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总结应用自体脐带修补先天性腹裂手术的经验,评价手术远期疗效。方法1992年8月至2007年10月采用自体脐带修补先天性腹裂30例,观察息儿体格发育、智力测定、腹部手术区域情况、是否需二期手术修补等。同时与采用传统手术方法修补先天性腹裂15例进行比较。结果自体脐带修补先天性腹裂30例患儿中成活26例,死亡2例,放弃治疗2例,成活率86.7%。成活26例患儿生长发育良好。采用传统手术方法修补先天性腹裂15例患儿中成活5例,成活率33.3%。两种术式患儿在成活率、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及呼吸机使用时间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脐带修补先天性腹裂手术取材方便,自体脐带无抗原性,具有一定的弹性,能有效地缓解术后腹部压力,患儿成活率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在血氧饱和度监测下应用无菌手套加涤纶补片分期治疗新生儿腹裂与巨大型脐膨出的疗效.方法 2002年2月至2008年7月在血氧饱和度监测下应用无菌手套加涤纶补片分期治疗12例新生儿腹裂和9例巨大型脐膨出.选择7号无菌手套作囊袋加涤纶补片,术后逐步回纳脏器.结果 所有病例肠管5~6 d可全部还纳,1周后行二期腹壁重建.21例患儿全部顺利分期关闭腹壁缺损.无菌手套加涤纶补片平均使用(5.6±0.5)d,完全经口进食平均时间(19.6±0.5)d.结论 应用无菌手套加涤纶补片分期关闭腹壁缺损是一种安全、可靠、经济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应用自体脐带修补先天性腹裂手术的经验,评价手术远期疗效.方法 1992年8月至2007年10月采用自体脐带修补先天性腹裂30例,观察患儿体格发育、智力测定、腹部手术区域情况、是否需二期手术修补等.同时与采用传统手术方法修补先天性腹裂15例进行比较.结果 自体脐带修补先天性腹裂30例患儿中成活26例,死亡2例,放弃治疗2例,成活率86.7%.成活26例患儿生长发育良好.采用传统手术方法修补先天性腹裂15例患儿中成活5例,成活率33-3%.两种术式患儿在成活率、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及呼吸机使用时间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体脐带修补先天性腹裂手术取材方便,自体脐带无抗原性,具有一定的弹性,能有效地缓解术后腹部压力,患儿成活率高.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腹裂、巨大脐膨出修补术多为急诊手术 ,由于腹腔脏器膨出暴露以及术中腹内压变化影响患儿水电解质平衡和呼吸功能 ,给麻醉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我科于 1994年至 1996间施行新生儿腹裂、巨大脐膨出修补术 11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新生儿腹裂 3例、脐膨出 7例、脐膨出并腹壁破裂 1例 ,男 6例 ,女 5例 ,年龄 2h~ 19d ,体重 2 35~ 4kg。术前合并低血容量 7例 ,合并肺炎 1例 ,合并贫血 1例。 1例行腹裂修补、肝叶部分切除术 ,1例行腹裂修补、膀胱造瘘、双输尿管造瘘术 ,9例均行脐膨出、腹裂修补术。手术时间 …  相似文献   

5.
亓军  许会玲 《健康大视野》2005,13(4):108-108
目的研究小切口免缝技术的优点.方法对1999年2月至2005年5月成功采用小切口免缝技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824例,鞘膜积液465例应用分析.结果小切口免缝技术,具有损伤小,恢复快,疤痕小等优点.术后6h患儿即可正常进食玩耍.切口一期愈合,疝无1例复发.结论小切口免缝技术,免去了患儿对换药,拆线产生的恐惧和害怕心理,减少了疤痕且美观,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了费用.方法简单易行,值得临床采用推广.  相似文献   

6.
