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改良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方法对皮下出血的影响。方法选择肺栓塞、不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100例,采用抽签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两组各注射560例次,研究组采用改良注射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注射法。观察两组皮下出血、硬结面积及疼痛程度。结果研究组患者皮下出血、硬结面积>2 cm有8例,对照组24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71,P<0.05);研究组患者重度疼痛5例,对照组16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8,P<0.05)。结论改良注射方法减少了皮下出血和硬结例次,降低了疼痛程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注射低分子肝素不同提捏皮肤及注射后停留30s对皮下出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9月在我院住院需注射低分子肝素的患者180例,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使用传统护士提捏起皮肤注射,注射后不停留,按压2min的方法;观察组又分为两组,观察1组为注射前由患者自行捏起皮肤2min后再注射,注射完毕患者持续捏住皮肤2min并按压3~5min。观察2组为按照传统方法注射,注射后针头在皮肤里停留30s后再拔针,拔针后不再按压。结果瘀血发生率对照组为38.67%,观察组为8.33%,观察2组为11.67%。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1组与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进方法后皮下出血的人数均减少,观察1组的方法更适合可配合注射的患者,观察2组方法适合昏迷或不能配合注射的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居家注射低分子肝素引起皮下出血的原因,总结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胚胎移植术后居家注射低分子肝素病人皮下出血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注射方法的不正确、注射部位和间距不当、按压的力度及时间差异是引起皮下出血的主要原因。[结论]选择腹部正确注射、注意注射间距、压迫时间、按压力度以及加强病人及家属的心理护理及健康宣教,可减少皮下出血。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改良低分肝素皮下注射方法,减少皮下出血的发生,减轻皮下注射时局部疼痛,以利于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提高治疗依从性。方法:选取PCI术后使用低分子肝素钠的冠心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采用改良式皮下注射方法的60例为观察组,采用常规皮下注射方法的60例为对照组,评估两组患者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时局部疼痛情况,观察皮下注射后48 h皮下出血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皮下出血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患者局部出血和疼痛程度较轻,具有有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结论:使用改良后的皮下注射方法,可以减少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引起的皮下出血,减轻局部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5.
吴俊英 《当代护士》2014,(12):120-121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不同方法对局部皮下出血发生率及出血面积的影响。方法选择本科2012年6月~2013年8月肾病综合征住院患者90例,试验组采用捏起腹壁皮肤及皮下组织形成一皱褶后垂直进针,共注射90次。对照组采用传统注射方法注射,共注射90次。结果通过观察,试验组皮下出血次数52次,平均出血面积为(1.50±0.26)cm2。对照组皮下出血次数69次,平均出血面积为(3.82±0.82)cm2,差别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低分子肝素钙采用捏起腹壁皮肤及皮下组织形成一皱褶后垂直进针,可减少出血次数及缩小出血面积。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索两种不同注射方法对患者局部皮下出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5月一2013年5月人住我科接受注射低分子肝素治疗的92例患者进行试验观察,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注射,观察组采用改良方法注射,对比两组患者局部皮下出血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局部皮下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发生的出血程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注射时采用改良方法注射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造成皮下出血是常见的不良反应,本文旨在探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与注射部位、注射深度、注射角度、压迫时间、力度、按压物以及注射点间距、针头大小、针头斜面是否带入药液、药物推注时间等因素的关系,并针对相关因素提出了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8.
低分子肝素两种不同注射方法对皮下出血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两种不同皮下注射方法与皮下出血发生率的关系,寻找最佳注射方法。方法:选择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的患者31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18例,对照组13例。实验组采用注射前按摩局部皮肤,注射后按压的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注射后按压方法。每例患者注射14次,共注射434例次。观察两组患者皮下出血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皮下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注射前按摩局部皮肤可促进药物吸收,降低皮下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朱崇智  苏真芳 《全科护理》2020,18(16):1954-1956
介绍注射低分子肝素后不同按压方法、按压时间等因素与皮下出血的关系,旨在找到一种更加有效的按压方法,以降低注射所致的皮下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注射低分子肝素患者预防皮下出血的护理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玮 《天津护理》2010,18(2):114-115
低分子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LMWH)是一种由普通肝素通过亚硝酸分解强化而成的低分子肝素钙或钠盐。其抗血栓作用优于肝素,作用强度是普通肝素的2~3倍,而副作用却少于普通肝素,具有生物利用度高,体内半衰期长、出血倾向小等优点,而且具有促进侧支循环形成及轻度扩张血管作用,由于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均优于普通肝素,无需监测凝血时间,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种动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持续注射时间对注射部位皮下出血的影响。方法选择使用低分子肝素的老年冠心病患者30例,采用自身对照,每例患者在腹部两侧注射,左侧注射持续10s,右侧注射持续30s。24h后观察皮下出血例次及出血面积的大小。结果注射持续30s比注射持续10s能明显降低注射部位皮下出血率及出血面积。结论延长低分子肝素注射时间可有效降低注射部位皮下出血发生率及出血面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改进老年冠心病病人低分子肝素腹部皮下注射的方法,降低皮下出血的发生率。[方法]选择使用低分子肝素的老年冠心病病人5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实验组在抽吸药液后吸入0.1mL空气,注射前不进行常规排气,防止药液污染针头,注射完药液后再将0.1mL空气推至皮下,停留3s~5s后迅速拔针。对照组采用常规排气注射法。观察两组病人注射部位有无皮下出血及出血程度。[结果]实验组出血率比照组明显降低,出血程度轻。[结论]采用改进注射方法可降低老年冠心病病人皮下出血率。  相似文献   

