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儿童枕叶癫(癎)的临床及脑电图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儿童枕叶癫痫(COE)的临床和脑电图(EEG)特征及预后。方法对43例COE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起病年龄5个月~13岁;癫痫发作表现为眼球偏转20例,呕吐15例,头偏转14例,头痛10例,口咽部或手自动症9例,黑朦8例,视幻觉7例,眼睑扑动7例,眼球阵挛3例;继发半侧阵挛11例,继发全身性发作18例。头颅影像学异常15例。有明确脑损伤病史和/或头颅影像学检查证实枕叶有病变者23例,诊断为症状性COE,其余20例符合特发性COE。发作间期EEG有痫样放电41例,其中位于枕区19例,枕、后颞区15例,少数可在枕区以外。15例记录到发作期EEG。40例随访1~9a,其中特发性19例,对抗癫痫药物疗效好,17例无复发,其中11例已停药。症状性COE对抗癫痫药物疗效欠佳,发作完全控制仅8例。结论COE发作的临床特点为眼球偏转、视觉症状、呕吐、头痛、眼睑扑动;发作间期EEG放电主要在枕区或枕、后颞区,少数可在枕区以外;特发性COE预后优于症状性COE。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儿童枕叶癫癎(COE)的临床和脑电图(EEG)特征及预后。方法对43例COE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起病年龄5个月-13岁;癫癎发作表现为眼球偏转20例,呕吐15例,头偏转14例,头痛10例,口咽部或手自动症9例,黑朦8例,视幻觉7例,眼睑扑动7例,眼球阵挛3例;继发半侧阵挛11例,继发全身性发作18例。头颅影像学异常15例。有明确脑损伤病史和/或头颅影像学检查证实枕叶有病变者23例,诊断为症状性COE,其余20例符合特发性COE。发作间期EEG有癎样放电41例,其中位于枕区19例,枕、后颞区15例,少数可在枕区以外。15例记录到发作期EEG。40例随访1~9 a,其中特发性19例,对抗癫癎药物疗效好,17例无复发,其中11例已停药。症状性COE对抗癫癎药物疗效欠佳,发作完全控制仅8例。结论COE发作的临床特点为跟球偏转、视觉症状、呕吐、头痛、眼睑扑动;发作间期EEG放电主要在枕区或枕、后颞区,少数可在枕区以外;特发性COE预后优于症状性COE。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光敏性枕叶癫痫(POLE)的临床及脑电图特征。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19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22例POLE的患儿资料, 对相关临床资料、脑电图、治疗和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2例患儿中, 女12例, 男10例;3例合并轻度智力发育落后。癫痫发作症状中, 仅3例主诉有视觉先兆的主观症状, 常见的症状为眼部运动(11例次)及呕吐(6例次)、头痛(3例次)、头晕(3例次)等客观症状。病程中均有局灶性发作, 20例有继发双侧强直-阵挛发作, 5例兼有全面性肌阵挛发作。22例患儿脑电图均监测到发作间期癫痫样放电, 其中单纯局灶性放电6例, 单纯广泛性放电10例, 广泛及局灶性放电共存6例;19例诱发了光阵发反应, 其中单纯局灶性放电4例, 单纯广泛性放电6例, 局灶及广泛性放电共存9例;16例诱发光惊厥反应, 其中15例为枕叶起始局灶性发作或局灶继发双侧强直-阵挛发作, 另1例仅诱发肌阵挛发作。18例使用了抗癫痫发作药物(ASMs)治疗, 并进行了随访, 常用的前3位药物为丙戊酸(12例)、左乙拉西坦(8例)、拉莫三嗪(4例), 13例癫痫发作得到了控制。结论 POLE...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婴儿癫发作的录像脑电图 (Video EEG)特征。方法 根据癫发作分类法对 45例婴儿 10 6次癫发作的Video EEG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全身性发作包括 :①全身性粗大肌阵挛 8例 32次发作 ,发作期EEG为阵发性全导棘慢波、多棘慢波或弥漫性低电压 ,肌阵挛与EEG相关性良好 ;②散发游走性肌阵挛 3例 ,面部及肢体远端频发间断肌阵挛 ,EEG为广泛持续慢波及多灶性棘波、尖波 ,肌阵挛与EEG无相关性 ;③婴儿痉挛 10例 17次发作 ,背景EEG为高峰节律紊乱 ,发作期为高波幅爆发和 (或 )低波幅抑制。全身性发作中缺乏完整的全身强直 阵挛性发作及失神发作。(2 )部分性发作 16例 42次发作 ,突出表现为无动性凝视 ,其次为简单自动症、植物神经症状及轻微的惊厥性症状。多数意识状态难以准确判断。EEG提示发作起源于额区、中央区、颞区或枕区。部分性继发全身性发作 5例 7次发作 ,EEG提示阵发性放电分别起源于颞区 2例 ,枕区 2例及多灶性 1例。(3)不能分类的发作 3例 5次发作 ,Video EEG主要表现为在 1次发作中出现多种发作类型。结论婴儿期癫发作在识别和分类上都比较困难。Video EEG监测同步分析有助于对婴儿癫发作的准确观察与分类。  相似文献   

5.
