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目的检测银屑病患者14种血清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水平。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63例银屑病患者及60例健康对照者14种血清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水平。将银屑病组中58例IgG抗体检测阳性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观察组进行不耐受食物禁食/轮替调整6个月,然后再次检测两组IgG抗体水平。结果银屑病组食物不耐受检测阳性率为92.06%,健康对照组食物不耐受检测阳性率为16.67%,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物特异性IgG阳性数与银屑病严重程度指标PASI评分呈正相关,rs=0.88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禁食/轮替调整6个月后IgG抗体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物不耐受与银屑病之间具有相关性,饮食调整对本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探明聚合性痤疮的发病机制,我们采用随机开放性对照试验,就食物不耐受与聚合性痤疮的发生是否有密切关联,进行了初步的临床实验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食物不耐受的研究始于1905 年, 食物不耐受可引起各系统慢性疾病1,发病机制与特异性IgG抗体的产生有关2.食物不耐受的检测为许多疾病病因的确定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婴幼儿湿疹患者食物不耐受IgG抗体水平的检测,探讨婴幼儿湿疹与食物不耐受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102例食物特异性IgE筛查阴性的湿疹婴幼儿和52例正常健康婴幼儿例进行食物不耐受IgG抗体检测。结果病例组食物不耐受IgG抗体阳性率88.23%,高于对照组69.23%(χ2=8.362,P=0.004)。病例组的牛奶、蛋白/蛋黄、西红柿、小麦、玉米、大豆、鳕鱼、牛肉和大米的食物不耐受IgG抗体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阳性率最高的是牛奶和鸡蛋;病例组中小于1岁患儿(婴儿组)多种食物不耐受IgG抗体阳性率为44.44%,低于(1~3)岁患儿(幼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225,P=0.000)。结论婴幼儿湿疹患儿食物不耐受IgG抗体水平较高,提示婴幼儿湿疹的发病与食物不耐受有关,食物不耐受IgG抗体检测对预防和指导治疗婴幼儿湿疹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食物特异性IgG介导的过敏反应目前称之为食物不耐受,是一种新的检测食物过敏原的方法.食物不耐受的发生是免疫系统把进入人体的某种或多种食物当成有害物质,从而针对这些物质产生过度的保护性免疫反应,产生食物特异性IgG抗体, IgG抗体与食物颗粒形成免疫复合物,从而可引起组织发生炎症反应,并表现为全身各系统的症状与疾病,皮肤是最常受累的器官,因此通过检测这种特异性IgG抗体,可判断一些慢性皮肤过敏性疾病是否由于食物不耐受所诱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广东顺德地区过敏性皮肤病患者对7种常见食物的不耐受情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812例皮肤病患者(慢性荨麻疹、慢性湿疹及异位性皮炎)和4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中7种食物特异性IgG抗体,并进行等级判定及阳性比较。结果:3组皮肤病患者食物不耐受总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值均<0.05)。慢性荨麻疹组与慢性湿疹组以轻度和中度不耐受为主,而异位性皮炎以重度不耐受为主。各组均以鸡蛋的阳性率最高。结论:临床上过敏性皮肤病患者食物不耐受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人群,提示过敏性皮肤病与食物不耐受现象密切相关;而食物不耐受的程度及种类排序,对本地区皮肤病患者的饮食指导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广东顺德地区过敏性皮肤病患者对7种常见食物的不耐受情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812例皮肤病患者(慢性荨麻疹、慢性湿疹及异位性皮炎)和4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中7种食物特异性IgG抗体,并进行等级判定及阳性比较。结果:3组皮肤病患者食物不耐受总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值均<0.05)。慢性荨麻疹组与慢性湿疹组以轻度和中度不耐受为主,而异位性皮炎以重度不耐受为主。各组均以鸡蛋的阳性率最高。结论:临床上过敏性皮肤病患者食物不耐受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人群,提示过敏性皮肤病与食物不耐受现象密切相关;而食物不耐受的程度及种类排序,对本地区皮肤病患者的饮食指导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食物不耐受是一种复杂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人的免疫系统把进入人体内的某种或多种食物当成有害物质,从而针对这些物质产生过度的免疫反应,产生食物特异性IgG抗体,IgG抗体与食物颗粒形成免疫复合物,可引起所有组织(包括血管)发生炎症反应,表现为全身各系统疾病。目前对食物不耐受关注较多的是欧洲和北美地区,而亚洲地区对该领域研究较少并且大多检测食物过敏原IgE抗体,但食物不耐受与食物过敏不同。1本研究选择新疆地区455例不同民族的皮肤病患者14种食物特异性 IgG抗体检测分析,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9.
