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乳腺癌与BRC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RCA1和BRCA2基因的发现为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及提高生存率和生存质量带来了希望。其在乳腺癌中有较高的突变率和特异性。本文综述乳腺癌的基因筛查及与BRCA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贾卫华  王继先 《肿瘤》2000,20(3):177-180
目的 研究乳腺癌组织BRCA1、BRCA2基因区域的杂合性缺失(LOH)情况。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30例散发性乳腺癌和2例姐妹乳腺癌进行LOH的检测,同时还采用G显带法对姐妹乳腺癌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在散发性乳腺癌中,BRCA1、BRCA2基因区域的杂合性缺失率分别为6.12%和5.77%;姐妹二人乳腺癌组织在BRCA2基因区域的  相似文献   

3.
《抗癌》2004,(4):10-10
最新研究发现,苏格兰和北爱尔兰人的基因与英国其他地区人群的基因有所不同:与英国和威尔士人相比.他们易患一些与遗传有关的癌症.这是迄今最大规模的一项该类调查研究所显示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和BRCA2的突变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BRCA2在家族性和遗传性乳腺癌中突变率较高。现就其功能、检测及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抗癌》2005,(2):47-47
此前,对于那些携带有BRCA1和BRCA2突变基因片段的个体来说,研究人员常常用外显率来估计其一生中罹患乳腺癌的危险性。但在近期发表的一篇研究报告中,美国纽约Sloan—Kettering纪念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Colin Begg却认为这种危险性有可能被夸大了。之所以存在这种过高的估计,是因为女性有可能患乳腺癌的危险性不仅与基因突变相关联,且还与其他各种危险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BRCA1与BRCA2是乳腺癌最重要的易感基因,携带BRCA1/2胚系突变的女性,其乳腺癌的终身患病风险显著增高。BRCA1/2致病性突变多为单个或数个碱基改变引起的移码突变和无义突变,但常规的Sanger测序筛查方法尚不足以发现BRCA1/2其他胚系缺陷类型,如大片段重排。随着基因检测方法的进步,多种BRCA1/2基因重排被发现,在遗传性乳腺癌家族接受常规BRCA1/2基因测序未发现突变的情况下,应认真考虑检测大片段重排,以免漏诊。  相似文献   

7.
匡夏颖  邵楠  林颖 《肿瘤学杂志》2022,28(11):946-950
[目的]通过对女性乳腺癌患者进行胚系基因检测,评估BRCA1、BRCA2、PALB2基因胚系致病/可能致病性突变在高危乳腺癌患者中的分布情况。[方法]收集2016年12月1日至2022年4月30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女性乳腺癌患者,对已进行胚系多基因检测的353例具有遗传性高危因素的女性乳腺癌患者,对她们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评估BRCA1、BRCA2和PALB2基因胚系致病/可能致病性突变患者的病理和临床特征等情况。[结果] 353例患者中,胚系BRCA1、BRCA2和PALB2致病/可能致病突变者共59例,突变率为16.71%,年轻患者较其他年龄患者的BRCA1突变率更高(P=0.039),相比其他分子分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BRCA1突变(P<0.001)和3个基因的总突变率(P=0.007)都明显更高。和没有肿瘤家族史的患者相比,有肿瘤家族史的患者并没有体现出明显的高突变率。具有2个或2个以上危险因素的患者的基因突变率要明显高于只有1个高危因素的患者(P=0.048)。[结论] PALB2基因胚系致病/可能致病突变在高危乳腺癌患者中的发生比例较高,其重要性并不亚于BR...  相似文献   

