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低场MR I在脊柱转移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48例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脊柱转移瘤患者的MR I表现。结果 48例共196个椎体受累,单椎体受累病例9例,多椎体受累39例。162个受累椎体呈长T1长T2信号;26个呈长T1短T2信号;8个椎体T1W I为低信号,T2W I为混杂信号。合并椎旁软组织肿块11例,椎管受累9例,合并压缩骨折12例,无一例出现椎间盘受累征象。26例行增强扫描时,受累椎体、附件及相邻的软组织肿块均见轻至中度强化。结论低场MR I对评价脊柱转移瘤具有重要价值,有助于临床确定治疗方案和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脊椎结核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28例经手术病理及临床抗结核治疗证实的脊椎结核患者的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椎体破坏,T1WI多呈低信号,T2WI多呈混杂高信号;脂肪抑制,T2WI呈高信号;椎间盘破坏、间隙狭窄或消失,T1WI多呈低信号,T2WI多呈混杂高信号;椎旁脓肿,范围较广,境界清楚,T1WI多呈低信号,T2WI多呈混杂高信号;Gd-DTPA增强扫描可清楚显示椎体破坏、椎间盘破坏、冷脓肿周围纤维肉芽组织及椎管内侵犯。结论MRI可全面观察脊柱结核的椎体骨质破坏、椎间盘破坏、椎间隙狭窄或消失、椎旁脓肿形成等表现,对脊柱结核有确切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单发脊柱转移瘤MRI影像学特点。方法对13例单发脊柱转移瘤MRI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MRI的表现特点。结果13例脊椎病变中,6例椎体病灶呈类圆形,5节位于椎体中后部,1节累及椎体前中部;2节脊椎附件破坏,6例椎旁见软组织占位影。结论脊柱单发转移瘤好发于椎体的中后部,MRI示脊椎附件破坏少见,椎体骨质破坏和软组织形成有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MRI对脊柱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观察32例脊柱结核的椎体附件、椎间盘、脓肿、脊髓的形态及其MRI信号改变。结果①椎体破坏,呈长T1长T2信号;②大部分有椎间盘破坏,椎间隙变窄,呈长T1长T2信号;③椎旁脓肿范围较广,呈长T1长T2混杂信号;④很少有附件破坏。结论MRI对脊柱结核的早期诊断、确定病变范围及鉴别诊断具有确切价值。  相似文献   

5.
脊柱转移瘤是脊柱最常见病变之一。MRI是目前诊断该病的最可靠检查法。以往采用SE序列扫描虽对其诊断敏感性较高,但对较小病变或等信号病变的诊断仍有一定困难。笔者近期对临床可疑脊柱转移瘤患者同时采用SE序列和STIR脂肪抑制序列扫描,发现后者可明显提高脊柱转移瘤诊断敏感性和精确性。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隐性骨折及软骨损伤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膝关节31例、脊柱20例、踝关节23例、肩关节4例共78例有临床症状的X线平片检查、15例同时行CT检查阴性,而MRI检查阳性的病人结果,MRI检查序列包括T1WI、T2WI,STIR,分析各个序列的隐性骨折显示的阳性率。结果?膝关节31例共49处膝部隐性骨折,脊柱20例共有25处隐陛骨折,踝关节23例共有34处隐性骨折、肩关节4例共有5处隐性骨折,STIRT2WI与T1WI序列对病变检出率较高,分男Ⅱ为100%、89.3%及76.15%,其中膝关节31例通过与关节镜对比合并软骨损伤的有9例,MR/发现报告4例。隐性骨折的受累区域呈骨皮质下不规则形TlwI低信号T2wI低信号,可表现为线状、网状或不规则形且在低信号周围可见高信号的水肿改变。结论,低场MRI在膝关节隐性骨折影像检查中具有明显的诊断优势,并能准确定位,是隐性骨折检查的最佳选择,但是低场MRI对软骨损伤的诊断价值一般。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低场强MRIT1W1序列在脊柱转移瘤诊断中应用价值以及脊柱转移瘤在MRI上的表现.材料与方法:收集我院2004-2007年行MRI检查的脊柱转移瘤患者21例,全部病例都使用浙江宁波鑫高益磁材公司生产的0.3T磁共振机扫描,磁共振扫描序列包括自旋同波(SE)T1W1和快速自旋回波(FSE)T2W1序列扫描.部分增加了梯度回波(GRE)序列,大部分病人做了MRI增强扫描.结果:比较SET1W1序列与FSET2W1序列扫描显示病灶数和病灶特征,SET1W1序列显示的病灶数目明显多于FSET2W1序列,而且SET1W1序列显示的病灶清晰度明显优于FSET2W1序列.