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李金凤  田雪 《中国当代医药》2013,20(22):104-105
目的对比分析三阴性乳腺癌(TNBC)和非三阴性乳腺癌(NTNBC)的超声和病理学特征差异。方法将135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根据术后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分为TNBC组和NTNBC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病灶的超声表现及临床病理特征。结果 135例乳腺癌病例中,TNBC患者占26.67%,NTNBC患者占73.33%;TNBC组和NTNBC组腋窝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58.33%和4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浸润性导管癌和非浸润性导管癌的比例相似,两组间病理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NBC组患者肿块边缘毛刺征、肿块内部微钙化及血流分级为Ⅱ~Ⅲ级者所占比例均明显低于NTN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肿块直径〉2cm者比例及肿块后方无回声衰减者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NBC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高于NTNBC患者,且TNBC患者缺少毛刺征、微钙化、丰富的血流等典型的乳腺癌超声表现,诊断检测时应注意与良性肿块间的区别,以免漏诊。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三阴性乳腺癌患者3.0T MRI和钼靶的诊断结果及其病理特征。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10月医院收治的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0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免疫组化染色,分为三阴性乳腺癌患者40例(TNBC组)和非三阴性乳腺癌患者40例(non-TNBC组)。分析病灶的钼靶和MR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病理特征。结果 TNBC组在钼靶表现中,肿块形态多为圆形和椭圆形,且边缘清晰,少见毛刺;TNBC组在MRI表现中,肿块形态多为圆形和椭圆形,且边缘清晰,少见毛刺,肿块后方回声表现多为增强或无变化。TNBC组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非TN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钼靶X线、3.0T MRI影像表现及临床病理特征有助于诊断三阴性乳腺癌。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维吾尔族与汉族三阴性乳腺癌(TNB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了解两民族TNBC临床特征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新疆肿瘤医院TNBC患者176例,分为汉族及维族两组,比较两组临床特征、复发转移情况及3年无瘤生存率。结果 176例TNBC患者中,其中汉族为70.5%(124/176)、维族为29.5%(52/176)。汉族与维族TNBC患者的发病年龄、绝经情况、淋巴结转移情况、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上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临床病理分期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Log-rank检验行生存分析显示3年无瘤生存率,维吾尔族三阴性乳腺癌为7.7%,汉族三阴性乳腺癌为12.6%,两组对比无差异(P=0.362)。结论维吾尔族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就诊时较汉族患者偏晚,T3期所占比例要高于汉族患者,T1期比例低于汉族患者,同时Ⅲ期患者比例明显高于汉族患者。但两组3年无瘤生存率无差别。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果糖-1,6-二磷酸激酶(FBP1)在三阴性乳腺癌(TNBC)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我院临床及病理资料完整的乳腺癌患者石蜡块100例制作组织芯片,其中TNBC组42例,非三阴性乳腺癌(NTNBC)组58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FBP1的表达和分布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FBP1低表达与雌激素受体(ER)阴性(P=0.027)、病理分期晚(P=0.034)、淋巴结转移(P=0.015)以及远处转移(P=0.012)关系密切.其中,FBP1在TNBC组主要表现为低表达,在NTNBC组主要表现为高表达,两组间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结合临床病理资料分析,提示FBP1可能作为TNBC诊断和/或评估疾病进展的新型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三阴乳腺癌以及非三阴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性以及其影像学特点。方法:选取某院收治的265例乳腺癌患者,比较两组患者在发病年龄、病理类型、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和MRI影像学特点。结果:动态增强处理后,三阴乳腺癌大多表现为环状强化,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DWI上TNBC的ADC值显著低于NTNBC,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TNBC组患者的累及乳头率、淋巴结转移率更高、临床分期更高,肿瘤直径更长、分化程度更低,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三阴乳腺癌MRI主要表现为病灶边界完整、增强时出现环状强化,ADC值较低,相比于非三阴乳腺癌,三阴乳腺癌具有明显不同的临床病理特征。  相似文献   

6.
