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青黛难溶,与甘草配伍以增加其在水中的溶解度,提高药液中青黛有效成分的含量及生物利用度。 方法:将甘草与青黛、甘草酸分别与靛蓝和靛玉红、柠檬酸与青黛进行配伍,均以HPLC法分别测定各实验中靛蓝、靛玉红的含量。 结果:青黛与生、炙甘草配伍,溶液中靛蓝和靛玉红的含量均明显增多,但炙甘草较生甘草的低约30%左右;将甘草酸单铵盐直接与靛蓝、靛玉红分别按比例混合,测得两者含量均显著增多,约增溶4~8倍左右,且2:1为最佳比例;青黛配伍不同比例柠檬酸,溶液中靛蓝和靛玉红含量无明显变化。 结论:甘草配伍青黛到达了增溶的目的;甘草酸起主要作用,是以其表面活性进行增溶;同时为中药药对配伍应用找到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甘石青黛膏透皮实验中靛蓝及靛玉红的测定方法,考察甘石青黛膏全方与拆方,以及不同基质下靛蓝及靛玉红的体外经皮渗透行为,探讨不同药物配伍与不同基质对其透皮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Franz扩散池,以离体鼠皮为屏障,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接受液中靛蓝及靛玉红的量;考察全方与拆方、凡士林基质以及橄榄油基质下靛蓝及靛玉红的透皮特性。结果全方组的透皮速率和累计渗透量均大于拆方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橄榄油基质对软膏中靛蓝的渗透效果较凡士林基质明显,而二者对靛玉红的影响没用显著性差异。结论不同药物配伍与不同基质对甘石青黛膏中靛蓝及靛玉红的透皮吸收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青黛粉末外观颜色及其提取液颜色与靛蓝、靛玉红含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27批青黛中靛蓝、靛玉红的含量,采用分光测色仪测定青黛粉末及提取液的色度值L~*,a~*,b~*。运用SPSS 20.0软件对青黛有效成分含量与其色度值进行相关性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感官评定青黛粉末外观颜色结果表明,随着粉末颜色加深,分光测色仪测定粉末和提取液的明亮度(L~*)降低、红-绿色度(a~*)升高。相关性分析表明,靛蓝含量与青黛粉末L~*呈负相关(P0.01),相关性系数为-0.520;与a~*呈正相关(P0.01),相关性系数为0.567。靛玉红含量与青黛粉末、提取液的L~*呈负相关(P0.01),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635,-0.580;与a~*呈正相关(P0.01),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706,0.493。结论:青黛粉末外观颜色较深者,其靛蓝、靛玉红含量较高;青黛粉末L~*,a~*与靛蓝、靛玉红含量的相关性比提取液的相关性大;青黛粉末颜色与靛蓝、靛玉红含量具有显著相关性,为青黛快速鉴别方法提供参考依据;采用分光测色仪测定青黛色度值的方法具有稳定性、科学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北京地区14种青黛商品,进行含量测定,并分析影响青黛质量的主要因素。方法按《中国药典》2010版方法测定青黛中靛蓝和靛玉红的含量。结果 14种青黛商品中靛蓝平均含量为2.031%,靛玉红含量为0.066 7%。结论目前市场上青黛药材商品质量存在很大差异,一些样品的靛蓝、靛玉红含量无法达到药典规定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陕西中医》2013,(9):1227-1229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复方青黛胶囊中靛蓝、靛玉红含量的HPLC方法。方法:色谱柱:Kromasil C18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甲醇-0.1%磷酸溶液(65∶35),检测波长:293nm。结果:靛蓝和靛玉红分别在进样量为0.05151.2875μg和0.006011.2875μg和0.006010.1502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43%(RSD=1.18%)和99.76%(RSD=2.04%)。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可同时测定复方青黛胶囊中靛蓝和靛玉红的含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青黄散的配伍组方,探讨不同比例雄黄与青黛配伍后青黛在大鼠血清中移行成分的差异。方法:采用UPLC-Q-TOF-MS/MS技术对青黛供试品溶液、空白血清以及3种不同配比(青黛10 g分别配伍雄黄52. 5,105,210 mg,依次记为A组,B组,C组)青黄散含药血清进行检测,结合青黛供试品溶液中鉴定的化学成分,分析3组复方中青黛在大鼠体内的移行成分差异;以3组青黄散含药血清作用于人白血病细胞HL-60细胞,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检测各含药血清对HL-60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从青黄散A组,B组,C组含药血清中分别检测到了19,22,25个移行成分,且3组含药血清均含有来自青黛供试品溶液中的5个原型成分,分别为色胺酮,靛蓝,靛玉红,2-氨基苯甲酸和N-苯基-2-萘胺;CCK-8法检测结果表明青黄散C组含药血清对HL-60细胞的抑制作用最强。结论:固定青黛剂量后,随着雄黄剂量的增加,含药血清中移行成分增多,且对HL-60细胞的抑制作用也逐渐增强,提示雄黄可能会促进青黛中有效成分在体内的吸收,从而增强药效,进一步阐释了不同比例雄黄和青黛的配伍规律及药效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7.