结论:SET1W1序列对脊柱转移瘤的诊断价值明显优于FSET2W1序列.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长骨骨干骨肉瘤X线、CT和MRI表现,探讨有关的临床特点和鉴别诊断。方法:28例长骨骨干骨肉瘤患者,均经手术与病理证实,其中病变位于股骨干18例、腓骨干4例、肱骨干4例、胫骨干2例。所有患者均行X线、CT和MRI检查,对其影像学表现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并由双盲法分析确认。结果:28例中,X线和CT显示广泛骨质破坏16例,骨膜反应22例。X线显示软组织肿块18例,肿瘤骨和瘤样钙化12例。CT平扫显示软组织肿块22例,增强扫描显示软组织肿块24例,肿瘤骨和瘤样钙化16例。MRI显示骨质破坏和骨膜反应10例,软组织肿块26例,其周围可见软组织水肿及骨髓水肿。骨膜反应在SE T1WI上呈等低信号,T2WI呈等信号。软组织肿块在T1W1为等信号,T2WI及STIR呈等高信号。软组织水肿及骨髓水肿在T2Wl及STIR呈高信号。MRI增强检查显示病灶均呈不均匀强化,骨髓水肿和软组织肿块均见强化。结论:X线、CT和MRI从不同方面反映长骨骨干骨肉瘤的影像病理特点,其发病率低,骨破坏范围大,无病理性骨折。成骨型骨干骨肉瘤较易诊断,溶骨型应与Ewing瘤、恶性巨细胞瘤等鉴别。  相似文献   

9.
膝关节骨挫伤磁共振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磁共振(MRI)对骨挫伤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48例骨挫伤患者资料,并进行MRI分析。结果48例骨挫伤共发现病灶65处,骨挫伤MRI征象表现为条状、斑片状、片状或地图样改变,在T1WI呈低信号或稍低信号,在T2WI呈稍高信号或高信号,在STIR序列上呈高信号。结论MRI是骨挫伤的最重要检查方法,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对骨挫伤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MRI对垂体微腺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1例经手术病理和临床证实的病例行MRI平扫,冠状位下SE序列T2加权成像(T2WI),FFE序列T1加权成像(T1WI),及GD-DTPA增强后冠状位下FFE序列T1WI检查,并进行分析。结果31例垂体微腺瘤均位于垂体前叶。30例MRI平扫T1WI图像上为低或稍低信号,1例为高或稍高信号,T2WI均为高或稍高信号。动态增强后早期31例均为低或稍低信号,延迟后有明显强化。结论:垂体微腺瘤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MRI对诊断垂体微腺瘤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MRI在跟腱断裂的诊断及术后恢复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收治的35例跟腱断裂的MRI表现及术后表现。35例跟腱断裂的患者均行常规MRI横断面T1WI,矢状面T1WI、T2WI和STIR序列扫描。结果其中21例完全性跟腱断裂,14例部分性跟腱断裂;10例患者跟腱断裂部位发生于跟腱上段,18例中段,7例下段。右侧23例,左侧12例;结论 MRI能够清晰显示撕裂跟腱断端的形态及肌腱周围软组织的挫伤、出血,有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及术后恢复评价,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MR弥散加权成像(DWI)和化学位移成像(CSI)对于鉴别骨质疏松与转移瘤所致椎体压缩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放射科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共112例,其中68例为骨质疏松所致,44例为转移瘤所致。观察骨质疏松和转移瘤所致压缩骨折在常规MRI(T1WI、T2WI)上的表现、DWI的表现、CSI的表现、ADC值和SIR值。结果骨质疏松和转移瘤所致椎体压缩骨折的T1WI和T2WI信号、DWI信号和CSI信号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b=300 s/mm2时,骨质疏松所致椎体压缩骨折ADC值为(2.04±0.368)×10-3s/mm2,转移瘤所致椎体压缩骨折ADC值为(1.48±0.163)×10-3s/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b=500 s/mm2时,骨质疏松所致椎体压缩骨折ADC值为(1.83±0.291)×10-3s/mm2,转移瘤所致椎体压缩骨折ADC值为(1.12±0.238)×10-3s/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C值的灵敏度、特异度、精确度均显著高于SIR值的灵敏度、特异度、精确度(P均<0.05)。