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丽水市5岁以下腹泻婴幼儿粪便A群轮状病毒(RV)感染情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采用胶体金法对2010年3月-2011年2月来我院就诊的3373例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进行RV抗原检测,并比较检测结果。结果:3373例腹泻标本中有982例RV结果阳性,阳性率为29.1%,其中6个月~1岁及1岁~2岁幼儿是轮状病毒感染的高发年龄段,检测阳性率分别为31.6%和35.9%。轮状病毒腹泻发病的高峰季节是10月份至次年的2月份。结论:轮状病毒感染是导致婴幼儿腹泻的主要原因之一,以6个月至2岁组为A群轮状病毒的高发年龄组,每年的10月至次年的2月为感染高峰期,临床医生应重视腹泻病原的检测,以明确诊断,防止滥用抗生素而导致肠道菌群失调,使腹泻迁延不愈。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620例婴幼儿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进行A组轮状病毒抗原检测,了解其流行规律。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LISA)抗原检测法对≤5岁住院腹泻患儿粪便标本进行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620例标本中检测到轮状病毒阳性286例,阳性率为46.13%;6~23月龄婴幼儿轮状病毒发病率最高,其次为0~5月龄;轮状病毒腹泻发病的高峰期为9月至次年2月。结论新疆轮状病毒感染高发季节是秋冬季,2岁以下儿童是感染的高发年龄段,疫苗接种的适用对象应重点为2岁以内婴幼儿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某地区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感染情况和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应用ELISA法对门诊和住院的2 596例腹泻患儿的新鲜粪便标本进行A群轮状病毒检测,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 596例标本中,有1 192例轮状病毒抗原检测呈阳性,总阳性率为45.92%;不同性别腹泻患儿轮状病毒感染率无明显差异,6~24月龄段腹泻患儿轮状病毒感染率在所有年龄段中最高,与其他年龄段比较均有明显差异。轮状病毒检测数以10月至次年2月居多,共检出990例(86.32%),其中以12月份最高(369例)。结论 A群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应在轮状病毒流行季节给6~24月龄的婴幼儿接种疫苗。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本地区A群轮状病毒感染情况,为临床提供流行病学资料。[方法]利用胶体金法快速诊断试剂盒检测1 040例急性腹泻患儿粪便标本A群轮状病毒抗原。[结果]1 040例婴幼儿腹泻患者送检标本中共检出A群轮状病毒183例,阳性率为17.6%,6个月至2岁幼儿阳性率为23.6%,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本地区轮状病毒腹泻发病的高峰期是11月至1月。[结论]轮状病毒感染是导致婴幼儿腹泻的主要原因之一,建议在轮状病毒流行期给6个月至2岁幼儿接种疫苗。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南宁地区腹泻婴幼儿A群轮状病毒感染情况及流行特征。方法对2011年1月-2014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17 695例腹泻婴幼儿的粪便,采用免疫层析法检测轮状病毒抗原并收集临床诊断信息,分析轮状病毒流行特征。结果 17 695例婴幼儿中A群轮状病毒感染率为18.04%,不同性别患儿间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98%的感染患儿伴有呼吸系统疾病、呕吐、脱水及神经系统症状。全年均有感染发生,12月均为高峰;1岁~2岁患儿感染率最高,为28.63%,其次为6个月~1岁组和2岁~3岁组,感染率分别为20.64%和17.69%,各年龄组婴幼儿间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南宁地区腹泻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率较高,好发于冬季,6个月~3岁婴幼儿为易感人群。