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TCA加支架术的护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急诊PTCA加支架术的术前术后护理。方法通过积极的术前准备,加强术后心电、血压的监测,注重拔除鞘管的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结果15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PTCA加支架术,除1例患者术后死于心脏破裂,1例死于肺部感染外,其余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术前积极的准备和心理护理,术后严密监护,积极处理,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是急诊PTCA加支架术成功的保障。  相似文献   

2.
王翠翠  王丽君 《全科护理》2012,(31):2921-2922
[目的]总结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TCA)加支架植入术的预见性护理。[方法]对23例急性心肌梗死12h内、无手术禁忌证的病人行PTCA加支架植入术治疗,同时采取有效的预见性护理。[结果]23例病人共植入支架39枚,术后发生心律失常2例;随访6个月,病人预后均良好。[结论]加强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TCA加支架植入术的预见性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3.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TCA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总结护理要点。方法对29例急性心肌梗死施行PTCA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并实施针对性的护理。结果PTCA手术成功率为100%;术后出现严重心律失常5例,占17.2%,迷走神经反射4例,占13.8%,穿刺部位出血5例,占17.2%。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TCA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虽较一般冠心患者高,但术后全程监护及有针对性的护理可以减少其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诊PTCA加支架术的术后护理。方法:通过加强术后心电、血压的监测,注重拔除鞘管的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结果:9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PTCA支架术,除1例患者术后死于心脏破裂外,其余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术后严密监护,积极处理,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是急诊PTCA加支架术成功的保障。  相似文献   

5.
我院2004-03~2006—12对4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发病12h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护理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6.
心肌梗死是因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缺血导致心肌坏死[1]。应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内成形(PTCA)加支架术,可使闭塞的冠状动脉再通,恢复其血流灌注,挽救濒死的心肌,缩小梗死面积,成功率达90%以上[2]。1临床资料和方法2005年1月~6月江苏省扬州市第一  相似文献   

7.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TCA及支架植入术后的护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14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急诊PTCA及支架植入术,经术后严密观察和精心护理,结果13例康复出院,1例患者死于术后室颤.认为术后严密观察和护理,同时配合正确的健康教育是治疗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8.
陈容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0):4803-4804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高发性、高风险的疾病,是冠心病最严重的临床表现,是由于冠状动脉闭塞、供血中止,使相应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所致。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调查我科36例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找出存在治疗延误的原因。方法对PCI术后3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患者从发病到行PCI术的时间。结果本组28例存在不同程度的治疗延误,主要因素:(1)来自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发病时的重视程度;(2)院前就诊和转运的因素;(3)医院内的评价和诊断水平,以及急性心肌梗死绿色通道体系完善情况。结论通过分析治疗延误的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急救绿色通道,简化就诊步骤,为患者争取最佳治疗时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TCA)加支架植入术治疗的术前、术后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9年2月-2010年10月收治的无手术禁忌症的急诊行PTCA加支架植入术治疗的130例AMI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128例患者顺利完成PTCA加支架植入术,并痊愈出院;1例术后死于心脏破裂,1例死于急性左心衰竭.结论:积极的术前准备和心理护理,术后严密监护,积极的护理干预及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是急诊PTCA加支架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症PTCA术后48h的监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急症PTCA术后在CCU 4 8h内的监护与护理方法。方法 :监测心电、血压、穿刺局部的变化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及加强心理护理。结果 :38例急症PTCA术后患者 ,4 8h内出现短阵室速 2例 ,频发室性早搏 8例 ,拔管时迷走神经反射 1例 ,经及时处理好转 ,均痊愈出院。结论 :术后严密监护、积极处理 ,减少及预防并发症的出现是急症PTCA成功的保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急诊PTCA加支架术的护理。方法对118例AMI行急诊PTCA+支架置入术的患者,术前加强心理护理及术前准备工作,术中医护密切的配合、术后严密观察病情,积极预防并发症。结果 118例患者急诊介入治疗均成功。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配合默契、术后细心观察和护理是保证AMI患者急诊PTCA加支架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赵霞  王爽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5):1168-116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手术后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治疗的综合护理措施。方法对应用IABP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进行救护观察。术前掌握球囊反搏仪工作原理,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球囊反搏仪工作状况,加强并发症观察和心理护理。结果 49例患者应用IABP天数为1~5 d,其中47例好转出院,2例死亡。结论采用IABP综合护理措施,对成功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急性心肌梗死(AMI)血运重建对限制梗死范围、保护心功能及改善临床症状具有重要意义。溶栓治疗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CI)是使急性心肌梗死冠脉再通的重要方法,相比之下,PCI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溶栓治疗。我科自2004-02/2006—08对24例AMI患者行急诊PCI,疗效显著,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对我院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支架植入(PCI)术后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急性心肌梗死 (AMI)是冠心病中最严重的类型 ,死亡率高。治疗主要目的是迅速而持久充分地恢复梗死相关血管 (IRA)前向血流 ,挽救濒死心肌。目前常规再灌注治疗方法有药物溶栓、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虽然 ,溶栓治疗能够使许多患者血管再通 ,但存在一些明显缺点 ,如再  相似文献   

17.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治疗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 (A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的成功率及近期预后。方法 :对 1994年以来收治的 6 3例 (男 5 2例 ,女 11例 ,年龄 6 0~ 76岁 )老年人AMI进行了急诊PTCA ,其中直接PTCA 42例 ,补救性PTCA 2 1例 ,观察手术前后患者梗塞相关动脉 (IRA)狭窄程度、TIMI血流、近期存活率及部分患者心功能状况。结果 :6 3例老年人AMI经冠状动脉造影发现IRA 70段 ,急诊PTCA后完全再通 6 6段 ,成功率 94 3% ,3例中的 4段IRA未获成功。术后残余狭窄 (0 %~ 2 0 % )较术前狭窄 (95 %~ 10 0 % )程度明显改善 (P <0 0 0 1) ,均恢复TIMI 3级血流。除 2例于住院期间死亡 (占 3 2 % )外 ,其余患者全部存活 ,9例合并低血压状态或心源性休克及 10例合并心功能不全 (NYHAⅡ~Ⅲ级 )患者术后临床症状改善。术后 3个月左右无再梗死及猝死发生。结论 :急诊PTCA治疗老年人AMI成功率高 ,住院病死率低 ,近期预后良好 ,故是老年人AMI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2007—11/2008—03笔者在省立医院介入中心进修期间及我科收治的82例AMI患者行PTCA和支架植入术的观察和护理,体会到术前、术中、术后的病情观察及护理是决定整个治疗是否成功的重要环节。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及人口老龄化,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及早开通梗死相关血管是治疗AMI的关键,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被认为是重建冠状动脉灌注最有效的方法。PCI是用心导管技术疏通狭窄甚至闭塞的冠状动脉管腔,从而改善心肌血流灌注的方法[1]。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的护理.方法 回顾分析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2010-01-2011-04AMI急诊PCI患者的术前心理疏导及术前护理、术中配合、术后护理及健康指导一套完整的护理程序.结果 经过术前护理、术中配合、术后护理及健康指导一套完整的护理程序,42例急诊PCI患者血运情况全部成功,无并发症发生,均康复出院.结论 高质量的护理措施是PCI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