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0 毫秒
1.
目的:研究乙酰肝素酶(heparanase,Hpa)在口腔鳞癌(oral squamous-cellcarcinoma,OSCC)中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的关系,从而了解Hpa在OSCC血管生成、浸润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选用人正常口腔黏膜组织10例,口腔白斑15例,OSCC标本48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Hpa的表达,用CD31抗体进行血管内皮的免疫组化染色,计数MVD。结果:在口腔白斑组织中Hpa蛋白、Hpa mRNA的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它们在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的表达(P均<0.05),并显著低于它们在OSCC中的表达(P均<0.05)。有淋巴结转移组和肌层浸润组的OSCC组织Hpa蛋白和mRNA的阳性表达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和黏膜及黏膜下层浸润组(P均<0.05)。Hpa蛋白、Hpa mRNA阳性表达的OSCC组织中MVD显著高于阴性表达组(P均<0.05)。结论:Hpa在OSCC中呈高表达,与血管生成密切相关,对OSCC的生长、浸润和转移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口腔鳞癌(OSCC)组织中垂体肿瘤转移因子(PTTG)、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2例OSCC组织和12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PTTG、bFGF的表达水平,CD34标记血管内皮并计数微血管密度(MVD)。结果:OSCC中PTTG、bFGF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5.38%和69.23%,显著高于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且与肿瘤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是否转移有关(p〈0.05)。等级相关分析表明,PTTG、bFGF的表达与MVD呈正相关。结论:PTTG、bFGF和MVD在口腔鳞癌组织中高表达,并与其血管生成及淋巴结转移有密切关系,提示PTTG、bFGF与口腔鳞癌发生、发展及血管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VCAM-1)的表达与定位及其与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间的关系,探讨VCAM-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血管生成中的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48例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和10例正常口腔粘膜组织中VCAM-1和CD31表达并计数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VCAM-1蛋白主要定位于肿瘤细胞的胞膜和胞浆以及血管内皮细胞;VCAM-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口腔粘膜组织(P〈0.01);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的MVD值显著高于正常口腔粘膜组织(P〈0.01),MVD值与肿瘤浸润深度和有无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1);VCAM-1表达阳性组MVD值显著高于VCAM-1表达阴性组(P〈0.01),且VCAM-1表达与MVD呈正相关(P〈0.01)。结论 VCAM-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高表达可能在肿瘤的浸润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并与肿瘤血管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分化抑制因子-1(inhibitor of differentiation-1,Id-1)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和肿瘤微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5例OSCC中Id-1,CD34表达,并计数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结果:Id-1定位于肿瘤细胞胞质,65例OSCC中有49例Id-1呈(75.38﹪)阳性表达,其与OSCC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密切相关(P〈0.01),而与患者性别及肿瘤发生部位无关;Id-1的表达与MVD值显著相关(P〈0.01)。结论:Id-1的高表达可能在OSCC分化和淋巴结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并与肿瘤微血管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血管、淋巴管生成、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调查拥有完整临床病理资料的67例口腔鳞癌患者的手术切除标本,采用SP免疫组化技术检测VEGF-C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微血管密度(MVD)、淋巴管密度(LVD)及其他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晚期病例、淋巴结转移阳性病例的VEGF-C表达明显升高(P值分别为0.015和<0.001),而VEGF-C表达与患者性别、肿瘤部位、肿瘤分化程度无关(P>0.05)。VEGF-C高表达组的LVD明显高于VEGF-C低表达组(P=0.001),但两组间MVD无统计学差异(P=0.125)。