显著下降,又显著上升和显著下降,1995年后稳定在较低水平。(3)林州市食管癌随着浊漳河(渠水)水量的时多时少、时断时流,食管癌南、北两地发病率、死亡率随之波动,渠水供水后期食管癌发病率、死亡率显著高于供水前期,居民改饮用地下水5年后,食管癌发病率、死亡率大幅度下降。结论浊漳河水的供水范围决定着食管癌的地理分布特征,林州市居民食管癌发病率、死亡率南北差异及历史性变化与居民饮用浊漳河水的人数多少变化有关,即人群有效污染比率越大,或者说有效暴露率越大,死亡率越高。预防措施应在原来五项防癌措施基础上,加强“氮循环”病因假说的宣传教育,要特别预防浊漳河水源的工农业污染,净化红旗渠水后再灌溉土地,同时加强饮用水管理和检测,改水、改厕、改善环境卫生、保护水源是预防食管癌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客观评价林州市麻疹监测系统现状。方法对2000年~2005年麻疹监测工作进行了分析。结果林州市麻疹监测系统的灵敏性较高,个案调查质量有明显改善,主要监测指标已达较高水平,麻疹病例标本采集率较高,说明监测系统的运转质量在逐步提高。结论林州市要加速控制麻疹,今后应继续做好麻疹监测和麻疹疫苗免疫接种。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山东省肥城市食管癌死亡率的变化规律,为该地开展食管癌病因学研究及制定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负二项回归分析年龄、性别、时期、出生队列与食管癌死亡的关系。结果食管癌死亡与年龄和性别有关。食管癌死亡率随着年龄组的增高而升高,每相邻2个年龄组的下一年龄组食管癌死亡危险是上一年龄组的1.67倍。95%CI=1.56~1.78;男性食管癌死亡危险是女性的2.38倍,95%a=1.78~3.18;而时期和出生队列与食管癌死亡率的变化无关联。结论肥城市食管癌死亡率资料分布符合负二项分布,回归分析显示,影响该地区食管癌发生的危险因素在近30年中基本无变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追溯武汉市首起家庭聚集性布鲁氏菌病疫情的来源,为制定防控政策提供依据。方法依据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专项监测工作进行分析。结果2例确诊病例和1例隐性感染者均来自同一家庭,在2012年购进种羊后陆续发病。结论本起疫情家庭中的传播是由于接触病死羊引起,其感染来源为购进的山东某地检疫情况不明的染疫种羊。  相似文献   

16.
彭学宏  陈暖  李克  郑邦希 《中国校医》2013,27(5):353-355
目的研究食管癌外周血miRNA表达情况。方法应用芯片技术,分析研究20例食管癌病人及20例对照者外周血miRNA表达的差异。结果 11个miRNAs在食管癌病人血液中有差异。其中8个基因上调、3个基因下调。结论检测食管癌外周血miRNA可能为食管癌早期诊断提供新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浊漳河水及改水对林州市居民食管癌性别、年龄别发病率的影响。方法对林州市居民食管癌性别、年龄别发病率时间变化与浊漳河水(红旗渠水)水量变化关系进行相关分析。结果1959年—2003年间,林州市食管癌发病率、死亡率随浊漳河水、红旗渠水的水量时多、时少而上升和下降。1959年—1963年红旗渠通水前食管癌的性别、年龄别发病率相对偏低。红旗渠通水6年后,即1969年—1970年食管癌发病率、死亡率达到历史高峰期,随后,当红旗渠水量减少和恢复时,食管癌发病率、死亡率随之显著下降和显著上升。1995年全县85%的居民改用地下水后,食管癌发病率、死亡率稳定在较低水平。结论林州市居民食管癌发病率时间变化与浊漳河水量变化相一致、并有时间先后关系,先浊漳河水量变化,5-10年发病率随之变化。预防措施应加强"氮循环"病因学说的宣传教育,要特别预防浊漳河水源的工农业污染,净化红旗渠水后再灌溉土地,同时加强饮用水管理和检测,改水、改厕、改善环境卫生、保护水源是预防食管癌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淮安市居民食管癌发病危险因素,为食管癌早诊早治和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淮安市洪泽、金湖两县区采用1∶1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食管癌病例和正常对照进行调查,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经常食用腌晒食品,有癌症家族史,患胃十二指肠溃疡、食管炎或胃肠炎5个因素与食管癌的发病相关(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经常食用腌晒食品(OR=1.625,95%CI:1.037~2.546)、有癌症家族史(OR=4.459,95%CI:2.672~7.442)、患胃十二指肠溃疡(OR=3.080,95%CI:1.454~6.524)或食管炎(OR=1.842,95%CI:1.035~3.277)是食管癌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经常食用腌晒食品,有癌症家族史,患胃十二指肠溃疡或食管炎是食管癌发生的危险因素,在积极开展食管癌防治宣传基础上,应该继续推进食管癌早诊早治项目,有效控制食管癌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食管癌高发区食管癌发生的危险因素,为食管癌的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以人群为基础的病例一对照家系研究方法,在河南省食管痛高发区以匹配方式选择病例和对照家系各505户,家庭成员各1171名,进行以家庭为单位的问卷调查,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食管癌危险因素.结果 病例组和对照组比较,食用炯熏食物[2.10%(36/1711),0.82%(14/1711);X2=9.82,P=0.00;OR=2.61,95%C/:1.40~4.85],常吃油炸食品[7.17%(66/921),3.91%(35/894);X2=9.13,P=0.00;OR=1.90,95%C/:1.24~2.89],常吃生硬食物[13.36%(123/921),8.95%(80/894);X2=8.87,P=0.03;OR=1.57,95%CI/:1.16~2.11],喜食热烫食物[20.05%(343/1711),15.20%(260/1711);X2=13.87,P=0.00;OR:1.40,95%C/:1.17~1.67],有精神刺激史[6.72%(115/1711),3.10%(53/1711);X2=24.06,P=0.00;OR=2.25,95%CI:1.62~3.14]和有E消化道不适症状[19.40%(332/1711),12.74%(218/1711);X2=28.15,P=0.00;OR=1.65,95%CI:1.37~1.99]等因素,是食管癌发生的危险因素.而进食速度较快则显示是保护因素[20.85%(192/921),25.14%(225/895);X2=4.73,P=0.03;OR=0.78,95%Cl:0.63~0.98].结论 食管癌发生是多因素综合作用所致,要从生活行为方式、环境因素、社会心理因素和生物遗传因素等多方面进行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