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胆管癌46例CT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胆管癌患者的CT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经手术、经皮穿刺活检并病理证实的胆管癌患者的资料,总结其CT平扫及动态增强表现.结果 12例肝内胆管癌CT平扫表现为类圆形、不规则形的低密度肿块,肝内胆管扩张66.7%(8/12),肝叶萎缩41.7%(5/12),增强扫描动脉期肿瘤周边轻度强化;延迟扫描随时间延长,病灶逐步强化,尤其9min后,所有病灶均高于正常肝实质密度.肝门部胆管癌24例均显示肝内胆管扩张,形态呈"软藤样",21例显示肝门区软组织肿块,另3例仅显示胆管壁增厚、狭窄或中断,可合并肝门淋巴结、后腹膜淋巴结、网膜转移及腹水.肝外胆管癌10例肝内外胆管扩张、胆囊增大、胆总管突然截断或胆总管不规则狭窄.结论 CT可较清晰的显示胆管癌病变、胆管扩张程度及对周围浸润范围,对早期发现胆管癌价值较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探讨螺旋CT与MRI在肝门部胆管癌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总结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肝门部胆管癌的患者46例,对其螺旋CT与MRI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CT诊断为肝门部胆管癌有42例,符合率为91.3%,主要表现为肝内胆管扩张与肝门部软组织肿块;MRI诊断为肝门部胆管癌有有46例,符合率为100%,皆检查可见有肝内胆管扩张与肝门包块,所有患者经动态增强扫描皆可见包块呈现出逐渐强化。结论 CT与MRI皆能准确诊断及鉴别诊断肝门部胆管癌,而MRI在显示肝门区肿块范围、大小,门静脉受累、胆管壁浸润的程度,淋巴结肿大等方面优势更为突出,并结合动态增强扫描可明显提高诊断准确率,减少漏诊,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尹长山 《首都医药》2007,14(16):19-19
目的探讨胆管癌CT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经手术证实的20例胆管癌的CT表现。结果肝门型7例,肝外胆管型8例,壶腹型5例。CT表现胆管壁增厚和/或胆管局部肿块16例,胆管扩张20例,胆囊扩张15例。结论CT是诊断胆囊癌有效、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曹兵 《中国实用医药》2009,4(25):119-120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管癌患者的CT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2年1月至2008年12月年49例经手术、ERCP、经皮穿刺话检并病理证实的胆管癌患者的CT资料。结果胆管癌可出现多种CT影像表现,表现下述特点:多出现胆管扩张“软藤”征;胆总管扩张并突然截断;强化CT表现不明显,延迟扫描出现高密度强化表现。结论CT对软组织分辨率高可较清晰的显示胆管癌原发病变、胆管扩张程度及对周围浸润范围,在早期发现胆管癌和鉴别渗断价值较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T对肝吸虫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肝吸虫病患者的肝脏CT表现。结果CT主要表现为肝包膜下末梢胆管小囊状、细枝状扩张(18例);肝门区胆管树枝状扩张(8例);同时合并末梢胆管及肝门区胆管扩张(7例)。结论肝包膜下末梢胆管小囊状、细枝状扩张,扩张的末梢胆管较肝门侧胆管的管径粗为肝吸虫病CT表现特征。肝吸虫病具有特征性CT表现,结合病史及实验室检查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6.
