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原发性肝癌患者机体免疫状态处于失衡状态,表现为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而体液免疫功能紊乱与亢进,IgG等免疫球蛋白和循环免疫复合物异常升高.患者特异性免疫反应处于异常状态是与天然免疫功能异常密切相关的[1].现认为天然免疫是特异性免疫反应的指导,特异性免疫功能失衡是与天然免疫功能低下密切相关的,天然免疫的物质基础是胚系基因编码的各种蛋白质,其广泛存在于血浆和血细胞上,如血浆中的补体系统和血细胞上的CR1等[2].红细胞数量巨大,在天然免疫反应中占有重要地位.我们同时测定红细胞CR1分子与循环免疫复合物含量的变化,发现原发性肝癌患者红细胞CR1分子量减少,而循环免疫复合物含量明显上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CR1在红细胞免疫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Ⅰ型补体受体(CR1,CD35)在红细胞免疫中的研究进展。方法通过阅读有关文献,了解红细胞CR1在红细胞免疫研究中的地位。结果CR1分子有其特定的编码基因、分子结构、生物学特性,广泛参与体内免疫复合物(IC)的清除。结论CR1是红细胞执行免疫功能的主要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广西右江流域壮、汉族正常人群红细胞CR1基因组密度多态性分布及CR1数量的变化。方法采用PCR和HindⅢ酶切技术(RFLP)测定壮、汉族正常人群红细胞CR1基因组密度多态性分布。结果壮族人群组HH型占36.67%(55/120),HL型占30.00%(45/120),LL型占33.33%(50/120);汉族人群组HH型占55%(55/100),HL型占40%(40/100),LL型占5%(5.00%),壮、汉族人群LL型分布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壮族人群红细胞CR1基因LL型比汉族人群高。存在明显的种族差异.提示右江流域β-地中海贫血的高发可能与壮族人群高比率的LL型有关。  相似文献   

5.
SLE患者红细胞CR1活性和循环免疫复合物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以免疫复合物型(IC)为主的多系统损害伴多种自身抗体为特征的自家免疫性疾病,机体免疫失衡是发病机理中最突出的表现[1].目前认为特异性免疫反应的失衡是与天然免疫密切相关的,天然免疫的物质基础是胚系基因编码的各种蛋白质,其广泛存在于血浆和血细胞上,如血浆中的补体系统和血细胞上的CR1等.红细胞数量巨大,在天然免疫反应中占有重要地位[2].国外对红细胞CR1活性在SLE患者中的变化研究已有报道[3,4],本文用自建而公认的检测方法同时研究SLE患者的红细胞CR1活性与循环免疫复合物的变化.现将红细胞CR1活性和循环免疫复合物的变化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CR1(complement receptor 1/C3bR/C4bR)是一种多形性单链膜结合蛋白,由细胞外、跨膜、细胞内三部分组成,在多种细胞表面均有表达。CR1是C3b及C4b的受体,在清除与C3b和C4b结合的免疫复合物中有重要意义。红细胞上CR1(E-CR1)参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及感染性疾病的发病机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60Co射线辐体全血对红细胞CR1分子基因表达与分子数目的影响。方法:应用PCR和HindIII酶切技术测定红细胞CR1分子基因表达以及应用酶联法定量测定红细胞CR1分子数目。结果:经15-35GY60不同剂量辐照离体全血红细胞CR1分子基因表达与未经照射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经15-25GY辐照后红细胞CR1分子数目与未经照射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然而,经30,35GY辐照后红细胞CR1分子数目分别与其他剂量组和未经照射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0.01),另外,各剂量组,未经照射组高表达离体全血红细胞CR1分子数目相互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且中低表达离体全血相互比较也无明显差异(P>0.05),各剂量组,未经照射组高表达与中低表达离体全血红细胞CR1分子数目比较则有明显差异I*P<0.05-0.01),结论:在一定照射剂量范围内,不影响红细胞CR1分子基因表达,随着照射剂量逐渐增大,离体全血红细胞CR1分子数目逐渐升高且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红细胞CR1分子在子宫内膜异位症表达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是妇科常见病,其发病机理至今尚未阐明。为了探讨红细胞膜补体受体1型分子(CR1)的数量表达水平变化(即活性变化)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关系,我们对36例不同分期的内异症患者及30例正常人外周血红细胞CR1分子数量表达水平进行了测定,旨在进一步探讨内异症发病机理,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10.
11.
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IgG0、总IgG及CIC水平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静  郭航  邱锦云  刘朝军  冯方波 《医学综述》2013,(21):4001-4002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中IgG0、总IgG及循环免疫球蛋白(CIC)的水平,以及三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3月在解放军第261医院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39例,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41例为正常对照组,检测精神分裂症患者及正常对照组人员血清中IgG0、总IgG及CIC水平,采用直线相关分析法分析三者间的相关性。结果正常对照组血清IgG0与血清总IgG及CIC水平均无显著相关性(r=-0.0254,-0.0582,P〉0.05),但总IgG与CIC呈显著正相关(r=0.3163,P〈0.05);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IgG0水平与CIC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4128,P〈0.01),但患者血清IgG0与总IgG(r=-0.0899,P〉0.05)、总IgG与CIC(r=00538,P〉0.05)无显著相关性。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中IgG发生了过度糖基化修饰,参与了患者免疫损伤的病理过程,IgG0可能是患者血清C1C滞留与清除障碍的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12.
13.