裴德恩  李冰  戴翔  张雄  云洪岩 《江西医药》2021,56(11):1942-1945,1958
目的 探讨三阴乳腺癌(TNBC)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表达水平及与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在我院进行手术及病理确诊的100例TNBC患者作为TNBC组,随机选取同期100例非TNBC患者作为非TNBC组.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记录癌组织中EGFR、VEGFR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特征、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TNBC组在病理学类型、组织学分级、腋窝淋巴结转移方面与非TNB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NBC组癌组织中EGFR、VEGFR表达阳性情况高于非TNBC组(P<0.05).TNBC组癌组织中EGFR和VEGFR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5).EGFR的阳性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相关,VEGFR的阳性表达与病理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腋窝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EGFR及VEGFR阳性表达患者的复发、转移、无瘤生存及总生存率均低于阴性表达患者(P<0.05).结论 相比非TNBC患者,TNBC患者的恶性程度更高,临床可根据癌组织中EGFR、VEGFR表达,评估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TNBC)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Ki-67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并研究EGFR、Ki-67基因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 TNBC 和125例 NTNBC 的临床病理特征,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EGFR、Ki-67在二者之间的表达差异,分析 EGFR、Ki-67基因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EGFR 在 TNBC 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9.6%,在 NTNBC 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EGFR 的表达与TNBC 组的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及病理学分级无关( P >0.05),与病理类型有关( P <0.05)。Ki-67在 TNBC 中的阳性表达率为92.5%,在 NTNBC 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Ki-67的表达与 TNBC 组的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病理类型及病理学分级无关( P >0.05)。结论 TNBC 有其独特的临床病理特征, EGFR、Ki-67在 TNBC 组织中高表达,提示其恶性程度高,侵袭性强,预后差,EGFR、Ki-67可以做为评估 TNBC 预后的重要参考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三阴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情况.方法 选取2009年7月-2011年7月收治的360例乳腺癌患者的病例资料,按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分为非三阴性乳腺癌(nTNBC)组和TNBC组,每组180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病理资料,从而对TNBC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的发病年龄、临床分期、肿瘤病灶直径、淋巴结转移和组织学分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1,P<0.05).TNBC组局部复发率和远端转移率高于nTNBC组(P<0.01,P<0.05).TNBC组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均低于nTNBC组(P<0.05).结论 TNBC多见于50岁以上的女性,肿瘤分化差、恶性程度高,患者手术预后效果不佳,死亡率较其他类型乳腺癌疾病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的超声影像学特征,评价超声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130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小肿块(直径≤2 cm)患者按肿块恶良性分为乳腺癌组(53例)和良性病变组(77例),对比两组患者术前肿块的二维声像学特征和多普勒超声血流特点。结果乳腺癌组中多见形状不规则、边界不清、沙粒样钙化、蟹足征、后方回声减弱等现象,且与良性病变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肿瘤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中,阻力指数>0.7的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诊断技术在早期乳腺癌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结合其他临床诊断方式,将大大提升早期乳腺癌的确诊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三阴性乳腺癌(TNBC)的病理特征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择某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00例TNBC患者纳为TNBC组,另选择同期收治的100例非TNBC患者纳为非TNBC组,对比两组患者的肿瘤病理特征(包括肿瘤大小、TNM分期、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局部复发);同时,TNBC组患者行3年的随访观察,对比生存组和死亡组患者的病理特征。结果:TNBC组发生淋巴结转移者比例、远处转移者比例、局部复发者比例均高于非TNBC组(P0.05);TNBC死亡组远处转移者、局部复发者比例均高于存活组(P0.05)。结论:TNBC患者肿瘤病理特征呈现出淋巴结转移率高、远处转移率高、局部复发率高的显著特点,且患者肿瘤远处转移率、局部复发率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栗艳松 《河北医药》2014,(19):2903-2905
