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合并抑郁症状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状况调查分析,了解其抑郁症状发生情况及特点。方法 对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119例,用汉密尔顿量表(HAMD)进行评定,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出现抑郁情绪临床特点。结果 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合并抑郁症状发生率为47.5%。结论 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合并抑郁症状不容忽视,应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必要时可使用抗抑郁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2.
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状况心理干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凤燕琼  汤姿英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7):2130-2130,2134
目的:了解我院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抑郁状况发生率,对其进行一定的认知行为的心理干预,并评价其效果.方法:应用SDS量表,对我院75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抑郁症状评估,其中抑郁自评量表(SDS)标准分≥50分者入组,共入组36例,随机分成干预组18例和对照组18例(仅用单纯药物维持治疗).经4周干预后,再次用SDS评价其效果.结果: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情绪的发生率为48.00%.其中,干预组经过为期4周的心理干预,其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处于康复期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抑郁情绪较为普遍,导致抑郁发生原因有多种.对于以上患者出现的抑郁情绪要引起普遍重视.一定的认知行为干预模式可明显缓解患者抑郁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3.
吴春芳 《当代医学》2014,(33):33-33
目的:分析头晕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障碍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与器质性病变的关系及相关的治疗方式。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河南大学淮河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以头晕为主诉的患者84例,对于临床确诊为合并情绪障碍的患者或同时合并器质性病变和情绪障碍者,在常规的基础疾病治疗基础上,再给予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类或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类抗焦虑抑郁药物进行治疗。结果84例患者中,发生情绪障碍53例,发生率63.0%;单纯器质性疾病无情绪障碍31例,单纯合并情绪障碍而无器质性病变14例,既有器质性病变又合并情绪障碍39例。53例情绪障碍患者治疗后,HAMA和HAMD痊愈率和显著进步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3例情绪障碍患者治疗后的HAMA和HAMD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情绪组和混合组患者治疗前后的HAMA和HAMD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头晕合并情绪障碍的患者,对情绪障碍症状需进行及早的干预处理,对于减轻患者的痛苦、降低医疗费用具有极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4.
目的:针对米氮平与阿米替林治疗精神分裂症合并抑郁焦虑症状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方法:将本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精神分裂合并抑郁焦虑症状的158例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阿米替林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米氮平药物进行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不同药物治疗后,焦虑和抑郁情况对比治疗组患者患者情绪控制更好,治疗效果更有效。结论:针对精神分裂症合并抑郁焦虑患者采用米氮平药物治疗能有效控制患者情绪,缓解患者病情。  相似文献   

5.
张莉 《当代医学》2013,(16):157-158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焦虑抑郁情绪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2年4月-2012年6月在我院精神科住院治疗的23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属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填式问卷调查方法对其进行自编问卷调查、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测评。结果 238名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焦虑平均标准分和抑郁平均标准分分别为(52.78±3.25)分和(55.39±4.12)分,按照本研究判断焦虑和抑郁标准,145例出现焦虑情绪和160例出现有抑郁情绪,分别占本研究患者的60.92%和67.23%,男性和对疾病了解情况是患者家属出现焦虑抑郁情绪的保护因素,而经济压力大是患者家属出现焦虑抑郁情绪的危险因素。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焦虑情绪普遍存在,其焦虑抑郁情绪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们应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减少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出现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6.
心理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焦虑和抑郁情绪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积极的心理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影响. 方法 将100例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行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予以为期8周的心理干预,以焦虑评定表和抑郁评定表为量化指标,对所有病人分别于心理干预前和心理干预8周末进行比较. 结果 研究组焦虑和抑郁情绪明显低于对照组. 结论 提示积极的心理干预可提高病人服药的依从性,减轻或消除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协助病人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从而达到康复目的 .  相似文献   

