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前置胎盘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根据产前超声结果将2012年1月-2015年6月治疗的312例前置胎盘患者分为边缘性前置胎盘组(A组)、部分性前置胎盘组(B组)和完全性前置胎盘组(C组),每组各104例。对比3组基本临床资料和妊娠结局,分析不同类型前置胎盘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 3组患者间存在年龄差异(P0.05),其中B组和C组年龄显著高于A组(P0.05);3组间产前出血、产前输血、产后出血、产后输血、胎盘植入、子宫切除和早产发生率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各指标发生率顺位:C组B组A组。结论不同类型前置胎盘对妊娠结局有一定的影响,胎盘前置程度越高,产妇出血、胎盘植入、子宫切除、早产的发生率越高。  相似文献   

2.
顾颖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3):5279-5281
目的:探讨前置胎盘发病的危险因素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选择72例前置胎盘孕产妇为病例组,随机抽取同期80例正常孕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妊娠结局,评价前置胎盘组的危险因素。结果:前置胎盘的高危因素包括高龄、文化程度较低、胎次多、流产史、盆腔炎、瘢痕子宫等;前置胎盘易导致胎盘粘连、产后出血、早产、1 min Apgar评分下降、低出生体重。结论:前置胎盘发病是单个或者多个因素所致,防治前置胎盘要严格落实计划生育政策,加强孕产妇管理,做到早筛查、早诊断和早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表现为先兆流产的胎盘前置状态的病例特点及临床转归。方法回顾分析2007~2010年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38例胎盘前置状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痊愈出院117例,治愈率84.8%,妊娠后期胎盘位置正常104例,转归率75.4%,妊娠28周后发展为前置胎盘13例,占胎盘前置状态的9.4%;妊娠失败21例,占胎盘前置状态的15.2%。结论胎盘前置状态是妊娠中期胎盘位置异常的一种状态,在妊娠过程中有发生类似前置胎盘危及孕产妇健康、生命的可能,需重视表现为先兆流产的胎盘前置状态。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不同类型前置胎盘妊娠结局的影响及相关性进行探讨,为临床诊断和处置提供相关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该院确诊为前置胎盘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完全性前置胎盘组(A组,30例)、部分性前置胎盘组(B组,35例)和边缘性前置胎盘组(C组,15例),对3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妊娠结局和围生儿状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3组患者年龄、孕次、剖宫产史、早产率和1 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妊娠结局、孕程和产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完全性前置胎盘患者出现不良妊娠结局的几率明显增加,与围生儿早产相关。针对患有完全性前置胎盘的患者应做好早产的准备。  相似文献   

5.
疤痕子宫合并前置胎盘的妊娠结局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吕述彦  曹继蕴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28):3944-3946
目的:探讨有剖宫产史患者再次妊娠并发前置胎盘时的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9月~2007年9月在我院终止妊娠的前置胎盘85例,既往有剖宫产史23例,其中合并植入性前置胎盘5例;无剖宫产史62例,合并胎盘植入1例。结果:疤痕子宫组中发生产后出血20例,非疤痕子宫组中发生产后出血50例。共有8例行子宫切除,无孕产妇死亡。结论:剖宫产增加了前置胎盘、胎盘植入的发生率;胎盘形成异常是导致产科子宫切除的重要原因,降低剖宫产率是减少前置胎盘及胎盘植入、减少孕产妇及围生儿死亡的重要手段;产前早期诊断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172例前置胎盘的妊娠结局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比较完全性、部分性、边缘性前置胎盘的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10年来的前置胎盘产妇孕期、产时、产后的临床资料。结果:前置胎盘的发生率为0.38%。完全性前置胎盘的比率为33.1%,部分性前置胎盘的比率为45.3%,边缘性前置胎盘为21.5%。完全性前置胎盘的产前出血发生率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完全性前置胎盘的产后出血发生率和输血率较部分性和边缘性前置胎盘明显增高(P<0.05)。