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深圳西北区域腹泻患者中轮状病毒感染情况,为当地医疗机构开展针对性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集该区最大公立医院2013—2015年就诊的2376例感染性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和个案资料,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粪便标本的A组轮状病毒抗原,采用SPSS 16.0软件对数据和检测结果 进行录入及分析.结果2376例腹泻患者中有1301例轮状病毒感染,感染率为54.76%,男女感染率分别为55.72%及53.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轮状病毒感染率最高的为1~2岁组(77.19%),0~5岁组与>5岁组的感染率有统计学差异(P=0.000).轮状病毒感染的发病高峰为每年的10月至次年的1月,10月~次年1月的阳性率与2~9月的感染率有统计学差异(χ2=732.5,P<0.05).结论 轮状病毒感染导致的腹泻在秋冬季腹泻中最为常见,3岁以下为高发年龄段,在秋冬季对就诊的婴幼儿腹泻病人应重点开展轮状病毒检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腹泻患儿中轮状病毒(RV)的感染情况。方法:收集602例腹泻患儿粪便标本,利用胶体金标法快速诊断试剂盒检测腹泻患儿粪便轮状病毒抗原,并分析结果。结果:602例腹泻患儿送检标本中检测到203例轮状病毒抗原阳性,阳性率为33.7%。6个月~2岁婴幼儿是轮状病毒感染的高发年龄组,检测阳性率为40%。轮状病毒发病的高峰季节是10~12月份。母乳喂养及接种疫苗患儿感染轮状病毒阳性率较低。结论:轮状病毒是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6个月~2岁患儿是易感人群,以秋冬季节(10~12月份)为流行季节。母乳喂养及接种疫苗可降低发病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南宁地区轮状病毒腹泻感染情况以及接种口服轮状病毒活疫苗在疾病预防和保护性方面的作用.方法:采集腹泻患儿的新鲜粪便标本,采用A群轮状病毒诊断试剂盒,对南宁市妇幼保健院儿科门诊、急诊和住院部5岁以下腹泻患儿4171例的粪便标本进行A群轮状病毒抗原检测,将其中1996例住院腹泻患儿分为疫苗组和非疫苗组,比较其轮状病毒腹泻发病情况、平均患病时间、并发症及严重病例发生率.结果:轮状病毒检出率以秋冬季节最高,4年总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与2008 ~2010年相比,2011年检出率呈下降趋势.4 171例腹泻患儿中检出1 337例A群轮状病毒阳性标本,总检出率32.05%.各年龄段阳性率构成比为:0~3岁为97.24%,>3岁为2.76%(P<0.01),其中0~6月龄为4.79%,以6月龄~3岁为A群轮状病毒感染的高发年龄.1996例住院腹泻患儿中,疫苗组轮状病毒检出率9.61%,非疫苗组检出率40.26%(P<0.01),两组平均患病时间、并发症及严重病例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南宁地区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检出率近4年呈下降趋势,秋冬季节为高发期;6月龄~3岁婴幼儿是轮状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接种口服轮状病毒活疫苗可以预防轮状病毒感染及控制重症腹泻,发展疫苗成为控制该病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本地区A群轮状病毒在幼儿中的感染发病情况,为临床提供流行病学资料。方法:利用胶体金法检测2012例急性腹泻患儿粪便标本A群轮状病毒。结果:2012例急性腹泻患儿中共检出A群轮状病毒582例(占28.9%);各年龄段中的感染率明显不同,1周岁内的患儿最高,达31.0%,明显高于其它年龄组;不同月份的感染情况不同,以9月~10月份为最高,达38.6%。结论:轮状病毒感染是导致婴幼儿腹泻的主要原因之一,以1周岁内幼儿为高发年龄组,每年的秋冬季为感染高峰期,临床医生应重视腹泻病原的检测,以明确诊断,防止滥用抗生素从而避免肠道菌群失调。  相似文献   

10.