10.
对食物不耐受的过敏性疾病患者血清特异性IgG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94例过敏性疾病患者及33例健康对照者血清14种日常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以探讨过敏性疾病与食物不耐受的关系,结果显示94例过敏性疾病患者食物过敏原IgG抗体阳性率100%,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具有临床意义。通过调整饮食对患者治疗,成人组有效率68.1%,儿童组有效率78.6%,可使多数患者病情好转。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检测特应性皮炎患者及正常对照组血中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总IgE(tIgE)、变应原特异性IgE(sIgE)及外周血嗜酸粒细胞(EOS)计数的水平,探讨其变化在特应性皮炎发生发展中的重要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101例特应性皮炎患者及4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ECP、IgE浓度,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其变应原特异性IgE的水平,采用传统方法计数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特应性皮炎患者ECP、tIgE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嗜酸粒细胞计数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101例患者中69例患者至少对一种变应原呈阳性反应(68.31%),有45例患者检出对2~7种变应原呈阳性反应(44.56%),正常对照组的特异性IgE检测全部为阴性。结论 ECP、tIgE、sIgE、EOS检测在特应性皮炎的发病机制研究及病情监测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特应性皮炎患者血清中的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 8,IL-8)的表达,以探讨其在发病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24例特应性皮炎患者及20例对照者血清中IL-8的水平,采用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eczema area and severity in-dex,EASI)评分评估患者病情,分析特应性皮炎患者血清中IL-8的表达与EASI评分相关性。结果:特应性皮炎患者血清中IL-8的表达水平高于正常人的表达(t=3.20,P=0.003),且IL-8的表达与EASI评分呈正相关(r=0.560,P=0.004)。结论:IL-8的过度表达可能参与特应性皮炎的发病。 相似文献
13.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85例银屑病患者和85例泛发性湿疹患者血清中14种常见食物特异性过敏原IgG进行检测.89.41%银屑病患者发生迟发性食物敏感,前五位敏感食物依次为螃蟹(64.71%)、虾(36.47%)、鸡蛋(29.41%)、鳕鱼(24.71%)和牛奶(23.53%),对鸡蛋和牛奶的敏感率随年龄增长逐渐降低.90.59%湿疹患者发生迟发性食物敏感,前五位敏感食物依次为:螃蟹(57.65%),鸡蛋(34.12%),牛奶(24.71%),虾(24.71%),大豆(20.00%),湿疹患者对螃蟹的敏感率随年龄增长逐渐升高.银屑病和湿疹患者对猪肉的敏感率均为0.银屑病和湿疹患者对常见食物的迟发型变态反应具有一定规律,通过检测可及时发现敏感食物并调整饮食结构,在一定程度上预防疾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4.
