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尚文  赵晓娜  钮燕筠  刘秀香 《全科护理》2021,19(21):2970-2973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并发胸腔积液新生儿病人的临床特点,通过对9例PICC少见并发症的经验总结,提高危重症新生儿医护人员的观察及应急处理能力.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9年7月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留置PICC导管后并发胸腔积液9例新生儿病人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9例新生儿病人均为早产儿,留置PICC后首次拍片导管尖端位置4例未置入上腔静脉,5例置入上腔静脉,其中3例在住院6~29 d时发生导管异位.8例病人出现经皮测血氧饱和度(SpO2)波动、呼吸困难、心率改变等不同临床表现;9例病人床边胸部X线片及超声检查提示不同程度、不同位置的胸腔积液;7例病人进行了胸腔穿刺,胸腔积液多为乳白色或黄色浑浊;8例病人明确胸腔积液当日立即拔出导管,1例夹管观察3 d后拔除,9例经积极对症处理后均迅速缓解呼吸困难.结论:PICC置管过程中任何原因导致的导管异位是导致PICC输液发生渗漏的主要原因.PICC置管后一旦并发胸腔积液,疾病进展迅速,护理人员应提高PICC少见并发症的认识,制订相应的应急预案,进行防范并积极处理.  相似文献   

2.
上腔静脉压迫综合症是一种亚急性征群,真正急性者较少见。上腔静脉回流系统到右心房之前,因腔静脉部分或全部管腔狭窄或闭塞,使血流受阻而出现的综合症[1]。上腔静脉受压常见于肺癌特别是小细胞腺癌及右肺中央型肺癌、淋巴瘤、肺门淋巴结核、胸内甲状腺瘤、前纵隔良性肿瘤如:囊肿、畸胎瘤、胸腺瘤等疾病。本院于2019年10月8日收治了1例输尿管癌术后放疗后肺及纵隔淋巴结多发转移合并上腔静脉压迫综合症的患者,由于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差需进行静脉营养、抗炎等治疗,患者静脉条件也较差,经过麻醉科会诊给予CVC置管术失败后转交静疗专家会诊给予下肢PICC置管术穿刺成功,给予积极的对症治疗后患者好转顺利出院。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上腔静脉综合征患者经股静脉置入PICC导管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1例肿瘤并发上腔静脉综合征患者行股静脉穿刺置入PICC导管至下腔静脉作静脉化疗。结果19例1次置管成功,2例经2次置管成功;导管留置时间31~198 d,平均88 d,经日常导管维护,无1例因置管并发症而拔管。结论经股静脉置入PICC导管是上腔静脉综合征患者较为理想的静脉给药途径。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探讨上腔静脉综合征患者行上肢PICC置管的方法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恶性肿瘤致上腔静脉综合征患者行上肢PICC置管的过程及术后护理,总结上腔静脉综合征患者上肢PICC置管的最佳方法和护理。结果经过完善的术前评估、术前讨论和术前患者准备,置管中对患者的严密监控,医护合作,蜡疗袋改善血管状态,高年资置管者操作,35例PICC置管过程均顺利完成。术后经积极的放、化疗与细致的护理,所有患者上腔静脉压迫症状均得到迅速、有效的缓解,均未出现非计划性拔管,管道留置时间2-12个月。结论上腔静脉综合征患者经严格术前评估和筛选,由资深置管者操作,医护合作,或可行上肢PICC置管。  相似文献   