亓军  许会玲 《健康大视野》2005,13(11):108-108
目的研究小切口免缝技术的优点。方法对1999年2月至2005年5月成功采用小切口免缝技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824例,鞘膜积液465例应用分析。结果小切口免缝技术,具有损伤小,恢复快,疤痕小等优点。术后6h患儿即可正常进食玩耍。切口一期愈合,疝无1例复发。结论小切口免缝技术,免去了患儿对换药,拆线产生的恐惧和害怕心理,减少了疤痕且美观,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了费用。方法简单易行,值得临床采用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治疗老年腹外疝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腹外疝老年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无张力平片修补术的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术后并发尿潴留5例,伤口红肿9例。随访1~5年无复发病例。结论老年腹外疝患者行无张力疝修补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妊娠合并腹股沟疝的发病特点,对妊娠的影响及治疗方法。方法:对已确诊为妊娠合并腹股沟疝的患者采用每月进行一次临床体检,观察子宫生育情况,疝的大小变化及内容物情况。足月妊娠后行剖宫产同时行疝修补术者,观察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止痛药物应用情况及有效程度。结果:①36例患者无1例因疝影响妊娠。②妊娠期间无嵌顿疝出现。③36例患者均诊断为腹股沟斜疝,其中有28例经剖宫产同时行疝修补术治疗,术中均诊断为腹股沟斜疝,其中右侧15例,左侧13例。④36例患者治疗后随访6个月~3年,其中行剖宫产同期疝修补手术治疗的28例均无复发,未行修补手术治疗8例患者中有2例自愈,6例无变化。⑤剖宫产同时行疝修补术后不增加住院时间,不增加术后卧床时间及止痛药应用量,治疗效果良好。结论:①妊娠合并腹股沟疝不影响妊娠过程。②妊娠期间合并腹股沟疝以剖宫产同期行疝修补术治疗效果为佳,部分经阴道分娩的患者产后腹股沟疝可自愈,但若腹压增加或腹壁薄弱后疝是否复发,尚需大量病例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先天性腹裂的一期手术治疗效果及体会,展望今后的临床治疗方向。方法回顾2007年1月~2009年7月收治的10例腹裂患儿,分析一期手术治疗经验及效果。结果1期手术关腹5例均治愈,5例放弃;治愈率50%,而放弃率高达50%;术后均无呼吸困难、肠梗阻、肺炎、伤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裂一期手术治疗效果可靠,尽早施行手术有助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先天性发育缺陷儿产房外科诊治流程。方法:总结分析2008年10月-2011年7月笔者所在医院孕检及产时诊断的62例先天性畸形儿资料。此组病例均登记,进入产房外科绿色通道,告知家属疾病特点、诊治、预后等。结果:62例均进行医学告知、沟通、随访。其中24例在产房或手术室行外科干预,无死亡病例,矫治满意。6例先天肛门闭锁、6例先天肠闭锁,做相应沟通,生后转外科行外科干预,无遗弃,效果良好;腹裂4例,均进入绿色通道,3例行腹裂修补术,1例产房给予SILO袋后行腹裂修补术,效果良好;脐膨出4例,2例进入绿色通道,及时修补,效果良好,另2例失访;神经管缺损6例,3例得以及时干预,效果良好,余3例失访;头皮缺损3例经产房及时干预效果良好。结论:产房外科绿色通道可显著提高先天性发育缺陷儿的治愈率,降低先天性畸形儿遗弃率、死亡率和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早期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08~2010年吉林市儿童医院NICU收治的化脓性脑膜炎患儿,回顾性分析其围生因素、发病时间、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和预后。结果: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9例,检出率占同期临床诊断败血症患儿的17.31%,1例早产儿生后6 h发病,表现有反应差、发热、抽搐、硬肿症,1例以屏气发作起病,2例抽搐时出现呼吸停止和频繁呼吸暂停需常频通气治疗,脑脊液常规WBC 42×106/L~脓细胞满视野。