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HPV在宫颈炎、宫颈癌前病变、宫颈癌中的检测及意义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赛斐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5):2392-2393
目的:探讨HPV在宫颈炎、宫颈癌前病变、宫颈癌中的分布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009年2月~2010年9月由迪安检验中心对天台县妇幼保健所提供的218例宫颈脱落细胞标本进行HPV分型检测,分析HPV在宫颈炎、宫颈癌前病变、宫颈癌中的分布情况,利于指导临床工作。结果:218例宫颈脱落细胞标本经HPV基因型分型检测发现HPV阳性82例,占37.61%,HPV阴性136例,占62.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82例HPV阳性中慢性宫颈炎9例,宫颈癌前病变42例(其中CINⅠ10例、CINⅡ7例、CINⅢ25例),宫颈癌31例。在82例HPV阳性检测标本中发生HPV16亚型感染所占比例最高,其次是HPV31和HPV52。在82例HVP检测阳性患者中发生单一感染72例,占87.80%,多重感染10例,占12.20%。结论: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是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发生发展的必要条件,分析HPV在宫颈炎、宫颈癌前病变、宫颈癌中的分布情况对于预防和治疗HPV感染的人群,以及对宫颈病变患者治疗中的随访及预后进行评价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人乳头瘤病毒(HPV)在宫颈炎、宫颈癌前病变、宫颈癌中的检测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宫颈炎患者、宫颈癌前病变患者和宫颈癌患者各62例,将这些患者设置为宫颈炎组、癌前病变组以及宫颈癌组.对以上患者实施严格操作取样后检测HPV.结果 对宫颈炎患者采取HPV检测,得出阳性为6例,检测阳性率为9.67%;宫颈癌前病变患者当中,HPV检测结果显示阳性患者为29例,HPV检测阳性率为46.77%;宫颈癌患者通过HPV检测所得结果中,阳性36例,阳性率为58.06%.宫颈癌组HPV检测结果中,阳性率远高于宫颈癌前病变组和宫颈炎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HPV感染是导致患者宫颈癌变的重要因素之一,对患者实施HPV检测,能够有效帮助患者防治癌变,对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Ki67、Survivin、P16在宫颈癌和宫颈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生物学意义和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对160例高危病人行阴道镜检并在镜下活检宫颈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Ki67、Survivin、P16,并结合临床病理特点分析。结果:160例患者中有96例宫颈炎、40例宫颈内瘤样变、24例宫颈癌,Ki67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5.83%、95.00%、100.00%;Survivi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5.00%、90.00%、100.00%;P16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2.50%、60.00%、100.00%。Ki67、Survivin、P163种蛋白在宫颈内瘤样变、宫颈癌中的表达与宫颈炎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01);Survivin、P16与Ki67蛋白表达间存在正相关(r=0.599;P<0.01;r=0.540,P<0.01)。结论:Ki67、Survivin、P16联合检测可作为早期诊断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标记物,可提高宫颈癌的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鳞状细胞癌抗原(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tigen,SCCA)、糖链抗原(carbohydrate antigen,CA)-125、CA19-9、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ype risk type-human papilloma virus,HR-HPV)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将100例患者分为2组,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组56例,宫颈癌组44例,对不同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和病理类型宫颈癌的肿瘤标志物及HR-HPV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血清肿瘤标志物在宫颈癌早期变化不明显,SCCA阳性率随临床国际妇产科协会(Federation International of Gynecologie and Obstetrigue,FIGO)分期增高而升高,宫颈癌各组HR-HPV阳性率均显著高于癌前病变组,但在宫颈癌组内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综合分析宫颈癌患者的肿瘤标志物及HR-HPV阳性率能为患者的辅助诊断、病情估计提供全面的指导信息。  相似文献   

5.
