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经皮肾穿刺与手辅助经皮肾小通道取石术23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肾穿刺取石术(MPCNL)和经皮肾手辅助小通道取石术二种手术方法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MPCNL治疗肾结石患者112例,同期采用手辅助小通道肾结石患者120例,并对二种方法的手术时间、结石清除率及并发症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伴有中等以下肾积水的肾结石患者采用二种方法在手术时结石清除率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伴有重度肾积水的肾结石患者采用二种方法,MPCNL组手术的时间长于手辅助经皮肾小通道(P〉0.01);结石清除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种方法穿刺通道的损伤、出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发热方面手辅助组经皮肾高于MPCNL组(P〉0.01)。结论 MPCNL和手辅助小通道取石术均为治疗肾结石的有效方法,但MPCNL效率与肾积水有关,而采用手辅助经皮肾效率与肾积水程度无关。制作此肾通道的相关并发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随着手术时间的延长,损伤比较大,采用高压水流冲洗碎石,肾脏剥离面增大及碎石残片存留的手辅助经皮肾相关并发症增多。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MPCNL)治疗肾结石的疗效。方法 采用MPCNL治疗245例肾结石患者,其中肾石192例(结石直径〉1.5em),输尿管上段结石53例(结石直径0.6~2.0cm);单侧结石223例,双侧结石22例。结果 245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15~120min,平均45.6vain,无一例改开放手术。本组肾结石病例单次结石清除176例(91.7%),16例残余结石行二期手术取净;输尿管上段单次结石清除率100%。结论 MPCNL是一种有效的治疗肾结石的方法,并具有创伤小、取石率高、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标准通道(PCNL)与微小通道(MPCNL)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肾结石的疗效。方法共530例.其中PCNL组220例、MPCNL组310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结石清除率和并发症等指标。结果PCNL组手术时间短于MPCNL组(P〈0.001);肾积液〈1.5cm时PCNL组I期结石取净率低于MPCNL组(P〈0.05);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发生率PCNL组高于MPCNL组(P〈0.05)。肾积液〉1.5cm时PCNL组I期结石取净率高于MPCNL组(P〈0.05);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发生率无差异(P〉0.05)。结论两种方法治疗肾结石各具优点,要据个体化选择适当术式或联合应用可提高手术疗效,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MPCNL)与传统开放手术在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至2013年10月收住院行手术治疗的复杂性肾结石,分为开放手术组与MPCNL组,共127例,MPCNL组87例,开放组40例.结果:MPCNL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残留结石率、手术并发症、住院时间在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P<0.05),在平均住院费用上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MPCNL手术在治疗复杂性肾结石时具有微创、有效、安全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X线引导下微创经皮肾微造瘘输尿管硬镜气压弹道碎石取石术(MPCNL)治疗孤立肾肾结石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到2010年6月均采用MPCNL治疗的孤立肾肾结石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就手术时间、术前术后血红蛋白水平变化、结石清除率、术后肾功能和术后并发症进行24个月的观察随访。结果 80例患者中,70例行一期MPCNL,10例行二期MPCNL,其中4例CT检查提示肾出口梗阻,血肌酐水平大于300μmol/L行一期局麻下经皮肾穿刺造瘘术,5~7天后行二期MPCNL。80例患者中,68例采用单通道治疗,12例采用2~3通道治疗。手术时间30~80 min,术后血红蛋白水平平均下降15 g/L(9~30 g/L),未出现脏器损伤、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6.5天(5~14天)。总结石清除率92.5%(74/80)。2例完全鹿角形结石和4例无肾盂积水的多肾盏结石有肾盏内结石残留。随访24月,术前肾盂出口梗阻28例,其术后血肌酐水平下降20~150μmol/L(平均35μmol/L),余52例肾功能恢复至术前水平;1例于手术后18个月再发肾盏小结石两枚,ESWL治疗后结石排出。结论 MPCNL治疗孤立肾肾结石具有疗效好,安全高、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肾及输尿管结石的疗效。方法根据我院确诊为肾及输尿管结石患者150例个体特点及病情,分别给予经微创经皮肾镜取石(MPCNL组65例)、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组40例)和逆行输尿管镜取石(URL组45例),观察三组疗效。结果 MPCNL组一次成功率和术后1个月结石清除率分别为100%和98.46%,均明显高于ESWL组和UR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手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也高于ESWL组和URL组(P〈0.05)。ESWL组和URL疗效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MPCNL治疗肾及输尿管结石的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微造瘘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不留置瘘管治疗肾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6例肾结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3例。