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牙冠表面电阻状态。方法:选用了45个新鲜离体牙,测量其牙冠表面各点与牙髓间的电阻。结果:在牙尖部位的电阻值最高,且与其他部位相差显著;颈部釉质处电阻值次之,并与合面窝沟、牙颈部釉牙骨质界处的电阻值相差显著;合面窝沟、牙颈部釉牙骨质界处的电阻值较低。结论:牙体表面各部位的电阻值有很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作者在临床上测试了100颗9-51岁人恒磨牙窝沟和牙尖的电阻值,发现牙尖的电阻值非常显著地高于窝沟的电阻值,在活体牙上印证了刘峰等提出的牙冠表面低电阻区与龋病好发部位有相关性的观点,为龋病发病机理的生物电化学理论提供了新的实验印证。  相似文献   

3.
作者分别测试了30颗儿童与成年人新鲜离体活髓牙的直流电阻值,发现儿童电阻值显著低于成年人的电阻值,提出了利用电阻抗法测量与诊断龋病时必须考虑年龄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上颌第一前磨牙的解剖形态,探讨锥形束CT在牙体测量中的应用。方法对成都地区青少年120颗上颌第一前磨牙的锥形束CT图像进行三维重建,根据三维牙体模型进行牙体解剖学指标测量,测量指标有10项,包括:牙齿全长、牙冠长度、牙根长度、牙齿冠根比、牙冠宽度(冠近远中径)、牙颈部宽度(颈近远中径)、牙齿冠宽与颈宽之比(冠、颈近远中径之比)、牙冠厚度(冠颊舌径)、牙颈部厚度(颈颊舌径)、牙齿冠厚与颈厚之比(冠、颈颊舌径之比)。并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根据锥形束CT图像可以建立良好的上颌第一前磨牙三维牙体模型,检测者2次测量结果的组内相关系数为0.957(P=0.007)。同性别双侧上颌第一前磨牙各测量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上颌第一前磨牙牙根长度、冠根比、牙冠厚度3项指标的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的性别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锥体束CT进行牙体模型三维重建并测量牙体解剖学指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中国夏代人颅骨标本及牙齿进行观察,为宏观认识龋病在人类进化过程中的发生、发展积累资料.方法 用临床常用的检查方法观察56个从河南省二里头遗址和山西省游邀遗址出土的夏代人颅骨标本(男性38人,女性18人)及其恒牙894颗.分析龋病的发病情况.结果 以牙数为单位计算,本组夏代人标本龋病患牙率为6.9%(62/894);以个体为单位计算,本组夏代人标本龋病患病率为39%(22/56).结论 本组夏代人标本的患龋率比现代人低,患龋率随年龄增高而增加;性别差异不明显;龋病好发部位为牙颈部;好发牙位为第三磨牙和第二磨牙.  相似文献   

6.
目的:用Micro-CT扫描测量下颌乳中切牙釉质厚度,了解其牙冠不同部位牙釉质的厚度。方法:用Mi-cro-CT扫描41颗下颌乳中切牙,选取牙冠不同部位的扫描横断面,测量其牙釉质厚度。结果:下颌乳中切牙釉质厚度牙冠切端1/3处显示:唇面最厚(0.37±0.04)mm,依次为远中面(0.36±0.04)mm、近中面(0.30±0.04)mm、舌面(0.22±0.03)mm;牙冠颈部1/3处厚度依次为:唇面(0.24±0.04)mm、舌面(0.22±0.03)mm、远中面(0.22±0.04)mm,近中面最薄(0.14±0.04)mm。结论:下颌乳中切牙釉质厚度在牙冠不同部位分布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临床上前牙唇面牙颈部深龋或重度楔形缺损,引起牙髓感染或坏死,并发根尖感染,此时牙体缺损一般深达颈厚的2/5或1/2,牙冠有从颈部横折的可能。如仍按传统的舌面开髓法,势必造成牙颈部硬组织破坏过多,更易造成牙冠在颈部横折。遇到此种病例,要作到既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测量牙齿组织直流电阻和交流阻抗的方法、步骤及结果,并依据牙体的组织结构和理化结构对其电阻率的大小、分布及各向异性进行了初步的分析,指出利用牙齿的阻抗变化诊断龋病,不仅能对龋齿客观分度,而且能识别色、形、质改变不明显的初期龋,为龋病的准确诊断和早期防治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9.
玻璃离子粘固剂修复后牙邻面颈部龋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明飞 《口腔医学》1997,17(2):95-96
玻璃离子粘固剂修复后牙邻面颈部龋的疗效观察浙江省衢州市人民医院口腔科田明飞牙齿的邻面为仅次于窝沟的龋病好发部位.由于该部位的龋洞与邻牙及牙龈组织等关系密切,故给充填带来困难.尤其是邻面接触点以下的牙冠颈1/3部分的龋,因其不需向面扩展作鸠尾固位形,...  相似文献   

