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急性心肌梗塞(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目前死亡率较高的疾病之一,本病抢救存活的关键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WHO推荐患者有胸痛、心电图改变和心肌酶学异常三个指标中的两项时即可诊断为急性心肌梗塞。但胸痛为非特异性的,心电图诊断的符合率只有75%,20%以上的AMI患者心电图不能测出。因此,心肌酶学检查,尤其是对梗塞面积较小及不典型AMI患者显得更为重要。对于传统的心肌酶学指标肌酸激酶CK及其同功酶CK-Mb,被视为AMI诊断指标中的“金标准”(Gold standard),虽然其灵敏度可达98%,但假阳性也高达15%,显示出其在检测轻微心肌损伤时的局限性。现对诊断AMI早期、特异、敏感的实验实诊断指标综合评价如下。  相似文献   

2.
尤毅梅 《现代保健》2011,(13):136-137
目的 对糖耐量异常的患者进行早期干预治疗,有效地减少或防止糖耐量异常的患者发展为糖尿病.方法 选择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空腹血糖〈6.1 mmol/L,餐后2 h血糖在7.8 mmol/L~11.1 mmol/L之间的患者200例,进行早期干预治疗,记录患者干预治疗前后血糖(空腹和餐后2小时)、糖化血红蛋白,每三个月检查一次,观察期限1年.结果 显效136例;有效59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7.5%.结论 通过早期干预治疗,能有效减少和控制糖耐量异常的患者发展为糖尿病.  相似文献   

3.
广州地区妊娠期糖代谢异常的膳食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影响广州地区妊娠期糖代谢可能异常的膳食因素.方法 选取2007年9月至2009年1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产科确诊的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孕妇51例(妊娠期糖尿病41例,妊娠期糖耐量受损10例),同时选取正常糖耐量孕妇102例作为对照,测量身高、体重、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及血脂指标(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并调查膳食史和活动情况.结果 ①糖代谢异常孕妇存在严重的胰岛素抵抗和糖脂代谢紊乱,孕前身体质量指数明显高于正常孕妇(t=3.056,P<0.05);②与正常孕妇相比,糖代谢异常孕妇的膳食总能量、蛋白质及脂肪供能比、1日膳食血糖生成指数较高(t分别为6.528、6.878、11.475和7.540,均P<0.01),而碳水化合物供能比和膳食纤维较低(t分别为-12.554和-9.971,均P<0.01);③糖代谢异常者进行体力活动的时间明显少于正常孕妇(t=-6.478,P<0.05).结论 孕期高能量、高脂肪、高血糖生成指数膳食和较少的体力活动是发生糖代谢异常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老年糖代谢异常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老年患者在糖代谢异常各个阶段的炎症因子: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与糖代谢异常不同阶段血管病变的关系,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20例受试者,其中男性64例,女性56例,年龄(60+2.1)岁。经2次75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确诊。正常糖耐量(NGT)组24例,糖耐量受损(IGT)组和2型糖尿病(DM)组各48例。合并大血管病变者48例(2型DM组23例,IGT组21例,NGT组4例),微血管病变17例[2型DM组16例,IGT组24h尿白蛋白排泄率(UEAR)〉20μg/min(30mg/24h)者1例]。所有受试者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压、血糖、血清胰岛素、血脂、24h微量UEAR及血清CRP,计算体质指数(BMI)、腰臀比唧HR)、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和胰岛素敏感性指数(Homa-IR),并进行比较。结果2型DM和IGT组的大血管病变发生率相似(P〉0.05),均高于NGT组(P〈0.05)。微血管病变的发生率2型DM组最高(P〈0.05),其他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CRP在2型DM组最高,相关分析显示,CRP与甘油三酯、舒张压等呈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Homa-β呈负相关。以是否合并血管病变分组的观察发现,CRP在合并大血管病变组最高(P〈0.05),无血管病变组最低(P〈0.05)。结论老年患者在IGT阶段即可出现与DM阶段相似的大血管病变,血清CRP的升高可作为糖代谢异常患者大血管病变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5.
深圳市部分公务员糖代谢异常及相关疾病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深圳市部分公务员糖尿病(DM)、空腹血糖异常并葡萄糖耐量减低(IFG IGT)的患病率.探讨其与性别、年龄、血压、血脂、体重等的关系。方法 对2002年6月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2847名公务员进行DM、IFG IGT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1)DM患病率4%.其中男4.9%,女3.0%,IFG IGT患病率为2.4%.其中男3.7%.女1.0%。2)DM、IFG IGT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长,尤以50岁以后增加显著。3)超重和肥胖、高血压、家族史阳性者DM、IFG IGT患病率较正常人群增高。4)DM、IFG IGT患者高血脂、高尿酸血症、脂肪肝及冠心病患病率较正常血糖组高。结论 深圳市部分公务员DM患病率高于1996年全国普查水平。与人口老龄化、肥胖、高血压以及遗传因素有关,公务员中男性患病率增高.应受到重视。DM、IFG IGT患者易并发高血压、冠心病、脂代谢紊乱及尿酸异常.在防治DM、IFG IGT的同时注意积极治疗并发症及合并症。  相似文献   