崔勇 《中国医药指南》2012,(33):481-482
目的探讨CT、MRI在临床上对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价值,以便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方法对我院在2010至2011年间收治的20例经过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CT和MRI的结果,评价两种检查方法对病灶的现实情况及定位诊断的准确率。结果 CT与MRI对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诊断准确率比较高,分别占到62%和100%,所有的患者在临床上经过CT与MRI检查均表现为肝管扩张,MRI显示肝门部软组织肿块17例,门静脉受侵患者11例,胆管壁浸润患者2例,淋巴结肿大患者8例,而在CT检测下相应的检测结果为12例、6例、0例、6例、5例。结论 CT与MRI是临床上检测肝门部胆管癌的有效方法,MRI在检测在显示肝门部肿块大小、范围、沿胆管壁浸润门静脉侵犯和淋巴结肿大上等刚面比CT更有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合并胆管癌栓的CT表现,以提高影像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分析4例HCC合并胆管癌栓的临床及CT表现。结果:4例均发现HCC及胆管癌栓病灶。3例未经任何治疗的HCC病灶均具有典型的CT表现,1例临床确诊HCC并经介入栓塞术治疗的表现为病灶内高密度碘油栓塞影像。4例胆管癌栓CT影像均表现为扩张的胆管内填充软组织块影,呈条索状或柱状,胆管壁无增厚及肿瘤侵犯,远段胆管呈软藤样或螃蟹状扩张,胆管癌栓在增强扫捕动脉期有不同程度早期强化,无延迟强化改变。结论:HCC合并胆管癌柃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CT对病灶的检出及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的CT表现,提高对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水平。方法:分析2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门部胆管癌行CT平扫及增强双期扫描,21例均加做CT延迟扫描。结果:浸润型9例,外生型11例,管内型1例,所有病灶均位于左右肝管汇合处,CT表现为肝内胆管不同程度的"软藤样"扩张,平扫仅35%显示肿块,增强扫描可见肿块呈缓慢持续强化。结论:CT平扫加增强扫描是诊断原发性肝门部胆管癌最有效、准确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肝门型胆管癌的CT表现。方法:分析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门型胆管癌的CT表现。结果:肝门区软组织肿块8例,增强扫描随时间推移,肿块逐渐强化;3例为局限性管壁不规则增厚,管腔狭窄呈"鼠尾状";2例管壁呈浸润性不规则增厚。所有病例肝内胆管均有不同程度扩张,呈"蟹足状"或"软藤状"。结论:CT检查可以准确地诊断肝门型胆管癌,为临床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肝吸虫病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肝吸虫病的CT表现。结果80例肝吸虫病患者CT检查均发现肝内胆管扩张,肝外胆管不扩张;肝内胆管轻度扩张47例,中度扩张33例;肝被膜下小胆管囊状扩张60例。结论肝吸虫病具有较特征性的CT表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外胆管癌螺旋CT薄层动态增强扫描的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外胆管癌螺旋CT表现。CT平扫层厚和间隔为7mm。增强采用薄层动态扫描,分别于注射对比剂后25.60s行动脉期、门静脉期扫描,10~15min行延迟期扫描。层厚和间隔为5mm或3mm。结果:29例均显示梗阻处上方胆管不同程度扩张,梗阻处管壁不规则增厚、管腔非对称性狭窄或腔内软组织结节形成;与平扫相比,薄层动态增强扫描使上述征象显示更加明确,尤其是病变强化具有特征,即动脉期强化不明显,门静脉期轻度强化,延迟期强化程度明显增加,因而有助于肝外胆管癌的诊断。结论:螺旋CT薄层动态增强扫描对肝外胆管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螺旋CT诊断梗阻性黄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08年8月—2011年3月收治的39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梗阻性黄疸患者的资料,通过对其CT表现的分析,以期提高CT对梗阻性黄疸定位、定性诊断的准确率。结果 CT检查对梗阻性黄疸的部位、原因及良恶性的区分准确性较高。本组诊断为胆管结石12例,胆总管炎性狭窄6例,胰头癌9例,胆管癌7例,肝癌、肝门或胆总管周围淋巴结转移5例。结论通过CT影像的表现对胆管阻塞的部位、胆管腔扩张的形态、胆管壁的改变、阻塞等征象的观察能对梗阻性黄疸有较为明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3.