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 TNB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P53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TNBC和125例NTNBC的临床病理特征,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VEGF、P53在二者之间的表达差异。结果 VEGF在TNBC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0.1%,在NTNBC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2.8%,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VEGF的表达与TNBC组的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病理类型及病理学分级无关。 P53在TNBC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7.2%,在NTNBC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7.2%,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P53的表达与TNBC组的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病理类型及病理学分级无关( P >0.05)。结论 TNBC有其独特的临床病理特征, VEGF、P53在TNBC组织中高表达,提示其恶性程度高,侵袭性强,预后差,VEGF、P53可以做为评估TNBC预后的重要参考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三阴性乳腺癌(TNB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方法选择2011年4月至2019年4月在我院治疗乳腺癌60例患者。将其按照并正检验结果的不同分为观察组30例三阴性乳腺癌(TNBC)患者,对照组30例非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对两组的临床病理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的通过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对比,其具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预后情况对比,观察组局部复发为20%,远程转移为26.67%,而对照组局部复发为6.67%,远程转移为10%,观察组局部复发和远程转移高于对照组,其具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三阴性乳腺癌患者,肿瘤恶化程度快,其手术后情况不佳,病死率高于其他癌症疾病。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分析彩色多普勒及能量多普勒超声对乳腺良性、恶性肿块的鉴别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门诊及住院手术的乳腺癌患者43例,乳腺良性肿块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过病理证实。患者在检查过程中使用二维超声检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能量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乳腺癌患者中分支状血流比例高,穿入型信号比例高,血流分布呈混合型比例高,与乳腺良性肿块比较,P<0.05;在乳腺癌患者中,20 mm以上患者的血流分级明显高于20 mm以下血流分级组,P<0.05;乳腺癌患者中,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的直径明显小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OD值更高,MVD高,与无淋巴结转移组比较,P<0.05。结论使用彩色多普勒及能量多普勒超声对乳腺良恶性肿物的鉴别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三阴乳腺癌的超声表现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61例患者临床资料,肿块61个,其中三阴乳腺癌(TNBC)25例,非三阴乳腺癌(nTNBC)36例,所有病例均经术前超声检查,术后病理诊断并做免疫组化。分析其病理类型及超声图像特征,包括大小、形态、边缘、有无微钙化、后方声影和血流。结果 两组病例病理分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为浸润性癌,TNBC组WHO分级高于nTNBC组。TNBC组60.0%(15/25)边缘光滑锐利,微钙化发生率16.0%(4/25),nTNBC组边缘光滑者19.4%(7/36),发生微钙化69.4%(25/3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超声测值大小、形状、后方回声及血流方面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阴乳腺癌多数肿块边缘光滑,微钙化发生率低,具有一定超声特征。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08年11月间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收治的579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非三阴性乳腺癌组和三阴性乳腺癌组,回顾性研究比较其临床病理特征并进行生存分析。结果579例乳腺癌患者中91例(15.72%)患者是三阴性乳腺癌。三阴乳腺癌组和非三阴乳腺癌组相比较,平均年龄较小,分别为(48.63±10.81)岁和(51.32±11.47)岁;平均肿块较大,分别为(27.86±11.32)mm和(24.434±13.24)mm,两者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相比较,三阴乳腺癌组绝经前比例较高(P=0.011),有乳腺肿瘤家族史比例亦高(P=0.020)。三阴性乳腺癌的5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为(66.28%),低于非三阴性乳腺癌组(80.85%,P〈0.05);三阴性乳腺癌的5年总生存率(73.26%)明显低于非三阴性(84.04%,P〈0.05)。而两者的病理类型、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状况和肿瘤分期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均表明三受体阴性是总生存率和无远处转移生存率的影响因素。结论三阴性乳腺癌为一种独特的乳腺癌亚型,发病年龄较轻、肿块较大、绝经前比例高,预后差、缺乏特异性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低龄早期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生存情况,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意见。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所收治早期乳腺癌术后患者201例,按年龄将其分为三组,其中30岁以下低龄组(A组)共56例,3140岁组(B组)76例,40岁以上组(C组)69例,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对比三组患者病理特征及与预后生存相关情况分析。