观察组给予微造瘘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不留置瘘管治疗,对照组给予微造瘘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留置瘘管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1);两组术后尿素氮、血肌酐水平、结石一期清除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造瘘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不留置瘘管治疗肾结石临床效果显著,可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马龙  王卫妮  张争春  李涛 《西部医学》2017,29(12):1714-1717+1722
【摘要】目的 探讨多通道与单通道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联合输尿管软镜(RIRS)治疗复杂性肾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复杂性肾结石患者76例, 根据患者入院治疗时间顺序交叉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 每组均为38例。对照组采用单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联合RIRS进行取石治疗, 观察组采用多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联合RIRS进行取石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天血肌酐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较手术前呈现上升趋势(P<0.05);观察组一期术后结石清除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一期术后平均残留结石直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二期术后结石清除率、残留结石直径及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通道或单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联合输尿管软镜均能安全有效的治疗复杂性肾结石, 多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联合输尿管软镜一期结石清除率高于单通道联合输尿管软镜术, 但单通道联合输尿管软镜术减少术中出血量及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具有一定优势, 临床可根据患者个人需求选择相应手术方案治疗复杂性肾结石。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微创经皮肾取石术(MPCNL)与标准通道经皮肾镜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术治疗肾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5例肾结石患者分别行MPCNL(69例)和标准通道PCNL(56例)治疗,术后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一期结石清除率和手术并发症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分别成功建立16F和22F经皮肾通道并一期行碎石术。MPCNL组手术时间长于标准通道PCNL组;单纯肾盂结石患者一期结石清除率低于标准通道PCNL组,而肾盏多发性结石患者一期结石清除率则高于标准通道PCNL组,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鹿角型结石患者一期结石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或术后出血明显需要输血治疗者分别为1例和3例,术后发热分别为10例和5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比较两组伴有肾功能不全患者术前及术后1月血肌酐及血尿素氮水平,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比较两组术后肾功能改善、稳定和恶化人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PCNL与标准通道PCNL并发症发生率低,对伴有肾功能不全结石患者术后近期肾功能均无明显影响。两种手术方式各有特点,标准通道PCNL联合应用EMS三代碎石清石系统碎石效率高,适合处理较大的肾盂结石;MPCNL碎石效率较低,但治疗肾盏多发性结石较标准通道PCNL有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与输尿管软镜在多囊肾合并肾结石中的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多囊肾合并肾结石患者41例临床资料,其中24例行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17例行输尿管软镜碎石取石术,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经皮肾镜组的术中血红蛋白下降量、术后住院时间上差于输尿管软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平均手术时间、术后感染、术后结石清除率方面,经皮肾镜组优于输尿管软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脓毒血症、脏器损伤、静脉血栓、灌注液吸收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经皮肾镜和输尿管软镜在治疗多囊肾合并肾结石上都是安全有效的,但是经皮肾镜术在手术时间、术后感染、术后结石清除率方面优于输尿管软镜,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赵延文 《当代医学》2014,(20):68-69