早产发生率无明显不同(P>0.05)。结论:前置胎盘是威胁母儿生命的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临床分析了解前置胎盘的相关因素及其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发生前置胎盘患者前置胎盘位置、发病原因及治疗情况。结果:34例患者有过宫腔操作的32例,占94.12%,其中1~2次的患者21例占到总数的61.76%,在5次以上的患者有4例。34例患者有15例为阴道分娩占总数的44.12%,有19例为剖宫产,产妇没有死亡病例发生,但有2名新生儿死亡。结论:引起胎盘前置的主要因素是患者有过宫腔操作史,但经过有效的治疗可以得到良好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前置胎盘类型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东莞市台心医院收治的107例前置胎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4级分类法将前置胎盘分为4组,完全性组23例、部分性组31例、边缘性组18例及胎盘低置组35例。观察比较各组的临床特征和妊娠结局。结果完全性组产前出血及产后输血、抑制宫缩治疗高于部分性组、边缘性组及胎盘低置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4组早产儿发生率,完全性组高于部分性组、边缘性组及胎盘低置组;部分性组高于边缘性组及胎盘低置组,边缘性组高于胎盘低置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比较各组产后出血、围产儿的出生体重、5 min Apgar评分和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类型前置胎盘对妊娠结局有不同的影响,完全性前置胎盘不良反应较多,是威胁母婴安全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瘢痕子宫合并前置胎盘的高危因素与临床危害。方法将我院收治的200例前置胎盘孕妇按照有无瘢痕子宫分为对照组140例(无瘢痕子宫合并前置胎盘)和实验组60例(瘢痕子宫合并胎盘前置),分析两组产前临床资料并观察其妊娠结局。结果实验组中孕产次不少于3次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中剖宫产率、子宫切除、产后出血以及胎盘植入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新生儿窒息率以及早产儿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前置胎盘是妊娠晚期并发症中较为严重的一种。瘢痕子宫合并胎盘前置较易引发产后出血和胎盘植入等各类严重并发症,此类患者临床表现较为凶险,产科临床应做好相应的抢救准备,采取积极的措施控制产后出血,确保治疗成功。  相似文献   

10.
43例前置胎盘临床结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前置胎盘的类型、阴道出血状况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将43例前置胎盘患者分为轻度组(20例)及重度组(23例),对其临床表现及妊娠结局做回顾性分析。结果:重度组初次出血及诊断时孕周均明显小于轻度组(P<0.05)。结论:前置胎盘患者妊娠结局有很大的差异,其类型及产前出血状况难以预测结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导致妊娠晚期前置胎盘的高危因素,并分析不同类型前置胎盘的围产结局。方法对124例前置胎盘孕妇和同期产检的100例健康孕妇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比较前置胎盘的高危因素以及不同类型前置胎盘的围产结局。结果观察组中〉130岁孕妇比率高于对照组(x2=8.576,P〈0.05),观察组中孕妇孕次、产次、流产次数和剖宫术次数均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17.815、3.610、24.628、12.176,均P〈0.05)。不同类型前置胎盘问孕妇年龄、孕次、产次、流产次数和剖宫术次数有显著性差异(F值分别为3.415、16.690、5.027、27.505、126.350,均P〈0.05)。完全性前置胎盘组孕妇年龄、孕次、产次、流产次数和剖宫术次数较低置胎盘组升高(F值分别为4.258、7.654、4.366、9.784、22.567,均P〈0.05),部分性前置胎盘组孕妇年龄和剖宫术次数较低置胎盘组升高(F值分别为3.879、11.363,均P〈0.05),边缘性前置胎盘组孕妇孕次、流产次数和剖宫术次数较低置胎盘组升高(F值分别为5.478、9.212、8.854,均P〈0.05)。不同类型前置胎盘问孕妇剖宫产、产后出血、胎盘粘连、新生儿早产、新生儿体重(〈2.5kg)、新生儿5minApgar评分(〈7分)的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x2值分别为54.513、29.279、10.421、30.127、15.328、13.933,均P〈0.05),前置胎盘越严重,不良围产结局发生率越高。结论产科高危因素与前置胎盘形成及类型有关,减少孕次、产次、流产次数和剖宫术次数对降低前置胎盘发生率有重要意义。完全性前置胎盘的妊娠结局较其他类型前置胎盘均严重,临床应重点监测及随访。  相似文献   

12.