宫颈癌前病变、宫颈癌筛查方法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宫颈涂片细胞学检查联合阴道镜宫颈多点活检病理诊断筛查宫颈癌前病变、宫颈癌的价值和相关因素。方法我院自2005年10月对有2年以上性生活史,年龄在20~68岁已婚妇女采用传统宫颈涂片细胞学检查,对初筛异常和临床高度怀疑病变者进行阴道镜检查宫颈多点活检病理诊断。结果共筛查2800例,宫颈涂片细胞学检查异常者382例,占13.6%,经阴道镜检查宫颈多点活检病理诊断CIN56例,占2%,宫颈癌7例,占0.25%,63例CIN和宫颈癌患者中宫颈涂片细胞学检查异常者50例占79.4%,宫颈涂片细胞学检查正常者13例,占20.6%,细胞学检查异常者CIN、宫颈癌的检出率明显增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早婚早育者21例,占33.3%,孕3产3以上者29例,占40%,在30~49岁年龄段发病率高于其他年龄段,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宫颈涂片细胞学检查联合阴道镜检查是宫颈癌前病变、宫颈癌筛查的重要手段,早婚早育、多产是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发生的高危因素,且发病率呈年轻化倾向。  相似文献   

6.
杨辉  郑君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5):772-774
目的:观察联合检测血清SCCA、CA19-9和CA125水平在宫颈癌诊断及预后判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7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105例宫颈癌患者(宫颈癌组)及同期健康体检的40例妇女(对照组),分别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SCCA、CA19-9和CA125水平,分析其与宫颈癌及临床分期、病理类型的关系,并观察其在初诊和复发病例中的含量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宫颈癌组血清SCCA、CA19-9和CA125含量和阳性率均显著增高,且其含量的高低与宫颈癌的临床分期密切相关;同时复发病例上述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初诊病例;SCCA在宫颈鳞癌中的水平和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宫颈腺癌,而CA19-9和CA125在宫颈鳞癌中的水平和阳性率均显著低于宫颈腺癌。结论:联合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SCCA、CA19-9和CA125水平有助于宫颈癌的诊断和对其预后与病理类型的判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清细胞角蛋白19(CK19)、糖类抗原125(CA125)、高迁移率蛋白a1在宫颈癌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7月本院收治的宫颈癌患者140例为宫颈癌组,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80例为癌前病变组,健康女性60例为对照组.采集各组清晨空腹肘静脉血3 ml,检测血清CK19、CA125...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社区早期干预对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预防及治疗效果及早期社区干预对降低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发生的实践可行性。[方法]对2004年4月~2008年11月本院182例宫颈病变病人进行早期社区干预。[结果]宫颈癌前病变的发生率为4.42%,社区干预4年后宫颈癌前病变的发生率为2.43%。观察组社区干预后宫颈癌前病变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9~35岁年龄组的宫颈癌前病变的发生率为2.6%,35~50岁年龄组宫颈癌前病变的发生率为2.7%,50岁以上年龄组宫颈癌前病变的发生率为0.5%。[结论]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早期社区干预在早期发现宫颈癌前病变,给与干预治疗,避免或延缓宫颈癌前病变的发生、发展,防止宫颈癌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主要研究生殖道感染与宫颈癌前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5年1月-2015年12月间收治的42例宫颈癌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一时间健康体检者(45例)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HPV、UU、BV、CT检查,判断生殖道感染与宫颈癌前病变的关系.结果 :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检查结果,观察组患者的HPV、UU、BV、C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生殖道感染与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之间存在相关性,因此在临床治疗中要予以高度重视,避免癌变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生殖道感染和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关系。方法收集2011年5月-2014年5月该院收治的51例宫颈癌、225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300例单纯宫颈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生殖道人乳头瘤状病毒(HPV)、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SV-2)、沙眼衣原体(CT)、细菌性阴道病(BV)及滴虫检测,观察比较各类患者的感染率,分析生殖道感染与宫颈癌及CIN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CINⅠ、CINⅡ、CINⅢ、宫颈癌的HPV、HSV-2、CT、BV及滴虫感染率依次上升,其中CINⅢ与宫颈癌HPV感染率分别达到了95.16%、98.04%,与单纯宫颈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INⅠ、CINⅡ、CINⅢ的高危型HPV感染率依次上升,为65.63%、74.51%、88.14%,宫颈癌最高,为94.00%,与单纯宫颈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V是最主要的生殖道感染病毒,其他如CT、HSV-2、BV等也较常见,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与生殖道感染间的关系十分紧密,其相互作用机制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端粒及端粒酶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有关端粒和端粒酶及其与肿瘤之间关系的研究已成为各科研究的热点,认为人类端粒酶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有密切的关系,研究已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该文就端粒酶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及端粒酶活性与宫颈癌的诊断及预后的关系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上海市虹口区普查妇女中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感染情况,并探讨其在宫颈癌前病变中的作用。