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贲门失弛缓症是一种先天性食管神经肌肉功能障碍性疾病,其特征为食管缺乏蠕动,食管下端括约肌压力增高和对吞咽动作的松弛反应减弱,临床表现为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食物返流以及食物返流误吸入气管所致咳嗽及肺部感染等症状[1]。贲门失弛缓症是极其罕见的儿科疾病,年均发病率约为(0.02~0.11)/10万[2]。目前贲门失弛缓症的主要治疗方法为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POEM),是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腹腔镜Heller术合并胃底折叠术(LHT)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疗效。方法:58例伴严重吞咽困难的贲门失弛缓症的患者实行了LHT。在手术前后均对临床症状和食管的功能进行评估。结果:患者吞咽困难的评分从术前10分下降至(1.9±1.1)。食管下端括约肌压力显著下降。仅8例患者出现酸反流。结论:LHT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首选方法,术中合理的使用纤维胃镜可进一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且有助于降低食管下端括约肌压力和缓解患者的吞咽困难。胸腔镜和腹腔镜下Heller术都可作为贲门失弛缓症的首选治疗方法,由于腹腔镜具有创伤更小、术中暴露较佳、术后恢复更快、术后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贲门失弛缓症(AC)是一种因食管神经肌肉运动功能障碍,导致下段食管括约肌(LES)呈失弛缓状态,以致食物无法顺利通过,从而使得食管逐渐扩张的疾病。临床上常有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及食物返流现象。以往对于症状较轻AC患者多采用硝酸盐类、钙离子通道阻滞剂、β-肾上腺素能激动剂  相似文献   

4.
贲门失弛缓症是一种食管运动障碍性疾病,即食管下段括约肌松弛障碍。临床上以吞咽困难、食物反流、胸痛、体重减轻等为主要表现。该病症状顽固,一般药物治疗难以奏效。2004年1月-2008年6月,我科采用内镜下球囊扩张治疗62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胃镜辅助胸腔镜改良Heller手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效果及优势。方法对33例症状明显且保守治疗无效的的贲门失弛缓症患者采用胃镜辅助胸腔镜改良Heller手术治疗,观察术后食道梗阻解除的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术后随访半年,观察疗效。结果 33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术后食道梗阻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其中1例由于胸腔粘连严重,改为开放手术;4例并发食管黏膜损伤,胸腔镜下修补食管。1例患者出现食管胸膜瘘,保守治疗1个月后瘘管愈合。1例患者术后出现胃食管返流,保守治疗后症状缓解。随访半年,仅1例于术后3个月再次出现食道梗阻,予扩张治疗后好转。结论胃镜辅助胸腔镜改良Heller手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手术效果明显,手术操作简单易行,并发症少,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贲门失弛缓症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灿  金震东 《现代康复》2001,5(1):98-99
贲门失弛缓症又称贲门痉挛,是一种食管运动障碍性疾病,由于食管下括约肌(lower esophageal sphnicter,LES)肌间神经节细胞变性、减少缺如使LES处于失缓状态,时不能发生规律的食管蠕动,使固体或液体食物不能顺利通过而滞留于食管内,逐渐引起食管扩张,临床上表现为吞咽困难、胸骨后痛、食物反流以及因食物反流误吸入气管所致咳嗽、肺部感染即所谓吞咽困难性肺炎。本拟就贲门失弛缓症的有关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胃镜食管Heller肌切开加Dot胃底折叠术治疗责门失弛缓症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2007年7~12月对6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施行腹腔镜联合胃镜食管Heller肌切开加Dor胃底折叠术.结果 6例手术均获成功,平均手术时间123 min,无出血和食管瘘发生.所有患者术后症状明显缓解.结论 腹腔镜联合胃镜食管Heller肌切开加Dor胃底折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是安全可行的,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胃镜食管Heller肌切开加Dor胃底折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2007年7~12月对6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施行腹腔镜联合胃镜食管Heller肌切开加Dor胃底折叠术。结果6例手术均获成功,平均手术时间123min,无出血和食管瘘发生。所有患者术后症状明显缓解。结论腹腔镜联合胃镜食管Heller肌切开加Dor胃底折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是安全可行的,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内镜下球囊扩张术治疗食管贲门失弛缓症的护理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食管贲门失弛缓症是一种原发性食管神经、平滑肌病变所致食管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临床 表现以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和食物反流为主。药物治疗作用持续时间短暂,效果不理想; 外科手术和肉毒杆菌毒素注射等方法对本病具有一定疗效,由于损伤大,并发症多,大多数 患者不愿接受手术治疗。采取 球囊扩张术可以使食管下段括约肌压力持续降低,被认为是治疗失弛缓症的有效疗法。 具有安全、有效、操作简单等特点,患者短期内可缓解症状;如有症状复发,可以反复扩张 ,很少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据报道,1年随访成功率达90%以上[1,2]。我科1995…  相似文献   

