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手术切除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86例直肠癌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不同因素患者的5年生存率。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性别、年龄患者5年生存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不同病程、术前CEA水平、手术方式、肿瘤分化程度、肿瘤大小、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个数、肿瘤临床分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CEA水平、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肿瘤浸润深度以及肿瘤临床分期均为直肠癌术后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术前CEA水平、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肿瘤浸润深度以及肿瘤临床分期均为直肠癌术后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直肠癌的早期诊断及早期手术治疗对于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浸润深度T1、T2结直肠癌发生淋巴结/癌结节转移的危险因素及生存情况。方法对260例伴/不伴系膜转移的结直肠癌病例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统计分析,对侵袭前沿组织标本进行免疫组化分析,对各种影响因素行单变量或多变量Cox回归分析。结果共入选260例T1、T2结直肠癌病例,其中无系膜转移者218例,阳性淋巴结和(或)癌结节者42例。出现系膜淋巴结转移或系膜癌结节者,3年无病生存期DFS和5年总体生存期OS均低于阴性组(P〈0.01),多因素分析提示女性、组织低分化、神经脉管浸润、术前CEA水平〉5μg/L为转移危险因素,CD80在无转移组侵袭前沿表达高于系膜转移组。结论系膜淋巴结转移或癌结节为T1、T2结直肠癌预后不良因素,结直肠癌患者行局部切除须谨慎选择病例,女性、组织低分化、脉管神经浸润、术前CEA增高为发生系膜转移危险因素,CD80在侵袭前沿的高表达为一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以及对患者生存状况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125例胃癌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研究对象均经病理确诊行根治手术治疗。依照淋巴结是否转移进行分组,91例患者纳入未转移组,34例纳入转移组。将研究数据均纳入SPSS20.0软件中进行整理分析,两组患者各临床指标的计数资料用"例"表示,行χ2检验,首先将P<0.05各项指标进行Logistic单因素回归分析,得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后进行Logistic多因素分析。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病灶直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有无脉管侵犯以及有无神经侵犯等因素是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证实,肿瘤直径、肿瘤浸润深度、有无脉管侵犯以及有无神经侵犯是影响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随访结果表明,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2年生存率均明显低于未转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胃癌患者中,肿瘤大小、脉管侵犯、神经侵犯以及肿瘤的浸润深度是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发生淋巴结转移患者其生存时间以及生存率均有明显降低,对患者的预后造成一定的影响和威胁。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影响T1~2期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1999年1月至2005年1月行结直肠癌根治手术并经病理证实为T1~2期的1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肿瘤部位和肿瘤浸润深度是影响本组T1~2期结直肠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分别为P<0.01和P<0.05);而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体类型、肿瘤组织学类型、肿瘤分化程度、CEA水平、肿瘤直径均与其淋巴结转移无关(均P>0.05).淋巴结转移和术后随访过程中远处脏器的转移是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分别为P<0.05和P<0.01).结论 影响T1~2期结直肠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因素并不影响患者的生存,但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脏器转移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术前外周血小板计数(PLT)与血清癌胚抗原水平(CEA)联合检测对结直肠癌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5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297例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随访5年。卡方检验分析CEA阳性(CEA≥5μg/L)与PLT计数阳性(PLT≥350×109/L)的影响因素。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比较生存率;COX回归分析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1)术前血清CEA阳性与结直肠癌患者脉管癌栓、神经侵犯、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TNM分期较晚相关(χ~2=5.743、5.699、10.308、15.543、43.537、21.199,P=0.017、0.017、0.028、0.01、0.01、0.01);PLT阳性与性别、年龄、肿瘤位置、肿瘤大小、浸润深度、远处转移显著相关(χ~2=13.409、7.749、8.496、7.324、9.295、9.196,P0.01、0.005、0.014、0.007、0.038、0.002)。(2)生存分析提示术前血清CEA阳性、外周PLT阳性均提示不良预后(χ~2=36.926、6.892,均P0.01)。CEA及PLT双阴性、单阳性以及双阳性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80.2%、51.1%、45.5%,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69、61、28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506,P0.01)。(3)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肿瘤位置、神经侵犯、远处转移、TNM分期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术前血清CEA与外周血小板联合检测可为判断结直肠癌患者预后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方法回顾分析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2008年4月至2009年12月手术治疗的291例结直肠癌病例资料,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研究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占肠腔周径、肿瘤大小、大体类型、组织类型与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无关,而肿瘤分化程度、肠壁浸润深度、术前血癌胚抗原(CEA)水平与淋巴结转移有关。