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经肛门Soave根治术治疗先天巨结肠术后排便及其它并发症情况。方法:自2001年9月~2003年9月对24例年龄20天~6个月的先天性巨结肠患儿行肛门Soave根治术,术后定期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2年,对患儿大便控制能力,粘连性肠梗阻,及小肠结肠炎等的发生率进行评价。结果:术后并发症有小肠结肠炎5例(21.8%),便秘1例(4%),污粪2例(8%)。结论:经肛门Soave根治术术后可获得良好的排便控制。  相似文献   

2.
自2001年9月~2005年9月我院共采用经肛门Soave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162例。该手术方式一改传统的开腹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全部操作在肛门处完成,避免了术后肠粘连、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治疗效果满意。现将162例巨结肠根治术的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1998年Forre[1]报道了经肛门SoaveⅠ期拖出根治术,近期效果满意。我科应用此术式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的新生儿56例,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我们自2000年4月始施行经肛门套叠牵拉式巨结肠根治术71例,对获得完整随访35例进行术后肛门功能评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腹腔镜Soave根治术治疗新生儿及小婴儿巨结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介绍腹腔镜Soave根治术治疗新生儿及小婴儿巨结肠的初步经验。方法 应用腹腔镜行Soave根治术治疗新生儿及小婴儿巨结肠患儿10例,手术年龄13~70天。体重2.5~4.2公斤。术中建立人工CO2气腹,腹部置3个套管至腹腔。在腹腔镜直视下分离病变的乙状结肠及近端直肠系膜至盆底。手术转至会阴部,牵引线牵开肛门,于齿状线上1cm环行切开直肠粘膜,下拖并向上分离直肠粘膜约4~5cm约达腹内直肠游离处,肛门处环行切开翻转脱出直肠肌鞘,将病变肠段经直肠肌鞘内拖出肛门切除,近端结肠切缘与直肠粘膜齿状线上切缘吻合。另选10例应用消化道吻合器常规开腹行改良Ikeda根治术的年龄匹配的患儿作为对照组,与腹腔镜手术组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无差别。腹腔镜组较对照组术后禁食时间短,开始进食时间早(1:4.5天)。应用抗生素时间及输液时间均短(分别为3:5天;3.5:6.3天)。平均术后出院时间:腹腔镜组为7.3天,对照组为10.6天。结论 腹腔镜Soave根治术较常规开腹根治术手术打击小,术后患儿恢复快。新生儿及小婴儿巨结肠采用此方法是安全可行的,也是可推荐的。  相似文献   

6.
先天性巨结肠是小儿外科常见的先天性胃肠道发育畸形,发生率为0.2‰~0.5‰,男女之比为3~4:1.治疗方法主要是手术治疗,传统手术方式是经腹巨结肠根治术。1998年De La Torre首创经肛门Soave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取得满意的效果。该术式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患者反应轻、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腹部无疤痕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改良Soare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的临床疗效。方法:97例患儿均经术前钡灌肠、直肠粘膜活检和术后切除病肠病理证实。其中男91例,女9例,均行改良Soave术治疗。结果:97例患儿无手术死亡。手术打击评分8.3±1.4;术后早晚期并发症分别为8.24%(8/97)和21.65%(21/97),死亡率1.03%(1/97);远期肛门功能评分为4.8±2.1。结论:改良Soave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操作简便,并发症少,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腹腔镜Soave改良根治术治疗3个月内婴儿巨结肠症的临床经验。方法:为45例巨结肠患儿施行腹腔镜Soave改良根治术并对术后发生并发症的21例进行分析。结果:45例均治愈出院,术后随访3个月至4年,患儿生长发育良好,食欲及大小便正常,无污粪。结论:腹腔镜下巨结肠Soave改良根治术对婴儿打击小,创伤轻,手术风险低,安全系数高,手术效果好。在腹腔镜辅助下可将巨结肠患儿的手术年龄提前至新生儿和小婴儿期,早期治愈有利于患儿身心健康及发育。  相似文献   