结论骨质疏松与转移瘤所致椎体压缩骨折的DWI的信号类型与CSI的信号类型之间无明显差异,不能根据信号类型鉴别两种疾病;DWI优于CSI鉴别骨质疏松与转移瘤所致椎体压缩骨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MRI在高位肛瘘术后肛门功能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对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江苏省中医院肛肠科2008年3月至2009年4月收治的32例高位肛瘘患者行切开挂线术。用Wexner肛门失禁评分及MRI评估术后肛门控便功能及括约肌损伤情况;MRI分别作横轴位、冠状位和矢状位扫描,其中横断面T1WI、T2WI、T2WI抑脂及短时间反转恢复序列(STIR),矢状面及冠状面分别做STIR和T2WI。结果32例术后3个月肛门失禁者共11例,Wexner评分1~5分5例,6~10分3例,11~15分3例,16分~20分0例。磁共振成像显示11例均有不同程度括约肌损伤,其中内括约肌缺损11例,合并外括约肌缺损9例,合并耻骨直肠肌缺损5例,肛直环缺损较明显者8例。结论MRI能较好地在显示肛门括约肌及其缺损情况,在高位肛瘘术后肛门功能及括约肌损伤评价中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磁共振成像诊断隐性骨折和骨挫伤的价值和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对隐性骨折和骨挫伤的诊断价值和意义。方法分析52例急性外伤患者行X线平片检查及MRI检查骨挫伤病灶的部位、病灶数、MRI表现。结果经MRI检查,52例显示隐性骨折和骨挫伤,尤其T2WI、STIR序列高信号,T1WI低信号诊断价值次之,对疑有隐性骨折的患者应常规行脂肪抑制序列,呈明显高信号。平片均未见骨折征象。结论MRI能早期确诊隐性骨折及骨挫伤,如患者外伤后X线平片未见骨折,外伤部位持续疼痛,软组织肿胀,不能承受重力,应做MRI检查。  相似文献   

15.
张力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6):99-100
目的:探讨颈椎脊索瘤的MR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2例经病理证实的颈椎脊索瘤的MR征象。结果:颈椎脊索瘤MRI信号表现具有多样性。T1WI上呈均匀或混杂的低或等信号,T2WI明显高信号或等/稍高信号,瘤内低信号的纤维分隔将高信号的肿瘤基质及肿瘤细胞分隔成多小叶状,形成T2WI"蜂房征",增强扫描中重度强化,呈中等到显著不均质"蜂房样"、"颗粒样"强化,为其较为特征性改变。结论:颈椎脊索瘤的MR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MRI能准确显示病变范围、结构及邻近组织改变,大多数脊索瘤可在术前做出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MRI对腰椎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1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腰椎行矢状位短时反转恢复(STIR)序列及T1脂肪抑制增强扫描,分析其MRI表现(包括急性椎体炎、椎间盘炎、滑膜关节炎、附着点炎)。结果 MRI扫描结果显示椎体炎53例,椎间盘炎16例,滑膜关节炎46例,附着点炎45例。腰椎侵犯总阳性率87%(62/71)。椎体炎与附着点炎、滑膜关节炎间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间盘炎阳性率与其他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体炎后缘明显少于前缘(P0.05)。结论强直性脊柱炎所致腰椎MRI表现包括椎体炎、椎间盘炎、滑膜关节炎及附着点炎。椎体炎最常见,其所在节段分布无统计学意义,且腰椎前缘是最易受累部位,椎间盘炎最少见。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眼球内肿瘤病变的MRI表现,加深对眼球内常见肿瘤的认识。方法收集19例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球内肿瘤病例,行MRI扫描,分析总结患者MRI表现。结果视网膜母细胞瘤T1WI呈现等低信号,T2WI呈等信号或高信号;黑色素瘤T1WI呈稍高信号,T2WI呈低或明显低信号;转移瘤3例,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结论MRI十分适合眼球内肿瘤病变的检查,提供信息丰富,基本能得到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8.