2例脑脊液培养阳性,9例血培养均阴性,5例患儿治疗有效,放弃治疗2例,死亡2例。结论: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起病隐匿,病情重,病死率高,应重视早期临床表现,尽早行病原学检测,选择敏感抗生素治疗,以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淋巴管瘤的治疗方法及其可行性与优越性。方法:选择7例行淋巴管瘤治疗的新生儿,包括产时介入治疗(平阳霉素局部注射)1例,产时手术(子宫外产时处理-EXIT联合产房外科手术)3例,生后第2天行介入治疗3例,对各种治疗方法的适应证及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并对新生儿的预后进行随访,进一步评价各种治疗方法的可行性与优越性。结果:产时介入治疗1例患儿瘤体局部注射药物后未出现相关并发症,术后3天与其母同时出院,肿瘤明显缩小;术后1个月返院复查,肿瘤局部仅留小结节,未给予再次注射药物;术后半年~1年返院复查肿瘤无复发,生长发育正常。产时手术3例,术后恢复良好,随访2~3年,患儿生长发育正常,其中2例术后1年内瘢痕较明显,术后2年后切口愈合良好,瘢痕几乎看不出。生后第2天行介入治疗3例,术后按期出院,未出现相关并发症,术后半年~1年返院复查,肿瘤无复发,生长发育正常。结论:对于瘤体大、压迫气管会造成新生儿窒息的淋巴管瘤可选择产时手术治疗;对于包绕重要血管神经的囊性淋巴管瘤,介入治疗为其首选治疗方法;产时介入治疗新生儿淋巴管瘤是可行的,最好在手术室有一定条件能完善急检血常规及胸片的前提下完成,以避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对于综合治疗及宫内介入治疗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新生儿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的发病基础及临床特点,探讨合适的治疗方法、预后及意义。方法:针对十二指肠梗阻的不同类型选用不同的手术方式,十二指肠隔膜者采用隔膜切除、横行缝合的方式;环状胰腺和十二指肠闭锁者,采用上端横切、下端纵切的菱形吻合法;肠旋转不良者采用Ladd手术方式。结果:32例患儿中治愈30例,死亡2例,合并脑瘫1例,治愈率为93.75%。结论:严重的十二指肠梗阻在胎儿期可通过B超发现"双泡征"提前确诊,生后出现频繁的呕吐应想到本病的可能,30%泛影葡胺上消化道造影是简单易行的确诊方式,手术是治疗的关键,治疗及时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4.
杜俊鹏  张书峰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0):1561-1564
目的:探讨新生儿期经肛门SoaveⅠ期拖出根治术(经肛soave术)对巨结肠相关性小肠结肠炎(HAEC)的治疗效果和术后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生儿期先天性巨结肠普通型及以下类型的病例中研究组76例行经肛soave术和对照组49例行传统结肠造瘘术,统计两组对HAEC的治疗效果和术后发病情况,并分析研究组扩张肠段的额外切除对HAEC的影响。结果:对于术前合并HAEC,经肛soave组死亡5例,治愈率91.07%,对照组死亡3例,治愈率92.11%,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肛soave术组术后有23例并发HAEC,发病率30.27%,对照组并发HAEC17例,发病率34.69%,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扩张段的额外切除(n>5cm)对HAEC治愈率和术后发病率也无明显影响。结论:与传统结肠造瘘术相比,经肛Soave术对HAEC能够达到相同的治愈效果,术后HAEC的发病率也无明显差异;新生儿期经肛saove术中扩张段的额外切除并不能提高小肠结肠炎的治愈率和降低术后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新生儿脉搏血氧灌注指数(PI)的分布特性以及血氧常用监测部位灌注指数的差异性,通过观察新生儿外周局部组织血流的实时变化,及时识别外周循环灌注不足的新生儿.方法:索引医院患者监护期监护信息历史数据库,选取医院产科的72例新生儿,采用监护仪记录新生儿处于静止状态下3 min血氧数据,测量新生儿血氧监测常用部位(左...  相似文献   

16.