目的 借助多项神经电生理技术观测不同起源和不同性质肌阵挛的临床-电生理特征.方法应用视频脑电-肌电多导记录(VEEG-EMG)、抽搐逆向锁定的脑电平均技术(jerk-lockedback averaging,JLA)以及短潜伏期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SEP),对32例肌阵挛发作患儿进行临床和多项电生理的实时联合分析及分类.结果 32例患儿的年龄为1个月~16岁,平均2.8岁,其中皮层性和皮层下性起源各14例,其他肌阵挛4例.(1)皮层性起源组:14例中11例主要表现局灶性或多灶性肌阵挛,3例还同时有全身性肌阵挛发作.11例呈非节律性,3例伴节律性肌阵挛.10例肌阵挛对声响、闪光或叩击肌腱等刺激异常敏感.肌阵挛同步EMG时程为10~52 ms.发作间期脑电图(EEG)有局灶、多灶、或全部性棘-慢波,或高度失律等多种异常.发作期EEG 8例可见全部性1~4 Hz(多)棘-慢波暴发,1例为多灶性1~2.5 Hz棘-慢波,1例无明显改变,其余4例部分肌阵挛发作伴有全部性2~3 Hz棘-慢波.JLA分析13例存在与肌阵挛相关的棘波,1例正常.10例SSEP检测中3例存在巨大皮层反应电位.(2)皮层下起源组:14例中8例为全身性,另6例伴多灶性肌阵挛发作,均为非节律性.对各种感觉刺激皆不敏感.同步EMG时程60~400 ms.间期EEG无恒定异常,包括背景活动正常6例,伴(癎)性放电者8例.9例发作期EEG无明显改变,5例部分肌阵挛发作期伴(癎)性放电.JIA分析12例无异常,2例虽有叠加后棘波,但与肌阵挛发作无锁时关系.14例SSEP皆正常.(3)未能确认起源组:同步EMG时程60~400 ms,EEG及SSEP均正常.根据多项电生理检测结果 ,确认本组32例患儿中,14例为癫(癎)性肌阵挛.结论 (1)对肌阵挛发作及其性质的判定不能仅靠发作间期和发作期EEG;(2)借助多项神经电生理技术,尤其JLA分析,能较好区分不同起源肌阵挛并确认肌阵挛的癫(癎)性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Gastaut型儿童枕叶癫痫(COE-G)的临床及脑电图特点.方法 随诊分析2004年6月至2008年6月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7例确诊为COE-G患儿的临床、脑电图特点及对治疗的反应.结果 9岁左右起病,临床特征为较频繁的日间视觉症状,常有头眼偏斜及偏头痛症状.3例伴偏侧阵挛,仅1例泛化为全身发作:患儿均有日间发作,2例夜间也有发作,脑电图示枕区为主的后头部高幅痫性放电,常为闭眼诱发,睁眼抑制:1例对多种抗癫痫药物反应不佳,2例伴认知问题.结论 COE-G起病较晚,较具确切特征表现,良性预后尚值得怀疑.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伴癫(癎)样发作的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方法 总结本院2例住院甲亢患儿,均为女童.1例3岁7个月患儿出现高代谢症状9个月余,未给予正规治疗出现抽搐发作;另1例12岁患儿已诊断甲亢并口服抗甲亢药物,症状好转后自行停药,1周后出现抽搐发作.2例患儿的发作形式均为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根据患儿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转归,同时回顾性分析PUBMED检索及中文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从1975年至今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共18例甲亢伴癫(癎)样发作患儿(年龄3~18岁;男7例,女11例).结果 甲亢伴发癫(癎)样发作形式主要为全面性强直一阵挛发作,共18例;2例青春期患者表现为肌阵挛发作.其中有3种临床表现形式:8例(8/20例,占40%)以癫(癎)样发作为首发症状,分别在首发症状出现1个月~2 a才确诊为甲亢;癫(癎)样发作为继发症状9例(9/20例,占45%),在确诊为甲亢2个月~4 a出现癫(癎)样发作,多为甲亢控制欠佳或中断药物时发生;癫(癎)患者并甲亢时癫(癎)样发作加重3例(3/20例,占15%),均在青春期合并甲亢时发作次数明显增加.结论 甲亢可引起癫(癎)样发作,其发作与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关系密切;甲亢与癫(癎)可能存在某些共同的免疫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8.
