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张国顺  郭自奇 《医学信息》2007,20(12):1071-1072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去除单纯上颌窦囊肿简单有效的方法。方法21例单纯上颌窦囊肿患者均经鼻内窥镜上颌窦自然开口扩大"吸引法"上颌窦囊肿吸除。结果21例手术均获成功,术后恢复良好,随访无复发。结论"吸引法"上颌窦囊肿取出术治疗单纯上颌窦囊肿,操作简便、创伤小、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切除上颌窦囊肿的方法。方法:鼻内窥镜下经上颌窦开口单纯上颌窦囊肿摘除术36例,其中单侧囊肿30例,双侧囊肿6例。顶壁囊肿4侧,前壁囊肿6侧,后壁囊肿6侧,底壁囊肿9侧,内侧壁囊肿11侧,自然开口处囊肿2侧。同一侧同时有底壁和后壁囊肿的2侧,同时有内侧壁和底壁囊肿的有2侧。单纯使用粘膜钳切除18侧,对24侧底壁囊肿和内侧壁囊肿同时结合使用电动切割器切除囊肿。结果:所有囊肿均在鼻内窥镜下经上颌窦开口完全切除。术后无明显并发症。随访0.5~2a,无复发。结论:应用鼻内窥镜经上颌窦开口切除上颌窦囊肿创伤小,操作简便,治疗效果确切,是治疗上颌窦囊肿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内镜下经下鼻道开窗治疗上颌窦囊肿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12年4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单纯性上颌窦囊肿患者43例,应用内镜下经下鼻道开窗对其进行治疗,并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平均随访1年,未见1例患者复发。结论内镜下经下鼻道开窗治疗单纯性上颌窦囊肿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4.
近10余年来,我国鼻外科发展迅速,内窥镜鼻窦外科技术逐步普及。但我国地域广大、科学技术发展很不平衡。特别是边远地区和县、镇级医院,上颌窦根治、下鼻道开窗术仍然是解除局部病痛的基本手术方法。自2003年3月~2006年3月,笔者在传统的手术方法上加以改进,采用改良上颌窦根治术,治疗45例上颌窦囊肿的病人,收到了满意的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经泪前隐窝径路治疗上颌窦病变的临床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08年1月~2018年1月三家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采用内镜辅助下经泪前隐窝入路治疗的各种上颌窦病变患者67例的临床资料。 结果 上颌窦内下壁囊肿20例,上颌窦内下壁息肉6例,内翻性乳头状瘤2例,真菌球性鼻-鼻窦炎23例,变态反应性真菌性鼻-鼻窦炎13例,慢性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1例。所有患者术后定期随访半年以上未见复发。 结论 鼻内镜下泪前隐窝入路能够充分显露上颌窦腔,彻底切除上颌窦内的病变,手术操作方便,能够有效治疗上颌窦各种良性病变,如有明显的泪前隐窝及齿槽隐窝存在,可作为上颌窦前内下壁病变的首选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经泪前隐窝径路治疗上颌窦病变的临床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08年1月~2018年1月三家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采用内镜辅助下经泪前隐窝入路治疗的各种上颌窦病变患者67例的临床资料。 结果 上颌窦内下壁囊肿20例,上颌窦内下壁息肉6例,内翻性乳头状瘤2例,真菌球性鼻-鼻窦炎23例,变态反应性真菌性鼻-鼻窦炎13例,慢性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1例。所有患者术后定期随访半年以上未见复发。 结论 鼻内镜下泪前隐窝入路能够充分显露上颌窦腔,彻底切除上颌窦内的病变,手术操作方便,能够有效治疗上颌窦各种良性病变,如有明显的泪前隐窝及齿槽隐窝存在,可作为上颌窦前内下壁病变的首选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7.