黄崇斌  徐丹  陈婵  杨祖钦  汪盈  余坚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3):1985-1990
目的:采用19S-IgM-TP ELISA方法对可疑新生儿先天性梅毒进行检测,并与TRUST、TP ELISA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探讨19S-IgM-TP ELISA方法在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早期诊断和疗效观察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实验组为50例拟诊新生儿先天性梅毒患儿,男23例,女27例;对照组为非梅毒新生儿20例,男10例,女10例。实验组治疗前、后二次静脉采血,分别应用19S-IgM-TP ELISA、TRUST、TP-ELISA方法进行检测,分析三种方法在驱梅治疗前后检测结果;对实验组确诊先天性梅毒患儿行脑脊液生化检测。对实验组13例19S-IgM-TP ELISA阴性的患儿随访1个月,再次进行上述三种方法复查。结果:50例实验组标本中,TRUST法检测36例阳性,阳性率72.00%(36/50);TP-ELISA法阳性49例,阳性率98.00%(49/50);19S-IgM-TP ELISA法阳性37例,阳性率74.00%(37/50);三种检测方法检出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77,P<0.01)。依临床表现及19S-IgM-TP ELISA检查结果确诊为先天先梅毒为37例。第1个疗程结束时37例新生儿梅毒,死亡1例,其余36例血清学19S-IgM-TP ELISA转阴率为97.22%(35/36),TRUST转阴率为61.11%(22/36),TP-ELISA转阴率2.78%(1/36),三种检测方法转阴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76,P<0.01)。对实验组13例19S-IgM-TP ELISA阴性患儿出院后1月随访复查。12例患儿初次TRUST检查阴性仍为阴性,1例TRUST滴度下降至在1∶1;12例TP-ELISA仍阳性,1例患儿TP-ELISA阴性(原来阴性),19S-IgM-TP ELISA检测13例均阴性。结论:19S-IgM-TPELISA方法其设备需求较低、方法简单易行、观察结果客观、试剂标准化,敏感性高、特异性强,19S-IgM-TP ELISA方法检测可作为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早期确诊依据,有助于早期判断新生儿梅毒治疗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的产科高危因素。方法:以2002年1月~2007年12月在我院进行产前检查的孕妇及其分娩的8428例单胎活产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探讨常见产科因素对新生儿窒息的影响。结果:在8428例单胎活产新生儿中,共发生窒息304例(3.61%)。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可独立增加新生儿窒息发病风险的产科因素相对危险度及95%CI分别为:胎盘早剥5.54(2.28~13.46)、前置胎盘1.85(1.05~3.24)、羊水过多2.55(1.35~4.83)、臀位3.45(2.45~4.86)、枕横位3.68(2.50~5.42)、脐带供血障碍1.49(1.16~1.92)。结论:胎盘早剥、臀位、枕横位、羊水过多、前置胎盘和脐带供血障碍是导致新生儿窒息的重要产科因素,产前、产时应密切关注这些因素,以减少新生儿窒息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BACKGROUND: Gastroschisis and small intestinal atresia are congenital anomalies that may arise from vascular disruption. It is hypothesized that maternal exposure to cocaine, amphetamines, decongestants and nicotine, all of which have vasoconstrictive actions, can contribute to these defects. The present study examined risks of gastroschisis and small intestinal atresia associated with combined exposure to vasoconstrictive drugs and cigarette smoking. METHODS: This was a retrospective study conducted from 1995 to 1999 in 15 cities across the United States and Canada. Mothers of 205 gastroschisis cases, 127 small intestinal atresia cases, 381 malformed controls and 416 nonmalformed controls were interviewed within 6 months of delivery. RESULTS: Reported vasoconstrictive drugs included pseudoephedrine, phenylpropanolamine, ephedrine and methylenedioxymethamphetamine. Combined exposure to vasoconstrictive drugs and cigarette smoking in the first 2.5 months of pregnancy was reported by 9% of gastroschisis cases, 9% of small intestinal atresia cases and 4% of controls. Multivariate-adjusted odds ratios, controlling for the effects of age, education, income, other drug use and alcohol intake, were 2.1 (95% confidence interval = 1.0-4.4) for gastroschisis and 2.8 (1.1-6.9) for small intestinal atresia. Risks of each defect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level of cigarettes (P for trend = 0.019 and 0.012, respectively). Vasoconstrictive drug use among smokers of 20 or more cigarettes a day increased gastroschisis risk 3.6-fold (1.3-10.3) and small intestinal atresia risk 4.2-fold (1.1-16.2). CONCLUSIONS: These findings provide further evidence of vascular disruption as an etiology for gastroschisis and small intestinal atresi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