特应性皮炎是一种以血清IgE水平增高,对环境变应原例如食物和吸入变应原敏感的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特应性皮炎的发展是从食物变应原逐渐到吸入变应原的进展过程.德国多中心的特应性疾病研究机构对1 314个婴儿超过10年的前瞻性研究显示,大约10%的婴儿在1岁以内对食物敏感,然而,在儿童期则表现为8%对食物敏感,6岁时仅有3%对食物敏感.相反的,1岁时1.5%的婴儿对吸入性变应原敏感,5岁时则上升为30%.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尘螨变应原不同蛋白浓度的特应性斑贴试验结果,并对诊断价值进行评价.方法 85例特应性皮炎患者,以两个厂家提供的变应原原液进行尘螨变应原的特应性斑贴试验(APT),同时以尘螨变应原的皮肤点刺试验(SPT)及血清特异性IgE测定(SIgE)作为对照,比较APT、SPT、SIgE测定的灵敏度、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并比较5组不同浓度变应原(3 000、5 000、7 000、10 000、12 000 pnu/g)APT结果,及两个厂家提供的变应原原液间的差异.结果 以SIgE为金标准.1组:APT、SPT检测尘螨的灵敏度分别为79.41%、73.53%;特异度分别为76.12%、80.95%;阳性预测值分别为64.29%、67.57%.2组:APT、SPT检测尘螨的灵敏度分别为81.53%、76.02%;特异度分别为77.78%、79.85%;阳性预测值分别为65.09%、66.07%.以SPT为金标准.1组:APT、SIgE检测尘螨的灵敏度分别为78.38%、67.57%;特异度分别为77.42%、84.21%;阳性预测值分别为67.44%、73.53%.2组:APT、SIgE检测尘螨的灵敏度分别为79.25%、61.07%;特异度分别为80.63%、82.54%;阳性预测值分别为69.55%、77.21%.两组试剂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另外,5种不同浓度的阳性率分别为1组:8.24%、22.35%、29.41%、44.71%、41.18%;2组:3.53%、23.53%、31.76%、34.12%、35.29%,两组试剂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试剂的各组间APT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尘螨变应原浓度的增加会提高APT阳性率,但当浓度达到一定值后阳性率升高不明显.结论 APT诊断尘螨变应原的灵敏度较高,增加变应原蛋白浓度可提高APT阳性率,但达到适宜浓度后阳性率不再升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辽沈地区儿童特应性皮炎(AD)常见过敏原的血清特异性IgE(sIgE)与皮肤点刺试验(SPT)结果及随年龄增长的变化,为其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21年7月于东北国际医院变态反应科门诊诊断为AD的患儿,且同时检测血清sIgE及行SPT,回顾性分析相关数据。结果 546例患儿sIgE阳性率为83.51%,SPT阳性率为59.16%;男女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年龄段SPT吸入性过敏原阳性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学龄前组、学龄组、青春期组、婴幼儿组,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sIgE过敏原阳性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婴幼儿组、学龄前组、学龄组、青春期组,其中婴幼儿组与学龄前组最常见过敏原是蛋清及牛奶,学龄组及青春期组最常见过敏原是尘螨组合。随着年龄增长,尘螨、艾蒿等吸入性过敏原阳性率呈上升趋势,而蛋清、牛奶、黄豆、牛羊肉等食入性过敏原阳性率逐渐降低。对于吸入性过敏原,两种检测方法的总体阳性率为69.96%,SPT阳性率为59.16%,血清sIgE阳性率为61.17%,两种检测方法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相似文献
17.
特应性皮炎患者血清过敏原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是与遗传相关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1]。其发病原因和机理目前尚不清楚,一般认为与过敏性疾病的关系密切。我们对2002年1月—2003年8月在我科门诊确诊的100例特应性皮炎患者进行了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检测,并与50名正常人对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食物变应原在婴幼儿湿疹和特应性皮炎(AD)中的比例及作用,采用免疫CAP诊断系统,以荧光酶联免疫技术对581例婴幼儿湿疹和AD患儿进行血清食物特异性IgE(sIgE)检测,并从中随机抽取114例(19.6%)患儿进行血清多价食物变应原筛查(fx5E)及吸入变应原筛查(Phadiatop)的检测并比较.结果:581例患儿中334例血清食物sIgE升高,阳性率57.5%,其中AD患儿的血清食物sIgE阳性率62.7%;湿疹患儿的血清食物sIgE阳性率56.4%,两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血清多价食物变应原阳性率57.9%;血清吸入变应原阳性率19.3%,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在婴幼儿湿疹和AD患儿中食物IgE阳性率比吸入物IgE阳性率更高,变应原IgE的检测对防治婴幼儿湿疹和AD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选择68例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通过ELISA方法检测其血清中14种食物特异性IgG,并与健康人作对照.结果:荨麻疹患者单项食物特异性IgG阳性率44.4%,2项阳性率19.4%,3项阳性率5.6%,4项阳性率8.3%,总阳性率77.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其中以鸡蛋(50%)、虾(27.94%)、螃蟹(16.18%)、牛奶(13.24%)的阳性率较高.慢性特发性荨麻疹与食物特异性IgG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特应性皮炎的发病机制至今不是很清楚。本研究旨在通过检测患儿血清中食物特异性IgE(sIgE)抗体,明确北京及周边地区儿童特应性皮炎相关的食物变应原,探讨食物过敏与儿童特应性皮炎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