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分化程度和肠壁浸润深度与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肿瘤分化程度和肠壁浸润深度是影响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危险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通过对食管鳞状细胞癌(鳞癌)术后长期生存和短期生存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多因素分析,探讨影响食管鳞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随机选取临床资料和随访资料完整的食管鳞癌手术患者126例,根据随访结果,将其分为长期生存组(≥5年,48例)和短期生存组(≤1年,78例),应用二项分类logistic回归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两组在肿瘤长度、肿瘤浸润深度、肿瘤病理分级和淋巴结转移方面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在患者年龄、性别、肿瘤位置和食管残端鳞癌检查结果的阴阳性方面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肿瘤浸润深度和肿瘤长度与食管鳞癌患者预后有关(P<0.05),它们的危险系数分别为2.943,2.641,2.126和1.728。相关分析发现肿瘤长度与肿瘤浸润深度呈正相关(r=0.488,P<0.001),淋巴结转移与肿瘤浸润深度和肿瘤病理分级均呈正相关(r=0.216,P=0.014;r=0.238,P=0.007)。患者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和食管残端癌残留阴阳性与食管鳞癌患者预后无关(P>0.05)。结论食管鳞癌患者预后的主要影响因素为肿瘤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肿瘤浸润深度和肿瘤长度;肿瘤病理分级为强危险因素,肿瘤长度为低危险因素;患者年龄、性别、肿瘤位置和食管残端癌残留阴阳性为非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Ⅳ期结直肠癌78例的手术治疗及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Ⅳ期结直肠癌姑息性手术治疗效果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8月至2004年3月诊治的78例Ⅳ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姑息性手术治疗组73例,未手术组5例.全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11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原发灶切除,肿瘤合并症,肿瘤转移范围,CEA水平,是否接受化疗等因素与预后相关.Cox多因素分析仅显示肿瘤多发性转移、CEA水平升高和未化疗是Ⅳ期结直肠癌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53例无肿瘤外科合并症患者的预后因素,原发灶切除组和未切除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是12个月和10个月,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68),而肿瘤转移范围,CEA水平,是否接受化疗是患者生存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对结直肠癌原发肿瘤引起的肠梗阻、消化道出血等合并症者,应争取积极手术切除;无外科合并症患者切除原发肿瘤并不能改善Ⅳ期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腹膜种植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南方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873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研究结直肠癌腹膜种植转移与临床和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873例患者中,腹膜种植转移97例(11.1%).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的年龄(P=0.032)、肿瘤大小(P=0.001)、肿瘤分化程度(P=0.008)、肠壁浸润深度(P=0.000)、淋巴结转移(P=0.000)、术前CEA(P=0.003)和血清糖链抗原19-9(CA19-9)水平(P=0.009)与结直肠癌腹膜种植转移有关.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肠壁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以及术前CEA和CA19-9水平与结直肠癌腹膜种植转移有关(均P<0.05).结论 肠壁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术前CEA及CA19-9水平是影响结直肠癌腹膜种植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T1M1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纳入2010年至2015年美国SEER数据库中的T1M1期结直肠癌数据,应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生存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预后的多因素分析。结果 共纳入符合要求的T1M1期结直肠癌患者524例,中位随访14个月,结直肠癌特异性死亡443例,中位生存时间12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肿瘤原发部位、组织分化程度、是否多发转移、手术、区域淋巴结清扫、化疗、CEA与T1M1期结直肠癌患者肿瘤特异性生存密切相关(P<0.05),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肿瘤原发部位、组织分化程度、手术、化疗、多发转移是影响T1M1期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年龄≥65岁、右半结肠癌、组织分化程度差、多发转移、未接受手术及化疗的T1M1期结直肠癌患者生存期更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影响进展期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7年1月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根治性切除术的385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28例患者术后无复发转移(无复发转移组),157例患者出现复发转移(复发转移组).通过门诊或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2年9月.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探讨可能影响患者术后发生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术后复发转移的单因素分析采用x2检验,再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生存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为3~ 10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36个月.全组患者术后157例发生肿瘤复发转移,肿瘤平均复发时间为根治性切除术后17.9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大体分型、分化类型、浸润深度、阳性淋巴结数目、阴性淋巴结数目及TNM分期有统计学意义(x2=5.248,13.493,12.319,18.315,9.704,10.281,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分化类型、浸润深度、阳性淋巴结数目及阴性淋巴结数目是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OR=1.805,1.809,1.520,0.763,P<0.05).