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 毫秒
1.
大学新生应付方式和抑郁情绪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大学新生应付方式与抑郁情绪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应付方式问卷和抑郁自评问卷(SDS)对河南大学385名大学新生进行调查。结果 男生的解决问题因子得分极显著高于女生。而抑郁得分显著低于女生;抑郁与解决问题、求助因子极显著负相关。与自责、幻想、退避和合理化极显著正相关;不同水平抑郁情绪的被试在各应付因子上均存在显著差异;逐步回归分析表明,自责和解决问题因子进入了回归方程。对抑郁的预测作用较为明显。结论 大学新生应付方式和抑郁情绪的关系密切,提高大学新生积极应付的意识和能力。有助于缓解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学生应付方式与抑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应付方式问卷和抑郁自评量表对随机抽取的24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抑郁与解决问题、求助因子呈显着负相关,与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因子呈显著正相关;高抑郁组与低抑郁组被试在各应付因子得分上均存在显著差异;逐步回归分析发现,自责、解决问题、退避二因子依次进入回归方程,封抑郁有较高的预测性;在解决问题因子上,男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在合理化因子和抑郁量表上,女生得分显著高于男生;在解决问题因子上,文科生得分显著高于理科生,在退避因子上,理科生得分显著高于文科生。结论大学生应付方式与抑郁关系密切。学校教育应引导学生采取积极的应付方式来缓解抑郁情绪,增进健康。  相似文献   

3.
4.
军校研究生应对方式和焦虑状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生教育在人才的培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国内有关应付方式的研究不少[1-3].本研究以军校研究生为对象来探讨其应付方式和焦虑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军校医学生生活事件、应付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7  
目的 :探讨军校医学生生活事件、应付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SCL - 90、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 (ASLEC)、应付方式问卷测试某军校医学生 30 9名。结果 :SCL - 90各因子与生活事件大部分因子平均刺激量呈正相关 (P <0 .0 1) ,与成熟应付方式呈负相关 ,与不成熟应付方式呈正相关 (P <0 .0 1)。生活事件的应激量也与成熟应付方式呈负相关或弱相关 ,与不成熟应付方式呈正相关 (P <0 .0 1)。结论 :心理健康水平与生活事件和应付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6.
父母养育方式和医学生心理健康、应付方式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父母养育方式和医学生心理健康、应付方式的相关关系。方法 对杭州师范学院医学院 2 0 0 2级医学生共 3 67人 ,进行了父母养育方式问卷 ( EMBU)、心理健康评定量表 ( SCL-90 )和应付方式问卷 ( SCQ)测试。结果  1医学生中女生组成熟型应付方式显著高于男生组 ( 1 6.2 8± 3 .89/1 4 .5 9± 3 .5 0 ,t=2 .48,P<0 .0 5 )。 2 EMBU中的 FF1和 MF1与 SCL-90中的9个心理健康指标均呈负相关 ,FF5与 SCL -90中的 8个心理健康指标 (除躯体化外 )均呈显著正相关 ;FF1、FF2和 MF1因子与医学生成熟的应付方式呈显著的正相关 ;FF1与医学生不成熟的应付方式呈显著的负相关而 FF2、FF5和 FF6因子与医学生不成熟的应付方式呈显著的正相关。 3不成熟型应付方式与 SCL-90的 9个因子均呈显著正相关。 4EMBU和 SCQ各因子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回归分析表明 ,FF3、FF4、FF5、MF3、MF2和不成熟的应付方式等 6项因子都进入了对心理健康水平的回归方程 ,对心理健康状况的预测作用较大。结论 父母积极的养育方式对医学生良好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应付方式起着有效的作用 ;应付方式对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也有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7.
