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葛立君 《光明中医》2015,30(1):214-217
目的回顾近年来中医治疗眩晕的研究结果,总结该病的临床研究进展特别是对病因病机特点、相关因素及中医治疗方法、中医护理的探讨,为中医眩晕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检索近年来中医防治眩晕的文献,从病因病机与相关因素、中药汤剂治疗、中成药治疗、针灸及其他治疗、中医护理方面总结,探讨中医治疗眩晕的机制及经验。结论近年来中医防治眩晕病无论在病因病机特点和辨证治疗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展。  相似文献   

2.
论中医教育与青年中医成长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年中医指的是学中医到45岁以下,这个年龄段从事中医药工作的一群体。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中医药事业对这个群体的期待和要求越来越高。笔者就中医教育和青年中医成长存在的问题,提出讨论。1中医教育中的问题及改进目前的青年中医多数是由中医院校培养出来的,或者是成人教育、自学考试,少部分是师承家传。其中,院校式的教育为青年中医的启蒙、基础理论的了解、基本技能掌握都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着问题,突出表现是临床能力问题,经过少则3~5年,多则8~10年的院校教育,培养出来的中医生,运用中医药诊疗疾病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怎…  相似文献   

3.
廖利平 《世界中医药》2010,5(3):225-226
笔者从中医哲学观点影响世界,中医人文思想影响世界,中医精湛医术影响世界,中医药教育科研影响世界,中医“治未病”理念引领新方向,以及如何扩大中医药影响力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思考,引经据典来论证中医药是我国劳动人民的第五大发明,其成果为人类的健康、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文化传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并在世界造成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基层中医人才匮乏是长期以来阻碍农村中医事业发展最主要的原因。因此,基层中医人才的培养是发展中医事业的关键,也是基层中医工作的重点和难题,如何加强对农村中医人才的培养,并使整个工作做到科学、合理、实效,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5.
中医药学来源于临床,又服务于临床,临床研究是中医药研究的基础性工作。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项目是创新型项目,已被纳入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列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的目的是提高中医临床研究水平,探寻适合中医临床研究的方法,从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本研究通过对8省13市17家中医医院现场调查,初步理清中医临床研究现状,为中医临床研究基地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2008年,中医药工作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突出中医药特色优势,建立和完善中医医疗服务体系与中医保健服务体系,组织实施好“三名三进”工程,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推进中医药继承与创新,努力开创中医药工作新局面。一、加强中医医疗  相似文献   

7.
笔者曾我应邀参加了在美国洛杉矶召开的“96首届国际中医药杰出成果展示会”。参加会议的有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韩国、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200多人。代表们共同讨论了中医的成果及其发展情况。会后应美国加州中医公会及中医针灸医师公会的邀请,进行了学术交流。通过交流可以深切体会到在美国的华人中医从业者为中医及针灸进入并立足美国付出了很多艰辛。在西医发达的美国,中医、针灸争占一席之地是很不容易的事。虽然以往美国已有针灸,然而针灸真正为美国人了解并逐渐认可还是1972年以后。很  相似文献   

8.
任秋兰  翟伟 《中医杂志》2011,52(13):1090-1093
在古代中医发展史上,虽然没出现"标准"一词,但实际发挥的作用却非常重要。从中医名词术语、中医诊疗、中药、针灸几方面试做探讨,对今天中医药标准化的构建,或有启迪。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学习中医的发展过程,分析中医形成的条件和基础,了解中医内涵,判断中医发展方向。方法:从政治、经济、哲学等多角度剖析中医的发展过程,总结其发展规律,分析目前中医之困局,从而提出应对之策。结果:“新中华医学”的发展是未来中医发展的必由之路,它不仅仅包括狭义的传统医学,也包括中华民族在现代化过程中不断学习和创新的内容。结论:要破解目前中医之困局,必须首先由思想上摆脱桎梏,从而改革体制,才能促进中华医学之崛起。  相似文献   

10.
中医、中药浑然一体.相互依存。没有中医,中药无用武之地,没有中药,则中医难为无米之炊。中药材资源是中医药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1.
浅析阻碍中医药发展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一个基层中医临床工作者的角度主要阐述了基层中医药发展存在的不利因素:医药分家、药品质量、中医西化、分科太细、医患原因及收费等,并逐一加以剖析。  相似文献   