[方法] 对318例普查妇女行高危型HPV-DNA检测及病理检测。[结果] 病理检查阴性者HPV感染率为10.8%(21/195),低度子宫颈病变者HPV感染率为25.0%(4/16),高度子宫颈病变者HPV感染率为81.8%(9/11)。HPV诊断宫颈癌前病变的灵敏度为48.1%,特异度为89.2%,阳性预测值为38.2%,阴性预测值为92.6%。[结论] HPV感染是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高危因素。HPV-DNA检测具有较高的阴性预测值,在宫颈癌筛查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HPV)检测联合阴道镜检查对宫颈癌前病变(CIN)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08年以来在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行宫颈分泌物HPV-DNA高危型检查并经阴道镜下定位活检、病理学确诊的456例(包括HPV-DNA阳性183例,阴性273例)患者,根据患者年龄、HPV-DNA高危型检查结果及活检病理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83例HPV-DNA高危型阳性患者中有73例为宫颈癌前病变,而273例HPV-DNA高危型阴性患者中只有29例为宫颈癌前病变,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PV阳性组中20~29岁年龄组HPV感染所占比例最高(55.19%),>40岁组HPV感染比例最低(18.03%),HPV阳性患者不同年龄段的CIN级别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V阴性患者随着年龄的增加CIN级别逐渐加重(P<0.05)。结论:HPV-DNA高危型阳性组发生宫颈癌前病变较阴性组发生癌前病变明显增多,HPV阳性患者宫颈病变的级别与年龄无相关性,HPV阴性患者的CIN级别随年龄增长而升高,HPV检测联合阴道镜检查对宫颈癌前病变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宫颈癌前病变与HPV(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型别和病毒载量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8~2012年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100例患者,经HPV检测、电子阴道镜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测确诊为无子宫颈上皮内病变者32例,CNⅠ-Ⅲ患者35例,宫颈癌患者33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所有患者进行HPV-DNA分型和病毒载量检测。结果:高危型HPV感染患者在宫颈癌前病变组和宫颈癌组的比例都明显高于无子宫上皮内病变组(P<0.05);随着病情加重,患者的病毒载量也呈增加趋势,但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与感染高危型HPV有着明显的相关性,而与病毒载量的相关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叶酸和DNA甲基转移酶1(DNMT1)与宫颈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及其在宫颈癌变中的相互作用.方法 选择经病理学确诊的宫颈鳞状细胞癌(SCC)患者100例、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rN)患者101例和宫颈炎(CI)患者109例为研究对象.在收集全部对象人口学特征、生殖因素等相关资料的同时,检测血清叶酸水平(RIA法)、人乳头瘤病毒16的感染状况(PCR法)和DNMT1蛋白的表达量(Westernblot法).采用SPSS 16.0分析软件,进行相关资料的t检验、x2检验、因素与疾病之间关联强度指标(OR值95%CI)的计算及交互作用分析.结果 在SCC、CIN和CI组,血清叶酸含量分别为(2.60±1.61)、(3.14±2.08)和(3.32±1.74)ng/ml,DNMT1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2.40±0.99、1.88±0.33和0.89±0.29,随着宫颈病变的加重叶酸含量逐渐降低,DNMT1蛋白表达水平逐渐增高,两者呈负相关关系(r=-0 186,P=0001).交互作用分析显示,叶酸水平低和DNMTl蛋白高表达在CIN和SCC组均存在正相加交互作用,OR值分别为2.50(95%CI:1.21~9.22)和6.03(95%CI:2.79~21.72),交互作用指标超额危险度、交互作用归因危险比和交互作用指数在CIN组分别为0.92、0.36和2.59,在SCC组分别为2.47、0.41和1.96.结论 血清叶酸水平低及DNMT1蛋白高表达均是导致宫颈癌和癌前病变发生的危险因素,两者存在协同作用.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folic acid and DNA methyltransferase 1 (DNMT1) on cervical cancer and cervix precancerous lesion. Methods 100 patients with cervix squamouscell carcinoma (SCC), 101 patients with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m (CIN) and 109 patients with cervix inflammation (CI) diagnosed by histology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 Radioimmunoassay (RIA),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and Western blot were used to detect the levels of serum folate, HPV16 infection and the expression of DNMT1 protein,respectively. Results The average levels of serum folate were (2.60 ± 1.61) ng/ml, (3.14 + 2.08) ng/ml and (3.32+1.74) ng/ml,and the expression of DNMT1 protein were 