临床急救输血或治疗性用血主要使用库存血,但血液保存时间长,往往使红细胞生理功能受损。红细胞作为免疫细 胞,保存时间长短对其天然免疫功能是否会产生影响值得研究。红细胞膜 CRI分子表达的数量与活性,对调节机体补体活化反应和清除作为循环致病原的免疫复合物,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对40例正常人(无偿献血员)红细胞在4C保存条件下于不同的保存时间里,测定其 CRI分子数量及活性,以研究保存时间对红细胞CRI分子数量与活性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对48名肺癌病人治疗前的神经烯醇化酶(NSE)、循环免疫复合物(CIC)、癌胚抗原(CEA)分别进行了测定,并对部分小细胞肺癌(SCLC)进行了治疗前后NSE的动态观察。结果显示:NSE对SCLC病人阳性诊断率为66.7%,其中广泛期达80%,而CEA和CIC对SCLC病人分别为11.1%和46.6%。SCLC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良性肺部疾病(BPD)相比较,其血清NSE显著升高(P<0.05)。对小细胞肺癌病人连续观察:化疗完全缓解及部分缓解者血清NSE明显下降,而病情恶化或出现转移时,血清NSE持续升高。血清NSE作为诊断小细胞肺癌、预测疗效、判断复发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肿瘤患者红细胞膜CR1免疫分子定量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红细胞膜CR1免疫分子定量变化的意义。方法纳入肿瘤患者73例,其中呼吸系统肿瘤40例,血液系统肿瘤16例,消化系统肿瘤11例,其他肿瘤6例。健康对照组56例,分别测定红细胞膜CR1免疫分子定量(以吸光值A表示),并进行比较。结果红细胞膜CR1免疫分子定量:呼吸系统肿瘤0.79±0.25,血液系统肿瘤0.83±0.29,消化系统肿瘤0.75±0.31,其他肿瘤0.67±0.31,健康对照组为1.36±0.26,肿瘤患者较健康者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是部分患者病情缓解后其红细胞膜CR1免疫分子定量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肿瘤患者发病期红细胞膜CR1免疫分子定量降低,病情缓解后升高,红细胞膜CR1免疫分子定量测定对肿瘤患者的辅助诊断及预后判断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肝癌患者红细胞CR1数量基因型及活性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红细胞免疫功能与原发性肝癌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PCR-RFLP方法检测94例肝癌、49例肝硬化、46例乙型肝炎患者及80例正常人红细胞CR1活性,并进行比较。结果:原发性肝癌、肝硬化患者红细胞CR1数量基因型与正常人比较相差显著(P〈0.05),其红细胞免疫粘附(RCIA)活性明显低于正常人(P〈0.01,〈0.05);乙肝、肝硬化、肝癌患者红细胞免疫复合物(IC)高于正常人(P〉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锝亚甲基二磷酸盐(Tc-MDP)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时,对红细胞膜补体受体-1(CR1)、循环免疫复合物(CIC)和类风湿因子(RF)表达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将54例R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6例)常规采用非甾体抗炎药物双氯酚酸治疗,治疗组(28例)在服用双氯酚酸的同时静注Tc-MDP(5mg/d)。40d后获取两组静脉抗凝血(3m l),分离出红细胞与血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测定红细胞膜CR1(405nm)和RF(450nm)OD值,通过聚乙二醇(PEG)比浊法测定CIC。结果治疗组CR1的OD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CIC和RF水平在治疗组中的降低程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R1、CIC、RF的联合检测可作为RA疗效检测指标;Tc-MDP对CR1表达低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有一定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广西右江流域壮、汉族正常人群红细胞CR1基因组密度多态性分布及CR1数量的变化.方法 采用PCR和HindⅢ酶切技术(RFLP)测定壮、汉族正常人群红细胞CR1基因组密度多态性分布.结果 壮族人群组HH型占36.67%(55/120),HL型占30.00%(45/120),LL型占33.33%(50/120);汉族人群组HH型占55%(55/100),HL型占40%(40/100),LL型占5%(5.00%),壮、汉族人群LL型分布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壮族人群红细胞CR1基因LL型比汉族人群高,存在明显的种族差异,提示右江流域β-地中海贫血的高发可能与壮族人群高比率的LL型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分化相关基因1(NDRG1)在Ⅰ型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雌激素受体(ER)α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ABC法和两步法)检测正常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及Ⅰ型子宫内膜癌中NDRG1和ERα的表达.结果 NDRG1在正常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及Ⅰ型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率分别为12.5%、52.9%和83.5%,ERα的表达率分别为85.0%、70.6%和42.7%,两种指标在3种子宫内膜中表达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在子宫内膜恶性转变过程中,NDRG1的表达逐渐递增,ERα的表达逐渐递减,两者在Ⅰ型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198,P<0.05).结论 NDRG1及ERα可能均参与Ⅰ型子宫内膜癌的癌变过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Ⅰ型受体(FGFR1)在乳腺浸润性小叶癌中的表达情况和对血管及淋巴管生成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FGFR1在45例乳腺浸润性小叶癌、4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同时采用CD34和D2-40双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别标记血管和淋巴管,检测乳腺浸润性小叶癌的微血管密度和微淋巴管密度。结果:乳腺浸润性小叶癌的RGRR1表达阳性率比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高,其染色强度也比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强,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G—FR1在乳腺浸润性小叶癌中的阳性表达与微血管密度相关(P〈0.05),而与微淋巴管密度无关(P〉0.05)。结论:初步推测FGFR1的过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小叶癌的发生有关,FGFR1的过表达能促进癌组织中的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