无复发转移组和复发转移组患者的阳性淋巴结数目分别为(3.86±0.28)枚和(6.89±0.58)枚,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18,P<0.05);无复发转移组和复发转移组患者的阴性淋巴结数目分别为(14.04±0.54)枚和(10.53±0.56)枚,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86,P<0.05).阳性淋巴结数目为0、1~2、3~6、≥7枚的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46.4%、43.8%、27.1%、7.2%,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53、47、35、26个月,不同阳性淋巴结数目患者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783,P<0.05);阴性淋巴结数目为<9、10 ~15、≥16枚的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22.1%、21.5%、45.5%,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8、34、47个月,不同阴性淋巴结数目患者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814,P<0.05).结论 肿瘤的分化类型、浸润深度、阳性和阴性淋巴结数目是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阳性和阴性淋巴结数目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直肠癌淋巴结转移与临床病理特征及术后生存率之间的关系.方法 分析79例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原发灶大小、大体类型、浸润深度、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及术前血清癌胚抗原(CEA)水平与术后淋巴结病检转移情况及生存率的关系.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发现,肿瘤大小、大体类型、浸润深度、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及血清CEA水平与淋巴结转移有关;进一步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肿瘤大体类型和浸润深度与淋巴结转移有关.无淋巴结转移组生存率高于有淋巴结转移组(Χ2=18.806,P=0.000);淋巴结转移数<4个组生存率高于淋巴结转移数≥4个组(Χ2=4.659,P=0.031).结论 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淋巴结转移情况,了解其间关系有利于对直肠癌淋巴结转移情况的评估和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影响中低位直肠癌侧方淋巴结阳性的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0日两家医院102例中低位直肠癌行腹腔镜根治性切除并进行侧方淋巴结清扫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侧方淋巴结转移情况将其分为阳性组(n=21例)和阴性组(n=81例)。临床数据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或Fisher精确检验;侧方淋巴结阳性的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102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侧方淋巴结清扫总数为1347枚,其中阳性淋巴结占比为8.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肿瘤直径、分化程度、肿瘤类型、T分期及浸润肠壁程度与侧方淋巴结阳性的发生均有明显相关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分化、浸润型、T3-4期及浸润肠壁浆膜外肿瘤是中低位直肠癌侧方淋巴结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中低位直肠癌患者肿瘤组织低分化、浸润型癌、肿瘤分期T3-4及浸润肠壁浆膜外可作为判断侧方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建议对存在这些危险因素的患者行侧方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十二指肠乳头腺癌病人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与预后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 1 月至 2016 年 12 月湖南省人民医院肝胆外科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且病理学诊断为十二指肠乳头腺癌的194例病人的临床资料,随访病人术后生存情况,分析影响病人生存的因素。结果 194例病人中,高、中、低分化腺癌分别为6例(3.1%)、112例(57.7%)、76例(39.2%),淋巴结转移61例(31.4%),神经浸润7例(3.6%)。随着分化程度降低,淋巴结转移发生率显著增高(P=0.000),神经浸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85)。中位生存时间为37个月,1、3、5年存活率分别为81.6%、50.1%、36.9%。单因素分析发现,术前血清CA19-9、癌胚抗原(CEA)、肿瘤T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神经浸润是影响病人生存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发现,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十二指肠乳头腺癌根治性切除病人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RR=1.953,95%CI 1.043~3.654,P=0.036)。结论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十二指肠乳头腺癌首选的治疗方式,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其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T1期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3年3月至2018年3月在上海长海医院胸外科行外科手术治疗的387例T1期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81例、女106例,中位年龄60(41,80)岁。将患者分为淋巴结转移组(n=77)和非转移组(n=310),分析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387例T1期食管癌患者中,77例(19.9%)发生淋巴结转移,T1a期淋巴结转移率为8.4%(8/95),T1b期淋巴结转移率为23.6%(69/292)。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长度、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脉管有无癌栓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浸润深度[OR=2.456,95%CI(1.104,5.463),P0.05]、脉管癌栓[OR=15.766,95%CI(4.880,50.938),P0.05]是T1期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中位随访时间41(12,66)个月,失访20例(5.2%),死亡51例。T1期食管癌患者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98.71%、89.67%、86.82%。单因素分析显示死亡组与非死亡组之间肿瘤浸润深度、脉管癌栓、淋巴结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OR=3.794,95%CI(2.109,6.824),P0.05]为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T1期食管鳞癌浸润至黏膜下层或存在脉管癌栓者淋巴结转移的风险较高。伴有淋巴结转移的T1期食管鳞癌预后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6.