9.
腹腔镜心形吻合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与开腹手术比较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目的比较腹腔镜辅助下背侧纵切心形吻合术(LHSC)与开腹手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的术后并发症和排便功能.方法1999年8月~2003年11月,57例患儿进行了LHSC,54例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是2.8年(6个月~4.8年),主要观察手术时间、并发症、排便功能及费用并与1999年8月之前的48例开腹手术进行对比.结果手术时间腹腔镜组为(168±59)min,明显长于开腹手术组(138±43)min,(f=2.903,P=0.005);腹腔镜组住院总费用为(12 030±1 050)元,明显高于开腹手术组(10 500±1 500)元(t=6.019,P=0.000);2种手术方式的术后并发症统计学上差异无明显性(χ2=2.86,P=0.091);伤口感染和肠粘连肠梗阻的发生率腹腔镜组较少,而尿潴留的发生率比开腹组高.腹腔镜组直肠肛管反射恢复率55.6%,直肠肛管角为83.4°±10.4°,排便功能异常发生率为11.1%,便秘和污粪各占50%,与开腹组相近.肛管直肠压差与肛管高压区长度两组无明显差异性(t=-0.979,P=0.334;t=-0.234,P=0.816).结论LHSC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排便功能与开腹手术相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内括约肌部分切除对经肛门Soave巨结肠根治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前瞻性人组2003-2012年间广东省东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53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均予以经肛门Soave巨结肠根治术治疗。按简单单双号法将患儿分为部分切除组(77例)和单纯切开组(76例),分别于术中进行内括约肌部分切除或仅单纯切开直肠后壁肌鞘。比较两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及排粪控制功能的差异。结果部分切除组患儿较单纯切开组术后直肠肌鞘内感染[1.3%(1/77)比11.8%(9/76),P〈0.05]、小肠结肠炎[2.6%(2/77)比13.2%(10/76),P〈0.05]、吻合口狭窄[3.9%(3/77)比22.4%(17/76),P〈0.01]及腹胀[10.4%(8/77)比25.0%(19/76),P〈0.05]的发生率均明显降低。两组术后1年排粪控制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Kelly评分:5.1±0.5比5.2±0.6,P〉0.05)。结论与单纯切开直肠后壁肌鞘相比,内括约肌部分切除能明显降低经肛门Soave巨结肠根治术后直肠肌鞘内感染、腹胀、吻合口狭窄和小肠结肠炎的发生率,同时并不会加重术后远期排粪控制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下改良Soave巨结肠根治术与Ikeda术治疗婴幼儿先天性巨结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为60例先天性巨结肠症患儿分别行腹腔镜下改良Soave巨结肠根治术与传统Ikeda术,对比两组患儿术前及术后4 h、8 h、12 h、24 h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术后疼痛评分,切口愈合情况,采用Kelly评分标准观察中远期手术效果。结果:两组手术均获成功,腹腔镜组术后各时点MAP、HR和疼痛评分均低于Ikeda组,且术后切口愈合良好,并发症少。结论:腹腔镜下改良Soave巨结肠根治术具有患儿创伤轻、疤痕小、术后康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安全可靠,充分体现了微创手术的优越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正>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s disease,HSCR)是一种常见的小儿消化道畸形,是新生儿肠梗阻的常见原因,其发病率为1/5000~1/4000,居小儿消化道畸形第二位~([1])。HSCR的主要病理改变是在胚胎发育的5~12周神经嵴细胞迁移障碍,导致末端肠壁黏膜下及肌间神经丛神经节细胞缺如,引起病变肠管持续痉挛性收缩,蠕动消失,近端肠管扩张而出现腹胀、呕吐及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探讨I期经肛门根治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的手术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对就诊的19例年龄在7月~11岁的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实施I期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结果:全部患儿手术成功,术后无须扩肛,随访2月~2年,排便每天2~5次,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I期经肛门根治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安全、疗效确切,具有美容效果,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先天性巨结肠症又称肠管无神经节细胞症 ,在消化系先天性畸形中 ,其发生率位居第二[1] ,手术是本病根治性治疗方法。除超短段型巨结肠外 ,其余类型均需行腹、会阴根治术 ,其中以Duhamel术应用最为广泛 ,由于其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多且护理困难等原因 ,我院吸收各种术式的优点并加以改进 ,设计出一种新的术式———Ⅰ期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 ,1999年 1月至 2 0 0 1年 3月共手术治疗 82例 ,效果满意 ,且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进食早、恢复快、减少费用等优点。现将护理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 :82例中 ,男 6 0例、女 2 2例 ,年龄 …  相似文献   