长沙地区婴幼儿A群轮状病毒腹泻的流行病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长沙市婴幼儿急性腹泻病例中A 群轮状病毒(RV)感染的特点。方法收集某省儿童医院2006年5月-2007年4月间1 724例<5岁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 采用标记金的A群RV单克隆抗体,以免疫层析双抗体夹心法检测标本中的A群RV抗原。分析阳性患儿流行病学资料。结果1 724份腹泻患儿粪便标本中,RV抗原检测阳性342份,阳性率19.84%。2006年5-6月RV抗原检测阳性率为9.21%,而11-12月及2007年1-2月其阳性率分别达36.61%、24.37%,后两者与其他月份阳性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107.18,P<0.001)。不同年龄段患儿RV感染率以6个月~1岁、~1.5岁、~2岁年龄段较高,分别为26.57%、31.48%和29.55%,6个月~2岁年龄段与其他年龄段的RV抗原检出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79.30,P<0.001)。男性RV感染率为16.27%,女性为23.94%,前者显著低于后者(χ2=15.87,P<0.005)。结论长沙地区RV感染高峰期在11月至次年2月,患儿年龄为6个月~2岁。对婴幼儿腹泻应尽早做RV检测,以及时发现病原体,合理治疗,避免滥用抗菌药物,防止传播。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2 635例婴幼儿腹泻患儿进行粪便A群轮状病毒抗原检测,为临床提供快捷、准确、可靠的诊断依据。方法应用免疫层析夹心法对门诊和住院的2 635例婴幼儿腹泻患儿新鲜粪便标本进行A群轮状病毒检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 635例标本中,741例轮状病毒抗原检测阳性,总阳性率为28.12%,不同年龄段婴幼儿腹泻患儿轮状病毒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轮状病毒感染率在秋冬季节最高,春夏季节较低。在0~1岁年龄段中,母乳喂养的婴儿抗轮状病毒能力与非母乳喂养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轮状病毒是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及时进行轮状病毒抗原检测,对于及时诊断和合理预防治疗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临海市腹泻患儿中轮状病毒感染的特点.方法 用免疫层析双抗体夹心法对14244例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进行A群轮状病毒检测.结果 14244例粪便标本中4199例检测到A群轮状病毒,阳性检出率为29.47%.男性阳性率高于女性(P<0.01),A群轮状病毒感染的小儿人群主要集中在6个月至2岁儿童(占发病率的54.73%).11月至次年2月间为HRV感染流行高峰.结论 A群轮状病毒是6个月至2岁儿童腹泻的主要病原体.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临海市腹泻患儿中轮状病毒感染的特点.方法 用免疫层析双抗体夹心法对14244例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进行A群轮状病毒检测.结果 14244例粪便标本中4199例检测到A群轮状病毒,阳性检出率为29.47%.男性阳性率高于女性(P<0.01),A群轮状病毒感染的小儿人群主要集中在6个月至2岁儿童(占发病率的54.73%).11月至次年2月间为HRV感染流行高峰.结论 A群轮状病毒是6个月至2岁儿童腹泻的主要病原体.  相似文献   

14.
小儿急性腹泻病患儿粪便中A群轮状病毒的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临海市腹泻患儿中轮状病毒感染的特点.方法 用免疫层析双抗体夹心法对14244例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进行A群轮状病毒检测.结果 14244例粪便标本中4199例检测到A群轮状病毒,阳性检出率为29.47%.男性阳性率高于女性(P<0.01),A群轮状病毒感染的小儿人群主要集中在6个月至2岁儿童(占发病率的54.73%).11月至次年2月间为HRV感染流行高峰.结论 A群轮状病毒是6个月至2岁儿童腹泻的主要病原体.  相似文献   

15.
张海琼  莫胜福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3):6146-6147
目的 分析柳州地区腹泻患儿中轮状病毒(RV)的感染情况.方法 收集柳州市妇幼保健院2010年1月~12月门诊及住院腹泻患儿粪便标本,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快速检测A组RV抗原.结果 1864例标本中共检出轮状病毒324例,检出率为17.4%,其中6~12月龄及1~2岁幼儿是轮状病毒感染的高发年龄段,检测阳性率分别为21.1%、25.2%,轮状病毒腹泻发病的高峰季节是11~12月份.结论 轮状病毒是引起患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及时检测粪便轮状病毒抗原,可以为临床早期诊断和对症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腹泻患儿粪便标本中轮状病毒和腺病毒的感染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2014年1-12月柳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科门诊及住院的2 684例腹泻患儿粪便标本中轮状病毒和腺病毒检测结果,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数据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处理。