10.
自我口腔保健在我国龋病预防中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龋病的发生和食物嵌塞的关系。方法 :对不同年龄组 1195颗龋齿龋病的初发部位与年龄的关系和783颗成人第二磨牙龋病的初发部位与第三磨牙生长位置的关系进行调查 ,并分析龋病的发生和食物嵌塞的关系。结果 :凡发生龋病的部位 ,在龋病形成之前 ,多有食物嵌塞的病史。结论 :增强广大群众自我口腔保健意识是我国预防龋病的首选措施。  相似文献   

11.
牙冠表面形状测量造型方法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目的:建立牙冠测量造型方法,为修复体CAD/CAM实现奠定基础。方法:采用自制的牙冠表面形状三维测量仪和精密可调转台获得测量数据,在UniGraphic软件平台上针对牙冠造型进行二次开发,通过旋转坐标轴的方法实现牙冠各面数据拼合,生成牙冠实体模型。结果:获得了上颌中切牙和下颌磨牙的计算机数据模型,逼真地再现了它们的形态。结论:牙冠测量造型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12.
牙冠融合11例牙冠融合11例向培新田玉玲在9126名中、小学生的龋病调查中,发现11例牙冠融合,共中乳牙牙冠融合10例,恒牙牙冠融合1例为14岁。乳牙牙冠融合年龄在6岁~9岁,男4例,女7例。其中:双侧下颌乳侧切牙与乳尖牙牙冠融合6例,左侧下颌乳侧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基于对上颌唇向倒置埋伏中切牙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施加不同部位的牵引力,分析比较不同工况下牙周膜的应力分布,从而为临床进行上颌埋伏中切牙助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名上颌中切牙唇向倒置埋伏阻生患者的锥体束CT(CBCT)原始数据,建立统一坐标系下上颌埋伏中切牙及其支持组织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在牙冠舌面切1/3、中1/3、颈1/3的中心分别施加在矢状方向上垂直于牙体长轴的30 g、60 g、90 g的牵引力,分析比较不同工况下牙周膜的应力分布情况。结果:不同牵引部位下,埋伏牙牙周应力分布特点类似。同一力值牵引,牵引部位越靠近牙颈部,牙周膜的应力越小;同一牵引部位,牵引力越大,牙周应力越大。结论:牵引部位应尽量位于切端,牵引力不宜超过60 g。  相似文献   