此外,淋巴结转移阳性组的LVD明显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组(P=0.026)。结论VEGF-C可能主要通过参与诱导口腔鳞癌淋巴管生成促进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胸苷磷酸化酶(TP)与口腔鳞癌(OSCC)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并研究其与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的相关性。方法: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63例OSCC中TP的表达水平,利用CD34标记的血管进行MVD计数,对所有病例进行随访。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以χ2检验分析TP的表达及其与各临床病理因素及MVD间的关系,应用寿命表法完成对病例随访资料的生存状况评价。结果:TP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口腔黏膜组织(P〈0.01);TP的表达与肿瘤的颈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1),而与患者性别、年龄、临床分期及病理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P〉0.05);TP表达阳性组的MVD高于TP表达阴性组(P〈0.05);TP的表达与MVD呈正相关(P〈0.05)。生存分析显示,TP阴性组的5年生存率高于TP阳性组,术后复发组的TP表达阳性率(90.9%)显著高于术后无复发者(50.0%)(P〈0.05)。结论:TP的表达水平与口腔鳞癌的颈淋巴结转移、血管新生及预后密切相关,可以作为其一项不良因子。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口腔鳞癌间质微血管的空间分布和形态学特征,分析它们与临床病理学参数间的关系,探讨抗血管生成治疗在口腔鳞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双标免疫组织化学及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检测和分析62例口腔鳞癌及30例癌旁正常组织和10例正常口腔黏膜的微血管分布及形态。结果口腔鳞癌间质微血管与癌旁和正常口腔黏膜微血管相比,前者具有血管密度高、不成熟、形态不规则、血管周长较小的特点(P〈0.01);口腔鳞癌癌灶边缘的血管与癌灶内血管相比,血管密度更高(P〈0.01)、更不成熟(P〈0.05);微血管密度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结论口腔鳞癌间质微血管与正常口腔组织血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该差异有利于抗血管生成治疗的应用。癌灶边缘可能是抗血管生成治疗的重要靶区。微血管密度可望成为判断肿瘤恶性程度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8.
口腔鳞癌组织中bFGF的表达与血管生成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目的:观察口腔鳞癌组织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fibroblastgrowthfactor,bFGF)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density,MVD)之间的关系,探讨bFGF对口腔鳞癌血管生成的作用及意义。方法:收集口腔鳞癌标本42例(其中有淋巴结转移者14例)和1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探测bFGF和CD34的表达情况并计数微血管密度(MVD)。结果:口腔鳞癌中bFGF表达阳性率为69. 05% (29 /42),显著高于正常口腔组织30% (3 /10),口腔鳞癌中MVD显著高于正常组织,且随病理分化不良而增高(P< 0. 05),有淋巴结转移组MVD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 0. 05),bFGF表达阳性组中MVD明显高于bFGF表达阴性组(P< 0. 05 ),bFGF的表达与MVD呈正相关(P< 0. 01 )。结论:bFGF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高度表达在口腔鳞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并与其血管生成和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9.
口腔鳞癌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与血管生成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目的 :观察口腔鳞癌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 (microvesseldensity ,MVD)的关系 ,探讨Survivin对口腔鳞癌血管生成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收集口腔鳞癌标本 42例 ,其中有淋巴结转移者 14例 ,正常口腔黏膜组织 10例 ,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探测Survivin和CD3 4 的表达情况并计数微血管密度 (MVD)。结果 :正常口腔黏膜均未见Survivin表达 ,口腔鳞癌中Survivin表达阳性率为 80 .95 % ( 3 4/4 2 )。口腔鳞癌中MVD显著高于正常组织 ,且随病理分化不良而增高 (P <0 .0 5 ) ,有淋巴结转移组MVD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 (P <0 .0 5 ) ,Survivin表达阳性组中MVD明显高于Survivin表达阴性组 (P <0 .0 5 ) ,Survivin的表达与MVD呈正相关 (P <0 .0 5 )。结论 :Survivin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高度表达在口腔鳞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并与其血管生成和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0.