正交函数分光光度法测定青黛中靛蓝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瑞兰  姚桂根 《中药材》1990,13(11):34-36
用氯仿提取青黛中的靛蓝和靛玉红,然后用六点正交函数分光光度法测定.本法通过统计处理,消除靛玉红的干扰,可以测定青黛中靛蓝的含量,结果与《中国药典》85年版的方法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8.
一阶导数光谱法测定青黛中靛蓝和靛玉红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品业  罗晓华 《中成药》1989,11(5):15-16,17
应用一阶导数光谱法测定青黛中靛蓝和靛玉红的含量,可在样品不经分离的情况下,清除其他组分的干扰吸收,分别测定两组分的含量。实验回收率,靛蓝和靛玉红分别为100.7~103.4%和100.0%~104.2%之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复方黄黛片中青黛的薄层色谱(TLC)鉴别方法及高效液相(HPLC)法同时测定靛蓝、靛玉红含量。方法:TLC法对复方黄黛片中青黛进行定性鉴别。HPLC法对复方黄黛片中靛蓝及靛玉红的含量进行测定,色谱柱Agilent TC-18色谱柱(5μm,4.6mm×250mm);流动相甲醇-水(75:25);流速1mL·min~(-1);柱温25℃;检测波长292nm。结果:TLC结果表明青黛标准药材、靛蓝、靛玉红及供试品斑点清晰,阴性空白无干扰。HPLC结果表明,靛蓝在0.208~1.04μg、靛玉红在0.088~0.44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95%(RSD=1.59%)和99.30(RSD=1.86)。结论:TLC和HPLC试验结果表明,试验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复方黄黛片中青黛的鉴别及靛蓝和靛玉红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0.
青黛作为一种有效的清热药在中医药领域具有悠久的应用历史。其中有机物质量分数约10%,主要包括靛蓝、靛玉红。但其解热物质成分与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该研究以直肠温度变化为指标研究了青黛对2,4-二硝基苯酚发热大鼠的解热成分与解热作用。采用ELISA试剂盒测定下丘脑中PGE2、c AMP的含量,血清中TNF-α、IL-1β和IL-6的含量,并结合UPLC-QTOF-MS对发热大鼠的血浆样本进行了代谢组学分析研究,探索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并对青黛及其有效成分的解热机制进行探讨。结果表明,与发热模型大鼠相比,经青黛、有机物、靛蓝、靛玉红治疗后大鼠直肠温度的上升趋势在0.5 h后得到抑制(P0.05),其中青黛、有机物解热效果最好。ELISA检测表明,有机物、靛蓝均能抑制PGE2、c AMP(P0.01)的表达。青黛、有机物能抑制TNF-α(P0.05)的上升,从青黛组、有机物组、靛蓝组、靛玉红组的血浆样本中共鉴定出21种内源性代谢物,主要涉及甘油磷脂代谢。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中药一支箭3种基源植物尖头瓶尔小草(Ophioglossum pedunculosum)、狭叶瓶尔小草(O.thermal)和瓶尔小草(O.vulgatum)的HPLC指纹图谱,为科学评价药材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PLC方法,Waters Xbridget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甲醇(A)-0.3%甲酸水(B)梯度洗脱,流速1.0 m L·min-1,柱温40℃,检测波长260 nm,进样量10μL,用聚类分析、相似度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一支箭指纹图谱进行分析。结果:15批一支箭中药材归为3类,确定14个主要共有峰,在亲缘关系上狭叶瓶尔小草和瓶尔小草较近,离尖头瓶尔小草较远,利用4个对照品瓶尔小草醇,3-O-甲基槲皮素,瓶尔小草醇4'-O-β-D-葡萄糖苷和3-O-甲基槲皮素7-O-β-D-葡萄糖基-4'-O-β-D-葡糖糖苷的相对含量作为化学分类学标签可区分3个种。结论:一支箭HPLC指纹图谱的构建为其基源植物的质量控制和品种鉴定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王中华  窦志英  王洋  陈涛  王远志 《天津中医药》2019,36(12):1234-1240