14.
我们用自体离体牙冠粘接修复外伤性前牙牙冠折断52例,经过2-5年的观察,效果颇为满意,今将初步体会报告如下。资料本组25例均为外伤性牙冠折断,共计74颗牙齿,均为上前牙。其中中切牙49颗,侧切牙25颗;左侧30颗,右侧44颗。适应症外伤性前牙牙冠折断牙髓暴露或牙颈部折断,两断面基本完整无裂纹。x片显示牙槽骨、牙周膜、牙根未受损伤或仅有轻微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不同加载情况下,太极扣、球帽、磁性根面附着体支持的覆盖义齿基牙周围牙槽骨及缺牙区牙槽嵴的应力差异,为临床根面附着体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电阻应变测量法,体外模拟覆盖义齿受力情况,测量基牙牙颈部牙槽骨、下颌牙弓前部中央及第一磨牙相对应缺牙区牙槽嵴处的应力,并比较分析三种附着体式覆盖义齿在不同加载情况下应力差异.结果 不同缓冲机制附着体式覆盖义齿在相同加载情况下,义齿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滑动(磁性附着体式覆盖义齿)或旋转(三种附着体义齿),基牙牙颈部不同部位牙槽骨、牙弓前部及游离端缺牙区牙槽嵴应力分布明显不同.结论 太极扣式覆盖义齿适应条件相对最广泛,其次为磁性附着体式覆盖义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采用层析法重建30副北京地区黄种人未经正畸治疗的数字化正常he模型,并测量牙冠倾角、转矩和凸距,为我国直丝弓托槽的研发提供基础。方法 利用北京口腔医院正畸科与清华大学共同开发的牙he模型三维重建系统及测量软件进行重建和测量。结果 北京地区黄种人正常he牙列的特点有:①牙冠倾角:上、下颌切牙、尖牙及上颌第二磨牙的牙冠近中倾斜度较美国人小,尤其以上、下尖牙显著。②牙冠转矩:上颌中、侧切牙的唇向倾斜度较美国人大,而上、下尖牙的舌向倾斜度较小。③牙冠凸距:下颌第一磨牙的牙冠凸距较美国人大。结论 我国北京地区黄种人正常he牙冠倾角、转矩和凸距有显著的自身特点,应当积极地研制和开发基于我国正常胎特点的直丝弓矫治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滑动机制关闭拔牙间隙时牙根的应力分布.方法:应用Dicom标准和Mimics,UG、ceomagic studio图形处理软件结合Deform三维有限元软件对140层、层厚为0.625 mm的下颌牙弓CT断层影像进行处理,建立了包含下颌牙弓全层和正畸矫治器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在模型中模拟以与水平方向成0°,30°和45°角的2 N正畸力加载到牙冠.结果:正畸力加载到牙冠时,应力主要集中在牙颈部,并均匀地向牙冠和牙根方向降低.中切牙的根颈部最高应力值0.534 N/mm2,根尖部最高应力值0.215 N/mm2.中切牙最大位移值位于牙冠顶(1.597 μm),最小位移值位于根尖部(0.089μm).结论:2 N的正畸力能使受力的中切牙整体移动,2 N正畸滑动力以与水平方向成0°,30°和45°角加载到牙冠时最高应力集中于牙颈部,因此临床上以此3个角度加载正畸力时,根尖发生吸收的可能性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 ,2 1岁 ,陕西籍战士 ,健康体检时发现 12与 13之间的唇侧龈乳头处有一多生小牙。小牙的牙冠约为米粒的 1/2 ,呈锥形。小牙处粘膜正常。全口其它牙齿、牙列和牙间隙正常 ,既往乳恒牙替换正常 ,无家族史。患者于 11岁时发现该处长一小牙 ,因无不适未作处置。随即在局麻下用牙龈分离器直接剥离出该多生小牙 ,小牙根深至骨膜下及牙槽骨皮质浅层。离体牙全长 3.8mm ,直径最大处 (牙颈部 )为 1.5mm ,牙冠长 1.4mm ,牙根长 2 .4mm ,冠根比例为 1:12。可见根尖孔 ,纵向剖开牙体 ,有细小的管形髓腔 (图 1)。图 1 拔除后的离体多生小…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层析法重建30副北京地区黄种人未经正畸治疗的数字化正常(牙合)模型,并测量牙冠倾角、转矩和凸距,为我国直丝弓托槽的研发提供基础.方法利用北京口腔医院正畸科与清华大学共同开发的牙(牙合)模型三维重建系统及测量软件进行重建和测量.结果北京地区黄种人正常(牙合)牙列的特点有:①牙冠倾角:上、下颌切牙、尖牙及上颌第二磨牙的牙冠近中倾斜度较美国人小,尤其以上、下尖牙显著.②牙冠转矩:上颌中、侧切牙的唇向倾斜度较美国人大,而上、下尖牙的舌向倾斜度较小.③牙冠凸距:下颌第一磨牙的牙冠凸距较美国人大.结论我国北京地区黄种人正常(牙合)牙冠倾角、转矩和凸距有显著的自身特点,应当积极地研制和开发基于我国正常(牙合)特点的直丝弓矫治器.  相似文献   

20.
前牙颈部低位斜折根内固定的一点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恒前牙因外伤造成颈部折断,一般选用桩冠进行修复,但如果从颈部至根中1/3或2/3低斜位折,牙冠虽没有断离,但已失去咬合功能,临床上多采用拔根再行义齿修复的方法.在临床工作中,有许多患者出于美观或惧怕拔牙等原因,尽量要求保留患牙或要求作其他修复.笔者采用根管内钢丝固定,牙面加光固复合树脂的方法,共治疗外伤牙折18例 32颗牙.经1-4年观察,患牙断冠稳固,外观与邻牙及对侧同名牙对称,可以有正常的咬合关系.牙周、牙龈及局部粘膜色泽正常,无叩痛,X线片根尖无阴影,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一 材料及方法1 一般资料:1995年至1998年接受断牙固定术的患者共18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2例,年龄16-42岁,平均年龄29岁;患牙共32颗;其中上中切牙20颗,牙折部位从牙颈部斜向根中1/2,但牙冠未脱落的16颗.X线片示:根中1/2横折仅牙冠松动的16颗;上侧切牙8颗,牙折部位是从龈下斜向根中1/3,牙冠脱落的6颗,牙折是从颈部至根中1/3,牙冠软组织粘连的2颗;上尖牙4颗,都是从牙颈部至根中1/3斜折,牙冠松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