1829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方法应用SPSS10.0软件对1991年1月至2002年12月间经手术和病理确诊、且随访资料完整的1829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并通过Cox回归模型,确立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果1829例结直肠癌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为76.8个月,5年生存率56.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出现症状的时间、肿瘤部位、手术性质、病理类型、肿瘤直径、原发肿瘤侵犯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Dukes分期与预后相关。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肿瘤部位、手术性质、病理类型、肿瘤直径、原发肿瘤侵犯深度、淋巴结转移和Dukes分期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因素。结论应加强普查和早诊的意识,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治疗结直肠癌,最大限度地改善患者的生存状况。  相似文献   

17.
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相关因素。方法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1999年692例结直肠癌根治术后病例的临床病理因素。结果复发转移率23.4%(162/692),复发转移在术后2年内出现者占74.1%(120/162),3年内出现者占92.0%(149/162)。3、5年生存率:复发转移组分别为33.1%和19.7%,非复发转移组分别为92.8%和86.1%。单因素分析显示,结直肠癌患者的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肠壁浸润深度、分化程度、肿瘤部位、大体类型与复发转移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结直肠癌的淋巴结转移、肿瘤部位、分化程度是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其中淋巴结转移是影响术后复发转移最重要的因素。分别进行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肿瘤部位、分化程度与局部复发有关,而淋巴结转移、肠壁浸润深度与远处转移有关。直肠癌多因素分析显示分化程度是术后复发的预后因素。结论淋巴结转移是影响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浸润深度是术后远处转移的重要预后因素,肿瘤位于直肠且分化程度低的患者术后局部复发的风险较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肿瘤大小对早期胃癌预后的影响。方法自1995年4月至2006年6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胃外科对159例早期胃癌病人施行根治术。应用ROC曲线选取肿瘤大小的最佳截点。对病人预后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对影响病人预后的独立因素进行分层分析。结果通过ROC曲线筛选出早期胃癌肿瘤直径最佳截点为23mm,其中肿瘤直径<23mm病人84例(小直径组),肿瘤直径≥23mm者75例(大直径组)。小直径和大直径组的术后5年存活率分别为98.8%和80.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通过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全组病人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进一步分层分析发现,无淋巴结转移或浸润黏膜下层的早期胃癌病人,大直径组的5年存活率低于小直径组(P<0.01)。结论肿瘤直径大小的截点为23mm时,可显著影响无淋巴结转移或浸润黏膜下层的早期胃癌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Ⅰ、Ⅱ期结直肠癌患者细胞角蛋白20(CK20)的表达对淋巴结微转移及预后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中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37例Ⅰ、Ⅱ期结直肠癌患者,获取根治性手术切除的淋巴结组织学标本945枚,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单克隆抗体检测淋巴结标本中CK20表达情况,结合临床和随访资料进行生存分析。 结果(1)10例(7.3%)结直肠癌的15枚(1.6%)淋巴结出现微转移,CK20表达阳性。(2)淋巴结CK20的表达情况与Ⅰ、Ⅱ期结直肠癌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部位、手术方式、原发灶CEA表达情况、组织学类型、有无脉管神经浸润无相关性。(3)5年内复发转移的患者淋巴结CK20的阳性率为16.7%(4/24),远高于未发生复发转移患者的5.3%(6/11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82,P=0.131)。生存分析发现,CK20表达阴性组5年生存率高于表达阳性组(84.3% vs 60.0%,P=0.025)。(4)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P=0.359)、年龄(P=0.917)、肿瘤大小(P=0.547)、组织学类型(P=0.106)、原发灶CEA表达情况(P=0.069)、肿瘤位置(P=0.760)、分期(P=0.069)、手术方式(P=0.350)与Ⅰ、Ⅱ期结直肠癌患者预后无明显的相关性;而CK20表达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P=0.033),存在淋巴结微转移的患者死亡的风险是无转移的3.224倍(95% CI=1.100~9.451)。 结论CK20检测结直肠癌淋巴结微转移可以改善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分期,影响治疗方案,且与患者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癌结节对初始可切除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同期切除术预后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7月至2015年7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行同期切除的212例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资料,分析癌结节和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Cox回归模型分析癌结节对预后的影响。 结果癌结节的阳性率为43.9%(93/212),癌结节和肿瘤分化、淋巴结转移、血管浸润和神经浸润显著相关(P=0.044、0.001、0.035、<0.001),是低DFS的独立预后因素。癌结节阳性患者的OS和DFS明显低于癌结节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0.001)。淋巴结阳性的135例患者中,癌结节阳性和阴性患者的O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08),癌结节阳性患者DFS更低(P=0.003);在淋巴结阴性的77例患者中,癌结节阳性患者的OS和DFS均显著低于癌结节阴性患者(P<0.001、0.010)。 结论对于结直肠癌肝转移同期切除术后患者,癌结节和肿瘤分化、淋巴结转移以及神经浸润显著相关,且预示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