结果 2 684例腹泻患儿粪便标本中,病毒检测阳性486例,阳性率为18.1%,单纯轮状病毒阳性378例,阳性率14.1%,单纯腺病毒阳性75例,阳性率2.8%,轮状病毒和腺病毒同时阳性33例,阳性率1.2%;6月龄~2岁婴幼儿是轮状病毒感染的高发年龄段,12月份及1月份是轮状病毒感染的高发月份,腺病毒感染全年阳性率较低,每月阳性率均5.0%。结论轮状病毒感染是导致婴幼儿腹泻的重要病原,腺病毒感染在婴幼儿腹泻中的致病原作用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恩施地区儿童腹泻与轮状病毒关系,为地区儿童腹泻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胶体金法对医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456例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进行A型轮状病毒快速检测.结果 所有患儿A型轮状病毒感染率为41.7%,以<1岁组和1~3岁组为最高,感染率分别为44.4%、66.6%;所有感染A型轮状病毒患儿中<1岁组约占42.1%,1~3岁患儿组约占52.6%,合计超过所有阳性患儿的94.7%;感染发病与季节变换相关,秋冬季高发.结论 地区儿童腹泻轮状病毒感染情况与国内外流行病学分布一致,为当地儿童腹泻防治工作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丽水地区部分腹泻患儿粪便的轮状病毒(Rotavirus,RV)和腺病毒(Adenovirus,Adv)感染情况的分析,探讨本地区导致婴幼儿腹泻常见病原体的流行特征。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7年12月医院就诊的2951例腹泻患儿粪便,利用胶体免疫层析技术,快速诊断患儿粪便里的RV和Adv抗原,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腹泻患儿的粪便中,轮状病毒检出529例,感染率17.93%;腺病毒检出107例,感染率3.63%;轮状病毒和腺病毒双重感染55例,感染率1.86%;本地区轮状病毒感染的高发月份是11月至次年2月,以12月份最高,阳性率34.75%(P0.001);腺病毒感染的高发月份是5月、6月,阳性率分别为22.32%、20.43%(P0.001);轮状病毒和腺病毒双重感染的高发月份是12月至次年1月、阳性率分别为6.36%、4.20%(P0.001),其中轮状病毒感染率随患儿年龄增加而下降(P0.001),(6~12)月龄组患儿轮状病毒感染率最高。结论轮状病毒和腺病毒为本地区致儿童腹泻的主要病原体,并且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尤其要重视(0~12)月龄的婴幼儿腹泻感染轮状病毒和腺病毒的检查,选择快速准确的诊断方法,对于临床的诊治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9.
陈益明  乔悦  韦云龙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4):5514-5516
目的:了解杭州市余杭地区婴幼儿A组轮状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3月~2010年2月,门诊和住院11岁以下腹泻患儿8 781例粪便标本A组轮状病毒抗原检测资料,检测方法是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和双抗体夹心原理检测粪便中A组轮状病毒抗原。结果:8 781例腹泻婴幼儿中,检出A组轮状病毒抗原阳性1 039份,阳性率11.83%,发病时间以每年的10、11、12和1月份为检出高峰,患儿年龄以2岁以下的婴儿为主。结论:A组轮状病毒是该地区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之一,以2岁以下的婴儿为主;流行季节明显,以秋末至春初为高峰期。  相似文献   

20.
吕莉莎  梁湘辉  张庆水 《实用预防医学》2012,19(12):1882-1883,1939
目的通过对小儿腹泻患者的粪便进行轮状病毒(Rotavirus,RV)的检测,探讨不同季节、不同年龄段小儿腹泻患者与轮状病毒感染的相关性,为小儿腹泻病因的诊断提供一种手段,帮助更好的诊断、治疗腹泻。方法收集2011年7-12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儿科门诊初步诊断为腹泻的患儿(0~5岁)粪便标本(139例),采用A群轮状病毒诊断试剂盒检测样本中A群轮状病毒抗原。结果 139例腹泻患儿粪便,35例轮状病毒抗原检测阳性,阳性率为25.18%;其中7-8月份阳性率为21.79%(17/78),9-10月份阳性率为22.58%(7/31),11-12月份阳性率为46.67%(14/30);0~1岁患儿阳性率为28.41%(25/88),1~2岁患儿阳性率35.29%(12/34),2~5岁患儿阳性率为5.88%(1/17);男性患儿阳性率23.26%(20/86),女性患儿阳性率33.96%(18/53)。结论 A群RV引起的婴幼儿急性腹泻主要集中在秋冬季,1~2岁的婴幼儿为A群RV感染的高峰期。男女婴幼儿间的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