目的探讨针对肾结石患者,采用经皮肾镜(percutaneous nephrolithtomy,PCNL)和微创经皮肾取石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MPCNL)完成治疗后患者的临床效果表现。方法选取湘潭县人民医院2010年12月~2012年12月肾结石患者150例,利用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平均分成2组,A1组(观察组n=75)与A2组(对照组n=75);针对A2组患者采用PCNL进行治疗,针对A1组患者采用MPCNL进行治疗。对比2组肾结石患者完成手术后的诸多表现。结果对比2组患者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发现,存在显著差异(P〈0.05)。对比2组肾结石患者结石清除率发现,A1组患者高于A2组患者显著(P〈0.05)。结论针对肾结石患者,采用MPCNL进行治疗,对患者手术的时间较短,患者在术后不会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对肾结石的清除率较高,临床应用意义极其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微创手术治疗上尿路结石致急性梗阻性肾功能不全、肾积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30例上尿路结石所致的急性上尿路梗阻性肾功能不全患者.30例均合并肾积脓感染,其中予以急诊行输尿管镜下逆行插管引流21例,经皮肾穿刺造瘘9例,配合全身应用三代头孢抗生素治疗.术前及术后记录生命体征及尿量变化,检查血像及肾功能等指标.结果 全部输尿管逆行插管引流术和经皮肾造瘘术均顺利完成,所有患者均成功解除了尿路梗阻,无邻近脏器损伤或大出血、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术后生命体征改善,急诊解除梗阻后血尿素氮(BUN)由(23.2±3.8) mmol/L降至(5.6 ±2.2) mmol/L、血清肌酐(Scr)由(472.3± 142.5) μmol/L降至(54.8±22.3)μmol/L,尿量明显增加,肾功能改善,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上尿路结石引起肾功能不全合并肾感染积脓的处理原则是早期解除梗阻,联合全身抗感染治疗.输尿管插管引流术与经皮肾造瘘术均是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曾勋传 《当代医学》2014,(1):125-126
目的:探讨采用皮肾镜技术治疗肾结石合并单纯性肾囊肿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40例肾结石合并单纯性肾囊肿患者,采用经皮肾镜取石术对患者进行治疗,观察手术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建立经皮肾镜通道,其中单通道34例,双通道6例;手术时间为45~110 min,平均(85±5)min;术后并无任何患者出现大出血、高热以及伤口感染等并发症;术后CT复查结果显示,一期结石取净37例(92.5%),其余3例患者采用二期经皮肾镜取石术取净结石;所有患者术后随访3~12个月,无任何结石复发患者。结论采用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结石合并单纯性肾囊肿患者的效果较好,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CNL)治疗孤立肾肾结石患者的长期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9月至2014年6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行PCNL治疗的22例孤立肾肾结石患者临床资料以及5年以上随访资料,记录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术后无石率(stone free rate,SFR)及并发症发生率,采用超声检查评估远期结石复发率,通过血肌酐及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eGFR)评估肾功能情况。结果: 本组22例患者中,平均年龄为(50.3±11.8)岁,10例解剖性孤立肾,12例功能性孤立肾,中位结石直径为1.65(1.1~3.9) cm,全部为多发结石,包括7例鹿角形结石。术前的中位血肌酐为104.5(60.0~460.0) μmol/L,平均eGFR为(60.3±29.4) mL/min。平均手术时间为(88.2±42.0) min,各有11例单通道和双通道PCNL。术后第一天的中位血肌酐为102.0(63.0~364.0) μmol/L,平均eGFR为(58.0±25.1) mL/min,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8.7±5.2) d。本组有5例(22.7%)患者出现短期并发症,其中4例患者同时出现术后感染和大量出血,保守治疗后好转,1例患者出现胸膜损伤,行胸腔闭式引流后好转; 2例(9.1%)患者出现长期并发症,术后3个月发生输尿管狭窄,行球囊扩张术后好转;其余15例(68.2%)患者均未见并发症。中位随访时间为6.2(4.7~11.1)年,最近一次随访的中位血肌酐为104.0 (72.4~377.0) μmol/L,平均eGFR为(60.1±23.7) mL/min,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6例(27.3%)患者出现肾功能减退。术后初始和最终SFR分别为72.7%和100%; 6.2年的随访时间内9例(40.9%)患者结石复发,复发后共进行13次取石手术,最近一次随访的SFR为63.6%。结论: 本研究目前是国内外已有报道中关于孤立肾肾结石患者PCNL术后随访时间最长的研究,超声引导下标准通道PCNL治疗孤立肾肾结石是安全有效的,可以达到理想的SFR。长期随访结果表明仍有较高的结石复发率,但术后患者远期肾功能稳定,部分患者出现轻度肾功能减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CNL)治疗孤立肾肾结石患者的长期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9月至2014年6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行PCNL治疗的22例孤立肾肾结石患者临床资料以及5年以上随访资料,记录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术后无石率(stone free rate,SFR)及并发症发生率,采用超声检查评估远期结石复发率,通过血肌酐及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eGFR)评估肾功能情况。结果: 本组22例患者中,平均年龄为(50.3±11.8)岁,10例解剖性孤立肾,12例功能性孤立肾,中位结石直径为1.65(1.1~3.9) cm,全部为多发结石,包括7例鹿角形结石。术前的中位血肌酐为104.5(60.0~460.0) μmol/L,平均eGFR为(60.3±29.4) mL/min。平均手术时间为(88.2±42.0) min,各有11例单通道和双通道PCNL。