10.
蒋俭  于涛  李建业  曾多  杨磊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9):1634-1636
[目的]利用食管测压技术,监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行改良Heller手术术前、术中、术后食管动力学的改变,探讨改良Heller手术的机制及疗效.[方法]对21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行经腹改良Heller手术,对患者术前、术中、术后食管测压,术前、术后24 h pH值检测及术后并发症、远期疗效等进行观察.[结果]21例均手术顺利,无手术死亡,食管测压显示术后食管下括约肌压力(LESP)、吞咽后食管下括约肌松弛百分比等指标明显改善,术后随访19例,1例偶有进食不畅,优良率达94.7%.[结论]经腹改良Heller术在治疗贲门失弛缓症中机制合理,并发症少,疗效满意.附加抗反流术式是防止反流的有效措施.术中食管测压对提高手术疗效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食管贲门失弛缓症内科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的比较长沙市第三医院(410002)高炳嘉食管贲门失弛缓症(Achalasia)是以食管平滑肌的蠕动停止及吞咽时食管下段括约肌不能松弛为特征。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吞咽困难、夜间胃食管返流和非心源性胸痛。近年来有不少药...  相似文献   

12.
<正>贲门失弛缓症是由于食管下段括约肌的基础压持续升高,产生运动功能障碍,导致食物无法顺利通过而滞留食管,滞留的食物进而引起食管蠕动和张力减退的病症,患儿会有食物反流、间歇性吞咽困难、呕吐、胸骨后疼痛、消瘦等症状[1]。儿童由于生理结构和治疗过程中易哭闹等特殊性,对疾病的治疗和护理过程要求更加严格。2012年1月17日,我院收治1例贲门失弛缓症患儿,给予食管扩张术治疗及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不同术式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贲门失弛缓症是食管神经肌肉功能失调性疾病。1983~1997年,我们共收治贲门失弛缓症患者48例,分别经胸或经腹行改良Heller手术,附加不同的保护性手术,部分病例行贲门切除食管胃吻合术。现将不同术式的特点及效果总结讨论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25例.女23例;年龄9~59岁,以21~40岁者居多(45.83%)。病程6月~35年,其中1~10年者占68.8%、均有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难,13例与精神因素有关;29例有呕吐及返流症状,其中7例进食过冷或过热食物才出理返流症状。10例胸骨后疼痛,2例有上腹部不适。合并糖尿病及心律失常各3…  相似文献   

14.
贲门失弛缓症(EA )是以食管体部蠕动减弱和食管下括约肌松弛障碍为主要特征的食管动力源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食物反流及因食物反流所致的呛咳、肺部感染等。现报道一例经口内镜肌切开术(POEM )成功治疗的重度乙状结肠型EA患者。  相似文献   