6.
脓毒症病人糖耐量异常的相关因素及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脓毒症(sepsis)病人糖耐量异常(IGT)的可能相关因素及其机制. 方法:符合脓毒症诊断的40例病人,根据静脉内葡萄糖耐量试验(IVGTT)分为两组:对照组(IVGTT正常,n=16)和IGT组(IVGTT异常,n=24).比较两组病人基础血胰岛素、高血糖素、皮质醇、TNF-α、IL-6和临床指标的差异,观察葡萄糖输注后激素和细胞因子的变化. 结果:脓毒症病人的病情严重度(APACHE Ⅱ评分和感染评分)、混合感染和血培养阳性对IGT有显著影响.IGT组的平均住院日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1).IGT组血中胰岛素、高血糖素、皮质醇和IL-6、TNF-α基础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短时间输注高糖后,IGT组与对照组相比,血胰岛素升高幅度下降(P<0.05),高糖对高血糖素的抑制作用消失(P<0.01). 结论:脓毒症病人的病情严重度、有无混合感染和菌血症是影响糖耐量异常的重要因素.血中激素和细胞因子水平的异常,以及胰岛素和高血糖素对高血糖反应的异常,是引起脓毒症病人糖耐量异常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分析早期护理干预对糖耐量异常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病例样本为2018年11月~2019年11月时间段我院收治的92例糖耐量异常患者,分组方式为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划分为2组,即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样本量保持一致,n=46,对照组患者护理方案为常规基础护理,研究组患者护理方案为早期护理干预,研究比较组间护理效果。结果:评估组间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评分,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耐量异常患者采取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可改善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糖代谢与血清脂联素关系。方法选择2010年10月至2011年11月我院140例门诊确诊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根据糖耐量结果,分为糖耐量正常组及糖代谢异常组,并选择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测定所有体检者的IBM、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水平,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中脂联素含量。结果①NAFLD患者糖代谢异常的发生率高达55.7%。②NAFLD患者血清脂连素水平均低于健康对照组,其中合并糖代谢异常者下降更明显,肝功能损伤也更严重。结论血清脂联素水平、糖代谢异常与NAFLD发生、发展密切相关。OGTT及血清脂联素检测,有望作为临床评估NAFLD程度及判断预后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代谢异常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2005年1-9月在某医院确诊的妊娠期糖代谢异常的100例孕产妇为病例组,以该院产前保健和分娩的糖代谢正常、孕周相同的200例孕产妇为对照组。对其一般情况、妊娠情况和相关健康行为等情况进行调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与妊娠期糖代谢异常相关的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妇年龄为26~30岁(OR=2.69,95%CI为1.29~5.56)和高于30岁(OR=4.58,95%CI为1.92~10.92)、经济收入超过3 000元(OR=7.17,95%CI为2.49~20.64)、容易激动(OR=1.88,95%CI为1.00~3.51)、食肉多(OR=4.91,95%CI为1.94~12.43)、参加体育锻炼每周1~3次(OR=0.35,95%CI为0.16~0.76)和4次以上(OR=0.32,95%CI为0.10~0.98)等因素与妊娠期糖代谢异常的关系密切。结论妊娠期糖代谢异常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年龄大、经济收入高、容易激动和食大量肉,而适度体育锻炼为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10.
空腹血糖异常(impairedfastingglycemia ,IFG)的定义为空腹状态下静脉血浆葡萄糖水平≥6 .1mmol/L并且<7.0mmol/L。如果同时进行葡萄糖糖耐量试验(OGTT) ,一些IFG个体同时也表现为糖耐量低减和糖尿病。因此,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对所有IFG个体应该加测OGTT ,以排除糖尿病。空腹血糖异常@米杰 @张力  相似文献   

