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分裂情感性精神病临床随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对夏镇夷等在1978年报道的70例分裂情感性精神病(SAP)进行10年后的临床随访,并与精神分裂症及情感性精神障碍对照比较。结果发现此70例 SAP 难以称为独立疾病单元  相似文献   

2.
分裂情感性精神病261例的临床与随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夏镇夷1981年提出的SAP诊断指标筛选出SAP住院病人261例,进行临床现象学分析,发现首次发病年龄在15—34岁之间,多数病人发病前无明显诱因,部分病人在精神因素作用下诱发。遗传调查发现三分之一病人有明确的家族遗传史,其中五分之二病人有精分家族史。从临床表现上,把病人分为躁狂型(76.2%),抑郁型(11.1%)和双相型(12.6%)。认为SAP是一组异质性疾病,经过随访可以发现其中一部分是精分或不典型的情感性精神病,只有三分之一左右是真正的SAP。治疗方案尚待进一步研究,用多种方案治疗,总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20例从1946~1957年的住院诊断为分裂情感性精神病进行随访。随访期为17年~30年。根据随访所得资料,对病人重新诊断并观察长期预后情况。病人和随访方法: 按照下列标准:①病人应该没有脑器质  相似文献   

4.
对16例分裂情感性精神病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根据临床相、遗传背景、治疗反应、随访结果,认为分裂情感性精神病并非同源性疾病。按照DSM-Ⅲ诊断标准,本组12例归属情感性疾病,1例是精神分裂症,仅3例仍暂保留分裂情感性精神病的诊断,有待今后随访加以澄清。  相似文献   

5.
对于分裂情感性精神病的性质有不同的看法,一种意见认为它是精神分裂症的亚型,另一种意见认为它是情感性精神病的亚型。本文目的是研究一组同时存在分裂症状和情感症状病人的长期预后状况。本文选择22名男性首次住院病人,他们除了有分裂症状外还有情感症状。其中21名次首住院时最少具有Schneider首级症状之一,其余的一例是因非典型抑郁第二次住院,住院时出现了Schneider首级症状。根据Patterson的标准检查评定均有明显的情感症状,同时这些病例的症状符合DSM-Ⅲ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首诊分裂情感性精神病(SAP)的人的转归及预后。方法 按CC-MD-2-R标准纳入50例首次住院诊断为SAP的病人,经5年随访观察进行对照研究 。结果19例改诊为情感性精神障碍(MA),10例改诊为精神分裂症(SCH),21例持原诊断。以上三组对照研究发现,在病前性格及发病诱因方向,三者之间差异显著。在近期疗效、缓解时间及5年后社会功能恢复情况看,MA最好,SAP次之,SCH最差。结论 SAP是一个发病率较低,预后较好的独立的疾病单元。  相似文献   

7.
首诊分裂情感性精神病50例随访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首疹为分裂情感性精神病(SAP)患者的转归及预后。方法:对50例首次住院诊断为SAP的患者,经5年随访观察进行对照研究。结果:50例SAP患者中,19例改诊为情感性障碍(Ma),10例改诊为精神分裂症(Sc),21例维持原诊断,以上3组在病前性格及发病诱因方面有显著差异。在近期疗效、缓解时间及5年后社会功能恢复情况看,Ma最好,SAP次之,Sc最差。结论:SAP是一个发病率较低、预后较地的独立的疾病单元。  相似文献   

8.
1病史摘要 王某,女,17岁。高中学生,汉族。患者于2006年11月和同学相处过程中觉得同学做得不对,之后又担心是自己有些事情做得不好导致与同学处理不好关系,心烦,总回忆过去做得不妥的事情和场景,明知没必要但控制不住。2007年2月至郑州某医院进行心理咨询,明尼苏达人格测试,诊断“强迫症状”,舍曲林治疗(最大剂量100mg/d),并经家人疏导,上述症状很快缓解。2007年4月初月经来湖时曾一过性情绪激动,半小时后恢复。  相似文献   

9.
在疾病分类学上,分裂情感性精神病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这反映在最近出版的DSM-Ⅲ中,由于未能获得一致意见,而对这类疾患没有提出实用的诊断标准,这是DSM-Ⅲ中唯一没有设置诊断标准的疾患。研究者们曾对其临床症状、病程、家族史和治疗等进行了多年研究,但并没有弄清楚它是一个疾病或一组疾患。在Spitzer等所提出的研究诊断标准(RDC)中,对分裂情感性精神病提出了实用的诊断标准,并将其划分为分裂情感性躁狂和分裂情感性抑郁两个亚组。这些诊断标准目前已被美国学者所广泛采用。  相似文献   

10.
分裂情感性精神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临床实践中常碰到这样的病人,兼有精神分裂症和情感性精神病两类症象,起病较急,间歇发作,缓解良好。Kasanin(1933)用分裂情感性精神病(Schizoaffctive Psy-chosis简称SAP)一词称呼这组病人,并报告9例。虽然SAP一词沿用至今,但对其本质属性仍不清楚。这组病人既不能简单归于精神分裂症,也不能认为是情感性精神病的变异。目前,应将SAP从诊断索引中独立出来,仔细观察和研究,以便搞清楚其本质属性。一、关于SAP的最新概念和分类  相似文献   