上颌窦穿刺是耳鼻喉科既简便又有不同程度危险的有效治疗方法。据文献报道,上颌窦穿刺时引起晕厥是常见的并发症。我科自2001年1月至2006年1月上颌窦穿刺2049例,其中105例发生晕厥前先驱症状或典型的晕厥,在严密观察和精心护理下,均未发生意外。现将上颌窦穿刺中晕厥的预防及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上颌窦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一例杨鑫患者女,28岁。8岁起反复性鼻出血20年,近1个月鼻塞、鼻衄加重、头痛、乏力、耳呜于1996年5月20日入院。查体:右面部肿胀,鼻腔出血,鼻中隔左偏,右筛上颌窦见一灰红灰白色肿物充满筛窦。CT示右上颌窦肿瘤,内壁已破坏...  相似文献   

9.
背景:如何避免闭合式上颌窦提升种植治疗中医源性上颌窦黏膜穿孔等并发症成为近年研究的热点。 目的:以有限元法比较闭合式上颌窦提升种植治疗中不同上颌窦黏膜厚度对黏膜穿孔的影响。 方法: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的SHELL63单元中分别建立0.3,0.5,0.8 mm厚度上颌窦黏膜与4.2 mm直径种植体的有限元模型,模拟闭合式上颌窦提升手术抬高黏膜,根据大变形非线性理论计算3种厚度上颌窦黏膜中心Von Mises最大应力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与结论:通过对3种厚度上颌窦黏膜提升1-5 mm的形变与应力分析,发现上颌窦黏膜高变形区发生在黏膜顶端中心,在黏膜提升1-4 mm时,最大应变值曲线变化温和,在大于4 mm高度后曲线斜率明显增加;在上颌窦黏膜提升5 mm之内,0.3,0.5,0.8 mm 3种厚度黏膜中心最大Von Mises应力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提示上颌窦黏膜提升高度大于4 mm之后,黏膜弹性拉伸大幅增加,增大了穿孔的概率;对于上颌窦黏膜厚度为0.3-0.8 mm需要进行闭合式上颌窦提升治疗的患者,其所面对的黏膜穿孔风险是无差别的;而上颌窦黏膜厚度小于0.3 mm的患者,要更加慎重地选择上颌窦提升方案以防止黏膜穿孔的发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0.
p53蛋白表达与上颌窦鳞状细胞癌发生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免疫组化技术对8例上颌窦正常粘膜、16例乳头状瘤及癌变、50例鳞状细胞癌及14例癌旁粘膜(包括癌旁正常粘膜、单纯增生及不典型增生)p53蛋白的表达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上颌窦癌p53阳性率为62%(31/50)。p53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及肿瘤分化程度无关。上颌窦正常粘膜、单纯增生及乳头状瘤p53表达阴性。不典型增生p53表达为4/6,其表达与相应鳞癌存在一致性,不典型增生p53阳性者,相应癌组织亦为阳性,反之亦然。4例乳头状瘤癌变中,3例p53阳性。研究结果表明,p53表达是人上颌窦癌发生的早期事件,而与其恶性程度无关,p53表达发生于不典型增生或乳头状瘤癌变阶段,显示p53基因突变与上颌窦癌的发生密切相关。研究结果还表明,检测p53蛋白有助于上颌窦良,恶性病变的鉴别及早期发现上颌窦癌。  相似文献   

11.
<正>含牙囊肿又称卵泡囊肿,是一种发育性异常,约占颌骨囊肿的25%,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1])。常常累及下颌第三磨牙和上颌前牙或将牙齿挤压移位,引起骨质破坏、牙根吸收、相邻牙齿移位、病理性骨折、神经损伤等~([2-4])。含牙囊肿早期不易察觉,往往因所在部位发生骨质膨胀或牙齿迟萌被发现,其治疗方法一般包括囊肿刮治术及开窗引流术。2016年2月我科诊治1例双侧上颌窦巨大含牙囊肿伴前牙反牙合患者,于全身麻醉下两次行囊肿刮治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上颔窦粘液囊肿1例粘液囊肿多见于筛窦,次为额窦,发生于上颌窦者少见。现将我科收治的1例上颌窦粘液囊肿报告如下:病例报告某女,42岁。面颊部疼痛、麻木1年余,既往有鼻外伤史。查右侧下鼻道膨隆,上颌窦右侧穿刺抽出灰白色粘液,培养无菌生长。X线示右上颌窦腔...  相似文献   

13.
