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夏丽君  宗永琴 《护理研究》2007,21(12):3378-3379
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septal,defect,VSD)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畸形,经导管封堵治疗,创伤小,恢复快,现已在临床广泛开展。VSD封堵通常要建立股静脉轨道,但下腔静脉中断或阻塞时,通过股静脉轨道则无法完成手术,需要选择其他路径。我科2006年5月对1例VSD并下腔静脉畸形的病人成功实施了经颈内静脉途径的导管封堵术,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经桡动脉—股静脉与经股动脉—股静脉两种途径封堵成人室间隔缺损(VSD)效果。方法应用超声心动图筛选适合封堵术成人VSD患者3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经桡动脉-股静脉途径封堵VSD(A组),经股动脉-股静脉途封堵VSD(B组)各15例,分别采用经桡动脉-股静脉途径介入封堵VSD、经股动脉-股静脉途介入封堵VSD,比较两组封堵成功率、手术时间、X射线暴露时间、卧床时间及手术并发症。结果两组封堵成功率均为100%。两组手术时间及X射线曝光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桡动脉—股静脉途径A组术后患者卧床时间、其他并发症显著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途径封堵成人VSD均安全可靠,但经桡动脉—股静脉途封堵VSD,术后患者卧床时间明显缩短,并可减少各种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微创经胸非体外循环(CPB)下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 2011年8月至2012年7月,35例VSD患者接受了微创经胸非CPB下VSD封堵治疗,年龄3个月至6岁,体重6.0~31.0kg,VSD直径3~12mm。手术经胸部微创小切口在非CPB下进行,于右心室表面选择适当的穿刺点,在食道超声(TEE)实时引导下,建立输送轨道并完成VSD封堵。术后密切随访1个月至1年。结果 35例中32例封堵成功(91.4%),3例(8.6%)术中改为常规CPB手术。32例患者均无心律失常、残余分流等并发症发生,2例患者发生轻度三尖瓣关闭不全(5.7%)。32例患者均于术后2h内拔除气管插管,3~5d痊愈出院。术后随访无主动脉瓣反流、心律失常、残余分流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微创经胸非CPB下VSD封堵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远期结果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4.
孟凡强  杨猛  曾维理 《医学临床研究》2005,22(12):1715-1716
【目的】评价经导管介入治疗先天性膜周部室间隔缺损(VS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例VSD患者术前由经胸超声心动图确诊,在透视及经胸超声心动图监视下经导管置入室缺封堵器封堵VSD,术后1、3、6个月分别行经胸超声心动图、心电图评价治疗效果。【结果】20例VSD患者术中经左心室造影明确缺损直径为3~9.5(5.60±2.55)mm,成功封堵20例,封堵成功率100%,手术并发症发生率10%(2/20),封堵术后3个月超声复查左室舒张末径较术前明显缩小。【结论】经导管治疗膜周部VSD是一种成功率较高、并发症少、疗效可靠的介入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独立引导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心内操作部分的可行性.方法对28例膜周部VSD患者在X线引导下分别经股动脉和股静脉插入导管及钢丝,导管及钢丝到达心腔后,操作完全脱离X线,采用RT-3DE独立引导导管在心内的操作和封堵器的释放.术后经X线及RT-3DE检测封堵效果.结果 28例患者均一次封堵成功,术后无残余分流、心律失常、心包填塞、封堵器脱落及栓塞等并发症发生.术后6 h患者均可自由活动,1~2 d出院.随访1~3个月,超声心动图检查无残余分流,封堵器位置良好.结论采用RT-3DE独立引导VSD封堵术心内部分操作是可行的,且减少了整个手术过程中放射线的使用剂量.  相似文献   

