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1 毫秒
1.
目的探讨影响女性继发性不孕的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山东省部分地区1408例20-44岁育龄妇女进行继发不孕影响因素调查。结果(1)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年龄、民族、职业、文化程度、人均年收入、月经规律情况、月经周期、月经量、痛经情况、继发性闭经情况、流引产次数,生殖道情况、生殖系统感染、宫外孕情况、接触毒物和噪音、工作强度、重大不良生活史、精神压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大(OR=1.094,95%CI为1.065-1.125)、月经不规律(OR=2.977,95%CI为1.467—6.041)、月经量少(OR=0.494,95%CI为0.317—0.769)、痛经(OR=1.623,95%CI为1.030—2.557)、子宫炎症(OR=1.261,95%CI为1.042-1.525)、宫颈炎症(OR=2.129,95%CI为1.751—2.591)、精神压力大(OR=1.642,95%CI为1.214-2.221)等因素为影响山东女性继发不孕的因素。结论年龄、职业、月经规律情况、月经量、是否痛经、子宫炎症、宫颈炎症、精神压力因素为影响继发性不孕的因素。加强生殖健康及不孕不育知识宣传,可降低不孕症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影响女性不孕的因素.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山东省部分地区2 158名(病例组1 212人,对照组946人)20~44岁育龄妇女进行女性不孕影响因素调查.结果 ①1 212病例中,原发不孕750人,占61.88%,继发不孕462人,占38.12%;②单因素分析:年龄(t =4.31)、文化程度(χ2=66.85)、人均年收入(t=6.16)、染色体情况(χ2=50.73)、月经情况(t初潮年龄=2.68,χ2月经规律情况=146.78,t月经周期=5.90,χ2月经量=85.48,χ2痛经=61.85,χ2继发性闭经=45.97)、生殖器官情况(χ2子宫=183.43,χ2卵巢=128.23,χ2输卵管=231.41,χ2宫颈=122.99)、生殖系统感染(χ2阴道分泌物增多=43.57,χ2阴道分泌物腥臭味=44.83,χ2盆腔感染史=35.95)、孕产情况(χ2流引产=37.83,χ2清宫术=26.24,χ2药物流产=13.70,χ2引产=16.02,χ2宫外孕=20.54)、曾服用避孕药(χ2=26.40)、使用过宫内节育器避孕(χ2=57.14)、有有害物质接触史(χ2=11.34)以及工作强度(χ2=16.43)等因素,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多因素分析:年龄(OR=1.06)、文化程度(OR=0.73)、染色体情况(OR=3.29)、月经规律情况(OR=3.64)、月经量(OR=0.41)、是否痛经(OR=1.75)、子宫畸形(OR=29.45)、子宫炎症(OR=2.65)、其它子宫疾病(OR=27.92)、输卵管疾病(OR=5.40)、清宫次数(OR=1.99)、分居情况(OR=1.64)、曾使用宫内节育器(OR=14.46)、曾使用避孕药(OR=11.52)、有有害物质接触史(OR=0.84)等因素为影响山东省女性不孕的因素.结论 加强宣传,提高育龄群众自身素质;加强管理,为广大育龄群众提供优质服务;加强生殖健康教育,降低不孕症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影响男性不育的因素. 方法 对山东省部分地区男性不育影响因素进行调查. 结果 影响男性不育的单因素分析显示,生理因素有睾丸、附睾、阴茎、输精管及射精异常,身高和体重低;行为因素有饮酒,食用棉籽油,喜穿紧身裤;环境因素有工作强度大,接触噪音以及精神压力大;社会因素有职业为农民和工人及年人均收入低;多因素分析显示,职业为医生、科技人员、干部、教师,身高高、射精情况正常、不饮酒以及不食用棉籽油为男性不育的保护因素. 结论 加强宣传,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加强生育健康教育,有助于降低不孕不育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不孕不育相关风险因素并评估动漫宣教短片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西安市第四医院生殖医学科的不孕不育夫妇患者400对(病例组)和体检科的健康夫妇400对(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主要调查内容包括:身高、体质量、文化程度、工作强度、精神压力、生殖类相关疾病等。此外,将病例组随机分为A和B两组,B组仅进行专家讲座及宣传册发放;而A组在此基础上另外进行动漫宣教短片培训。培训前后,分别对A、B两组进行预防知识测试。结果两组男性的BMI指数、高温作业、精神压力、睾丸疾病和输精管疾病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而文化程度和工作强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女性的BMI指数、清宫术史、精神压力、子宫疾病、卵巢疾病和输卵管疾病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而文化程度和工作强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BMI过高、睾丸和输精管疾病均会影响男性不孕不育(P0.05);而清宫术、精神压力、子宫、卵巢和输卵管疾病均会影响女性不孕不育(P0.05)。培训前,A、B两组对于预防知识的熟悉程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培训后,A、B两组的熟悉程度都显著提高(P0.05)。此外,A组的熟悉程度高于B组(P0.05)。