15.
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34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先天性巨结肠 ( HD)是一种常见的肠道畸形疾病 ,占小儿肠道梗阻的 2 0 % [1,2 ] ,近 1 0年来 ,其根治术已普及至基层 ,术后出现肛门排便功能异常已见诸多报道 ,我院 1 993年 1月至 2 0 0 1年 1 2月共行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 34例 ,今作回顾性分析 ,以探讨术后肛门排便功能异常的原因及防治。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34例患者均为男性 ;年龄 3个月至6岁 ,平均 1 .9岁 ;体重 3.8~ 1 8kg,平均 9.7kg;狭窄段位于直肠 2 7例 ,乙状结肠 7例 ;一期根治术2 9例 ,分期根治术 5例 ;合并多种发育畸形 3例 ,单一发育畸形 31例。1 .2 术前准备 :术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经腹腔镜结肠切除术及传统开腹结肠切除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的疗效.方法 2009年4月至2010年12月我科收治先天性巨结肠患儿104例,分为两组,腹腔镜结肠切除术组70例,开腹结肠切除术组34例,比较两组患儿术前一般情况、术中情况、术后并发症及术后1年的排便情况.结果 左半结肠切除手术,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治疗患儿的年龄和体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是左半结肠切除还是次全结肠切除手术,腹腔镜组的术中出血均比开腹组明显减少(P<0.05);次全手术开腹组比腹腔镜组手术时间要短(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发生小肠结肠炎腹腔镜组12.8%,开腹组为17.7%.术后1年随访两组间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不仅能获得传统开腹手术同样的效果,而且减小了手术对患儿的创伤,在伤口美观方面使患儿获益.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经肛门I期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的治疗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对12例已证实为短段型或普通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行经肛门I期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年龄3月至5岁,平均1.8岁。结果 全组手术顺利,无死亡。术后1周左右出院,随访半年,术后有1例出现轻度排便困难,经保守治疗痊愈。有3例出现不同程度的污粪,3-6月后痊愈。无严重并发症,生长发育良好。结论 经肛门I期巨结肠根治术适用于患短段型或普通型先天性巨结肠症的婴幼儿,手术创伤小,不需开腹,合并症少、手术时间短,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8.
经肛门Ⅰ期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肛门Ⅰ期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的治疗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对12例已证实为短段型或普通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行经肛门Ⅰ期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年龄3月至5岁,平均1.8岁.结果 全组手术顺利,无死亡.术后1周左右出院,随访半年,术后有1例出现轻度排便困难,经保守治疗痊愈.有3例出现不同程度的污粪,3-6月后痊愈.无严重并发症,生长发育良好.结论 经肛门Ⅰ期巨结肠根治术适用于患短段型或普通型先天性巨结肠症的婴幼儿,手术创伤小,不需开腹,合并症少、手术时间短,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患儿健康教育路径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患儿母亲随机分为两组各40名,观察组采用健康教育路径对患儿家长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按传统方法进行健康教育。结果观察组对各种留置管道的作用、疼痛的管理、肛周护理、术后活动、扩肛方法、康复方法等6项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对健康教育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惠儿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对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惠儿家长实施健康教育路径可提高家长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护理能力,促进惠儿康复。  相似文献   

20.
腹腔镜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介绍腹腔镜巨结肠根治术的初步经验。方法 从 2 0 0 0年 5月起行腹腔镜辅助下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 2 5例 ,年龄最小 2 3d ,最大 6岁 ,平均 1.5岁。全部病人采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 ,于脐上Varess针穿刺 ,慢速注入CO2 形成气腹 ,压力在 1.3 3~ 1.86kPa ,后于同一点置入内径 5mm腹腔镜 ,分别于左右下腹置入两只内径 5mm的操作钳 ,对准备切除肠管段肠系膜血管进行处理 ,肛门部的操作为改良Soave’s法 ,于齿环线上 0 .5~ 1.0cm水平结肠与肛管全层缝合。结果 手术时间最长 2 10min ,最短 12 0min ,平均时间 165min ,术后第 3天开始进食 ,住院时间 7~ 9d ,全部病儿术后无近期并发症。结论 腹腔镜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安全 ,损伤小 ,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