8.
背景与目的:BRCA1和BRCA2是两个最主要的遗传性乳腺癌相关基因,本研究旨在发现中国BRCA1/2突变阳性乳腺癌的病理学特征。方法:本研究入组了2012—2016年间287例接受过BRCA1/2基因突变检测的乳腺癌,对其中BRCA1/2突变阳性和突变阴性患者的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进行了比较性研究。结果:在287例乳腺癌中,66例为BRCA1突变阳性,47例为BRCA2突变阳性,174例为BRCA1/2突变阴性。BRCA1突变的乳腺癌表现为更高的组织学分级(P<0.001),更高比例的三阴性乳腺癌(72.7%,P<0.001)。BRCA1突变阳性和BRCA2突变阳性的乳腺癌中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的阳性表达率较BRCA1/2突变阴性的乳腺癌更低(P<0.001)。BRCA1突变阳性乳腺癌基底标志物细胞角蛋白5/6(cytokeratin 5/6,CK5/6)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的阳性率为50%,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01),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的阳性率也更低(P<0.05)。结论:中国BRCA1突变阳性乳腺癌更多为三阴性乳腺癌,具有CK5/6和EGFR的阳性率更高等特点,并且BRCA1和BRCA2突变阳性乳腺癌中HER2受体阳性率也更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中国人群中BRCA1和BRCA2基因两种突变状态的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   方法   收集2003年10月至2015年5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8 627例连续的、未经家族史和年龄选择的原发性乳腺癌患者资料,经过基因测序共有521例患者携带BRCA1/2基因致病性胚系突变,其中BRCA1突变患者203例,BRCA2突变患者318例。对这些突变患者的临床病理参数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乳腺癌患者中BRCA2基因突变频率(3.7%)高于BRCA1(2.4%)。BRCA1突变者乳腺癌发病年龄比BRCA2突变者早(中位发病年龄:43.0岁 vs. 47.0岁,P<0.01)。BRCA1突变乳腺癌患者组织学分级Ⅲ级比例显著高于BRCA2突变患者(36.2% vs. 18.4%,P<0.01),三阴性乳腺癌(ER-/PR-/HER2-)比例也显著高于BRCA2突变者(59.2% vs. 15.4%,P<0.01)。BRCA2突变患者的腋窝淋巴结阳性比例高于BRCA1突变患者(41.8% vs. 29.6%,P<0.01)。   结论   中国BRCA1和BRCA2胚系突变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存在一定差异,提示BRCA1和BRCA2胚系突变对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可能不同,为BRCA1和BRCA2胚系突变乳腺癌更加精准的临床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中国新疆多民族地区的高风险遗传性乳腺癌BRCA1/2基因突变位点情况。  方法  以2009年1月到2010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来自新疆地区的68例符合高风险遗传性乳腺癌标准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HBC 12例,HBOC 4例,E-BC 25例,BI-BC 10例,TNB 17例。通过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对BRCA1/2基因的全部编码序列进行扩增。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DHPLC)进行突变分析预筛,结果经DNA测序验证。  结果  BRCA1/2致病性突变在新疆地区高风险遗传性乳腺癌的突变率为8.8%(6/68)。其中BRCA1的突变率为4.4%(3/68),BRCA2的突变率为4.4%(3/68)。不同民族之间BRCA1/2突变率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  中国新疆多民族地区的高风险遗传性乳腺癌患者部分病例具有与内地汉族人群不同的BRCA基因突变谱。BRCA1 2073delA,BRCA2 6873del CTCC及BRCA2 9481del A可能是新疆遗传性乳腺癌特有的突变位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中国新疆多民族地区的高风险遗传性乳腺癌BRCA1/2基因突变位点情况。  方法  以2009年1月到2010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来自新疆地区的68例符合高风险遗传性乳腺癌标准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HBC 12例,HBOC 4例,E-BC 25例,BI-BC 10例,TNB 17例。通过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对BRCA1/2基因的全部编码序列进行扩增。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DHPLC)进行突变分析预筛,结果经DNA测序验证。  结果  BRCA1/2致病性突变在新疆地区高风险遗传性乳腺癌的突变率为8.8%(6/68)。其中BRCA1的突变率为4.4%(3/68),BRCA2的突变率为4.4%(3/68)。不同民族之间BRCA1/2突变率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  中国新疆多民族地区的高风险遗传性乳腺癌患者部分病例具有与内地汉族人群不同的BRCA基因突变谱。BRCA1 2073delA,BRCA2 6873del CTCC及BRCA2 9481del A可能是新疆遗传性乳腺癌特有的突变位点。   相似文献   