结论 BMI过高、睾丸和输精管疾病会影响男性不孕不育;而清宫术、精神压力、子宫、卵巢和输卵管疾病会影响女性不孕不育。动漫宣教短片的预防效果良好,应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影响女性原发不孕的因素.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山东省部分地区20~44岁育龄妇女中已婚、排除男性因素确诊为原发不孕症的935例女性及与不孕症女性在同一生活区域的、已生育的762例妇女共1 697例进行原发不孕的影响因素调查. 结果 (1)单因素分析.病例组年龄较大,职业为农民的比例为89.2%,文盲/半文盲为5.2%、小学为25.1%,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初中、高中、大专、大本及以上学历,人均年收入均较对照组低;病例组月经周期长,月经量少者为18.8%、有痛经者为21.9%、继发闭经者为8.0%,均高于对照组;病例组子宫、卵巢、输卵管、宫颈、阴道分泌物、分泌物异味情况无异常的比例均低于对照组,有盆腔感染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有重大不良生活史和受精神压力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多因素分析.职业为农民、文化程度低、染色体情况有异常、月经不规律、月经周期长、月经量少、痛经、子宫畸形、输卵管畸形、精神压力大等因素为影响山东女性原发不孕的因素. 结论 面对原发不孕女性应加强宣传,提高其自身素质;加强管理,为其提供优质服务;加强生殖健康教育,降低不孕症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孕症患者卵巢储备功能下降(DOR)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妇科门诊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 DOR 不孕症患者126例作为疾病组,80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分析一般情况(年龄、身高、体重指数、学历、居住地)、月经及妊娠情况(初潮年龄、初次性生活年龄、初次怀孕年龄、流产次数、月经周期、月经量、经期、痛经、促排卵次数)、既往史、盆腔手术史等与 DOR 的关系。结果疾病组和对照组在体重指数、人工流产次数、药物流产次数、自然流产次数、促排卵次数、盆腔手术史、子宫内膜异位症史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逐步向前法)显示体重指数大(OR =1.544)、人工流产次数多(OR =3.166)、促排卵次数多(OR =2.312)、盆腔手术史(OR =4.725)和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史(OR =5.467)是导致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危险因素。结论体重指数、人工流产次数、促排卵次数、盆腔手术史和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史是不孕症患者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孙秋菊  柴德春 《华南预防医学》2022,48(12):1541-1543
目的 探讨南京市不孕不育症的现患率及相关情况调查。方法 2018年10—12月采用方便抽样方法在南京市的玄武区、鼓楼区、雨花区、浦口区、江宁区5个区,每区抽取人数最多的5个社区(乡镇)招募已婚育龄夫妇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孕育情况调查问卷》对符合研究条件的已婚育龄夫妻进行调查,对不孕不育情况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 025对符合研究条件的夫妻,其中已经育有子女的夫妻742对,占72.39%;患有不孕不育的夫妻283对,占27.61%。多因素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方40~49岁(OR=4.108)、男方患有勃起功能障碍(OR=7.135)、男方早泄(OR=4.306)、男方无精或少精(OR=15.165)及女方患有输卵管疾病(OR=1.562)、女方妇科炎症(OR=5.942)、女方子宫疾病(OR=3.575)是不孕不育的独立危险因素,居住环境的舒适度(OR=0.231)是不孕不育的保护因素。结论 南京市有较高比例的已婚育龄夫妻受到不孕不育的困扰,居住环境的舒适度、男女方疾病是影响孕育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不孕不育症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白银地区不孕不育症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008年7月~2009年12月在白银市妇幼保健院及周边等20家医院就诊的所有不孕不育症夫妇进行问卷调查和相关临床、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女性原发性不孕不育的主要原因是由子宫因素所致,表现为小子宫/幼稚子宫;女性继发性不孕不育主要原因是输卵管阻塞/不通畅,其相关影响因素主要是自然流产次数多;不孕不育男方因素主要为无精、少精和无性功能。结论:加强青春期男女性生殖保健教育和指导,加强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对影响孕育的问题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降低白银市育龄夫妇不孕不育发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未毕业)、丈夫务农、月经量适中、无痛经、总生育次数为0次、无引流产史的农村已婚育龄妇女,其妇女及丈夫年龄30~44岁、妇女初中毕业及以上、丈夫小学毕业及以上、丈夫从事其他职业(商人或教师)、月经量多、有痛经、总生育次数为1次、有引流产史的妇女罹患乳腺疾病的危险度增高;而相对于家庭年均收入≤5000元的农村已婚育龄妇女,家庭年均收入在5001~8000元的妇女罹患乳腺疾病的危险度降低.