13.
探讨减少低分子肝素不良反应的注射方法,垂直法注射低分子肝素能够有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对减轻病人紧张心理及病痛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低分子肝素(LMWH)为有效的抑制血栓形成的抗凝新药,其作用是通过与抗凝血酶Ⅲ及其复合物结合,加强抗凝血酶Ⅲ对Xa因子的灭活而起抗血栓的作用.它的治疗效果显著,临床上应用不需要连续实验室检测,每天2次,每12小时皮下注射给药1次,即可完全发挥抑制血栓、抗凝作用,与普通肝素相比,其生物利用度高,半衰期长,出血及血小板减少等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药理学上和临床上的优势.近年来广泛应用在临床上,是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中安全有效的抗凝药物[1-2].但在临床应用中皮下出血仍是其常见的不良反应,据国内文献报道,在传统规范操作下LMWH皮下注射致皮下出血的发生率为34%~42%[3-5].皮下出血可以造成患者局部疼痛,较大面积的出血和血肿使患者产生紧张心理,对护士产生不信任感,还影响药物吸收而影响治疗效果.为减少LMWH皮下注射引起皮下出血的发生,近几年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此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引起皮下出血的预防和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贾雅琴 《现代护理》2006,12(30):2858-2859
低分子肝素(LMWH)为有效的抑制血栓形成的抗凝新药,其作用是通过与抗凝血酶Ⅲ及其复合物结合,加强抗凝血酶Ⅲ对Xa因子的灭活而起抗血栓的作用。它的治疗效果显著,临床上应用不需要连续实验室检测,每天2次,每12小时皮下注射给药1次,即可完全发挥抑制血栓、抗凝作用,与普通肝素相比,其生物利用度高,半衰期长,出血及血小板减少等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药理学上和临床上的优势。近年来广泛应用在临床上,是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中安全有效的抗凝药物[1-2]。但在临床应用中皮下出血仍是其常见的不良反应,据国内文献报道,在传统规范操作下LMWH皮下…  相似文献   

16.
王楠 《现代护理》2006,12(25):2419-2419
低分子肝素钙通常选择腹壁皮下注射,因为腹壁皮下的血管较为丰富,易于吸收,但临床上常易引起皮下出血、淤血、硬结、注射部位发红、皮肤瘙痒等,给患者心理上造成紧张,引起误解,不利患者的康复。对此,我们进行了改进。1方法1.1部位要选择脐周左右两侧,可能与左右两侧比上下的神经分布相对要少,可以减轻疼痛有关。1.2每次的注射点相距2 cm以上。1.3注射前应用无菌干棉签擦干针头及针梗上的药液,以免在进针过程中药液被带入表皮和真皮,导致局部出血。1.4注射角度按传统方法,进针时嘱患者深吸气,腹部膨隆,左手拇指和食指分开进一步绷紧皮肤,快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方法及局部压迫时间与皮下出血发生率及出血面积的关系。方法选择本科2016年1~12月收住的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及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共10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42例非介入患者及58例介入治疗患者,均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5000 U。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腹部注射的方法,注射后对穿刺部位按压15 min;对照组采用传统注射法,按压时间以皮下不出血为止。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皮下出血例数、出血面积及疼痛程度。结果通过临床观察发现,对照组皮下出血人数40人,出血面积2 cm×2 cm的21人,2 cm×2 cm的19人,无出血10人;观察组皮下出血18人,出血面积2 cm×2 cm的16人,2 cm×2 cm的2人,无出血32人,患者疼痛程度明显减轻。结论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时采用大拇指和食指将腹部皮肤捏成皱褶垂直注射低分子肝素钙的方法,并按压穿刺点15 min,可明显减少皮下出血面积,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低分子肝素(LMWH)为有效地抑制血栓形成的新型药物。它与普通肝素相比,其生物利用度高,半衰期长,出血及血小板减少的并发症发生率低。近年来广泛的应用于临床上,是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中安全有效的抗凝药。  相似文献   

19.
<正>低分子肝素因作为预防及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首选药物之一[1],临床应用广泛。而其常见并发症主要是注射部位局部皮下出血、瘀斑、硬结形成。硫酸镁湿敷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表浅炎症及静脉炎的治疗,主要是利用其高渗透压平衡原理,使肿胀部位组织水肿液在短时间内吸出,消肿,减轻水肿对组织的损害[2]。我科应用硫酸镁湿敷片成品外敷于低分子肝素钙注射后的局部皮肤,旨在减轻由于密集注射低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种不同方法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的效果。方法:对照组抽取药液并排尽空气后进行皮下注射。实验组抽取药液并排尽空气,更换新针头不再排气,针头向下将针管内空气弹向上方后进行注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的患者皮下出血的例次及出血面积的大小。结果:实验组注射方法皮下出血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方法有明显降低(P〈0.01)。结论:实验组的注射方法可以有效降低皮下出血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