陈钟  董孟华  邓锋 《口腔医学研究》2013,(11):1051-1053,1056
目的:对比口腔鳞癌(oral squamous-cell carcinoma,OSCC)与口腔正常黏膜中P120-连环蛋白(P120-catenin,P120^ctn)和E一钙粘蛋白(E—cadherin,E—cad)的表达,观察P120^ctn和E—cad的表达与口腔鳞癌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选用人正常口腔黏膜组织26例OSCC标本49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120^ctn和E—cad的表达。结果:在口腔鳞癌中P120^ctn和E—cad的正常表达率显著低于它们在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的正常表达(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和肌层浸润组的OSCC组织P120^ctn及E-cad的正常表达显著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和黏膜及黏膜下层浸润组(P〈0.05)。OSCC组织中P120ctn异常表达组的E—cad正常表达率显著低于P120^ctn正常表达组(P〈0.05),P120^ctn与E—cad高度相关(P〈0.01)。结论:P120^ctn和E—cad在OSCC中的表达具有相关性,且随组织病理改变而改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口腔鳞癌中促血管生成素 2 (Angiopoietin 2 ,Ang 2 )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和微血管密度 (microvesseldensity ,MVD)间的关系。 方法 :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口腔鳞癌标本 41例 (有淋巴结转移者13例 )及 3 0例癌旁正常组织和 1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的Ang 2和CD3 4表达并计数微血管密度 (MVD )。结果 :Ang 2表达主要定位于肿瘤细胞胞浆 ;Ang 2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 (P <0 .0 5 )和正常口腔黏膜组织 (P <0 .0 1) ;Ang 2表达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P <0 .0 1) ,而与病人的性别、年龄和TNM分期及肿瘤分化程度无关 (P >0 .0 5 ) ;Ang 2表达阳性组中MVD显著高于Ang 2表达阴性组 (P <0 .0 5 ) ;Ang 2的表达与MVD呈正相关 (P <0 .0 1)。结论 :Ang 2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高表达可能在口腔鳞癌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并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和血管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Ki-67、磷酸肌醇-3-激酶(PI3K)、Beclin1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南京市口腔医院收治的口腔鳞癌患者30例,取所有手术切除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处理,并检测Ki-67、PI3K、Beclin1的表达,采用Pearson分析TMSG-1、Ki-67、Pgp1之间的相关性。采用SPSS 2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口腔鳞癌癌组织中Ki-67、PI3K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Beclin1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癌旁组织(P<0.05)。Ki-67、PI3K、Beclin1在高分化口腔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中分化、低分化口腔鳞癌(P<0.05)。Ki-67、PI3K在有淋巴结转移的口腔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口腔鳞癌,Beclin1在有淋巴结转移的口腔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的口腔鳞癌(P<0.05)。Ki-67、PI3K、Beclin1在Ⅰ+Ⅱ期、Ⅲ+Ⅳ期口腔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Ki-67与PI3K的表达呈正相关(r=0.391,P=0.032),Ki-67与Beclin1的表达呈负相关(r=-0.525,P=0.02),Beclin1与PI3K的表达呈负相关(r=-0.367,P=0.045)。结论:Ki-67、PI3K、Beclin1的表达具有相关性,与患者有无淋巴结转移、病理分期有关,可能参与口腔鳞癌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期因子(Midkine,MK)与口腔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临床病理及其预后的关系,并研究其与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3例OSCC中MK的表达;用CD34标记肿瘤血管内皮细胞计数肿瘤MVD,并对所有病例进行随访.结果:MK在OSCC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口腔黏膜组织(P<0.05);MK的表达与颈淋巴结转移存在相关性(P<0.05),而与病人的性别、年龄及病理分化程度无关(P>0.05);MK表达阳性组的MVD高于MK表达阴性组(P<0.05);MK的表达与MVD呈正相关(P<0.05).生存分析显示MK阴性组的5年生存率高于MK阳性组.术后复发组和无复发组的MK表达阳性率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MK的表达是OSCC的不良预后因子,OSCC中MK的高表达与血管生成密切相关,研究MK与肿瘤血管形成的关系可为抗血管生成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人类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表达并与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以及微血管密度(MVD)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分别检测在42例口腔鳞癌和10例口腔正常组织中MMP-2的表达情况和CD68标记的巨噬细胞及CD34标记的MVD值。