11.
肖成东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3):2652-2653
[目的]观察临床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瘦素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临床研究对象68例,其中AMI组患者36例,正常对照组32例。所有研究对象均测定血压(Bp)、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瘦素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MI组患者的Bp、TC、LDL-C、hs-CRP和瘦素水平均有明显升高(P﹤0.05),而两组间TG无明显差别。AMI患者的瘦素水平与hs-CRP有明显的正相关性(r=0.319,P﹤0.05)。[结论]AMI患者瘦素水平明显升高,提示它可能是一种重要的损伤因子,在AMI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救护理路径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效果。方法制订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护理路径,对100例患者(观察组)按路径实施护理,并与实施传统急诊护理流程的100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进-出急诊科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急救护理路径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能够明显缩短进-出急诊科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住院时间,降低死亡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提高抢救效率。  相似文献   

13.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攀  汪明慧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6):1177-1178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将2009年10月~2010年10月对5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治疗组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管再通率、再闭塞率、90d时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小板聚集率和凝血指标。[结果]治疗组再闭塞率低于对照组,90d时LVEF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再通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小板聚集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凝血指标的变化两组间则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优于单纯应用阿司匹林。  相似文献   

14.
陈海荣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8):3814-3815
[目的]观察HMG-CoA还原酶抑制剂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临床选取AMI病人56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29例)和阿托伐他汀组(27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2周;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40mg,每晚1次口服。所有研究对象均测定治疗前后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hs-CRP。[结果]①常规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的TG、TC及LDL-C浓度无明显变化,而治疗后hs-CR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②阿托伐他汀组患者治疗2周后的TG、TC、LDL-C、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而且hs-CRP的下降幅度较常规治疗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改善AMI患者的血脂水平,进一步降低hs-CRP浓度,抑制AMI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5.
卢璐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6):3375-3376
[目的]探讨老年人不典型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6月~2009年10月收治的老年不典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68例。[结果]68例病例中,无痛型患者有53例,占77.9%,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喘息、胸闷、气促、端坐呼吸、突然出现的头晕和晕厥;异位疼痛型患者有15例,占22.1%,主要表现为上腹痛、肩背放射痛、左上肢放射疼痛等。通过临床积极治疗,治愈35例,好转24例,死亡9例。有效率达86.8%。[结论]熟悉各种不典型急性心肌梗塞临床表现,注意检查心电图,联合心肌酶谱,及时进行合理治疗,可减少病死率。  相似文献   