自我效能感、应付方式和犯罪青少年抑郁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青少年犯罪一直是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近年来 ,有不少研究探讨犯罪青少年个性心理特征[1- 3] ,但探讨犯罪青少年心理卫生问题的研究还并不多见。我们认为 ,犯罪青少年心理卫生问题也一样重要 ,值得有关部门和心理卫生工作者引起高度重视。这一方面有助于促进我们对青少年犯罪现象的了解 ,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我们改造管教犯罪的青少年 ,帮助他们改过自新 ,重新做人。鉴于此 ,本研究拟探讨犯罪的青少年抑郁的有关心理因素。1 方法1.1 被试选取在广东省少管所服刑的少年犯共 2 2 8人 ,其中男犯 2 0 4人 ,女犯 2 4人 ,年龄在 11岁到 2 2岁之间 …  相似文献   

8.
研究生人格类型与应付方式间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研究生人格类型与其应付方式的关系,为研究生的教育、管理提供依据。方法用MBTI人格类型量表和应付方式问卷对南京某综合性大学的468名研究生进行测量。结果在应付方式问卷上,成熟的应付方式得分较高,不成熟和混合型的应付方式得分显著较低(P〈0.001);某些应付方式存在性别、年级和专业的显著差异(P〈0.05或P〈0.01)。在MBTI人格类型量表上,16种人格类型分布有显著差异,其中,最多的是ESTJ(外倾感觉思维判断)型,占总数的12.4%。部分人格维度和人口学因素可以作为应付方式状况的有效判别变量。结论研究生的人格维度、人格类型与其应付方式存在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探讨中学生抑郁水平和应付方式的关系.方法 采用贝克抑郁问卷和应付方式问卷对沈阳市6所中学的3124名初中生和高中生(男生1478名,女生1646名)进行调查.结果 重度抑郁状态406人(13.0%),男生218人(7.0%),女生188人(6.0%).其中,男生自责(t=3.60,P<0.01)、退避(t=2.86,P<0.01)、合理化(t=3.24,P<0.05)评分高于女生,女生求助评分高于男生(t=3.26,P<0.01);高一学生解决问题评分高于其他年级(P<0.01),高二学生自责、退避、合理化评分均高于其他年级(P<0.01).贝克抑郁问卷总分与成熟型的应付方式呈负相关,与不成熟型和混合型的应付方式呈正相关.结论 ①中学生不同抑郁水平受性别因素影响,轻度和中度抑郁状态女生显著多于男生,重度抑郁状态男生显著多于女生;②中学生抑郁水平受应付方式影响.  相似文献   

10.
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水平及其与应付方式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应付方式的相关程度.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应付方式问卷对福州大学321名贫困生进行测查.结果 贫困生和非贫困生除强迫、抑郁和敌对因子没有显著性差异外,其余均有差异;心理健康水平与其应付方式呈现高相关.结论 贫困生倾向于采用自贵、退避、合理化等不成熟的应付方式,应加强引导贫困生的应付方式以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1.
高校研究生睡眠质量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研究生的睡眠质量情况及其与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和应对方式问卷(CSQ)对高校一年级研究生的睡眠和应对方式进行了调查。结果PSQI总均分为5.28±2.96,睡眠障碍发生率为21.60%;PSQI总分与幻想,退避,合理化,消极应对,自责有显著性相关;多元回归分析表明自责的应对方式进入了回归方程。结论减少消极的应对方式,增强积极应对方式,可以改善研究生的睡眠情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医学生心理控制源和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运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及内控性、有势力的他人及机遇量表对145名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不同性别医学生有势力的他人量表得分和积极应对方式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89,P〈0.05;t=-2.726,P〈0.05);在年级、是否独生,是否恋爱,城乡来源等因素上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2医学生的心理控制源有势力的他人量表与消极应对呈正相关(r=0.209,P〈0.05);与积极应对呈负相关(r=-0.172,P〈0.05);机遇量表与消极应对呈显著正相关(r=0.328,P〈0.01)。结论 1性别对医学生应对方式和控制源水平有影响;2相信他人能够控制自己生活中的事件的医学生多采用消极应对方式,反之采用积极应对方式;相信机遇的医学生多采取消极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对方式在研究生生命意义与生活满意度关系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生命意义感量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和大学生生活满意度评定量表对514名在校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女生的生活满意度显著高于男生(t=-3.56,P0.001);2生活满意度与生命意义体验、生命意义寻求和积极应对方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0.33,0.09,0.23,P0.05),与消极应对方式存在显著的负相关(r=-0.16,P0.001);生命意义寻求与消极应对方式成正相关(r=0.12,P0.01);3生命意义感不仅对生活满意度有直接预测作用,还可以通过积极应对方式和消极应对方式起间接预测作用。结论应对方式是研究生生命意义与生活满意度关系的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14.