术后第一天的中位血肌酐为102.0(63.0~364.0) μmol/L,平均eGFR为(58.0±25.1) mL/min,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8.7±5.2) d。本组有5例(22.7%)患者出现短期并发症,其中4例患者同时出现术后感染和大量出血,保守治疗后好转,1例患者出现胸膜损伤,行胸腔闭式引流后好转; 2例(9.1%)患者出现长期并发症,术后3个月发生输尿管狭窄,行球囊扩张术后好转;其余15例(68.2%)患者均未见并发症。中位随访时间为6.2(4.7~11.1)年,最近一次随访的中位血肌酐为104.0 (72.4~377.0) μmol/L,平均eGFR为(60.1±23.7) mL/min,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6例(27.3%)患者出现肾功能减退。术后初始和最终SFR分别为72.7%和100%; 6.2年的随访时间内9例(40.9%)患者结石复发,复发后共进行13次取石手术,最近一次随访的SFR为63.6%。结论: 本研究目前是国内外已有报道中关于孤立肾肾结石患者PCNL术后随访时间最长的研究,超声引导下标准通道PCNL治疗孤立肾肾结石是安全有效的,可以达到理想的SFR。长期随访结果表明仍有较高的结石复发率,但术后患者远期肾功能稳定,部分患者出现轻度肾功能减退。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微创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术(URL)及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MPCNL)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的疗效。方法 60例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治疗。观察组:结石位置偏低,积水较少的患者采用URL手术;结石体积较大,肾积水较明显且结石位置接近肾盂者采用MPCNL手术。结果观察组术后3d结石清除率(70.00%)及术后1个月结石清除率(97.50%)均高于对照组术后3d结石清除率(25.00%)及术后1个月结石清除率(35.00%),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的URL及MPCNL手术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疗效佳,而且也比较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血清CysC联合RBP检测在诊断早期肾损伤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园园 《吉林医学》2010,(24):4021-4022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胱抑素C(CystatinC,CysC)和视黄醇结合蛋白(Retinol-Binding Protein,RBP)在早期诊断肾损伤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照组选择50例,为健康体检无肾脏病史且尿蛋白定性为阴性者;试验组选择36例尿蛋白定性为弱阳性,肾穿刺活检确诊为早期肾损伤的患者。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分别测定血清CysC和RBP的浓度,并测定血清肌酐(Crea)及尿素(Urea)的浓度,并进行相关的统计学分析。结果:CysC的浓度对照组为(1.12±0.23)mg/L,试验组为(1.78±0.46)mg/L;RBP的浓度对照组为(47.19±14.34),试验组为(85.87±21.64);肌酐的浓度对照组为(60.8±16.17)μmol/L,试验组为(72.5±45.7)μmol/L。尿素的浓度对照组为(5.35±1.46)mmol/L,试验组为(6.21±2.39)mmol/L。结论:联合检测血清CysC和RBP对诊断早期肾损伤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在B型超声引导下应用M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120例,其中肾鹿角形和多发结石50例,单发肾盂、肾盏结石38例,双肾结石18例,输尿管上段结石14例。结果 120例患者中,118例取石成功,其中95例一期取石成功(包括双通道取石5例),23例二期取石,2例因经皮肾穿失败改行开放手术取石。19例术后仍有残石,给予体外震波碎石或等待观察治疗,平均结石清除率82.5%(99/120)。平均手术时间(90±20)min,平均住院时间(10±2)d,肾造瘘管平均留置时间(4±1)d,双J管平均留置时间4周。8例术后1周内出血较多,其中3例需要输血,5例出现尿外渗,7例术后出现高热(39℃),无血气胸、腹腔脏器损伤、肾切除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B超引导下MPCNL具有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结石取尽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较好的微创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RLU)与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治疗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平煤总医院2008年7月-2012年7月共154例单侧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0蜥后腹腔镜手术(RLU)取石,94例行微通道经皮肾镜(MPCNL)治疗,对比二组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结石取净率、术后高热(体温〉38℃)、住院时间等。结果RLu组手术时间为(85.4±17.6)min,长于MPCNL组(70.2±20.1)min(P〈0.05);术中出血量MPCNL组平均(100±14)ml,高于RLU组(40±13)ml(P〈0.05);手术后结石清除率MPCNL组为96%(90/94),RLU组为100%(60/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发热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费用RLU组为(8023.70±1231.23)元,MPCNL组为(11184.25±1325.75)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PCNL、RLU均在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上有满意的疗效与安全性;使用何种方法视临床具体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