肝吸虫病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吸虫病导致肝胆管病变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肝吸虫病患者CT征象及临床资料。结果CT主要表现为肝边缘部小胆管小囊状、细枝状扩张(15例),近肝门侧胆管树枝状扩张(9例),肝实质小斑片低密度灶(2例)。结论肝边缘部小胆管细枝状、小囊状扩张为肝吸虫病CT特征表现,CT是肝吸虫病诊断和随访的重要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彩超在胆管细胞癌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本院28例肝内胆管癌患者进行超声及手术病理诊断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发现21例患者肝内表现为沿胆管走行不规则条索状强回声,7例声像图表现为胆管不规则增厚,管腔狭窄。进行彩色多普勒检查,其中有8例,可检出少许点状血流信号。结论肝内胆管癌的声像图表现与其他肝内占位具有明显区别,综合分析超声征象并密切结合临床可以提高诊断准确率,彩超是诊断胆管癌首选的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上段胆管癌又称肝门部胆管癌,是指位于左右肝管至胆囊管开口以上部位生长的胆管癌,占胆管癌中的50%-70%。由于其特殊解剖关系及生物学特征,早期诊断较困难,绝大多数患者是因为梗阻性黄疸来诊,误诊率高。癌肿早期侵犯肝门区血管、神经、淋巴组织及临近的肝组织,手术切除率低,仅为48.5%,愈后极差。经皮肝穿刺胆道内外引流术可很快缓解肝内扩张胆管的张力,明显减轻黄疽,为术前减黄的有效方法,为外科手术创造条件。对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也可作为姑息性治疗手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结合5年来本院开展的肝门部胆管癌经皮肝穿胆道内外引流术14例,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6.
胆管细胞癌起源于肝内一级二级胆管或更大的胆管上皮细胞。镜下癌细胞呈立方形或柱形,染色淡,内无胆汁滴;在癌细胞内、腺管内或间质中,常有粘液成分,有时可见钙化。胆管癌术后易转移,尤其是肝内转移。为探讨胆管癌术后肝内转移的CT表现,笔者回顾分析了1998-12~2003-05有完整临床资料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2例肝内胆管细胞癌术后肝内转移的CT表现,结合文献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沈志强  金赞辉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21):3238-3240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联合阴性对比CT胆管造影评价肝门部胆管癌的可切除性情况.方法 分析46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临床资料,观察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联合阴性对比CT胆管造影术前对肝门部胆管癌的可切除性分析,并与术后结果作比较.结果 术前CT Bismuth-Corlette分型与术后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00、0.53、1.96、0.59、2.63,均P>0.05);肝门部胆管癌CT术前评估可切除26例,术中评价可切除22例,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51,P>0.05).结论 术前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联合阴性对比能够对肝门部胆管癌累及血管和胆管的程度作出良好评价,可为选择临床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arcinoma)的CT影像特征,加深对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肝内胆管细胞癌CT平扫和增强扫描表现,全部病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CT平扫多数为低密度或等密度,多数病例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形低密度,病灶周围或病灶内可见胆管扩张,病灶所在肝叶萎缩。增强扫描早期呈无或轻度强化,延迟扫描内部有不均匀片状、分隔状不同程度强化。结论CT是肝内胆管细胞癌的重要检查方法,早期先轻度强化。病灶内或病灶周围胆管扩张、肝脏包膜萎缩和延迟扫描强化是肝内胆管细胞癌的重要征象。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周围型胆管癌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胆管癌,回顾性分析其CT平扫及增强表现.结果 周围型胆管癌左叶7例,右叶2例,病灶平扫为不规则且境界欠清楚低密度灶.部分病灶内可见更低密度区,或,和灶内可见高密度钙化.病变肝叶萎缩.周围胆管扩张.增强后动脉期不强化或强化不明显,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强化,且随时间延迟而强化程度上升,强化由边缘向中央及中央区小结节强化.结论 CT多期增强扫描对周围型胆管癌可作对出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0.
梗阻性黄疸的CT诊断价值(附45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顾金凤 《淮海医药》2008,26(1):21-22
目的探讨CT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5例恶性梗阻性黄疸的CT征象资料。结果本组中肝门胆管癌10例,胆囊癌10例,胆总管下段癌11例,壶腹癌1例,胰头癌7例,十二指肠乳头癌5例,肝尾叶癌1例。恶性胆道梗阻的CT表现有:肝内及肝门部胆管扩张、胆总管扩张,表现为“软藤征”,“截断征”等。结论CT是诊断梗阻性黄疸的重要方法之一,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CT对梗阻性黄疸有极高的定位与定性诊断价值,但在具体病因确定上有一定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