李伟  战微微  冯越  刘轶 《中医正骨》2013,(1):33-34,37
目的:探讨腰椎ModicⅠ型终板退行性变高场强MRI影像特点,为该病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腰椎ModicⅠ型终板退行性变患者的高场强MRI图片。男16例,女23例,年龄40~81岁,中位数56岁;均有腰背部疼痛不适、活动受限症状;均无外伤、发热及血象异常等病史。结果:本组39例,共96椎终板发生病变。病变分布:L2下缘1椎,L3上缘2椎,L3下缘8椎,L4上缘9椎,L4下缘17椎,L5上缘19椎,L5下缘20椎,S1上缘20椎。4例8椎MRI表现为T1WI混杂高信号,抑脂序列信号减低;其余受累椎体MRI表现为T1WI信号降低,T2WI信号增高,椎体上下缘毛糙,部分呈"毛刷样"改变;相邻椎体终板退变大致呈"吻状"对称分布;与病变终板平行的椎间盘T2WI信号降低,上下径变窄,有膨出或突出征象。结论:腰椎ModicⅠ型终板退变多发生在L4~5、L5S1节段,受累椎体终板T1WI信号降低、T2WI信号增高,与病变终板平行的椎间盘有突出或膨出表现,无椎间盘破坏征象,可与早期椎间盘感染性病变相鉴别。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腰椎ModicⅠ型终板退行性变高场强MRI影像特点,为该病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腰椎ModicⅠ型终板退行性变患者的高场强MRI图片.男16例,女23例,年龄40~ 81岁,中位数56岁;均有腰背部疼痛不适、活动受限症状;均无外伤、发热及血象异常等病史.结果:本组39例,共96椎终板发生病变.病变分布:L2下缘1椎,L3上缘2椎,L3下缘8椎,L4上缘9椎,L4下缘17椎,L5上缘19椎,L5下缘20椎,S1上缘20椎.4例8椎MRI表现为T1WI混杂高信号,抑脂序列信号减低;其余受累椎体MRI表现为T1WI信号降低,T2WI信号增高,椎体上下缘毛糙,部分呈“毛刷样”改变;相邻椎体终板退变大致呈“吻状”对称分布;与病变终板平行的椎间盘T2WI信号降低,上下径变窄,有膨出或突出征象.结论:腰椎ModicⅠ型终板退变多发生在L4~5、L5S1节段,受累椎体终板T1WI信号降低、T2WI信号增高,与病变终板平行的椎间盘有突出或膨出表现,无椎间盘破坏征象,可与早期椎间盘感染性病变相鉴别.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系统性性红斑狼疮脑病(neuropsychiatric SLE,NP-SLE)MRI表现,探讨MRI对NP-SLE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07年1月~2008年12月符合NP-SLE临床诊断标准病例11例,均为女性,年龄25~42岁,病程3个月~22年.采用SIEMENS SYPMHONY 1.5T MR像仪,SE序列行轴位T1WI、T2WI、矢状位T2WI及增强扫描,分析其颅脑MRI表现.结果:11例MRI检查均有异常,阳性率为100%,表现为点状、不规则斑片状长T1长T2异常信号,主要分布在大脑皮质、白质及基底节区,病灶周围无明显水肿或轻度水肿,无明显占位效应.4例增强扫描病灶呈轻度强化,6例有不同程度脑萎缩.结论:MRI对NP-SLE脑部病变发现及病灶形态数目,有较高敏感性,但缺乏特异性,结合临床资料可以早期确诊并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