16.
心肌梗塞急性期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影响心肌梗塞急性期(Acute Myocadial Infarction,AMI)预后的因素。方法:选择了216例AMI病人,进行成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单因素分析(a=0.05)结果显示饮酒,使用硝酸甘油,胃肠症状,心衰,休克,心律失常,并发症等与AMI预后呈显著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0.1)结果显示,心衰,性别,胃肠症状,心梗定位,高血压,年龄,心绞痛史,AMI并发症等均为AMI预后的影响因素,结论:心衰,AMI并发症,胃肠症状,年龄是影响AMI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是保护性因素;同时揭示高龄AMI病人伴心绞痛史者注意定期检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血浆丙二醛和高敏C-反应蛋白在冠心病人群中的变化,并深入探讨血浆丙二醛(MDA)、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性。方法分别选择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不稳定心绞痛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组)各40例,以及正常对照(正常对照组)20例,分别收集各组人群一般资料,并检测血浆常规生化指标、丙二醛、高敏C-反应蛋白等。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其余各组BMI、HDL-C、ApoA-1、ApoB水平显著升高(p<0.05);各组间血浆hs-CRP、MDA水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从对照组,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性心绞痛组,到急性心肌梗死组呈递增趋势;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浆hs-CRP、MDA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正相关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hs-CRP、MDA水平之间相关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偏相关分析显示血浆hs-CRP与MDA水平之间具有直线相关性。结论这提示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可能参与急性心肌梗死的病理生理过程,而抗炎、抗氧化治疗可能对急性心肌梗死有益。  相似文献   

18.
朱蕾  张少敏 《现代医院》2004,4(10):16-18
目的 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电图胸前导联ST段压低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 1999年 1月~ 2 0 0 4年 3月住院诊治并行冠状动脉造影的首次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 6 6例 ,分析其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资料 ,并根据其胸前导联ST段的压低范围分为 4组 :无胸前导联ST段压低组(Ⅰ组 ,n =14 ) ;胸前导联V1-3 ST段压低组 (Ⅱ组 ,n =11) ;胸前导联V4-6ST压低组 (Ⅲ组 ,n =18) ;胸前导联V1-6ST段压低组 (Ⅳ组 ,n =2 3)。结果 Ⅲ、Ⅳ组较Ⅰ组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发生率增加 (P <0 0 1)。Ⅰ组、Ⅱ组、Ⅲ组和Ⅳ组前降支病变发生率分别为 2 8 6 %、18 2 %、72 2 %和 82 6 % ,与Ⅰ组比较 ,Ⅲ、Ⅳ组的左前降支病变比例高 (分别P <0 0 5和P <0 0 1) ;回旋支病变在Ⅰ、Ⅱ、Ⅲ、Ⅳ组分别占 35 7%、5 4 6 %、72 2 %、6 0 9%。与Ⅰ组比较 ,Ⅲ组的左回旋支病变比例高 (P <0 0 5 )。左前降支病变程度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胸前导联V1-3 ST段压低合并左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率低 ,而伴有胸前导联V4-6或V1-6ST段压低则多存在左前降支和 /或回旋支的严重狭窄病变 ,多支病变比例较高 ,有较大范围的心肌缺血。  相似文献   

19.
王淑琴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20):4316-4317,4319
[目的]分析急性高血糖对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STEMI患者175例,分为A组:既往糖尿病史+急性高血糖组,B组:急性高血糖组,C组:无急性高血糖组;对3组患者入院时的各项指标和院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C组患者血糖值和心肌酶明显低于A、B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的Killip分级构成比与A、B两组明显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心肌酶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无院内不良事件的比例明显高于A、B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患者病死率明显低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机血糖、心肌酶、Killip分级与院内不良事件发生率呈正相关。[结论]STEMI急性高血糖患者院内发生不良事件及死亡的危险性显著高于入院时血糖正常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早期心律震荡(HRT)与梗死面积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165例早期AMI患者进行24h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查,计算HRT的两个参数: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并对TO、TS进行分析。所有患者根据是否发生心源性死亡分为死亡组和生存组。规定12导心电图中病理性Q波导联数≥4者为大面积梗死,≤3者为小面积梗死。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死亡组TO≥0且TS≤2.5ms/RR间期的阳性率显著高于生存组(P﹤0.01)。大面积AMI组TO≥0且TS≤2.5ms/RR间期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小面积AMI组(P﹤0.01)。[结论]TO,TS值的变化与AMI患者早期的心源性死亡及梗死面积密切相关。HRT的减弱或消失可作为预测AMI患者早期发生恶性心脏事件的敏感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