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正> 一、根及根茎类药材1.参类(包括各种红参、白参、西洋参):这类药材配方量一般不大,目前各地仍以手工切制为主。切制方法:将药材放蒸笼内(量少可用小瓷缸、瓷碗代替),置存水的铁锅上(缸、碗可放存水的钢精锅内),然后置煤炉或电炉上,加热蒸软,取少量斜放刀床上切斜片(薄片)边切边取,切完为止。注意:①铁锅或钢精锅内存水以烧开后水不接触药材和不溢入碗内为宜。蒸制时间以蒸软无硬心即可。②未切部分应放蒸笼内或钢精锅内,并保持一定热度和软度,暴露则易变硬,  相似文献   

3.
中药饮片切制经验点滴刘静芬(湖北省武汉市商业职工医院武汉430021)在实际工作中,我积累了一些中药饮片切制经验,现分5类简单介绍。1根及根茎类药材11参类(包括各种人参、西洋参)这类药材多以手工切制为主,配方量不大。可取药材去芦,置蒸制容器内,上盖一湿布,放炉上加热蒸软,趁热切片(斜薄片)。注意切制时边切边取,未切的放容器内保持热度,否则暴露变硬难切片。上盖湿布是为了使药材更快蒸软至无硬心。12山药将药材大小分档....  相似文献   

4.
传统中药饮片切制不仅很重视提高药物的疗效,而且对其外观质量也极讲究。笔者就枳壳、化橘红、川芎三味中药的传统  相似文献   

5.
<正>笔者从小学徒,学习中药炮制加工,得益于家中前辈教诲。在饮片切制技术经验上,有一己之得,一技之长。现总结如下。 饮片切制历史悠久,早在汉代以前《五十二病方》中就载有“细切”,“削’等饮片切制用语。汉·张仲景《伤寒论》写道:“附子劈八片。”唐·孙思邈《千金方》有“麦门冬、生姜入汤皆切的记载。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的饮片更详尽了,如附子煨熟切片,半夏、天麻等药都注明切片用。清·吴仪洛《本草从新》柴胡条记载“切为饮片”。可见饮片的切制,医家非常重视。药材切制的目的与作用,大致有以下几点:①便于调配时分取剂量。②切成片易浸出药材所含有效成分。③便于进一步对药材加工炮炙或制剂。④便于包装管理及运输。因此,中药切  相似文献   

6.
中药饮片切制的操作工艺,直接影响饮片质量的控制。在实践中,要根据季节的变化和药材本身的具体情况,如药材的湿度等因素,制定操作工艺。对此,就几种常用中药饮片的切制,谈一点实践体会。黄柏:来源于芸香科植物黄皮  相似文献   

7.
本文叙述了药材切制前的水处理和不同性质药材的各种切法。同时,还介绍了手工及机械切制的不同的操作技术及其要令。  相似文献   

8.
9.
10.
11.
中药的真伪鉴别,饮片的切制,生药的贮藏保管,成药的制造,几千年来,经历代药工人员的创造发明,巩固提高,积累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经验。因为过去各有师承,派系不同,操作方法亦因之而异。解放后,由于党正确的执行中医政策,大力挖掘老药工的经验和技术,加以整理,我等不揣简陋,拟将南京市中药工的经验,作成记录,分别发表。这仅仅是一个开端,借以抛砖引玉,使中药的百花园地开得万紫千红,老药工的一技之长均能继承下来,进一步获得相应提高,这就是我们的深切愿望。  相似文献   

12.
13.
杨镇帮 《时珍国医国药》1999,10(10):765-765
古人云:“病求良医,医求良药。”何谓良药,笔者愚见,除药材地道,采收及时外,合理的加工是关键。为此,根据我多年来在我院中药加工饮片厂工作中就中药饮片加工对临床疗效的影响分述如下。1 质地坚硬类药材的切制这类药材由于质地坚硬,浸泡时间比较长,但既不可伤水,也不可欠水,太过药效成分易流失,不及则伤刀易碎,影响饮片的美观,因此可采用“加热切制法”,此法具有缩短浸润时间,达到饮片完整平坦的优点。如,三棱:将原药材拣净杂质,大小分档,分别入清水浸泡至5成透,捞起(夏季摊润,冬季可加盖闷润),常淋水至8成透…  相似文献   

14.
<正> 中药饮片始于汉代。张仲景曰:“剉如麻豆大,与(口父)咀同意,……古者无铁刃以口嚼细,今为麻豆为片,水煎之。使药水清饮于腹中,则易升,易散也。”中药饮片的切制,是传统加工炮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物药材除花蓓、种子、果实之外。一般根、茎、皮等都要切成规格不同的片型。方能达到加工炮制的目的以供临床应用。传统饮片的切制,有的是为便于处方调配,有的是因药质坚硬,利于煎出有效成分,有的是为了突出内部花纹及外形的特征,利于鉴别和炮  相似文献   

15.
荆三棱和黑三棱都是质地坚硬的干燥块茎,需润透方能切片或再以醋炒后入药。曾读黄基彬《荆三棱软化经验介绍》,大意是将药物大小分档,加水浸泡,大者泡2~3天,小者泡1~2天,取出,于坛内闷润3~4天;取出,放晾1天,用水洗一次;入坛继续闷润,再取出,放晾。如此反复闷润放晾2~3次后,即软化透心,可行切制。笔者认为,若照此法,一是浸泡时间长,会使水溶性成分大量耗失,二是闷润过久,尤当高温季节,药物表面会变色或生出白霜,致滑腻腐坏。  相似文献   

16.
随着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中药饮片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提高饮片质量,是各级医疗单位及医药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7.
谭新 《中国中药杂志》1985,10(11):20-22
<正> 本文重点介绍姚述元同志三十年来对中药饮片的手工切制经验,包括铡刀、片刀的使用,以及对一些濒于失传的传统药物的特殊处理等,以期为继承中药饮片传统切制经验,保证饮片质量尽微薄之力。手工切制中涉及到的铡刀的选用、安装、整修与保养等问题已有文章介绍(《中药通报》(2):25,1982),在此从略。  相似文献   

18.
这篇文章初步总结了我省中药加工炮制经验,提供了整理和研究中药参考资料。但限于篇幅,仅重点选择其中部份在本刊分期发表,以资交流。  相似文献   

19.
<正> 取头发,除去杂质,反复用碱水洗去油垢,清水漂净,晒干,装炒米泡机体积的2/3量,不断转动,用武火煅烧46分钟,待冷后,取出劈碎。用此法制作血余炭是在密闭条件下煅烧,因此具有如下优点:①传热快,受热均匀。②操作简便,易于控制。③便于保证质量,使炮制品既不灰化,也不产生烧焦的臭味。  相似文献   

20.
张成俊  周澜 《时珍国医国药》2007,18(8):1960-1961
历代医药学家都十分讲究中药饮片的规格和质量。中药饮片的切制是传统加工炮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重要的一道工序。文中讨论了中药饮片的切制目的后指出:药物能否保证其质量,增强其疗效,这与药工切制关系十分密切。因此,必须掌握"一刀、二药、三手段"这三个基本要领。详述了传统切制"手段"等要领和切身体会,还简述了几例传统片型规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