结论 安徽省农村已婚育龄妇女乳腺疾病发生率较高,且受多种因素影响.应坚持定期防癌普查,加强乳腺疾病的二级预防.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病例组为112例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对照组为224名健康女性对照,用问卷调查收集病例组和对照组的一般情况,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影响因素等信息.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经期天数,月经量,痛经,产次,人流次数或者宫腔操作史,不孕,哺乳史,吸烟是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的相关因素(P均<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经期天数>6天,痛经,人流次数或者宫腔操作史≥3次是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的危险因素(OR=8.207,5.954,6.821,95%CI= 3.005~15.024,2.149~7.115,2.352~9.187),月经量少,产次多是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的保护因素(OR=0.337,0.035,95%CI= 0.102~0.525,0.019~0.138),未发现不孕,哺乳史,吸烟是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的相关因素(P均>0.05).结论:积极调节月经使之周期规律并缓解痛经,做好计划生育,减少人工流产或者不必要的宫腔操作,可以有效预防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提升女性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意外妊娠终止后继发不孕的原因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意外妊娠终止后继发不孕的原因及影响因素。方法:以2006年8月~2008年8月到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82例意外妊娠后继发不孕的妇女作为观察组,进行问卷调查,以同期入院的58例原发性不孕妇女作为对照组,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初次性生活年龄早于对照组(P0.001);避孕失败原因依次为未避孕(占57.32%)、避孕套失败(占18.29%)、安全期避孕(10.98%)、体外排精(9.76%);避孕失败后终止妊娠的方式主要为人工流产、药物流产,而输卵管妊娠后继发不孕者亦占一定比例;继发不孕的原因居前4位的分别是输卵管梗阻、慢性输卵管炎、慢性盆腔炎、输卵管积水。结论:意外妊娠终止后继发不孕的主要原因是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导致输卵管梗阻或不通畅。初次性生活年龄过早,未避孕或避孕方法不当,多次人工流产、药物流产、输卵管妊娠史是意外妊娠后继发不孕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发生重度宫腔粘连(IUA)的相关危险因素,旨在为优化重度IUA的防治策略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因IUA在西北妇女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576名患者,按照美国生育学会(AFS)评分标准将所有患者分为重度组(254例)和轻中度组(322例);收集患者的人口学特征资料、月经史、生育史、剖宫产史、药物流产史、人工流产史、清宫史、诊断性刮宫史、既往盆腔炎症史、既往宫腔镜手术史、生殖器结核病史及其相应发生次数等研究相关变量,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回顾性分析发生重度IUA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人工流产次数、稽留流产清宫次数、清宫总次数、黏膜下肌瘤电切术、瘢痕妊娠电切术、IUA电切术、足月分娩次数、宫腔操作总次数、引产次数及孕次与重度IUA的发生有关(OR值分别为1.357、2.013、1.257、0.789、0.786、2.218、0.426、1.561、0.277、1.246,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足月分娩次数降低了重度IUA的发生风险(OR=0.376,P<0.05);人工流产次数越多、稽留流产次数越多、清宫次数越多的孕妇发生重度IUA的风险越大(OR值分别为2.439、2.234、2.266,均P<0.05)。结论足月分娩次数是发生重度IUA的保护因素;人工流产次数、稽留流产清宫次数及清宫总次数是发生重度IUA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蚌埠市农村已婚妇女乳腺疾病筛查及相关因素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蚌埠市农村已婚妇女乳腺疾病的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地开展乳腺疾病防治工作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选取3 089例已婚妇女,采用先集中和后入户的调查方式进行乳腺疾病相关问卷调查。3 089例已婚妇女均接受乳腺检查,内容包括临床体检和乳腺红外线检查。结果:农村已婚妇女乳腺疾病的患病率为13.3%,前3种乳腺疾病分别为乳腺增生、纤维腺瘤和乳腺炎性疾病,其患病率分别为12.9%、0.3%和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相对于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妇女,无痛经,无引产、流产史的农村已婚育龄妇女,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妇女,有痛经,有引产、流产史的妇女罹患乳腺疾病的危险度增高;与年龄≤29岁、月经周期≤24天、月经量少、家庭年均收入≤5 000元的农村已婚育龄妇女相比,年龄大、月经周期时间长、月经量多、家庭年均收入高的妇女罹患乳腺疾病的危险度增加。结论:农村已婚妇女乳腺疾病发生率较高,且受多种因素影响。应坚持定期防癌普查,加强乳腺疾病的二级预防。  相似文献   