5.
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肿瘤病人常用的给药方法,置入后可发生机械性静脉炎、血栓性静脉炎、局部感染、血栓、导管断裂、导管堵塞等并发症,少见局限性湿疹伴自身敏感性皮炎的报道.2007年4月我科收治1例肺癌合并严重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病人,治疗中2次行PICC右股静脉置管,均并发局限性湿疹伴自身敏感性皮炎.现将其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产儿经PICC置管后并发胸腔积液的原因及预防护理。方法由PICC置管的专业护士对全科PICC置管的早产患儿进行会诊处理和跟踪随访,观察临床效果及预后。结果 PICC置管后并发胸腔积液与患儿自身疾病、导管异位、输注高渗液体等因素有关。结论为减少PICC置管后胸腔积液的发生,置管前应评估患儿病情、准确导管定位、选择合适血管置管、置管后密切关注患儿病情变化。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肺癌的发病遂年增加,相当部分患者就诊时已属晚期,肺癌患者出现恶性胸腔积液意味着已进入晚期阶段,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及生存质量,预后较差,3年来作者应用胸腔置管引流,胸腔内注入化疗药物顺铂与卡介苗治疗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37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对肺癌4R组纵隔淋巴结转移灶进行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的路径选择.方法 选取2004年6月至2011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经病理学明确诊断的伴有4R组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晚期肺癌患者36例,其中10例患者出现上腔静脉综合征.对该组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灶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采取自右前胸壁、右侧胸壁及右后胸壁三种进针路径进行粒子植入.术后6个月复查胸部CT,与粒子植入前比较肿瘤变化,按照国际标准判定疗效.随访自2004年12月至2011年10月.结果 全部患者顺利完成粒子植入治疗,靶区接受的平均照射剂量为(236.8±12.9)Gy,D100(94.8±9.8)Gy,D90(139.6±11.6)Gy.植入术后6个月随访,有效率80.6%,行PET-CT检查的8例患者中有3例显示病灶活性完全消失.出现上腔静脉综合征的10例患者中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2例,好转6例.术中9例患者出现气胸,其中6例行胸腔闭式引流术,3例行胸腔穿刺抽气;6例患者出现肺内出血,其中2例伴有咳血,无进行性血胸,止血处理后症状消失,1个月后复查出血吸收.结论 对4R组纵隔淋巴结转移癌进行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术中选择恰当的进针路径进行放射性粒子植入,使放射剂量分布合理提高疗效,并可减少穿刺损伤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提高胸部病变(胸腔积液、纵膈淋巴结转移、左或右肺全切除术后)肿瘤患者行PICC置管前导管长度预测量的准确性,减少置管相关并发症。方法 选取2020年02月至2022年02月在我院肿瘤科住院,存在胸部病变(胸腔积液、纵膈淋巴结转移、左或右肺全切除术后)由于治疗需要行PICC置管术的55例肿瘤患者。运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调取患者置管后2周内CT图像,通过CT成像计算患者右胸锁关节至理想导管尖端位置(上腔静脉下1/3段或上腔静脉与右心房连接处)的长度,再将此数值加上置管前体外测量法测得的穿刺点距右胸锁关节的长度即为患者需置入PICC导管的预测量长度。将该数据与患者PICC导管实际留置长度及置管前用传统体外测量法横“L”法测得的导管长度进行数据对比,分析差异性。结果 对于存在胸部病变的55例肿瘤患者,运用传统体外测量法测得导管长度(38.2±2.32cm)与导管实际留置长度(36.11±2.47cm)比较有显著差异(P =0.00),置管后调管率100%;运用CT影像测量法测得导管长度(36.6±2.42cm)与导管实际留置长度(36.11±2.47cm)无显著差异(P>0.01)。结论 运用CT成像计算PICC导管置入长度,增强了对于临床上胸部病变肿瘤患者PICC导管长度预测量的准确性较高,可以减少了反复调整导管留置长度所引发的风险及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潘迎洁  段秀珍  吕俊英   《护理与康复》2017,16(2):165-167
分析7例早产儿PICC置管并发液体外渗致胸腔积液的原因并提出护理对策。早产儿PICC置管致胸腔积液的原因与胸导管受损、穿刺操作对局部血管的影响、导管漂移或导管异位有关。早产儿PICC置管发生液体外渗致胸腔积液时,立即胸腔穿刺解除压迫,停PICC输液改用外周静脉营养,合理给氧纠正低氧血症,严密监护和预防感染等救护措施是早产儿抢救成功的重要保证。5例早产儿救护后治愈出院,1例好转出院,1例因病情危重抢救无效死亡。  相似文献   

11.
陈星玲  雷山川  李良兰 《护理研究》2008,22(8):2156-2157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肿瘤病人常用的给药方法,置入后可发生机械性静脉炎、血栓性静脉炎、局部感染、血栓、导管断裂、导管堵塞等并发症,少见局限性湿疹伴自身敏感性皮炎的报道。2007年4月我科收治1例肺癌合并严重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病人,治疗中2次行PICC右股静脉置管,均并发局限性湿疹伴自身敏感性皮炎。现将其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AIDS并肺结核患者的胸部CT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AIDS并肺结核患者的胸部CT影像资料。结果10例发生在肺结核非好发部位,5例发生在肺结核好发部位;CT表现为粟粒性肺结核者6例,大片融合实变影4例,斑片影3例,空洞样病变2例;并发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肿大10例,胸腔积液5例,心包积液3例;7例伴有肺外结核,表现为颈部、腹膜后淋巴结肿大3例,腋窝淋巴结肿大3例,脾结核1例。结论AIDS并发肺结核患者病变部位多不典型、病灶多种形态共存、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肿大多见,合并肺外结核为其常见表现。  相似文献   