婴儿癫癎发作特征的录像脑电图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分析婴儿癫癎发作的录像脑电图(Video-EEG)特征。方法 根据癫癎发作分类法对45例婴儿106次癫癎发作的Video-EEG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全身性发作包括:①全身性粗大肌阵挛8例32次发作,发作期EEG为阵发性全导棘慢波、多棘慢波或弥漫性低电压,肌阵挛与EEG相关性良好;②散发游走性肌阵挛3例,面部及肢体远端频发间断肌阵挛,EEG为广泛持续慢波及多灶性棘波、尖波、肌阵挛与EEG无相关性;③婴儿痉挛10例17次发作,背景EEG为高峰节律紊乱,发作期为高波幅爆发和(或)低波幅抑制。全身性发作中缺乏完整的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及失神发作。(2)部分性发作16例42次发作,突出表现为无动性凝视,其次为简单自动症、植物神经症状及轻微的惊厥性症状。多数意识状态难以准确判断。EEG提示发作起源于额区、中央区、颞区或枕区。部分性继发全身发作5例7次发作,EEG提示阵发性放电分别起源于颞区2例,枕区2例多灶性1例。(3)不能分类的发作3例5次发作,Video-EEG主要表现为1次发作中出现多种发作类型。结论 婴儿期癫癎发作在识别和分类上都比较困难。Video-EEG监测同步分析有助于对婴儿癫癎发作的准确观察与分类。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SYNGAP1基因相关儿童癫痫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神经内科2017年3月至2020年10月就诊的13例SYNGAP1基因变异相关癫痫患儿, 并进行随访, 对其临床特点、脑电图、头颅影像学、基因结果、治疗等进行总结。结果 13例患儿(男4例、女9例)随访到12例, 末次随访年龄5岁7月龄(3岁1月龄至9岁)。癫痫发作起病年龄为2岁(4月龄至3岁), 发作类型包括眼睑肌阵挛伴或不伴失神(9例)、肌阵挛发作(5例)、不典型失神(4例)、可疑失张力发作(4例)、跌倒发作(6例, 具体发作类型不详), 发作频率每日数次到百余次。4例表型类似肌阵挛-失张力综合征。10例发作有诱因, 包括进食(5例)、情绪(5例)、发热(3例)、声音(2例)、劳累(2例)等。10例患儿脑电图提示9例发作间期广泛性或局灶性痫样放电, 监测到不典型失神4例、肌阵挛发作2例和眼睑肌阵挛伴失神发作1例。12例中9例加用丙戊酸钠均有效(发作减少50%以上), 5例联用左乙拉西坦3例有效, 至末次随访3例发作相对控制(6个月至1年1个月), 余7例仍有发作(数日1次或每日数次)。13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伴癫癎样发作的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方法总结本院2例住院甲亢患儿,均为女童。1例3岁7个月患儿出现高代谢症状9个月余,未给予正规治疗出现抽搐发作;另1例12岁患儿已诊断甲亢并口服抗甲亢药物,症状好转后自行停药,1周后出现抽搐发作。2例患儿的发作形式均为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根据患儿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转归,同时回顾性分析PUBMED检索及中文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从1975年至今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共18例甲亢伴癫癎样发作患儿(年龄3-18岁;男7例,女11例)。结果甲亢伴发癫癎样发作形式主要为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共18例;2例青春期患者表现为肌阵挛发作。