结果三组患者各项病理结果中,其组织学为Ⅲ级、淋巴结转移阳性、ER(-)及HER-2(++40岁组(B组)76例,40岁以上组(C组)69例,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对比三组患者病理特征及与预后生存相关情况分析。结果三组患者各项病理结果中,其组织学为Ⅲ级、淋巴结转移阳性、ER(-)及HER-2(+++++)状态两两比较,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乳腺癌患者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1.8%(A组)、93.3%(B组)以及98.2%(C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69.7%(A组)、75.8%(B组)以及92.4%(C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早期乳腺癌术后的30岁以下低龄患者3年总生存率及无病生存率也较其他年龄段患者更差,而其病理特征中组织学分级Ⅲ级,淋巴结转移(+),ER(-)及HER-2(+++++)状态两两比较,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乳腺癌患者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1.8%(A组)、93.3%(B组)以及98.2%(C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69.7%(A组)、75.8%(B组)以及92.4%(C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早期乳腺癌术后的30岁以下低龄患者3年总生存率及无病生存率也较其他年龄段患者更差,而其病理特征中组织学分级Ⅲ级,淋巴结转移(+),ER(-)及HER-2(+++++)较其他年龄阶段更加多见(P<0.05)。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确诊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603例女性患者的完整临床病理资料,对其临床病理特征进行详细分析。结果 603例乳腺癌患者中,三阴组69例(11.5%),非三阴组534例(88.5%)。三阴组组织学分级高于非三阴组,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阴组Ki67、P53的"-、+、++、+++"所占比例均比非三阴组高,P均〈0.001,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TNM分期比较中,三阴组Ⅱ期所占比例61.9%,高于非三阴组同期49.16%,P=0.003,即存在统计学意义。两组淋巴结转移情况和肿瘤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8,P=0.07)。结论 TNBC具有较高的组织学分级,Ki67和P53的表达均上调且TNM分期较高等特点,这些因素均可能对预后造成不良影响,因此需对TNBC的个体化治疗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小乳腺癌与乳腺增生的临床意义。方法我院共收治小乳腺癌与乳腺增生患者各43例,将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两种疾病的彩超影像学特点,通过声像图病灶形态特征、血流分级及血流动力学特征等指标综合评价。结果小乳腺癌与乳腺增生患者的彩超声像图特征在肿块外形、边界、内部回声及衰减程度、周围组织浸润等方面可见明显差别;在血流分级及血流动力学特征方面,两组患者在SPV、RI值,血流分级等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诊断小乳腺癌与乳腺增生具有良好的鉴别意义,在临床实际应用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李晓芳  黄岳青  王路  刘标  黄敏 《江苏医药》2024,(2):114-120+104
目的 分析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低表达和HER2阴性表达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 行手术切除的非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患者257例中,管腔A型82例,管腔B型118例,三阴性57例。分析非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患者中HER2低表达和HER2阴性表达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管腔A、B型乳腺癌患者和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中HER2低表达和HER2阴性表达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结果 非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患者中,HER2低表达和HER2阴性表达不同年龄、绝经状态、组织学分级、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s)百分比、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表达及Ki-67表达的患者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管腔A、B型乳腺癌患者中,HER2低表达和HER2阴性表达患者不同年龄、绝经状态、TILs百分比、PD-L1表达及Ki-67表达的患者比例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中,HER2低表达和HER2阴性表达患者不同组织学分级、TILs百分比、PD-L1表达及Ki-67表达的患者比例差异均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三阴性乳腺癌(TNBC)腋窝淋巴结转移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就诊并术后病理确诊的TNBC患者107例(TNBC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过表达型乳腺癌患者122例(HER-2组)、乳腺良性肿瘤患者136例(良性肿瘤组),另选取同期的健康体检者155例(对照组),均为女性。根据腋窝淋巴结位置,将淋巴结分为Ⅰ、Ⅱ、Ⅲ组。记录受试者年龄、体重指数、绝经状况、血清LDL-C水平以及TNBC患者的临床病理因素,分析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 良性肿瘤组、HER-2组、TNBC组体重指数均高于对照组,HER-2组、TNBC组绝经比例、LDL-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和良性肿瘤组,且TNBC组LDL-C水平高于HER-2组(均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LDL-C与TNBC患者年龄、绝经、淋巴结转移相关(均P<0.05);Ⅰ组腋窝淋巴结转移与TNM分期、LDL-C相关,Ⅱ、Ⅲ组转移与TNM分期相关(均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DL-C(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