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的关系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的关系,为高职高专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肖计划修订的应对方式问卷对沧州市3所高职高专院校309名在校生进行测查。结果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得分明显高于常模;在心理健康的躯体化和偏执因子上、在应对方式的合理化和自责因子上,男女生存在显著差异;积极的应对方式——解决问题与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精神病性、恐怖呈负相关;求助与抑郁、精神病性呈负相关;消极的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各因子分之间呈正相关。结论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并与应对方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本科大学生自我和谐及其与应对方式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目的 考察本科大学生自我和谐的特征,并进一步探讨其与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自我和谐量表(SCCS)及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248名本科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本科大学生在自我和谐及分量表上不存在性别和专业差异。应对方式与自我和谐总分及其分量表得分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结论 采用消极应对方式对其自我和谐有不利影响,采用积极应对看助于促进本科大学生的自我和谐。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对方式对羞耻感和抑郁的中介作用,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应对方式问卷(CSS)、羞耻感量表(ESS)和Beck抑郁自评量表(BDI)对45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羞耻感与抑郁呈显著正相关(r=0.372,P<0.01);应对方式与羞耻感、抑郁呈显著相关,其中不成熟应对和混合型应对因子与羞耻感和抑郁呈显著正相关(r=0.313,0.135,0.256,0.163;P<0.01);成熟应对因子与羞耻感和抑郁呈显著负相关(r=-0.191,-0.272;P<0.01);②回归分析表明羞耻感(β=0.372,P<0.001)、应对方式(β=0.209,P<0.001)对抑郁有显著的预测作用,不成熟应对方式在羞耻感与抑郁间的作用为部分中介作用(P<0.001)。结论羞耻感、应对方式对抑郁有显著预测作用,高羞耻易感性可能导致不成熟应对方式的运用,使个体更易陷入抑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军医大学研究生的应对方式特征及其与自测健康状况的关系。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选择广州市某军医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189名,应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和自刹健康评定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军医大学研究生采取积极应对方式的比例(34.86%)明显高于采取消极应对方式的比例(10.56%).最常采取的应对方式是“通过工作学习或一些其他活动解脱(51.4%)”、“尽量看到事物好的一面(46.4%)”和“不把问题看得太严重(40.9%)”;最不常采用的应对方式为“依靠别人解决问题(0.6%)”、“幻想奇迹发生(2.8%)”等;积极应对方式得分与自测健康的生理、心理、社会子量表得分和总分呈显著正相关。消极应对方式得分与自测健康的生理、心理于量表得分和总分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不同应对方式对自测健康的影响作用不同,积极应时方式有助于军医大学研究生的身心健康,消极应对则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大学生乐观人格与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生活定向测验(LOT-R)与应对方式问卷(CSQ)对某高校314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大学生乐观人格在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是否贫困生等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性别(t=4.315,P0.01)和年级(F=4.013,P0.01)上存在显著性差异;2乐观者在乐观因子、解决问题、求助上显著高于悲观者,悲观者在悲观因子、自责、退避和合理化上显著高于乐观者;3乐观人格与成熟积极的应对方式(解决问题、求助)呈显著正相关,与不成熟消极的应对方式(自责、退避、合理化)呈显著负相关;4幻想是大学生普遍的应对方式。结论:大学生的乐观人格特质对应对方式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福建省高校贫困生应付方式及其人格特点的关系.方法 采用问卷法,对福建省高校2092名学生(其中贫困生530名)进行16PF和应付方式问卷进行测试.结果 福建省高校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在一些人格因素和应付方式上有显著差异.结论 高校贫困生面对困难多采取混合型和不成熟型应付方式,并且与人格特征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