背景:为了避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以及方便手术方式的选择,上颌窦提升术前准确了解上颌窦区域的解剖结构特点显得尤为重要。 目的:通过牙科锥形束CT影像研究上颌窦区的解剖结构特点,为上颌窦提升种植手术提供参考。 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249例成年人的锥形束CT影像资料,在选择的层面上测量左侧上颌窦内壁的近远心距离和上颌窦的宽度,并对上颌窦内分嵴的情况和上颌窦壁血管的走行特点进行初步观察和分析。 结果与结论:上颌窦内壁的近远心距离的总平均值为(32.0±3.81) mm,上颌窦的宽度总平均值为(21.70±5.16) mm。不同性别、年龄段上颌窦内壁的近远心距离和上颌窦的宽度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 > 0.05),上颌窦内分嵴的发生率为33%(78/249);锥形束CT能清晰准确的显示出上颌窦壁血管的分布和走行特点。说明牙科锥形束CT能够全面并准确反映上颌窦的解剖结构,对决定上颌窦提升术的适应证和手术方式以及避免或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比格犬上颌窦正常解剖,为与上颌窦有关的动物实验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收集16个比格犬上颌窦,利用锥形束投照计算机重组断层影像(CBCT)扫描,并完成局部解剖,详细观察上颌窦形态、位置、容积、自然窦口位置及与周围组织的毗邻关系。另购买2只健康成年比格犬,利用CBCT确定上颌窦窦底,经腭侧开窗,显露软组织,夹取该位点黏膜行组织学检查,光学显微镜下验证所夹取黏膜是否为上颌窦黏膜。结果比格犬上颌窦形状略似锥形,前部较窄,后部宽大,位于上颌第3前磨牙与第1磨牙之间的腭侧,四周均有骨壁包绕。于第4前磨牙远中牙尖腭侧,距腭中缝约17~18mm处可见上颌窦最低点。同一个体双侧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比格犬双侧上颌窦无明显差异,有利于上颌窦相关研究进行随机分组;窦腔内无明显骨嵴或分隔,降低窦黏膜穿孔的危险;行上颌窦外提升时,结合CBCT于上颌窦最低点经腭侧骨板开窗是最佳的术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对藏酋猴上颌窦的应用解剖,为上颌窦的临床应用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 对6只藏酋猴的12侧上颌窦进行大体解剖,从整体和局部对上颌窦的位置、形态,窦腔与眶、鼻腔和口腔的结构进行观察和测量。结果 藏酋猴的上颌窦位于上颌骨体内,由前、后窦构成。后窦位于前窦的后方,窦腔较小。前窦和人的上颌窦类似,位于第1前臼齿至第2臼齿及相应骨腭的上方,毗邻眶、鼻腔、口腔,窦腔较大且形态无异常;窦腔与眶间骨质较薄,有鼻泪管连通,其管径为(4.31±0.10)mm、长度为(15.89±0.31)mm;窦腔底与鼻腔间有大且恒定的上颌窦裂孔,自然状态下裂孔长度(12.59±0.46)mm、高度(1.01±0.12)mm;向上牵拉海绵状血管球可使裂孔高度增大到(11.14±1.44)mm;窦腔与口腔间骨质最厚处位于第1前臼齿根尖的上方,厚度为(6.20±0.20)mm,最薄处位于第2臼齿根尖的上方,厚度为(1.57±0.23)mm,窦底最低处位于第1、2臼齿间。同一个体双侧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藏酋猴上颌窦的形态结构特点,适合于作为动物模型,应用于人类上颌窦病变、上颌窦提升及种植牙的相关研究;其上颌窦裂孔是上颌窦底非开窗手术入路的最佳部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真菌性鼻窦炎的诊断要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50例患者术前均作鼻窦 CT扫描.