2.40 + 0.99,1.88 + 0.33 and 0.89 ± 0.29 in the group of SCC, CIN and CI, respectively.The relationship of folate levels and DNMT1 protein expression showed inverse correlation (r=-0.186, P=0.00l). The results in our study indicated that there was an additive interaction between low-level of serum folate and high-expressionof DNMT1 protein related to the risk of CIN and SCC, with OR value as 2.50(95%C/: 1.21-9.22) and 6.03 (95%C/: 2.79-21.72) respectively. The relative excessrisk of interaction (RERI) , attributableproportion of interaction (API) and synergy index (S) were 0.92, 0.36 and 2.59 in the CIN group while 2.47, 0.41 and 1.96 in the SCC group. Conclusion The low level of serum folate and high expression of DNMT1 protein seemed to be associated with high risk of cervical cancer and its precancerous lesion. It suggested that there might be a synergistic action between serum folate and DNMT1 in the progression of cervix carcinogenesis.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分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组368例、宫颈癌组84例的SCCAg值与患者不同临床分期、分化程度等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SCCAg在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早期已有变化,与临床FIGO分期、分化程度、肿瘤体积的增大及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结论:SCCAg是宫颈癌的重要临床肿瘤标志物,较高的血清SCCAg值可能意味着肿瘤恶性程度越高,为患者的辅助诊断、病情估计提供全面的指导信息。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肺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53(CA153)、糖类抗原125(CA125)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以135例肺癌患者、130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130例健康人为研究对象,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其血CEA、CA153及CA125水平。结果肺癌组血清CEA、CA153及CA25的水平明显高于肺部良性病变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三项联合测定的敏感度(80.2%)和准确性(85.2%)均明显高于单一检测。结论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有助于肺癌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8.
血清CEA、CA125、CYFRA21-1联合检测对肺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中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联合检测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分别检测71例肺癌患者和20例肺良性疾病患者及20例健康者的血清中CEA、CA125、CYFRA21-1的含量。结果:肺癌组血清CEA、CA125、CYFRA21-1的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和肺良性疾病组(P<0.01);联合检测一项以上阳性的敏感性和准确性最高,分别为84.5%和82.0%,优于三项全阳性和单项检测。结论:血清CEA、CA125、CYFRA21-1联合检测可提高肺癌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对肺癌的早期诊断能提供有价值的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中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l25)、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联合检测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分别检测71例肺癌患者和20例肺良性疾病患者及20例健康者的血清中CEA、CAl25、CYFRA21—1的含量。结果:肺癌组血清CEA、CAl25、CYFRA21-l的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和肺良性疾病组(P〈0.01);联合检测一项以上阳性的敏感性和准确性最高,分别为84.5%和82.0%,优于三项全阳性和单项检测。结论:血清CEA、CAl25、CYFRA21—1联合检测可提高肺癌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对肺癌的早期诊断能提供有价值的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20.
宋凌  李宜川  沈永杰  陈奎生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9):1765-1766,1770
[目的]探讨CEA、CA19-9和CA125联合检测对良恶性腹水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免疫发光法检测腹水中CEA、CA19-9和CA125含量。[结果]与良性腹水组相比,恶性腹水组腹水中CEA、CA19-9和CA125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P﹤0.05);与良性腹水组相比,恶性腹水组血清中CA125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CEA、CA19-9水平显著升高(P﹤0.01)。3项联合检测对恶性腹水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8.8%、97.1%、92.7%和97.0%。[结论]3项联合检测可减少单项肿瘤标志物的局限性,对良恶性腹水的鉴别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