李秀彦  茹美艳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3):3221-3222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伴前置胎盘(凶险性前置胎盘)再次剖宫产患者术中大出血的发生原因以及预防措施。方法收集分析2009年9月~2011年11月某院行单胎再次剖宫产15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伴前置胎盘者12例(观察组),瘢痕子宫不伴前置胎盘143例(对照组)。瘢痕子宫伴前置胎盘者12例术中出血原因进行归纳总结分析。结果瘢痕子宫伴前置胎盘组合并中央性前置胎盘,胎盘植入、先兆子宫破裂均高于瘢痕子宫不伴前置胎盘组。5例瘢痕子宫伴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大出血均为胎盘植入,且5例均为中央性前置胎盘,4例是前壁胎盘合并先兆子宫破裂。结论前壁中央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是瘢痕子宫伴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大出血主要原因。术前做好相应预防措施,必要时做好子宫动脉栓塞准备,尽可能保留子宫,对妊娠结局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央性前置胎盘患者并发产后大出血行围产期急症子宫切除术的高危因素、手术时机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产科2005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454例中央性前置胎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有18例行急症子宫切除术。结果:①该院近5年来中央性前置胎盘的发生率为1.95%(454/23 279),中央性前置胎盘患者行急症子宫切除术的发生率为3.96%(18/454)。②中央性前置胎盘患者行急症子宫切除术的高危因素包括:经产妇、既往剖宫产史、合并胎盘粘连或植入。③18例中央性前置胎盘患者在切除子宫前的平均出血量为2 969.71 ml。④中央性前置胎盘患者行急症子宫切除组术中出血量、输血率和输注红细胞悬液量、手术时间、术后抗生素应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显著大于未行急症子宫切除组(P<0.05)。结论:应充分认识中央性前置胎盘患者行围产期急症子宫切除的高危因素,重视围手术期的处理,正确掌握子宫切除的手术时机。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晚期妊娠胎盘病理变化与妊娠并发症及围产儿结局的关系。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2年12月在厦门市中医院876例晚期高危妊娠分娩后胎盘均送病理检查的临床资料,分析胎盘病理变化与妊娠并发症的关系;特别分析其中最常见的两类胎盘病理变化:炎症性变化、绒毛缺血缺氧病变对围产儿结局的影响,取炎症性病变组359例,绒毛缺血缺氧病变组387例,分别与正常胎盘组(送检无病理改变)89例作对照。结果送检胎盘876例,正常胎盘89例,占15.16%;有病理改变787例,占89.84%,其中胎盘形状及发育异常18.15%,炎症病变40.99%,绒毛缺血缺氧病变44.18%。肿瘤性病变1.37%。常见的炎症性病变组、绒毛缺血缺氧病变组中不良围产儿结局:如新生儿窒息、死胎的发生率与正常胎盘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尸〈0.05)。结论胎盘的病理变化与妊娠并发症密切相关,尤其胎盘炎症性病变与胎盘绒毛缺血缺氧性病变可直接影响围产儿结局,必须重视胎盘的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15.
前置胎盘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期待疗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前置胎盘的流行病学特征及期待疗法对围产儿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1992年1月-2002年12月收治的226例前置胎盘患者的病史采集及住院观察。结果 收治住院孕产妇总数为17610例,其中前置胎盘226例,其发生比例为1.28%;胎盘异常85例,占前置胎盘分娩总数的40.86%;流、引产次数与妊娠次数越多,前置胎盘发生率越高;通过期待疗法,尽量延长孕龄,降低了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结论 预防前置胎盘的发生从根本上就应减少宫腔手术史;前置胎盘在无明显大出血及并发症情况下,能尽量期待至37周以上再予以分娩为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的产科高危因素。方法:以2002年1月~2007年12月在我院进行产前检查的孕妇及其分娩的8428例单胎活产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探讨常见产科因素对新生儿窒息的影响。结果:在8428例单胎活产新生儿中,共发生窒息304例(3.61%)。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可独立增加新生儿窒息发病风险的产科因素相对危险度及95%CI分别为:胎盘早剥5.54(2.28~13.46)、前置胎盘1.85(1.05~3.24)、羊水过多2.55(1.35~4.83)、臀位3.45(2.45~4.86)、枕横位3.68(2.50~5.42)、脐带供血障碍1.49(1.16~1.92)。结论:胎盘早剥、臀位、枕横位、羊水过多、前置胎盘和脐带供血障碍是导致新生儿窒息的重要产科因素,产前、产时应密切关注这些因素,以减少新生儿窒息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分析剖宫产术指征构成,探讨提高分娩质量,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方法分析2009年9月~2010年9月赣州市妇女儿童医院剖宫产率及指征构成。结果 2905例住院分娩的剖宫产率为46.66%;疤痕子宫、胎儿窘迫、社会因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头盆不称、前置胎盘六种指征占81.13%。结论社会因素是宫产率上升的重要原因,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是降低剖宫产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le sex at birth and placenta praevia in 433031 mother/infant dyads (linked by a common institutional code and hospital admission number) in the Canadian province of Quebec, during the fiscal years of 1991/92-1995/96. The male-to-female ratio among pregnancies with and without placenta praevia was calculated and compared. The male-to-female ratio at birth was higher in pregnancies complicated by a placenta praevia (1.19) than in those without it (1.04; P < 0.02). This increased ratio persisted after accounting separately for the potential confounding and/or modifying effects of maternal age, infant birthweight and gestational age by stratified and multipl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es. We conclude that pregnant women with male babies carry a higher risk of placenta praevi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