其中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22例,上颌窦受累16例(双侧均受累2例),蝶窦6 例,筛窦6例.鼻内镜下传统上颌窦根治术及钓突切除术23例,经鼻内钓突切除、前筛开放、上颌窦自然口扩大及经下鼻道钻孔上颌窦冲洗术21例,Wigland术式行蝶窦开放及病灶清除术6例.50例中同期行鼻中隔矫正术 11 例.术后定期清理及鼻窦冲洗,部分患者应用抗真菌药物及类固醇激素治疗.结果 术后病理报告50例均见真菌菌丝,部分病例见到孢子.随访2个月至5年,3例复发,48例治愈.结论 CT对本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应注意其与慢性化脓性上颌窦炎及上颌窦恶性肿瘤的区别;手术彻底清除病灶、通畅引流是其治疗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吴锋  胡兵 《解剖与临床》2013,(4):345-346
目的:研究鼻内镜手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36例真菌性上颌窦炎患者,在30°鼻内镜上颌寞开放术后,换70°鼻内镜下清除上颌窦内真菌团块,对窦腔高度水肿及息肉样变粘膜,一并切除。结果:术后所有病例均经过6个月的随访,未发现有复发及真菌团块残留的患者。36例患者均达到治愈,未见手术并发症。结论:70°鼻内镜具有大角度,能显示上颌窦腔内全视野的特点,便于术中彻底清除上颌窦腔内干酪样团块,杜绝了术中真菌团块的残留,减少了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根尖周囊肿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537例根尖周囊肿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其临床特征及组织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537例根尖周囊肿男性282例,女性255例;发病年龄7~81岁,发生于乳牙者仅2例,上颌前牙受累最多。根尖周囊肿皆内衬复层鳞状上皮,有炎细胞浸润;部分病灶可见出血、钙化、泡沫细胞、牙源性上皮、Rushton小体、胆固醇裂隙以及含铁血黄素等。结论 根尖周囊肿乳牙少见,上颌前牙区为好发部位。炎细胞浸润、胆固醇结晶、多核巨细胞、泡沫细胞等炎症表现是根尖周囊肿的重要组织学表现,钙化、牙源性上皮团和Rushton小体等是与其余牙源性囊肿、发育性囊肿的鉴别要点。  相似文献   

19.
上颌窦窦口的形态观察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指导鼻内窥镜下功能性上颌窦手术。方法:对60个头部标本(男34,女26)120侧进行了上颌窦口及其毗邻结构的观察测量。结果:上颌窦鼻通道的鼻开口口径为平均3.8mm,上颌窦通道长度为5.6mm,鼻内开口到前鼻棘连线与鼻底平面夹角为45.2°,前鼻棘至鼻内开口的距离为37.0mm,下鼻甲前端至鼻内开口距离为19.5mm,中鼻甲前端至鼻内开口距离为14.6mm。结论:上颌窦窦口为管状通道,该处的病变可以导致窦腔炎症,可以进行内窥镜下窦口扩大术,术中应避免损伤眼眶及鼻泪管。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上颌窦区域的解剖特点,为经上颌入路至颅底中央区提供相关解剖学资料.方法 8例10%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头部标本,显微镜下解剖上颌窦,观察上颌窦各壁有关解剖结构的毗邻关系.结果 上颌窦有5个壁,重要解剖标志有眶下孔、尖牙窝、颧上颌点、眶下血管神经束、上颌窦窦口和筛上颌板等,上颌窦后外壁呈三角形,打开其内侧部是翼腭窝,眶下血管神经束走行于外侧壁与上壁交界处.筛上颌板位于上颌窦内上壁的后部与后筛窦之间.结论 熟悉上颌窦区域的解剖特点,在颅底手术入路中可以减少有关解剖结构的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