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2 毫秒
1.
目的:比较常规腹腔镜手术、腹腔镜转小切口手术和开腹手术行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近4年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手术治疗的10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LCBDE)40例。小切口组:32例,包括行LC+LCBDE中转小切口胆道探查术、取石2例。开腹组: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口取石术35例。对比、分析3组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3组均无严重并发症。腹腔镜组、小切口组在术中出血、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疼痛、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住院时间方面要优于开腹组(均P<0.05);小切口组手术时间比腹腔镜组短。结论:与开腹手术相比,LCBDE及小切口组具有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更美观等优点。但LCBDE组的适应证范围较开腹组窄,不适用于体质较差、心肺功能较差的年老患者以及不能耐受长时间气腹等患者。  相似文献   

2.
探讨两种不同微创方式治疗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效果。选择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98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胆道镜取石(LC+LCBDE),对照组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及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LC+EST)。观察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取石成功率、中转开腹率、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均少于对照组(P均0.01);而取石成功率、中转开腹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LC+LCBDE与LC+EST两种微创术式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均安全有效,但LC+LCBDE在缩短住院时间及减少住院费用等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完全腹腔镜手术、小切口手术及开腹手术行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手术治疗的21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腹腔镜胆囊切除(LC)+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 LCBDE) 69例(腹腔镜组);行LC+小切口胆总管切开取石术85例(小切口组);行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口取石术63例(开腹组).对比3组间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腹腔镜组、小切口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疼痛、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住院时间上明显优于开腹组(均P<0.05),小切口组在手术时间及气腹时间上明显少于腹腔镜组(均P<0.05).结论:LCBDE及辅助小切口手术都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痛苦少等优点.与LCBDE相比,小切口手术减少了手术时间及术中气腹时间,尤其适用于不能耐受长时间气腹及心肺功能较差的年老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LC+EST)治疗胆囊、胆总管结石的体会。方法:为6例患者行LC+EST。结果:本组病例均在术前行B超检查及MRCP检查,诊断为胆囊结石及胆总管结石,行LC+EST均获成功。手术顺利,无胆管并发症。结论:与传统的胆囊切除,胆道探查、取石,T管引流,或术中经胆囊管造影后探查胆总管以及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BDE)比较,经T管窦道行胆道镜取石,患者创伤小,痛苦轻,康复快。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腹腔镜胆囊切除术(EST+ LC)与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取石术( LC+ LCBDE)两种术式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行LC+ LCBDE术和EST+ LC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232例的临床资料.其中行LC+ LCBDE术者127例,行EST+ LC术者105例.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结石残留率、手术总时间、住院费用和住院天数.结果 两种术式的近期并发症发生率、结石残留率、平均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ST+ LC组手术总时间、手术费用均明显高于LC+ LCBDE组(P<0.01).结论 两种术式各有其适应证和优缺点.对于胆总管直径<1.0 cm、胆总管中下端结石或老年胆石症病人宜采用EST+ LC术式;对于胆总管直径>1.0cm的多发性较大结石、尤其是中青年病人应首选LC+ LCBDE术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道探查取石术(LCBDE)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将142例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71例)与对照组(n=71例)。观察组行LCBDE联合LC,对照组行经十二指肠镜Oddi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ST)联合LC。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CBDE联合LC治疗胆总管结石疗效确切,手术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经济负担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一期腹腔镜胆囊切除(LC)联合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BDE)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清石效果。方法 2018年2月~2020年2月收治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病人110例,按照取石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LC联合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ST)或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观察组采用LC联合LCBDE治疗,术后7天评估临床效果,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机体免疫细胞水平、并发症及取石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7天疼痛程度评分、肛门排气时间、卧床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7天CD3+、CD4+、CD8+以及CD4+/CD8+水平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胆道出血、感染、胆漏及血淀粉酶升高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取石成功率及结石完全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采用一期LC联合LCBDE取石治疗效果较好,胆结石的清除较为彻底,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比较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结合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BDE)、传统胆总管结石开放手术两种术式的近期疗效.2017年6月—2019年10月,108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分为观察组(LC+LCBDE术)56例、对照组(胆总管开放术)52例,对比两组手术近期相关指标、结石清除效果、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腹腔镜胆总管探查胆道支架引流术(LC+LCBDE+支架)和内镜下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ST)联合LC(即EST+LC)两种微创手术方式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肝胆外科97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52例行LC+LCBDE+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取石与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以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观察组行腹腔镜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后恢复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水平、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相比,腹腔镜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不影响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总胆红素水平,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是一种常见的胆道系统疾病,多数患者因不能自行排解而需手术清除结石,解除梗阻症状,并且控制其复发,减少术后并发症。手术治疗方式主要有开腹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RCP/EST)、LC+腹腔镜胆总管探查(LCBDE)+胆总管一期缝合或T管引流术、LC+胆总管切开取石术+LCBDE +经内镜拟行留置鼻胆管(ENBD),其中以ERCP+LC与LCBDE+LC应用最广泛。外科医师应熟知不同手术方式的适应证和疗效,综合考虑患者的身体条件、结石大小和数量、胆总管的解剖因素、经济条件,理性地选择治疗方式,往往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胡凯 《腹部外科》2011,24(3):187-188