[目的] 针对熟地黄的药性特点,深入研究熟地黄炮制过程中,陈皮与砂仁对其炮制过程中毛蕊花糖苷含量的影响,并建立超高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法检测熟地黄中毛蕊花糖苷含量的方法,并根据其含量变化,验证其炮制方法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为丰富熟地黄的炮制品种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标准提供参考。[方法] 参考熟地黄在全国各省市《中药炮制规范》中的炮制方法,采用其中具有临床实用特色的方法,即:陈皮制熟地黄、砂仁制熟地黄(酒蒸法和拌制法),并以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熟地黄的质量标准为参照指标,采用UPLC-MS检测技术对其炮制过程中毛蕊花糖苷的含量变化进行研究,并结合性状评分,进行综合评价及统计学分析。[结果] 检测的线性范围为(1~1 000 ng/mL,r=1),其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准确度均较好(RSD<3%)。本实验中炮制后的熟地黄其毛蕊花糖苷的含量均超过药典标准,在炮制过程中当性状达到药典及传统标准时,其毛蕊花糖苷的含量能保持在较高水平,以陈皮制熟地黄后的毛蕊花糖苷含量最高,炮制过程中含量变化最显著。[结论] 陈皮制熟地黄可明显稳定和控制毛蕊花糖苷在熟地黄炮制过程中的下降趋势。这对通过相应的炮制方法,在有效保存熟地黄指标性成分的同时,扩大熟地黄临床使用范围有积极意义。同时UPLC-MS法由于操作简便、速度快、准确度高,可用于熟地黄炮制过程中毛蕊花糖苷含量的检测。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千金子制霜前后提取物对正常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为进一步阐明千金子制霜减毒机制提供参考。方法大鼠ig高、中、低剂量的千金子生品和霜品提取物,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法考察千金子制霜前后大鼠粪便中4类代表性肠道菌群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大肠杆菌、肠球菌的数量变化。结果平板菌落计数实验结果表明,ig千金子生品与霜品提取物后大鼠出现菌群失调现象,且千金子霜品较生品引起的菌群紊乱程度低,在低剂量给药时可使条件致病菌肠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数量减少。结论千金子制霜前后提取物均会影响肠道菌群的生物多样性,影响肠道菌群平衡,且千金子制霜后对4类肠道菌群的作用减弱,引起肠道菌群紊乱程度减小,这与千金子霜品泻下作用缓和的研究结果相一致,表明从肠道微生态角度考察千金子制霜前后对肠道菌群的干预作用,可揭示制霜与肠道菌群数量变化可能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调腹通络”技术是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基于临床五迟、五软病康复实践的总结,分为“调腹”与“通络”两部分。通过对《黄帝内经》《难经》经典整理、溯本求源,从发育迟缓病症、痿软无力病症等,以及对冲脉理论、神阙理论、从阴引阳及从阳引阴理论、解结理论的整理,深入认识五迟、五软与肾、肝、脾的关系,进一步优化“调腹通络”思路与技术的奠定基础,进而科学、合理的指导临床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叶片喷施厚壁菌门芽孢杆菌属复合菌剂(T1),假单孢菌属和根瘤菌属复合菌剂(T2)两类复配促生菌剂对甘肃贝母生理特征与生长的影响,以期为甘肃贝母生态种植开发功能性微生物菌剂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常规方法分离鉴定出甘肃贝母内生细菌;对3年生甘肃贝母叶面喷施T1和T2,并测定产量;试剂盒法测定植物和微生物相关酶活性及生理生化指标;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检测植物和微生物相关激素含量。结果 从甘肃贝母中分离到的内生细菌分属于厚壁菌门、变形菌门、放线菌门;T2处理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生长素含量显著高于T1处理,T1处理的嗜铁素、水杨酸、赤霉素含量显著高于T2处理;TI和T2处理较空白组(CK)提高了贝母叶片内源赤霉素、细胞分裂素、生长素含量,茉莉酸、脱落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处理促进了贝母叶片内源水杨酸的积累,T2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I和T2处理较CK提高了贝母叶片SOD,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降低了丙二醛含量,T2处理促进了贝母叶片过氧化氢的积累,T1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I和T2处理较CK提高了贝母叶绿素、根际土铁平均含量及百株重。结论 T1,T2处理都有促进增产的作用,具体机制有所区别,T1优于T2处理。  相似文献   

16.