其中有3种临床表现形式:8例(8/20例,占40%)以癫痫样发作为首发症状,分别在首发症状出现1个月-2a才确诊为甲亢;癫痫样发作为继发症状9例(9/20例,占45%),在确诊为甲亢2个月-4a出现癫痫样发作,多为甲亢控制欠佳或中断药物时发生;癫痫患者并甲亢时癫痫样发作加重3例(3/20例,占15%),均在青春期合并甲亢时发作次数明显增加。结论甲亢可引起癫痫样发作,其发作与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关系密切;甲亢与癫痫可能存在某些共同的免疫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视频脑电图(VEEG)分析癫婴幼儿的发作类型。方法对深圳市儿童医院7 a来2岁以下且VEEG监测到发作性事件的1 00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全面性发作41例。其中强直-阵挛发作4例,持续时间为(59.75±58.93)s,中位数(M)38.50 s。强直相持续(17.25±15.81)s,M 12.50 s;阵挛相持续(35.00±29.54)s,M 29.00 s。发作期EEG主要表现为全导脑波抑制、全导棘波或低幅快活动发放后转变为棘波频率变慢夹杂慢波交替出现。强直发作6例,持续时间(36.66±16.97)s,M 34.00 s,发作期EEG为低中幅快节律持续发放。肌阵挛31例,持续时间(186.67±29.16)ms,M 200.00ms,发作期EEG为多尖棘慢波全导同发。2.痉挛发作302例。其中1岁内219例,1~2岁83例。发作持续时间为(1.35±0.67)s,M 1.00 s,发作间期背景EEG为高峰节律紊乱,其中210例为变异性高峰节律紊乱。临床表现屈肌型216例,伸肌型29例,混合型22例,眼球运动、轻微抖动等不典型发作35例。3.局限性发作232例。持续时间(107.34±104.88)s,M 70.00 s。临床表现为强直抖动(阵挛)样发作或无动性凝视(肢体无明显动作,肌张力无改变),多数意识状态难以准确判断,发作间期EEG为局限性癫样放电,EEG观察发作起源于额区13例、中央区20例、颞区46例和枕区13例,其余为多个部位起源,其中17例发作间期和起源部位不一致。4.癫持续状态10例。发作时临床表现为自动症或单侧肢体强直抖动为主,发作时间持续30 min以上或者反复发作,各次发作间意识未恢复至正常水平,EEG为局限性持续癫样放电。5.多种形式的发作43例,VEEG主要表现为一次发作中出现多种发作类型,痉挛伴局限性发作31例,痉挛伴肌阵挛发作11例,痉挛伴局限性发作、肌阵挛发作1例。6.非癫性发作372例。清醒期发作214例,睡眠期发作111例,清醒及睡眠期均有发作47例。突出表现为轻微抖动,非性强直等现象,EEG为动作伪差或与背景一致。结论婴儿期癫发作的主要类型是痉挛发作和局限性发作,非性发作也常见,临床对癫性发作与非癫性发作鉴别诊断很重要。VEEG监测同步分析有助于婴幼儿癫发作的准确观察与分类。  相似文献   

12.
婴儿严重肌阵挛癫痫的临床特征和基因突变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婴儿严重肌阵挛癫癎(SMEI)的临床特点和基因诊断.方法分析13例SMEI患儿的临床和脑电图(EEG)特点及钠离子通道SCN1A基因突变筛查结果.结果男10例,女3例.8例有热性惊厥和癫痫家族史.惊厥起病年龄2~9个月,平均5.6个月.首次发作为热性惊厥9例.13例在病程早期均以反复发热诱发的全面性或一侧性阵挛或强直阵挛发作为主,其中8例有热性惊厥持续状态.出现无热惊厥的年龄为2~21个月.病程中均出现多种发作类型.发作均有热敏感的特点,诱发因素包括发热、洗热水澡和疫苗接种.起病后出现智力发育落后11例.共济失调5例,锥体束征阳性2例.EEG在1岁前多数正常,1岁后出现全导或局灶放电.头颅MBI检查异常2例.13例均应用多种抗癫痫药治疗,发作均未完全控制.卡马西平和拉莫三嗪使部分患儿发作加重.10例发现有SCN1A基因突变.结论 SMEI的临床特点是:1岁以内起病,首次发作常为热性惊厥;1岁以后出现多种发作形式和智力发育落后;发作具有热敏感的特点;EEG早期正常,以后出现全导或局灶放电.筛查SCN1A基因突变有助于早期明确诊断,指导选择抗癫癎药物.  相似文献   

13.