12.
黄星垣研究员对中医内科急症情有独钟 ,而且很有成就 ,影响深远 ,是著名的中医急症专家。现将其对内科急症的贡献简介如下。1 著书立说在 60年代初期 ,黄老开始涉及中医内科急症的治疗。在丰富多彩的临床研究中 ,他积累了很多正反两方面的经验。 1 978年再度受命 ,深入开展中医内科的临床治疗和实验研究工作 ,主攻温热病急症。主编了《中医内科急症——全国中医内科急症学习班教材》、《中医内科急症证治》、《中医急症大成》、《温病求新》、《中医内科急重症手册》等系列专著。这是他将古人的急症经验继承与发扬的体现 ,是中西急症融合的…  相似文献   

13.
小议治疗疑难杂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祖望 《中医杂志》1998,39(8):507-508
1 中医擅治疑难杂症或问“中西医治病谁的疗效更好些?”我认为,40%西医好,40%彼此彼此,10%中医好一些(如病毒性、过敏性、功能性、神经系统疾病等),还有10%的疑难杂症,西医束手无策,中医却应付裕如。是否中医比西医强?非也,原因是靠辨证论治手段。假如你没有掌握到这种手段,就是用中药治疗也是一样束手无策。  相似文献   

14.
中医药临床实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药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生命科学,既有系统理论,又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但现在的中医药院校的毕业生往往是中医看不好,西医看不了的尴尬局面。关键原因就是中医药理论教育与临床实践严重脱节,以至中医药毕业生在临床实践中不能运用中医知识辨证论治、治病救人。文章通过对现行中医药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进行分析总结、评价和论述,同时也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看了《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11月29日第三版上邓铁涛教授的"《中医战略》序",我感到鼓舞,也感到羞愧!感到鼓舞的是当代中医大师邓老,一如既往地为振兴中医摇旗呐喊,奔走呼号;羞愧的是邓老已90高龄,耄耋之年,仍在为中医的复兴奋斗不息,战斗不已,对照我们这些后辈,无地自容,我们为中医在做什么?  相似文献   

16.
中医药文化研究的意义及其战略思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中医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文化的复兴是中华文化复兴的一个重要途径。近百年来,由于受到西方科学主义的冲击,中医的发展出现了危机,但从根本上来说,中医的危机是文化的危机。目前加强中医药的文化研究是当务之急。中医药文化研究就是要重新找回中医自己表达的“语言”,自己生存的固有环境,从而给中医发展提供适合发展的优良土壤。中医药文化研究具有多学科、综合性特征,其不仅能促进中医药学术的发展,而且对地域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也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通过为期一年的中医科研创新活动,培养了中医科研创新思维,锻炼了科研能力,拓展了知识面,增强了团队协作精神,并且在科研过程中体会到细致、认真的重要性以及理论结合实际的必要性。通过中医科创活动,使新一代中医药事业的接班人更加相信中医、热爱中医,坚定了学习中医、从事中医、研究中医、弘扬中医的信念,并且深刻感悟到创新是继承与发展中医药事业不可或缺的一步,而这种创新来源于扎实的中医药理论与临床基础,加以应用现代研究方能使之得到证实和升华。  相似文献   

18.
通过调查澳大利亚中医政策、中医从业人员现状和中医教育情况,对联邦医管局和教育机构发布的中医药服务发展数据进行分析,梳理中医药体系在澳大利亚的发展情况,为中医药国际化传播提供参考和建议。澳大利亚作为最早进行中医立法的国家,其发展历程对于欧美国家,特别是对于后来的加拿大中医立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医药在澳大利亚的发展已经形成一定体系,其接受度逐步提升,从业人员数量稳步增加,中医药教育有序发展。为进一步推进中医药国际化发展,需要加强官方交流与合作,将中医药文化传播上升至国家文化战略高度,积极探索建立中医药国际人才认证体系,拓宽中医药服务国际人才培养渠道,聚焦高质量发展,提升中医药国际化产业能力。  相似文献   

19.
李宁  李现成 《中医研究》2011,24(3):55-57
马居里教授是陕西省名中医、内科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陕西中医学院中西医肾脏病研究室主任、中华中西医结合学会陕西省分会内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从事中西医临床、教学工作三十余年,具备坚实而全面的中医基础理论及专业知识,对  相似文献   

20.
中医药学,是中华传统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根植于中华传统学术而形成,又反作用于中华传统学术,影响着中华民族生活行为、思维方式的方方面面。由于各种原因,现代中医教育比较偏向于纯技术教育,而较少涉及中医文化知识的传授,这样传授的中医药知识是不完整的。近年来,中医文化教育受到了一些有识之士的重视,中医文化的课程也逐步走入中医院校的课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