12.
华东地区乳腺癌散发病例BRCA1、BRCA2基因突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华东地区乳腺癌散发病例BRCA1及BRCA2基因突变情况。方法:应用PCR-SSCP-Sequencing方法,对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79例随机乳腺癌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正常乳腺组织的标本进行BRCA1和BRCA2部分基因的突变检测,共6个外显子(BRCA1中的第2、11、22外显子,BRCA2中的第9,14,22外显子)23对引物。结果:发现在BRCA1和cDNA 2430碱基处存在一个T→C的单个碱基的变化,应用RFLP方法在人群中证实为一单核苷酸多态。此SNP的分布在病例及对照中等位基因频率存在差异,但并未达到显著性水平。结论:提示华东地区人群的乳腺癌群体中的BRCA1及BRCA2的突变十分罕见。  相似文献   

13.
乳腺癌易感基因的研究对有乳腺癌家族史的个体进行早诊和预防、阐明散发性乳腺癌发病机制、早诊、判断药物敏感性和预后、鉴别诊断良恶性疾病等均有重要意义.BRCA1和BRCA2是乳腺癌主要易感基因.其他易感基因诸如TP53能增加BRCA1、BRCA2的乳腺癌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14.
肿瘤易感基因BRCA1(breast and ovarian canoer suscepti-bility gene,BRCA1)与乳腺癌,卵巢癌发生有密切联系,它的失活可导致细胞的恶性转化和肿瘤的发生.BRCA1基因突变者患癌的风险远高于普通群体,对于有家族史的高危人群中筛查BRCA1基因,对于乳腺癌卵巢癌患者风险评估,发病检测,早期诊断及今后的基因治疗等都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frequency of BRCA1 gene mutations in breast cancer families in China.METHODS Genomic DNA was obtained by conventional techniques from the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collected from 94 persons derived from 45 breast cancer families. All participants gave written informed consent. The mutations in the BRCA1 gene were detected by th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and single strande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PCR-SSCP). Then , the samples of interest were sent for direct DNA sequencing.RESULTS No mutation sites were found in exon 2 or 20 by DNA sequencing.Eight sites were found in exon 11 such as 2201C>T (Ser694Ser),3232A>G(Glu 1038Gly), 2201C >A/G (Ser694Arg), 2731C >T (Pro871Leu),2086A >T(Asn591lle) and three sites of 1584G>T (Glu424Stop). Three mutation sites were found in exon 16 which included 5106A >G (Met1663Val),5208delT(Stop 1639) and 4956A>G (Ser 1613Gly).CONCLUSION These mutation sites may be related to breast cancer, but more investigation is needed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 mutation sites are hot spots of mutations in Chinese familial breast cancer patients.  相似文献   

16.
乳腺癌易感基因的研究对有乳腺癌家族史的个体进行早诊和预防、阐明散发性乳腺癌发病机制、早诊、判断药物敏感性和预后、鉴别诊断良恶性疾病等均有重要意义.BRCA1和BRCA2是乳腺癌主要易感基因.其他易感基因诸如TP53能增加BRCA1、BRCA2的乳腺癌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17.
乳腺癌易感基因的研究对有乳腺癌家族史的个体进行早诊和预防、阐明散发性乳腺癌发病机制、早诊、判断药物敏感性和预后、鉴别诊断良恶性疾病等均有重要意义.BRCA1和BRCA2是乳腺癌主要易感基因.其他易感基因诸如TP53能增加BRCA1、BRCA2的乳腺癌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18.
青年乳腺癌易感基因突变与淋巴结转移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孙靖中  肖虎 《癌症》2000,19(5):446-449
目的:了解青年乳腺癌BRCA1基因突变情况,探讨BRCA1基因突变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UGE)-DNA银染方法,研究30例〈35岁乳腺癌患者的BRCA1基因外显子2、20的突变情况。结果:检出8全 变,突变率为26.7%,5例在外显子2,3例在外显子20。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BRCA1突变率为38.9%,而无转移者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研究家族性乳腺癌患者BRCAl/BRCA2基因的突变位点及携带情况。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一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singlestrand confor—marion polymorphism analysis of polymerase chain reaetion products,PCR—SSCP)和基因测序技术,对12个家族性乳腺癌家系的13例患者进行BRCA基因检测。结果:实验发现1个突变位点(4193insA)和2个核苷酸多态性位点(4165T〉A,5416C〉A)。结论:河北地区家族性乳腺癌的BRCAl基因突变率为7.7%,低于国外和国内其它地区;BRCA基因突变携带者家系中成员具有较高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