人参属药用植物转录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丽秋  匡雪君  李滢  孙超 《中国中药杂志》2016,41(22):4138-4143
五加科人参属中含有多种药用植物,其中最著名的是人参,西洋参和三七。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使得转录组测序成为挖掘功能基因、筛选分子标记、阐明代谢途径的有力工具。人参等植物的转录组测序为其功能基因组学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基因信息。该文综述了近年来人参、西洋参、三七转录组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人参皂苷合成途径的代谢调控及候选基因的挖掘,以期为这3种药用植物的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该文对芦根及其混淆品(芦竹根、南荻根和芒根)的原植物形态、性状、横切面组织构造和粉末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和比较,确定芦根及其3种混淆品的主要鉴别特征,为禾本科植物资源的合理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结合化学计量学实现獐牙菜属植物快速、准确鉴别。方法:采集川东獐牙菜、青叶胆、紫红獐牙菜、狭叶獐牙菜和西南獐牙菜不同部位(根、茎、叶) 543份样品红外光谱信息,原始数据经标准正态变量(SNV),多元散射校正(MSC),平滑(SG),一阶导数(1D),二阶导数(2D),三阶导数(3D)等处理后删减4 000~3 700,2 799~1 800 cm~(-1)和682~653 cm~(-1)波段,建立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和支持向量机(SVM)模型。结果:5种獐牙菜属植物相同部位平均光谱较为相似,无法区分,同一物种不同部位光谱特征峰有差异,复杂程度为叶茎根;根、茎和叶3个部位PLS-DA和SVM模型均能准确鉴别5种獐牙菜属植物,且MSC+SG+2D预处理效果最佳。PLS-DA模型R~2Y 0. 8,RMSEP RMSECV,所建模型稳定,效果好,Q~2超过0. 6,预测集正确率达到100%,所有预测集样品分类正确,模型预测能力强。根、茎和叶SVM模型最优惩罚参数c分别为22. 627 4,2和1. 414 2,均在正常范围内,预测集正确率均为100%,分类准确率高。结论:FTIR结合PLS-DA和SVM模型能准确区分不同獐牙菜属植物,模型预测效果好,为其他植物鉴别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刘慧妍  黄馨慧  张艳海 《中草药》2017,48(10):1998-2001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分析方法,同时测定中药材马鞭草Verbena officinalis、女贞子Ligustrum lucidum、夏枯草Prunella vulgaris、白花蛇舌草Hedyotis diffusa、败酱草Patrinia scabiosaefolia、枇杷叶Eriobotrya japonica、山楂Crataegus pinnatifida、木瓜Chaenomeles Fructus papaya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量。方法使用快速溶剂萃取法,采用甲醇作为提取溶剂,静态萃取时间6 min,制备样品溶液,液相色谱分析采用Acclaim C_(30)色谱柱,以乙腈-0.2%醋酸(85∶15)为流动相,体积流量为0.3 mL/min,紫外检测波长为205 nm。结果样品提取时间为10 min,待测物齐墩果酸和熊果酸达到基线分离,且无样品基质干扰,r大于0.999,平均回收率在95.8%~102.7%,本法测定结果与《中国药典》2015年版方法的平均质量分数差异不显著。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且一法多用,可用于8种中药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测定。  相似文献   

20.
基于"识毒-用毒-防毒-解毒"的中药警戒思想,梳理明代代表性本草著作中警戒信息,分析明代药物警戒思想的特点,为现代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以《本草品汇精要》《本草纲目》《炮炙大法》《本草乘雅半偈》《本草蒙筌》为蓝本,以书中中药为研究对象,从识毒、用毒、防毒、解毒4个方面提取文本信息,归纳药物警戒思想。结果发现明代药物警戒认识较为系统,在识毒方面毒性分级明确并纠正前人谬误,在用毒、防毒方面用毒突出、注重毒药的配伍和炮制,在解毒方面中毒解救方法、机制明确。提示明代已初步形成"识毒-用毒-防毒-解毒"的警戒思想理论框架,为现代的药物警戒理念提供了理论支撑,并对现代临床合理用药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