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β 内酰胺类抗生素是世界上应用最多的一类抗生素。在过去 2 0年 ,新一代头孢菌素、单环类抗生素、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和含酶抑制剂复方 β 内酰胺类抗生素相继在临床上大量应用 ,使细菌对这类抗生素的耐药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可通过自身染色体基因或染色体外基因突变而产生 ,也可通过基因转移而获得。基因接合、转导和转化机制可使细菌从环境基因库中获得各种耐药基因 ,引起耐药菌流行暴发。G-杆菌是院内感染的重要致病菌 ,认识它们对β 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以及有关临床问题 ,对感染的控制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1 …  相似文献   

2.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复方制剂分析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抗感染效果很好的一类抗菌药物,但细菌对这类药物的耐药性已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细菌耐药机制之一是细菌通过产酶来破坏β-内酰胺环,使抗生素失去活性。细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机制主要有:(1)产生灭活酶,使抗菌药物在作用于菌体前即被破坏。(2)抗生素的渗透障碍,由于细菌细胞壁的障碍或细菌胞浆膜通透性的改变,使药物不能进入菌体内。(3)作用靶位的改变或新靶位的产生,细菌青霉素结合蛋白的构象变化,使其与抗菌药的结合力降低。(4)作用靶位的过度表达。(5)主动外排系统,细菌产生主动外排机制,增加抗生素从细菌体内向…  相似文献   

3.
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机制及抗生素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铜绿假单胞菌(PA)是医院内感染的一种常见条件致病菌,当机体免疫力低下,如肺囊性纤维化、支气管扩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时可导致严重感染[1],且该菌能够通过不同的机制对各类抗生素产生耐药性,导致抗生素治疗失败。1耐药机制1.1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近年来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如三代及四代头孢菌素和亚胺培南的耐药性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2]。1.1.1β-内酰胺酶β-内酰胺酶的产生是PA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最重要的机制之一。PA可以产生几乎所有类型的β-内酰胺酶[2],质粒介导或染色体突变使细菌产生β-内酰胺酶,通过水解或非水解方式破坏β-内酰胺环,使抗生素失活[3]。研究表明,携带各种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广谱或超广谱β-内酰胺酶、AmpC酶、金属β-内酰胺酶等)和(或)外膜通道蛋白OprD2基因缺失是导致PA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重要原因[4]。1.1.1.1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主要由肠杆菌科细菌产生,大多为TEM-1、TEM-2和SHV-1的突变酶[5],β-内酰胺酶可水解不耐酶的青霉素类、第一代、第二代及绝大多数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也可水解耐酶的广谱头孢菌素如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单酰胺菌素...  相似文献   

4.
如何提高抗生素的临床应用效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刘萍 《齐鲁医学杂志》2001,16(4):360-360
近年来 ,抗生素在临床应用过程中的耐药情况较为严重。必须对抗细菌产生各种 β 内酰胺酶和改进用药方法 ,才能提高抗生素的临床应用效果。1 对抗细菌产生的 β 内酰胺酶( 1)生产含有抑制 β 内酰胺酶抗生素合剂。各种 β 内酰胺酶抑制剂均可与其酶发生一定程度不可逆、自溶性结合 ,从而保护合剂中抗生素的抗菌活性 ;有的 β 内酰胺酶抑制剂本身也有一定抗菌活性 ,与其联合抗生素有一定协同抗菌作用。故这种合剂是抑制 β 内酰胺酶水解抗生素的主要手段之一。目前临床应用的这种合剂有 :优立新 ,系氨苄西林与舒巴坦的合剂 ;安门汀 ,系阿莫…  相似文献   

5.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 β -内酰胺类抗生素临床应用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方法 总结并分析近年来的文献。结果 该类抗生素是繁殖期杀菌剂 ,对大多数细菌只有极小的浓度依赖性杀菌作用 ,且其后效作用和半衰期均较短 ,应每 4~ 8h给药 1次。目前耐药的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和部分G-杆菌比较常见。结论 临床应掌握该类抗生素的应用指征和药物作用特点 ,结合药敏试验结果用药 ;对耐药菌应合理配伍用药或加用 β -内酰胺酶抑制剂。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细菌耐药性问题已成为全球医学界共同关注的焦点。细菌耐药性的发展从医院内菌株(如肠杆菌科、金黄色葡萄球菌)到医院外菌株(如肺炎链球菌、化脓性链球菌、淋球菌),其耐药性从对单种药物耐药发展至多重耐药,例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耐药;ESBL菌株对多种常用抗生素耐药[1]。病原菌产生耐药的3种主要机制为:产生灭活酶、靶位改变和对膜通透性变化。其中由β-内酰胺酶(ESBL)介导的耐药性发展迅速,几乎每一种新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应用于临床后即有新的水解该抗生素的ESBL产生[2]。ESBL的基本概念:由质粒介导的β-内…  相似文献   