总结甲基丙二酸血症(MMA)合并癫痫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对1997年1月至2009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住院确诊的27例MMA合并癫痫发作患儿的临床资料、辅助检查结果、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7例患儿除癫痫发作外,合并其他神经系统受损表现包括:智力运动发育落后或倒退22例、发作性嗜睡10例、肌张力增高8例、肌张力减低8例、反复呕吐4例、震颤和共济失调各2例、姿势异常1例。癫痫首次发作年龄为生后8d至11岁,发作类型包括部分性发作21例、全面强直阵挛发作5例、强直发作3例、肌阵挛发作3例,痉挛发作2例;5例患儿同时有2~3种发作类型。脑电图(EEG)检查有22例异常,包括:背景节律慢17例,局灶或多灶性痫样放电16例、广泛性痫样放电4例、高度失律2例和爆发抑制1例。头颅MRI检查24例显示脑萎缩14例,脑白质异常信号12例,胼胝体发育不良2例,双侧基底节病变2例和小脑萎缩1例。维生素B12有效型较维生素B12无效型患儿预后好。结论 癫痫是MMA的常见症状,部分性发作较其他发作类型更常见。对不明原因的癫痫患儿若伴其他神经系统症状,应进行尿有机酸分析,早期明确病因诊断,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肌阵挛失神癫癎(epilepsy with myoclonic absences,EMA)是一种以肌阵挛失神(myoclonic absences,MA)为主要发作类型的儿童癫癎综合征.本研究旨在探讨EMA的临床及神经电生理特征.方法 对6例EMA患儿均进行视频脑电图(VEEG)监测,2例同步监测双侧三角肌肌电图(EMG).对EMA的临床、神经电生理特征、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6例中女3例,男3例.起病年龄为2岁3个月~11岁,平均5岁2个月.5例以MA为惟一发作类型,1例以全身强直-阵挛发作起病,后转变为MA.MA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意识改变,上肢为主的节律性肌阵挛抽搐、常伴强直性收缩、有时可见头及身体的偏斜或不对称抽搐,持续时间为2~30 s,发作突发突止,发作频繁时每日可达数次~30余次,过度换气常可诱发.所有患儿发作期EEG为双侧对称同步的3 Hz棘慢波节律性暴发,2例双侧三角肌EMG记录到与发作期放电频率一致的节律性肌电暴发,其中1例还记录到伴随的持续强直性肌电活动.所有患儿发作间期EEG均有醒睡各期全导棘慢波发放,部分存在少量局灶性放电.治疗主要采用丙戊酸单药或联合其他抗癫癎药.随访时年龄为6岁4个月~19岁,4例发作控制8个月~3年;1例因开始治疗晚、1例未及时正规治疗并伴病程中全身强直-阵挛发作,分别随访2年半及5年,目前仍有发作,且有智力受损.结论 EMA为一种少见的儿童癫癎性疾病,发作类型主要为MA.临床表现结合发作期VEEG及同步EMG可确诊MA.早期恰当的选用丙戊酸或联合其他抗癫癎药对EMA有效.治疗不及时或伴有全身强直-阵挛发作时预后相对不良.  相似文献   

15.
肌阵挛(myoclonus)是一种起源于中枢或周围神经系统的突然、快速、短暂、闪电样的不自主肌肉收缩或放松[1-3],单次发作时间一般小于0·2s。除某些特定的类型外,肌阵挛的发生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对其诊断和治疗依然存在许多问题,其中,对小儿时期肌阵挛的诊断与认识更为肤浅。本文从神经生理学的角度,就近年对肌阵挛发病机制的研究,以及小儿时期常见肌阵挛发作作一简要综述。1肌阵挛临床分类及其发生机制按肌阵挛可能的起源部位,可以把肌阵挛分为:皮层性、皮层下性、脊髓性和周围性4种类型[2]。1.1皮层性肌阵挛皮层性肌阵挛是指由于大脑感觉运动…  相似文献   

16.