14.
不孕症(infertility)是育龄妇女的常见疾病之一,我国育龄妇女不孕症发病率为7%~10%。输卵管疾病导致的不孕症占女性不孕症的30%~50%。因此,评估输卵管通畅性对不孕症的病因诊断十分重要。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术(HyCoSy)是在超声监测下,实时观察造影剂通过宫腔、输卵管的情况及进入盆腔后的分布情况,对输卵管通畅性进行诊断。HyCoSy具有安全、操作简便、费用低等优势,成为近年快速发展的临床诊断输卵管堵塞所致不孕症的新技术。近年新型造影剂及三维、四维超声实时显像技术应用于HyCoSy,提高了HyCoSy对输卵管通畅性诊断的准确率。笔者拟就HyCoSy对于临床诊断输卵管堵塞所致不孕症的研究进展,尤其是新型造影剂及三维、四维超声技术,应用于临床诊断输卵管堵塞所致不孕症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如下,旨在推广HyCoSy在输卵管堵塞所致不孕症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赵永新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4):3528-3529
目的研究女性不孕不育症的相关因素及病因。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11年12月来某院门诊治疗不孕不育的女性患者980例,对患者的诊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导致女性患者不孕的因素有:内分泌因素、输卵管因素、子宫及宫颈因素、免疫因素等。生殖道感染是导致女性输卵管因素引起的不孕不育的主要原因,内分泌因素患者中多囊卵巢综合征、黄体功能不全、精神压力大占的比例较大,且原发性不孕组与继发性不孕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女性不孕不育为妇科常见病,其病因多而复杂,严重危害女性的生殖健康,给患者及家庭带来了一系列的生理和心理的创伤,医护人员应向育龄女性提供有关生殖健康知识,减少引起不孕不育的各种因素,降低不孕症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旨在考察育龄妇女孕前的心理压力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2010~2013年参加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的540 500名育龄妇女的基本信息、既往史和心理压力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孕前心理压力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3%的育龄妇女感到孕前心理压力较大,且不同社会人口学变量的心理压力分布比例差异显著。多因素分析显示,在有患病史、不良妊娠史以及不良行为习惯的育龄人群中,孕前心理压力大的发生率约为无疾病史、无不良妊娠史以及不吸烟、不饮酒的育龄妇女的2倍。结论:我国少部分育龄妇女孕前感到心理压力较大,年龄、职业、文化程度以及既往患病史、不良行为习惯是影响育龄妇女孕前心理压力的重要因素。希望该研究能够引起人们对育龄妇女孕前心理压力的重视,并为孕前心理保健服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全球育龄夫妇不孕症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女性不孕以排卵障碍和输卵管因素居多。输卵管异常如输卵管炎症、粘连、阻塞导致的输卵管性不孕是女性不孕的常见原因之一。由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淋病奈瑟菌、结核菌等病原体引起的盆腔炎性疾病是输卵管性不孕的最常见病因,其次是阑尾炎、人工流产手术及盆腹腔手术,此外子宫内膜异位症、输卵管先天发育异常等也是输卵管性不孕的病因。由于输卵管性不孕的发病率逐渐上升,给社会带来极大经济负担,患者也遭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因此就输卵管性不孕的流行病学及病因进行综述和探讨,有助于更好地预防和诊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在妇科手术患者中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99例行妇科手术证实为非内异症的良性疾病患者为对照组,选择95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为病例组,对两组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分析,对17个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孕次、产次、人流次数、体重指数、职业、血型、避孕措施及原发性痛经为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相关的单因素(P<0.05),最终职业(OR=2.52,95%CI:1.28~4.94)、血型(OR=2.46,95%CI:1.13~5.36)、妊娠次数(OR=0.78,95%CI:0.65~0.93)、剖宫产史(OR=2.39,95%CI:1.07~5.38)、原发性痛经(OR=3.49,95%CI:1.81~6.73)5个因素进入多因素回归模型(P<0.05)。结论:从事脑力劳动、A型血、剖宫产史及原发性痛经为经手术证实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主要危险因素,而妊娠次数多为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9.