11.
12.
本文报告在波兰及瑞士两地区进行的84例双相躁郁性精神病及104例分裂情感性精神病预后的比较研究,并采用多因素分析的方法对两组的性别、婚姻、发病年龄、诱因  相似文献   

13.
本文前瞻性研究了23例分裂情感障碍的临床随访,与精神分裂症及情感性精神病比较,发现其SDSS、GAS评分、工作恢复情况介于两者之间。相当数量的病人有残留症状,其复发率与情感性精神病相近。本研究提示分裂情感障碍的预后并不十分良好。  相似文献   

14.
分裂情感性障碍29例的临床随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裂情感性障碍是否为一个独立单元疾病 ,至今仍有争议。为此 ,我们对 2 9例首次住我院诊断为分裂情感性障碍的病人进行了 2~ 5年的临床随访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 1 资料 样本来源于 1996年 2月~ 1999年 11月首次住我院的分裂情感性障碍 ,按DSM -Ⅲ -R作出诊断。其中男性 15例 ,女性 14例 ;年龄 2 0~ 5 0岁 ,平均为 (39 2± 11 5 )岁 ;中专以上文化 11例 ,高中 8例 ,初中 5例 ,小学 5例 ;干部 7例 ,教师 6例 ,工人 9例 ,农民 2例 ,学生 5例。本组治疗用药有氯丙嗪 11例 ,氯氮平 8例 ,氟哌啶醇 5例 ,碳酸锂 5例 ,折合…  相似文献   

15.
16.
分裂情感性精神病的性质一直是精神病学有争议的课题之一。大多数作者认为分裂情感性精神病的预后优于精神分裂症,劣于情感性障碍,区别慢性和非慢性症状对预后有预测价值。Brockington等认为有精神病性症状而无情感症状预后较差。也有人认为26岁以后起病预后较好。病前社会适应越好,病后情况越好。本研究分析了作者早期研究的资料,评定复发(次数和频率)、亚型、分裂双相或单相对分裂情感性精神病患者整个功能的影响。方法:72例既符合ICD-9标准,又符合RDC标准(研究用标准)的分裂情感性精神病患者,无器质性疾病或酒精和其他物质滥用。所有病例未接受任何预防性维持治疗。从临床病史和记录中收集下列资料:起病年龄、有无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复发次数和病期。在最后一次发作症状消失后15天、所有患者接受检查。用病前适应量表(PAS)  相似文献   

17.
分裂样精神病的诊断有严格的病程标准限制。随着病程的延长,它的诊断稳定性如何?是否包含有异质性病例?在急性期有何特征区别于精神分裂症?这些问题 迄今未明,为此本文对52例分裂样精神病进行3年临床随访。 对象和方法样本取自我院1986年10月至1987年10月连续入院的诊断为分裂样精神病146例,按CCMD—2标准筛选,确定符合标准的127例为随访  相似文献   

18.
分裂样精神病120例随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分裂样精神病(SFP)的结局及其作为诊断亚型的临床应用价值,作者对120例SFP患者进行5~7年随访,并将维持原诊断组与改诊为精神分裂症组的临床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发现维持SFP诊断者31例(25.83%),改诊为精神分裂症者70例(58.33%),改诊为情感性精神障碍者15例(12.5%),改诊为分裂情感性精神病4例(3.33%);继续维持SFP诊断组与改诊业为精神分裂症组比较有如下特点、起  相似文献   

19.
对86例分裂样精神病(SFP)进行了1.5~5.5年的随访研究,结果显示:58例改诊为精神分裂症(67.4%),21例(24.4%)继续维持SFP诊断,6例(6.9%)诊为情感性障碍,1例诊为脑基底节变性所致精神障碍。继续维持SFP诊断的病例与精神分裂症比较有如下特点:起病急,病情短,接触良好,阳性症状多,阴性症状少,情感淡漠少,联想障碍和原发性妄想及被动体验少,症状缓解快,社会功能好。作者认为,SFP虽多数会转化为精神分裂症,但仍有一部分会长期维持原诊断。  相似文献   

20.
分裂样精神病106例随访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分裂样精神病诊断及转归的影响因素。方法对106例首次住院诊断为分裂样精神病的患者进行1~6年随访,将资料作分析研究。结果106例患者中维持分裂样精神病诊断30例(283%),改诊为精神分裂症72例(68%),情感性精神病4例(37%)。分裂样精神病改诊为精神分裂症或情感性精神病与其病前性格、社会功能恢复状况、思维形式及情感障碍等因素有关,而与家族遗传史、起病形式以及精神症状中幻觉、妄想、行为障碍关系不大,治疗效果两者差异亦较大。结论分裂样精神病作为过渡诊断仍有保留之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