7.
β-内酰胺酶是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一个重要的原因,开发β-内酰胺酶抑制剂是解决耐药问题的方法之一。β-内酰胺酶抑制剂单独应用时抗菌活性较弱,但与抗生素联合应用则拓宽抗菌谱并增强抗菌活性。目前临床常用的β-内酰胺酶抑制剂克拉维酸、舒巴坦、他唑巴坦等的临床应用主要价值在于抑制或灭活内酰胺酶的活性。保护β-内酰胺环,使抗生素发挥其应有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8.
随着β-内酰胺抗生素(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临床上产生细菌耐药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成为治疗上十分棘手的大问题。引起细菌耐药的因素很多,如β-内酰胺酶的水解作用,细胞壁和细胞膜对抗生素渗透的阻碍,细菌作用靶位结构的改变,代谢拮抗剂的增加以及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结合力的降低等。但临床上最常见的还是由于能使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迅速水解而灭活的β-内酰胺酶的产生。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来说,它是对青霉素G产生耐药的唯一原因。因此,近十余年来对β-内酰胺酶及其抑制剂的研究受到了重视,并取得了很大进展。  相似文献   

9.
内酰胺类抗生素是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抗感染药物。抗生素的过度使用导致耐药细菌的产生,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成为越来越突出的临床问题,表达β内酰胺酶是细菌最主要的耐药机制。金属β内酰胺酶(MBLs)可以水解包括碳青霉烯类在内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播散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目前临床中还没有药物或者药物与抑制剂的复合物可以有效治疗表达MBLs的细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寻找抑制MBLs的抑制剂是使β内酰胺类抗生素恢复抗菌效力最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头孢类抗生素广泛应用及不合理应用常引起致病菌谱型的变异和耐药性的产生。1 耐药机制头孢类抗生素为β-内酰胺类抗生素。病原菌对β-内酰胺类耐药,主要通过下列途径:(1)阻止抗生素通过细菌外膜进入细胞内:此点除由病原菌加固细胞膜间孔阻止抗生素穿透外,是否还与细菌周围生物  相似文献   

11.
张坚  张文利 《新疆医学》2011,41(4):71-75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在新生儿抗感染治疗中是最为常用的抗菌药物,随着其应用的日益广泛,细菌通过各种机制对其产生耐药性,其中最主要的耐药机制是细菌产生β-内酰胺酶。自1983年德国发现ESBLs以来,全世界的ESBLs检出率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1],因地区、经济条件、生活习惯及抗生素应用不同而致细菌的耐药性和β-内酰胺酶基因型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2.
王彦萍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33):4897-4898
药物的化学结构决定药物的性质。了解抗生素的化学结构,能从本质上认识和了解药物的性质,掌握药物作用及其应用的规律。目前临床应用广泛的抗生素主要为: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喹诺酮类抗生素。1β-内酰胺类抗生素概念:β-内酰胺类抗生素系指化学结构中含有四个原子组成的β-内酰胺环的一大类抗生素。种类:包括临床最常用的青霉素类与头孢菌素类,以及新发展的头霉素类、硫霉素类、单环β-内酰胺类等其他非典型β-内酰胺类抗生素。优点:杀菌活性强、毒性低、适应证广及临床疗效好。本类药物化学结构,特别是侧链的改变形成许多不同抗菌谱和抗菌作用以及各种临床药理学特性的抗生素。缺点:由于β-内酰胺是由四个原子组成,分子张力比较大,使其化学性质不稳定易发生开环导致失活。1.1β-内酰胺类抗菌作用机制抑制转肽酶活性能与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结合,抑制细菌细胞壁的粘肽转肽酶,使其催化的转肽反应不能进行,从而阻碍细菌细胞壁粘肽合成,使细菌细胞壁缺损,使细菌细胞肿胀、变形、破裂而死亡。增加细菌胞壁自溶酶活性对细菌的致死效应还应包括触发细菌的自溶酶活性,缺乏自溶酶的突变株则表现出耐药性。哺乳动物无细胞壁,不受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影响,因而本类药物对细...  相似文献   