15.
可回收抗反流食管支架治疗贲门失弛缓症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可回收抗反流食管支架对贲门失弛缓症的治疗作用.方法 24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经胃镜置入可回收抗反流支架,观察临床症状,进行胃镜及胃肠X线检查,了解贲门通畅和胃食管反流情况,并随访观察3~36个月.结果 所有患者支架置入一次成功,其中16.67%(4/24)患者在治疗期间支架移位,经过2~4次复位.分别在置入2~6周后,顺利取出支架.治疗后所有患者的吞咽困难均明显缓解.末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 可回收抗反流食管支架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具有操作简易、疗效好、并发症少等优点,但其在食管内最佳放置时间的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6.
经胸微创小切口治疗贲门失弛缓症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胸小切口食管肌层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8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均经手术治疗,手术经胸左后外侧改良小切口,切口长10—15cm,行食管肌层切开加膈肌瓣成形术。结果 全部患者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23min;无一例死亡,术后无并发症发生。均得到随访。吞咽困难症状均消失,无食管胃反流症状。结论 改良小切口行Heller手术加膈肌瓣成形手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经胸小切口食管下段肌层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胸小切口治疗贲门失弛缓症,评价指标包括吞咽困难症状减轻程度、患者满意度及是否需要后续治疗。长期随访结果的预后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002年11月至2006年11月,69例患者于我院进行了经胸小切口食管下段肌层切开术。18例术前曾行球囊扩张、注射肉毒素或肌层切开术。食管重度扩张28例。术中黏膜破损4例。随访率92.8%,平均随访时间73个月。近期结果好及良好为93.8%,远期为71.9%(P<0.002)。1年内出现吞咽困难症状为预后不良因素(P=0.024),而术前症状持续时间、术前食管创伤、术中黏膜破损、食管扩张严重程度、术后早期反流非影响因素。结论在最少5年随访期,经胸小切口食管下段肌层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效果明显且持久,大部分患者对结果满意。但随时间延长,吞咽困难复发逐渐增多,术后1年内吞咽困难症状复发提示远期疗效不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Heller括约肌切开联合Dor胃底折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行腹腔镜Heller括约肌切开联合Dor胃底折叠术的贲门失弛缓症198例,分别于术前1 d、术后1个月行吞咽困难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体重评估,观察食管高分辨率测压、上消化道造影、胃镜检查变化,记录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31例失访,167例获得随访,随访6~84(65.3±10.6)个月,术中及术后均无明显并发症发生。术后吞咽困难多数明显缓解,出现反流、胃灼热12例,吞咽慢6例,腹胀5例,缓解不明显3例。42例术后6~9个月复查,食管高分辨率测压均无食管下括约肌(LES)基础压升高,食管体部静息压均低于胃内压;胃镜检查示LES进镜均无阻力;上消化道造影示均无蠕动波,18例扩张程度较术前减轻。术前及术后吞咽困难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体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Heller括约肌切开联合Dor胃底折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安全性高,并发症较少,能明显改善患者吞咽困难,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可回收防反流食管支架对贲门失弛缓症的治疗作用.方法 17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经胃镜置入可回收防反流食管支架后,观察症状、体征并进行胃镜检查及钡餐检查,观察贲门部通畅情况及有无胃食管反流,术后1~3个月回收支架.结果 17例患者支架置入成功,贲门部开通良好.放置1个月3例,2个月10例,3个月4例,均顺利取出.随访6~18个月,食管仍保持通畅.结论 可回收防反流食管支架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具有操作简便、并发症少、回收方便、疗效确切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贲门失弛缓症最早是1672年由 Thhomas Wil-liams[1]报道的,是一种罕见的食管神经肌肉功能障碍性疾病。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食管括约肌(LES)松弛障碍、食管体部无推进型蠕动的原发性食管动力紊乱性疾病[2]。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间歇性发作的吞咽困难,进餐或餐后发生反流,胸骨后疼痛,体质量减轻。目前,贲门失弛缓症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内镜下治疗和手术治疗,均以缓解食管下段括约肌功能性梗阻、降低食管下段括约肌压力、预防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生为目的。本文就贲门失弛缓症的治疗进展及疗效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