获得性癫失语 (acquiredepilepticaphasia)临床少见。我科收治 4例 ,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 4例 ,男 3例 ,女 1例 ;年龄分别是 6、8、13、14岁 ,均有获得性失语和癫发作。脑电图检查均有性放电。癫发作的形式 :全身性阵挛发作 1例、简单部分性发作 (运动性 ) 1例、部分性运动性发作继发全身强直 阵挛发作 2例。失语形式 :1例 6岁男性患儿为发作性完全失语 ,起病迅速 ,恢复快 ,反复发作。表现为漠然 ,对语言无反应 ,不讲话 ,每次约持续数分钟至 10余分钟 ,可自行缓解。如此反复发作约 3个月后 ,出现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口周肌阵挛伴失神(PMA)的临床和脑电图特征,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对2010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2例PMA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例患儿均为学龄前儿童,2~4岁起病,临床发作以口周肌肉节律性抽动为突出表现,伴双眼凝视,不同程度意识障碍,持续时间短暂为数秒至十余秒,发作频繁。发作期脑电图为全导同步对称3Hz为主棘慢波放电,发作间期脑电图为全导散在或短阵片断发放的中高波幅棘波、棘慢波。两例患儿出生史、生长发育史均正常,均有癫痫家族史,1例2~3岁时有3次全身强直-阵挛发作,1例病程中有失神持续状态发作。2例患儿分别予丙戊酸钠或丙戊酸钠联合氯硝西泮治疗,服药后发作均有消失,其中1例随访10个月目前已无发作。结论 PMA是以频繁的失神和口周肌肉节律性肌阵挛为特征的特发性全面性癫痫综合征,视频脑电图对正确诊断本病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Dandy-Walker综合征(DWS)是以小脑蚓部发育不全,四脑室扩张及后颅窝囊肿为主的先天性后脑畸形[1]。颅脑MRI具有特征性表现,是临床诊断的主要依据。1993—2006年经笔者医院应用MRI诊断9例DWS,现分析如下。资料和方法:男4例,女5例,年龄4~39月龄,平均年龄14月龄。临床表现:头颅增大、前囟张力高2例,不能独坐、不会说话2例,运动、智力倒退2例,行走不稳3例,斜视、肌阵挛发作1例。采用德国西门子IMPACT1.0T超导型磁共振仪,头线圈,常规轴位、矢状位、冠状位扫描,采用SE序列T1WI(500/15ms)及turboSE序列T2WI(4800/90ms)扫描,层厚6mm,…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儿童颈部肌阵挛伴失神发作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例以颈部肌阵挛伴失神为发作类型的儿童癫痫的临床和脑电图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均为男孩,起病年龄分别为7岁9个月、9岁10个月,出生史及生长发育史无异常,无遗传性疾病及癫痫家族史。头颅影像无异常。视频脑电图(VEEG)显示背景节律无异常,发作间期睡眠期记录到前头部或广泛性棘波、棘慢波,发作均表现为节律性摇头运动伴头颈向一侧偏转,伴意识障碍,持续约6~13 s;发作期脑电图为广泛性极高波幅3 Hz左右棘慢波节律爆发,一侧胸锁乳突肌伴有与棘波同步的约50 ms节律性肌电爆发且伴有强直电位,过度换气能诱发发作,无光敏感。基因检测无异常。患儿经丙戊酸钠治疗后发作控制。文献检索国外共报道经VEEG证实为颈部肌阵挛伴失神发作患儿4例,起病年龄为4岁9月~12岁,1种或2种抗癫痫药物治疗4个月~3年后发作控制。结论颈部肌阵挛伴失神发作是一种具有独立脑电-临床特征的全面性癫痫发作类型。  相似文献   

20.
斜视眼阵挛(OM)的定义为在所有的平面上周期性、急动的共济失调性眼运动。首次由orzecho-wski描述。他已注意到斜视眼阵挛与小脑共济失调和肌阵挛症的相互关系。斜视眼阵挛病灶的解剖位置在小脑;有小脑的脱髓鞘、胶质增生及普倾野氏细胞丢失等病理变化。Solomon等人首次报告小脑共济失调和与潜在的神经母细胞瘤的关系。约2%神经母细胞瘤患儿以此症状就诊。Altman等人报告2例,并复习了28例,发现2年成活率为90%,而整个神经母细胞瘤组有30~34%的病人有2年存活率。本文报告3例,在诊断后101/2、51/2和4年随访中,未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