结果:口腔鳞癌中MMP-2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关(P<0.05);MMP-2的表达与MVD值之间存在相关性(r=0.641,P<0.001),同时也与肿瘤内浸润的巨噬细胞相关(r=0.433,P<0.01)。结论:OSCC中的TAMs与MMP-2密切相关,TAMs可能通过MMP-2发挥促血管生成作用,促进肿瘤生长、发展和转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1、2(MMP-1、MMP-2)、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及与肿瘤侵袭和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通用型两步法检测80例口腔鳞癌患者的癌旁正常组织和癌组织中MMP-1、MMP-2、uPA的表达。结果:口腔鳞癌组织中MMP-1、MMP-2、uPA的表达明显高于口腔癌旁正常组织(P<0.05)。中低分化鳞癌中MMP-1的表达明显高于高分化鳞癌(P<0.05),高分化鳞癌中MMP-1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高分化鳞癌与中低分化鳞癌中MMP-2、uPA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高分化鳞癌与中低分化鳞癌中MMP-2、uPA的表达水平基本一致(P>0.05)。MMP-1的表达与口腔鳞癌的T分期、生长部位无明显的相关性,与生长方式、病理学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状况有明显的正相关性(r分别是0.363、0.375、0.479、0.506);MMP-2的表达与口腔鳞癌的生长方式、生长部位、病理分级无明显的相关性,与T分期、临床分期、淋巴结状况有明显的正相关性(r分别是0.300、0.552、0.626);uPA的表达与口腔鳞癌的生长部位、病理分级无明显的相关性,与T分期、生长方式、临床分期、淋巴结状况有明显的正相关性(r分别是0.292、0.279、0.525、0.524)。结论:MMP-1、MMP-2、uPA的表达与口腔鳞癌的侵袭、转移关系密切,有望在临床上成为判断侵袭、转移指标。MMP-1是口腔鳞癌颈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Wnt信号传导通路中Wnt1蛋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的表达水平,初步探讨Wnt1在OSCC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0例OSCC中Wnt1的表达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5对OSCC临床标本和配对癌周组织中Wnt1的表达;通过实时定量PCR法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高、低转移潜能的HN-12和HN-4口腔鳞癌细胞系中Wnt1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生长曲线、划痕实验和Transwell法,分别检测重组蛋白Wnt1对2种细胞的生长情况、迁移能力和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24例淋巴结转移的OSCC中高表达Wnt1,16例未有淋巴结转移的OSCC中低表达Wnt1,Wnt1的表达在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转移细胞系HN-12较低转移细胞系HN-4在m RNA水平和蛋白水平上Wnt1表达显著增高;重组蛋白Wnt1,能够提高肿瘤细胞的生长、迁移和侵袭能力。结论:Wnt信号通路中的关键分子Wnt1在OSCC中有表达,且与淋巴结转移相关,为进一步探讨Wnt信号通路影响肿瘤转移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 (matrixmetalloproteinase - 2 ,MMP - 2 )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 (microvesseldensity ,MVD)的关系 ,探讨MMP - 2对口腔鳞状细胞癌血管生成的作用和意义。 方法 应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 4 0例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MMP - 2表达和MVD ,并分析MMP - 2表达与MVD及它们与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癌组织中MMP - 2高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 ,癌旁组织MMP - 2低表达亦明显高于正常组织 (P <0 .0 5 )。MMP - 2高表达、MVD与口腔鳞状细胞癌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无关 ,与口腔鳞状细胞癌颈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P <0 .0 5 )。癌组织中MMP - 2高表达的MVD均显著高于MMP - 2低表达者 (P <0 .0 1)。结论 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MMP - 2高表达与MVD及口腔鳞状细胞癌颈淋巴结转移有密切关系 ,MMP - 2可能是口腔鳞状细胞癌的重要促血管生成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0例口腔正常粘膜,40例口腔鳞状细胞癌标本中CD68及VEGF的表达。结果口腔鳞状细胞癌巨噬细胞计数与VEGF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口腔粘膜(P〈0.01);VEGF表达与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巨噬细胞计数与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巨噬细胞计数与VEGF表达之间呈正相关(r=0.439,P〈0.01)。结论口腔鳞状细胞癌中TAMS和VEGF表达均与肿瘤的生长和转移有关,且二者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