6.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肺栓塞的防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肺栓塞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2000年5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病人共50例,其中下腔静脉滤器植入(inferior vena cava filter implantation)34例,20例经股静脉切开Forgaty导管取栓,50例均行溶栓治疗.本组病例均要求病人在手术取栓后和溶栓治疗中双下肢抬高30°,并限制患肢活动,避免剧烈活动和挤压小腿腓肠肌运动,并行相应的抗凝治疗.结果:34例均经股静脉穿刺将滤器植入下腔静脉,定位于肾静脉以下,成功率100%.术后随访28例(82.4%),时间5个月~5年,1例股静脉切开取栓1年后再发DVT,经溶栓治疗痊愈.全组无急性肺动脉栓塞发生.结论: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人中,应用下腔静脉内滤器植入术、患肢的限制性活动和抗凝治疗可以有效地预防急性肺动脉栓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技术在经皮导管房间隔缺损封堵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术前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初筛符合封堵条件的房间隔缺损患者32例,术中全麻状态下TEE再次筛查确定,并监测引导经股静脉导管封堵治疗;术后3 d,1、3、6个月TTE随访复查。结果 32例初筛入选患者中,术中TEE再次筛查发现1例距下腔静脉为软边,1例为双孔型间隔缺损,隧行常规开胸心脏直视修补手术;余30例均成功行经皮导管介入封堵治疗。术后3 d,1、3、6个月随访复查,TTE显示封堵器位置正常,房水平分流消失,均未出现脱落及残余分流,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 TEE引导经皮导管治疗房间隔缺损安全有效,且其在术前筛查、术中引导、术后随访中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 的 探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技术(TEE)在经皮导管封堵治疗房间隔缺损的应用价值。 方 法 对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在我院术前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初筛符合封堵条件的房间隔缺损患者32例,术中全麻状态下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再次筛查确定,并监测引导经股静脉导管封堵治疗,术后3天、1月、3月、6月经胸超声心动图随访复查。 结 果32例初筛入选患者中,术中TEE再次筛查发现1例距下腔静脉为软边,1例为双孔型房缺,随行常规开胸心脏直视修补手术。其余30例均成功行经皮导管介入封堵治疗,所有患者封堵器型号与术前测量径线相关良好。术后3天、1、3、6月随访复查,经胸超声心动图显示封堵器位置正常,房水平分流消失,均未出现脱落及残余分流,无严重并发症出现。 结 论 经食管超声引导经皮导管房间隔缺损接入封堵治疗,避免了X线辐射及体外循环,将患者创伤降到最低,可推广于临床,超声技术在初筛、术前再筛、术中引导、术后随访中都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宗永琴 《护理研究》2008,22(2):556-557
经导管封堵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VSD)是近年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热点之一。随着VSD封堵器械的改进,其安全性不断提高,在临床上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而应用国产双盘状房间隔缺损(ASD)封堵器封堵器治疗ASD的安全性和良好疗效已得到公认。我科于2006年11月14日对1例膜周部VSD合并ASD的病人进行经导管同期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国产对称双盘状封堵器经皮介入治疗膜部室间隔缺损(VSD)的近期临床疗效。材料与方法:105例3~18岁膜周部VSD。术前经体格检查、经胸超声(TTE)确诊为膜周部VSD,左室造影测量VSD直径为3mm~11mm。经皮肤穿刺,在X光线影像检查指导下建立股动脉—室缺—股静脉轨道,沿导丝轨道送入传送鞘,经传送鞘送入直径4mm~16mm的双盘状封堵器至缺损处行封堵。术后即刻行TTE及重复造影检查观察临床疗效。结果:全组102例介入治疗成功,其中3例因缺口大无合适封堵器,放弃介入治疗,转心脏外科行开胸手术,介入技术成功率100%。成功的患者中,95例采用国产对称双盘状封堵器,7例采用国产偏心伞封堵。术后发生并发症7例,其中残余分流2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2例,溶血3例,给予内科保守治疗后,并发症均治愈。随访1~3月,超声心动图未见残余分流及再通。结论:经导管置入国产双盘状封堵器治疗VSD是一种成功率高、疗效可靠的介入方法。  相似文献   

11.
12.
13.
Only scattered reports of portal vein and superior mesenteric vein aneurysms appear in the literature. Case reports of three patients with portal vein and superior mesenteric vein aneurysms diagnosed by computed tomography (CT) and gray-scale, color Doppler, and duplex Doppler sonography are presented. In one case, an isolated portal vein aneurysm was demonstrated. In the second case, an aneurysm of the portal vein and superior mesenteric vein resulting in biliary ductal dilatation was observed. In the third case, an isolated superior mesenteric vein aneurysm was found. None of the patients had a history or clinical evidence of underlying liver disease, pancreatitis, or other disease states that would predispose them to the development of aneurysms. The clinical presentations, possible etiologies, and imaging features of portal vein and superior mesenteric vein aneurysms are reviewed. The value of CT and sonography in the detec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these rare aneurysms is discussed. Received: 29 February 1996/Accepted: 10 April 1996  相似文献   

14.
15.
阻滞浅静脉溶栓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52例深静脉血栓(DVT)形成患者进行阻滞浅静脉溶栓治疗,并探讨其疗效.方法 从DVT形成患者的患肢远端静脉滴入溶血栓药物,并在阻塞部位上方用皮条阻滞浅静脉,以减少静脉回流,治疗前后均作深静脉造影对照.结果 对52例DVT形成患者阻滞浅静脉造影有效率高达81%.结论 阻滞浅静脉溶栓治疗DVT效果良好、方法简单且安全有效,易于基层医院实施.  相似文献   

16.
17.
18.
《Postgraduate medicine》2000,108(4):127-128
  相似文献   

19.
20.
N L Browse 《Nursing times》1969,65(12):369-37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