13.
肺癌合并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行放化疗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韩秀华  高岩  赵文婷  王新 《齐鲁护理杂志》2005,11(15):1040-1040
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superior vena cava syndrome,SVCS)为肿瘤急症,多由肺癌合并纵隔、气管旁淋巴结转移肿大压迫上腔静脉或癌肿直接侵犯上腔静脉所致.1994年1月~2004年12月我院对73例SVCS患者行放疗和/或化疗,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恶性胸腔积液是晚期恶性肿瘤常见的并发症,患者一旦出现胸腔积液,即意味着失去手术治愈的可能性。大量恶性胸腔积液导致患者在短期内全身状况急剧恶化,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应尽早诊断、合理治疗。作者自2008年7月至2011年7月对本院收治的50例晚期肿瘤合并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采用PICC胸腔置管引流并注入艾迪注射液治疗恶性胸腔积液,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胸腔穿刺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主要手段之一,而PICC管在临床被广泛应用,它既可以用于静脉置管,亦可用于胸腔置管。我科自2006年1月~2008年3月对106例胸腔积液的患者采用PICC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胸膜型肺癌的CT表现特征及其误诊原因,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2010年1月一2013年12月经术后病理证实的8例胸膜型肺癌患者的CT资料,就病变部位、形态、大小、密度、增强特点、病变毗邻结构以及有无淋巴结肿大、胸腔积液等问题进行分析讨论。结果8例胸膜型肺癌患者中,左侧6例,右侧2例;结节状3例,不规则肿块状5例;密度较均匀6例,病灶不规则稍低密度2例;邻近肋骨破坏4例;胸腔积液6例;纵隔淋巴结肿大5例,其中l例左肺门、左锁骨上区及左侧腋窝多发淋巴结转移;所有8例均为中度强化。结论胸膜型肺癌在CT增强检查中均有一定特征性表现,仔细分析其CT特征表现,并结合临床症状、胸水细胞学检查等资料可作出定性诊断,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早产儿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后并发胸腔积液的临床表现及诊疗分析。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嘉兴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行PICC后并发胸腔积液的早产儿11例,收集患儿的性别、胎龄、出生体重、合并疾病、PICC置管日龄、PICC置管后胸腔积液发生时间、PICC尖端位置、合并胸腔积液时的临床表现、检查结果、诊疗经过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例NICU早产儿放置PICC后2~30 d(中位数为12 d)发生胸腔积液,胸片提示PICC尖端位置位于非中心位置;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经皮血氧饱和度不能维持、频繁青紫或呼吸暂停,4例患儿有休克迹象;停用PICC同时胸腔穿刺放液、呼吸支持后呼吸困难好转;穿刺后24 h内复查胸部X线片及B超,提示胸腔积液吸收,均治愈出院。结论 对于经上肢PICC进行肠外营养过程中出现不明原因的临床恶化时,应通过胸片和超声评估PICC尖端位置和可能的并发症,以便早期诊断和干预。  相似文献   

18.
晚期肿瘤病人常常合并心包积液,以肺癌、乳腺癌、纵隔肿瘤、恶性淋巴瘤最为常见^[1]。2001年6月至2003年6月,我们对16例心包积液患者进行单腔静脉导管穿刺置管引流,腔内注射化疗药物,并辅以相应的护理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经股静脉穿刺置入PICC管5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上腔静脉狭窄和穿刺困难无法将PICC管置入上腔静脉患者经其他静脉置管的方法.方法:对5例无法将PICC管置入上腔静脉的患者给予正确、全面评估,并与医生讨论、制定开通静脉通路的方案,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说明目的与方法,征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严格消毒穿刺部位皮肤,选择患者右侧股静脉穿刺置入三向瓣膜单腔PICC管.结果:本组5例均一次穿刺成功置入PICC管至下腔静脉,其中2例分别留置导管110d、63d后病情好转拔管;1例留置导管18d后因病重死亡而拔管;1例留置导管已90d,1例在层流病房内置管后目前均正常使用.本组均无静脉炎、导管相关性感染、堵管及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时上腔静脉狭窄和穿刺困难无法将PICC管置入上腔静脉的患者,经股静脉穿刺置入PICC管是开通静脉通路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碘伏敷贴预防肺癌胸腔积液置管引流感染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艳红  王成秀  陈敏 《护士进修杂志》2008,23(16):1525-1526
胸腔积液是肺癌晚期患者的常见并发症,积液生长迅速,胸腔穿刺置管引流在临床上运用后能够更好、理快地控制恶性肿瘤积液,方便快捷地注射化疗药,有效减少胸腔积液中,减轻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