7.
付欣 《中国民康医学》2013,25(15):84-8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108例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进行测评,根据测评结果实施为期8周的护理干预措施,干预后再次测评SAS和SDS.结果: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经过实施8周的护理干预后,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有明显的改善,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8.
孙振香  于冬玲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2):1370-1371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出现焦虑抑郁情绪的相关因素,并应用回归分析说明各因素的作用。方法:应用自制的一般情况调查表、自评焦虑量表(SAS)、自评抑郁量表(SDS)对11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焦虑抑郁情绪进行评估,使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出其影响因素。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焦虑情绪的发生率35.5%,抑郁情绪发生率46.4%。影响患者家属出现焦虑抑郁情绪的主要因素:住院次数、总病程及月平均家庭经济收入。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心理状态与正常人群有明显差异,应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胡敏 《基层医学论坛》2016,(12):1688-1689
目的 观察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抑郁情绪的改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诊治的50例精神分裂症康复期出现抑郁情绪的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综合性护理干预,使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比较2组患者情绪改善情况.结果 2组患者抑郁状况均得到改善,但观察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有效率为7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6%,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抑郁情绪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效果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方崇芳  杨世平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3):1679-1680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84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研究组各42例,用NOSIE量表、服药依从性评定表测评对比。结果:NOSIE量表中的社会能力、个人整洁、社会兴趣、抑郁因子分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服药依从性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健康教育能提高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服药依从性,可改善抑郁情绪,促进患者康复,有利于重返社会。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病人的临床特征以及认知性心理护理对精神分裂症症后抑郁病人的重要性。方法:对入组的89例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病人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测评,并对其进行认知性心理护理。结果:经过认知心理护理后,患者的抑郁症状明显改善,睡眠障碍和焦虑也明显好转。结论:用认知性心理护理的方法对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病人进行护理可获得良好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研究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成员的抑郁情绪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以随机抽样的原则调查(1997年1月~1997年6月)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成员180名,使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及自制问卷进行逐人评定。结果180名家庭成员中有37名出现抑郁症状,其发生率为20.6%,多无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其抑郁情绪的6项因素的作用大小依次是:家庭成员的性别、自身健康状况、患者的住院次数、与病人的关系、家中有无其他门神病患者及与病人的感情。结论本研究为开展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成员的心理咨询和心理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氨磺必利联合米氮平治疗单纯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单纯型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46例,给予单用氨磺必利治疗;观察组患者38例,给予氨磺必利联合米氮平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使用PANS评价治疗效果,使用药物副反应量表判断其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PANSS总分、阴性症状量表分有显著性差异(P<0.01),阳性症状量表分无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达81.1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7.83%,副反应无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氨磺必利联合米氮平治疗单纯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优于单纯氨磺必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运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糖尿病合并抑郁患者的中医证候特点进行临床研究.方法 选择曙光医院内分泌科2型糖尿病患者110例,应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其合并抑郁的情况进行临床调查,并对其中医症候及不同辨证分型进行临床观察.结果 在110例糖尿病合并抑郁患者中,临床症状以乏力、视物模糊、口干口苦、手足发麻等较为多见,中医辨证以虚证为主.结论 糖尿病合并抑郁患者的中医证候特点以虚证为主,大多数病人有虚实夹杂的表现,临床上本虚以气虚、肾虚、气阴两虚为多见.在气血津液辨证中以气虚证多见,脏腑辨证中以肾精亏虚证多见.  相似文献   

15.
陈逶  余晓丹  汪俊 《西部医学》2014,26(10):1299-1300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住院期间合并抑郁情绪不良心理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制定心理干预措施.方法 选择住院期间100例COPD老年患者,发放汉密尔顿抑郁量表,了解影响老年COPD病人抑郁情绪发生的主要因素.针对以上因素制定心理干预措施,并比较干预前后效果.结果 100例老年COPD患者以职业、文化程度、家庭关系及经济条件、疾病的严重程度为COPD病人合并抑郁情绪不良心理反应的影响主要因素.100例COPD病人实行心理干预后较干预前肺功能改善明显,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COPD合并抑郁情绪患者住院期间适当的心理干预可明显提高健康水平,促进肺功能和抑郁情绪的改善.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恢复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情绪的状况进行调查,并探讨心理干预措施的疗效。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对恢复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通过筛选将患有抑郁情绪患者78例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取心理护理干预,干预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恢复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主要相关因素随着自知力的恢复后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主要与心理、生理、社会、家庭生活环境等有关;心理干预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DSD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多种内心体验而表现抑郁情绪,心理干预可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7.
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是出现于精神分裂症残留期的抑郁发作,这类病人的预后较差,主要是复发率高和自杀危险性升高[1].直接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为探讨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特点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200例精神分裂症住院病人进行评定.对其中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患者进行了特点分析和护理对策的探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王霏鹭  于圣  于金宁 《当代医学》2021,27(18):61-63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情绪的表现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本院收治的确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3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PHQ-9评分,≥9分作为抑郁情绪组(n=57),<9分作为非抑郁情绪组(n=303).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及抑郁情绪表现,并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情绪的影响因素.结果 抑郁情绪组的女性占比、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及WLQ评分均高于非抑郁情绪组,糖尿病病程长于非抑郁情绪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糖尿病病程是抑郁情绪患者出现工作效率低下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在临床工作中,糖尿病患者,尤其是病程较长的女性患者,必要时需评估抑郁情绪,如合并抑郁情绪,需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避免影响工作、生活和经济状况.  相似文献   

19.
蓝艳  刘灵芝  卢小莲 《吉林医学》2013,34(6):1191-1193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的影响。方法:将84例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并取两组干预前和干预后6周、12周的Zung氏抑郁及焦虑自评量表分值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情况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后试验组Zung氏抑郁及焦虑自评量表分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抑郁情绪,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有利于血糖控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刘援集  陶明  徐莲莲 《浙江医学》2021,43(9):986-989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合并抑郁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8月在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308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一般人口学资料、临床特征、用药情况等,采用卡尔加里精神分裂症抑郁量表(中文版)评估抑郁患病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合并抑郁的影响因素。结果308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合并抑郁35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3mg/L(OR=2.582)、住院时间>6个月(OR=3.443)是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合并抑郁的危险因素(均P<0.05)。进一步分析140例女性患者雌二醇水平对合并抑郁的影响,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s-CRP水平高、住院时间长是影响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合并抑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