13.
超广谱β-内酰胺酶流行病学研究进展及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由于低毒、高效、副作用较小 ,在临床上使用广泛 ,因此有越来越多的细菌对其耐药。细菌对其耐药主要涉及以下途径 :1改变参与细胞壁合成的蛋白酶分子结构以降低与抗生素的亲和力 ;2改变细胞膜和细胞壁的结构 ,使药物难以进入细胞内 ;3产生水解酶使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开环失活 ,这是细菌对其耐药的重要原因 [1 ] 。革兰阴性菌特别是肠杆菌科细菌已产生能水解第 3代头孢菌素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 (Extended-Spec-trumβ-lactamases,ESBL) ,且其流行愈来愈严重 ,甚至在某些医院某些地区发生暴发流行。现对 ESBL的分类、流…  相似文献   

14.
美罗培南 (商品名 :美平 )系第二代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是一组新型 β 内酰胺抗生素 ,对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球菌和厌氧菌均有良好的抗菌作用。对细菌产生的 β 内酰胺酶 ,尤其是超广谱 β 内酰胺酶 (ESBLs)高度稳定[1] 。本文作者对临床分离的 8种革兰阴性杆菌 ,用K B纸片扩散  相似文献   

15.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侵入性操作不断增加以及广谱β-内酰胺类抗生素特别是第三、四代头孢类抗生素及多种β-内酰胺类酶抑制剂在临床上的大量使用,使一些条件致病菌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因产生各种β-内酰胺酶而导致细菌的耐药现象也日益普遍,特别是去阻遏持续高产和质粒介导的AmpCβ-内酰胺酶(简称AmpC酶)具有很强的耐药性,给临床治疗带来很大的困难。  相似文献   

16.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侵入性操作不断增加以及广谱β-内酰胺类抗生素特别是第三、四代头孢类抗生素及多种β-内酰胺类酶抑制剂在临床上的大量使用,使一些条件致病菌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因产生各种β-内酰胺酶而导致细菌的耐药现象也日益普遍,特别是去阻遏持续高产和质粒介导的AmpCβ-内酰胺酶(简称AmpC酶)具有很强的耐药性,给临床治疗带来很大的困难。  相似文献   

17.
哌拉西林钠与他唑巴坦钠联合应用的抗菌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哌拉西林钠 (PIPC)属酰脲基青霉素类抗生素 ,抗菌谱广 ,活性高 ,但是随着细菌耐药问题的日趋严重 ,PIPC在临床的应用受到限制[1,2 ] 。他唑巴坦钠 (TAZ)系Ⅱ~Ⅴ型β 内酰胺酶抑制剂 ,也是一种不可逆性 β 内酰胺酶的自杀性抑制剂[3 ] 。PIPC与TAZ组成复方制剂对大多数PIPC耐药并且产生 β 内酰胺酶的细菌具有很好的协同抗菌作用[4,5] 。现将有关PIPC与TAZ联合应用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药理作用西森司雄等[6,7] 报道给小鼠静注PIPC +TAZ 1.6g/kg或分别静注PIPC 1.2 8g/kg和TAZ 0 .32g/kg均未见不良反应 ,步态和行为无…  相似文献   

18.
β-内酰胺酶抑制剂(β-Lactamases Inhibitors)是一类新的β-内酰胺类药物。质粒传递产生β-内酰胺酶,致使一些药物β-内酰胺环水解而失活,是病菌对一些常见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耐药的主要方式。细菌产生耐药性的机制主要有三种类型:产生灭活酶、改变细菌胞浆膜通透性、改变靶位蛋白,而使β-内酰胺类抗生素产生耐药性与  相似文献   

19.
自40年代β-内酰胺类抗生素--青霉素首次被发现并在临床应用以来,β-内酰胺类抗生素家族不断发展和壮大.β-内酰胺类抗生素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有效控制了细菌感染性疾病对人类生命的威胁.但随其广泛应用,致病菌不断更新其耐药本领,以求"适者生存",产生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 β-lactamases,ESBLs)已成为重要的广谱耐药介质引起全球关注[1].本文就ESBLs细菌耐药性的检测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的改变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亲和力降低是革兰阳性球菌获得抗生素耐药性的重要机制之一,而在革兰阴性细菌中因PBPs的改变导致耐药的出现却十分少见,这一观点忽视了革兰阴性细菌中PBPs在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机制中的作用.文章对PBPs的结构、功能、检测方法及与革兰阴性细菌耐药性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