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患有过敏症的孩子,今后在选择职业时都需要考虑到过敏原和刺激物的潜在危险. 我国古代名医孙思邈说过这样一句话:“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然而,我们医生,目前大多充当的是下医的角色.患者朋友也大都是在已经生病的时候,才会找我们.  相似文献   

2.
我国唐朝医学家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指出:“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清楚地表明一个好的医生应该是一个懂得做好疾病预防工作的医生.  相似文献   

3.
强调精神摄养 根据老年人的精神情志特点,陈直指出:"凡丧藏凶祸不可令吊,疾病危困不可令惊,悲哀忧愁不可令人预报,暗昧之室不可令孤.凶祸远报不可令知,轻薄婢使不可令亲."说明保持老年人情绪稳定、维持心理健康是非常必要的.邹铉还指出了心病心医的情志保健的原则.《寿亲养老新书》中载有一首诗:"自身有病自身知,身病还将心自医,心境静时身亦静,心生还是病生时."强调了只有进行自身心理保健,才可杜绝情志疾病.  相似文献   

4.
李其忠 《大众医学》2011,(12):58-58
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  相似文献   

5.
双人鱼 《药物与人》2006,19(4):72-73
《黄帝内经》中说。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将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健康管理就是帮助大家做自己的上医,从衣、食、住,行各个角度,向您提供时下高发疾病的预防措施,让您了解中老年人常见慢性病的基本护理手段,对自己进行全面的健康管理。  相似文献   

6.
我国唐朝医学家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指出:“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清楚地表明一个好的医生应该是一个懂得做好疾病预防工作的医生。美国1979年出版的《Healthy People》一书中也指出:一个国家要想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最重要的工作就是集中卫生及社会资源投入在疾病的预防上,“预防胜于治疗”。1950年我国就确定了卫生工作方针,不同时期的工作方针具有阶段性,但始终把预防为主放在突出位置,作为卫生工作的基本原则。近年来,随着社区卫生服务和预防保健事业的发展,社区  相似文献   

7.
洪昭光 《现代养生》2008,(1):I0001-I0001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神州大地,一派生机.新一轮播种与收获的季节就要开始了. 今年,我们将更多地关注中老年的健康和养生营养养生和心灵养生. 20世纪是以病为本、以医疗为中心的世纪,21世纪则是以人为本、以健康为中心的世纪.古代睿哲指出:"小医治病,大医治人"、"上医治未病之病,中医治将病之病,下医治已病之病".  相似文献   

8.
周景王四年(即公元前541年),晋平公彪患病,向秦国求医。秦国便派了医和到晋国去探视晋平公的病。医和诊断以后,认为晋平公的病是由于淫乱而造成的。接着,晋平公问道:“难道女色就不能接近吗?医和回答说:“不是不能接近,而是要有所节制。”  相似文献   

9.
论中医学"治未病"的特色与优势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治未病"是中医学术思想的基本内容之一.未病先防,就是在疾病未发生之前,做好各种预防工作,以防止疾病的发生[1].古医籍<黄帝内经>中首次提出治未病的概念,其中就有"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素问·刺热论篇>记有:"病虽未发,见赤者刺之,名日治未病"等论述.所谓中医"治未病",一是"未病先防",即强调了预防疾病的重要性;二是"既病防变",即突出了着重于疾病的早期发现,早期处理,防止疾病的发展和传变.这些理论和经验是中医学宝贵遗产的一部分,为我国人民的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今天,亚健康已成为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的"隐形杀手"。在军营,亚健康问题同样不容忽视,常见的亚健康症状一般表现为身体持续疲劳、失眠多梦、注意力不集中等。古语有"上医医未病之病",所谓"未病之病",指的就是今天所说的亚健康状态,即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第三种状态"。亚健康距疾病的发生只有一步之遥。专家指出,导致亚健康的原因复杂多样,但最不能忽视的是一些看似平常的观念和习惯。  相似文献   

11.
肛裂之后     
却朗长 出’得某 现整十电 了日分子 儿笑秀管 分声丽厂 愁不’青 容断苗年 。。条女 可’工 是从张 ’小莉 不爱莉 絮孥琴 崮窆量 ’ ,l 这性金 几格Z为即莉3,在病栉肛情她膜管后到童藿垂会的由警医毛于銎院病纤鼍痔 。维断科 组定就 织她诊 增患’ 生的王 已是医 形慢生 成性  相似文献   