Dysmenorrhea is a common gynecologic disorder in women of reproductive age. Previous studies have found an association between current cigarette smoking and prevalence of dysmenorrhea.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exposure to environmental tobacco smoke (ETS) and the occurrence of dysmenorrhea among women without a history of this disorder. The study population consisted of 165 newly wed, nonsmoking Chinese women (in Shenyang, China), who intended to get pregnant and who had no past history of dysmenorrhea at the time of enrollment. These women completed a baseline questionnaire interview upon enrollment and were prospectively followed by daily diary. Dysmenorrhea was defined as a diary recording of abdominal pain or low back pain for at least 2 days during a menstrual period. A subject's ETS exposure was defined as the mean number of cigarettes smoked per day at home by household members over an entire menstrual cycle before the menstrual period. A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 was used to assess the effect of ETS on the risk of dysmenorrhea, with adjustment for age, body mass index, education, season, area of residence, occupation, shift work, perceived stress, passive smoking at work, and occupational exposure to chemical hazards, dust, and noise. Generalized estimating equations were used to account for autocorrelations as a result of multiple cycles per subject. This report is based on 625 prospectively followed menstrual cycles with complete baseline and diary data. ETS exposure was reported in 77% of cycles, within which average daily exposures throughout the cycle ranged from 0.02 to 10. 3 cigarettes. The incidence of dysmenorrhea was 9.7% and 13.3% among nonexposed and exposed cycles, respectively. Among ETS-exposed cycles, there was a positive dose-respons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umbers of cigarettes smoked and the relative risk of dysmenorrhea. The adjusted odds ratios of dysmenorrhea associated with "low," "middle," and "high" tertiles of ETS exposure versus no exposure were 1.1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0.5-2.6], 2.5 (CI, 0.9-6.7), and 3.1 (CI, 1.2-8.3), respectively. The findings were consistent with those of analyses limited to the first follow-up menstrual cycle from each woman. These data suggest a significant dose-response relationship between exposure to ETS and an increased incidence of dysmenorrhea in this cohort of young wome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