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电子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 2008年3月至2010年12月对17例术前通过B型超声、CT或MRCP确诊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病人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电子胆道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LC十LCBDE),并与同期的25例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OC+OCHTD)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开腹与腹腔镜胆囊切除+辅助小切口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2012年5月至2013年12月,68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适宜行腹腔镜胆囊切除小切口辅助胆总管探查的病人,男性25例,女性43例;年龄23~70岁,平均年龄47.3岁.随机将68例病人分别进入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组(开腹组)与腹腔镜胆囊切除+辅助小切口+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组(小切口组).其中,腹腔镜辅助下小切口胆总管探查36例,男性12例,女性24例,平均年龄49.6岁.病程3个月至22年.并比较两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 两组病例手术全部获得成功,腹腔镜辅助下小切口组无中转扩大手术切口,术后病人均恢复良好.温氏孔腹腔引流管均于术后2~3 d无排液时拔除,两组术后4~5周行T管造影,均无胆道残石及狭窄,拔除T管.开腹组与腹腔镜辅助下小切口组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镇痛剂的使用、伤口感染、住院时间,两组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后无胆瘘及胆道残石率发生.开腹组平均住院费用(8614.1±246.4)元,小切口组平均住院费用(7451.5±113.5)元,两组平均住院费用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辅助下小切口行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疗效满意、安全可行;比开腹手术更具有微创、并发症少、恢复快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随着微创外科技术的不断完善与提高,临床上对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处理越来越多地采用微创治疗.泰州市人民医院肝胆外科及张家港澳洋医院普外科对90例临床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分别采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腹腔镜胆囊切除(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BDE+LC)和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内窥镜下括约肌切开取石术+腹腔镜胆囊切除(endoscopic retrograde holan-giopancreatography+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la-paroscopic eholecystectomy,ERCP+EST+LC)两种术式治疗,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及胆总管探查、取石、T管引流术(LCBDE)与LC联合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术(EST)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效果。方法收集260例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2组。A组(164例)行LC联合LCBDE术,B组(96例)行LC联合EST术。观察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B组,但术中出血量较B组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结石一次性清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C联合LCBDE和LC联合EST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均具有理想效果,但前者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时间较少,更适于在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LCBDE)T管引流联合胆囊切除术(LC)(LCBDE+LC)的近期效果及对患者炎性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01—2021-03淮滨县妇幼保健院普外科行LCBDE+LC治疗的88例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法分为腔镜组和开腹组,各44例.比较2组患...  相似文献   

17.
腹腔镜与内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伴胆总管结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治疗胆囊结石伴有胆总管结石的可操作性及如何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方法在2005年5月至2009年6月期间,我院共有75例胆囊结石伴有胆总管结石患者,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经内镜括约肌切开术(EST)后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21例(EST+LC组);LC后行EST治疗5例(LC+EST组);LC后行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LCBDE),术中经胆道镜取石术49例(LC+LCBDE组)。结果 EST+LC组中的21例患者,有2例因胆总管内结石太大而无法取出,中转为LC+LCBDE治疗。LC+EST组中的5例患者,LC术后均经EST治疗后取净结石。LC+LCBDE组中的49例患者中,有35例行LC+TC-CBDE经胆囊管胆道探查术,一期闭合胆囊管;14例行胆总管切开胆道镜取石术,8例一期缝合胆总管,6例放置T管。结论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伴胆总管结石是一个合理、安全、有效的方法,并具有微创、费用低及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为85例胆总管结石患者施行LCBDE的临床资料。结果 82例(96.47%)顺利完成LCBDE,其中T管引流68例,一期缝合14例;手术时间40~90 min,平均50 min;中转开腹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3例。全组患者住院7~15 d,平均11 d。1例术后T管造影结石残余,术后42 d经T管窦道取尽残石。结论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具有微创、安全的优点,是胆总管结石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LCBDE)治疗老年胆囊疾病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LCBDE治疗(LCBDE组)与内镜下Oddi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ST)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LC-EST组)的老年(≥60岁)胆囊疾病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各6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LCBDE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的低于LC-EST组(均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手术成功率、一次性手术成功率、中转开腹率、一次性结石清除率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LCBDE治疗老年胆囊疾病合并胆总管结石与LC联合EST手术效果相当,但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并发症率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20.
内镜联合腹腔镜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分别应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一期缝合(LC+LCBDE)与经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肌切开取石术+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EST)两种微创方法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治疗效果,了解两种方法有无差别。方法78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按住院号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行LC+LCBDE患者40例,行LC+EST患者38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结石数目及大小、住院费用等情况。结果分别用两种微创方法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78例患者均治愈。结果显示除在手术时间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研究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LC+LCBDE与LC+EST两种微创方法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均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