12.
七十三、豹子头下山 王某,张兄高邻也.性孤傲,自诩『大学问』者.患『风痨』之疾,消瘦盗汗,困倦咳嗽,而刚愎讳医,以驱感冒方自疗之,病益重.  相似文献   

13.
迟家敏 《保健医苑》2009,(11):10-11
目前,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如同洪水猛兽肆虐全人类。难道就不能早期发现苗头,把糖尿病扼杀在萌芽之中,使人类不受其害吗?答案是:可以。我国古人曾经说过"上医医未病之病",即提倡预防为主。其实2型糖尿病在发病之前也常常有一些先兆,发现了先兆早期进行干预治疗,2型糖尿病是可以早防早治的。  相似文献   

14.
2019年,石棉县被确定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由石棉县人民医院作为医共体(石棉县公立医院集团,以下简称集团)建设牵头医院。在省、市医保局支持下,选择“两病(高血压、糖尿病)”医保服务包作为“小切口”在石棉县医共体内落地实施。这是四川省唯一落地实施试点改革的县。2年多实践证明,“两病”医保服务包改革试点是落地石棉县医共体建设“八个统一”管理的有力抓手,石棉县实现了医保和卫健联动改革的突破、医防融合的破局,资源“双下沉”、病人得实惠、医生更有为,并有力促进医改信息化“石棉模式”。该案例可供实施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县参考。  相似文献   

15.
杨鸿泽 《长寿》2011,(2):53
【原诗】自身有病自心知,身病还须心药医。心若静时身亦静,心生还是病生时。【赏析】这是元代养生大家邹铉在他《寿亲养老新书》中的名诗,通俗易懂,但道理深刻。诗通过对"心"的"自知""自医"和产  相似文献   

16.
《黄帝内经》说,上医治未病之病,中医治将病之病,下医治已病之病。让每个人学会成为自己的上医,储蓄健康,这是万宁保健品公司当家女人陈新的梦想,也是她不断前行的动力。  相似文献   

17.
艾灸、香囊、药茶、中药熏蒸……古人所采用的预防疫毒的方法,即使在科技高度发达的现在,仍有可借鉴之处.今天,就来和大家聊聊中医的防疫大法. 提高自身免疫力即古人之扶正.《内经》讲:"不相染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避其毒气."因"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告诫人们"冬不藏精,春必病温","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并要求"恬淡虚无,真气从之",以达到"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夜读拾奇     
劣医误诊险害人 高手明辨解危难 据清代著名诗人袁枚《随园医话·卷二》载,丙子年(公元1756年)九月,袁枚患了暑疟病,请吕姓医生诊治。早晨他饮服了吕医生开的汤药,午后即发呕逆,头眩不止。母亲将其抱着坐起,他只觉得血气直从胸中上冲,性命危在旦夕。恰逢好友赵藜村来访,家人以他有病为由婉辞。赵先生说:“我懂医理,可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完善自身建设和开展慢性病综合防治过程中逐步实现医防整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方法:采用文献归纳法和实物论证法,对杭州市社区慢病综合防治中医防结合的措施进行论述。结果:社区的慢性病综合防治为医防整合提供子平台.通过强化政府行为、优化社会资源、加强多学科联合、明确医防职责、实施综合防治使医防整合在社区慢病防治中得到体现。结论:以社区为基础的慢病综合防治是医防整合的最佳切人点。  相似文献   

20.
观舌意义 望、闻、问、切为中医的四种诊断方法,在宝宝还不会说话时,或者尚且表达不清楚时,望诊中的舌诊就显得特别重要了,中医古籍<医门棒喝>一书中说:"观舌质,可验其病之阴阳虚实,审苔垢,即知邪之寒热深浅也,"意思是说,观察孩子舌头的颜色就可以初步了解孩子的病情性质、病位以及严重程度等,如果家长懂一点儿中医舌诊的常识,就可以随时观察判断孩子的身体状况.舌头的检查十分方便,在清晨洗漱时,不妨让孩子把舌头伸出来,看看舌苔和舌质,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就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