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研究分析医院感染科护理人员职业危险因素并提出自我防护对策实施效果。方法研究开展回顾性分析,研究筛选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按照开展加强护理人员自我防护干预时间前后,干预前和干预后,干预前后护理人员职业风险事件发生率比较。结果开展加强护理人员自我防护干预后,感染科护理人员职业风险事件较干预前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感染科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与患者接触紧密,危险性较高,本次研究中通过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自我防护对策,职业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对护理人员的危害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感染科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方法 2009年1月至2012年3月对我院感染科护士进行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调查及防护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调查的职业暴露中被刀、剪、针等锐器损伤及皮肤接触血液为主要危险因素,经防护知识培训干预后与干预前比较,职业暴露的发生率明显减少,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感染科护士在护理操作过程中的危险性相应增加,给护士的身心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应加强护理人员职业暴露防护知识的培训,有效避免和减少职业危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吴蕾 《家庭医药》2016,(12):112-113
目的:探讨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完善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防护措施,保障护理人员的健康,保证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安全.方法:通过对职业暴露危害影响因素的探讨及原因分析,总结其防护对策.结果:完善职业防护规章制度并完善培训教育可以降低职业风险.结论:加强对护理职业暴露的知识培训,增强护理的个人防护意识,是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外科护士日常护理工作中常见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方法为提高外科护士对职业危害的认识,加强职业防护意识,以生物、机械损伤、化学、物理及药物危害等方面对职业危害进行论述,以引起护理人员的重视,做好日常防护工作。结论职业危害防护是护理工作者迫切关注的问题,只有保护好自己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相似文献   

5.
信息动态     
目的 了解感染科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源及相关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现场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我院83名感染科护士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不同职称间护理人员压力因素差异不具有显著性.影响感染科护理人员工作的压力因素中,位列前三位的是超负荷工作、人员缺编和职业暴露.结论各级护理管理者及个人应高度重视感染科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问题,应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进行减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护理工作中的危险因素与防范措施。方法分析和总结在护理工作中出现的危险因素。结果由于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危害护理人员职业安全的因素包括物理性因素、化学性因素和生物性因素等方面,同时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也不容忽视。结论加强教育,树立防护意识,工作中严格执行操作流程,减少损伤的发生,维护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7.
糜丽梅  付冰 《北方药学》2013,(7):193-193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过程中的危险因素及相应的防护措施,降低护理风险,促进护理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方法:回顾我院手术室近年来的护理工作,结合工作实际,分析手术室护理人员经常接触到的有害物质,分析其防范对策。结果:我院手术室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可以接触生物性、化学性、物理性(电离辐射、噪声污染等)危险因素及环境、心理的危险因素,被动体位、环境危险因素、负性心理等危险因素,长时间接触上述物质可影响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结论:手术室护理人员应采取完善患者术前检查、穿戴防护服(口罩)、正确洗手、加强业务学习等措施防范职业有害物质,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同时保护自己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职业危害的防护等一系列问题,相应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保护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由于临床工作中无论是对患者的护理,还是各项侵入性医疗检查、治疗技术操作,都离不开护士的参与。护士在执行医疗护理活动过程中存在诸多的不安全因素,是发生职业损伤的高危群体。危害护士执业安全的因素有机械性、物理性、化学性、心理性、工作环境,相关损伤因素严重威胁护士的身心健康。泌尿外科护士的职业损伤及防护除了具有一般特点外,另有其特殊性,本文就泌尿外科护士职业安全防护的现  相似文献   

9.
护理人员职业危险因素与防护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存在的职业危险因素,及应采取何种防护措施。方法强化职业安全措施,创建护理安全文化;加大社会资源投入,完善防护制度;加强对防范的重视程度,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纠正不良护理行为,预防锐器伤;防止二次污染和交叉感染的发生。结果严格执行防护措施,避免各种职业危险因素所造成的伤害,保证工作安全。结论充分认识护理人员工作中存在的各种职业危险因素,并制定行之有效的各项防护措施,提高护理人员自我保护意识,减少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护理人员是临床工作中的主力军,经常接触侵入性治疗和护理操作,是发生职业损伤的高危人群。由于目前护理人员对职业损伤的危害认识不足,防护意识不到位,使职业暴露的危险性明显增加。为减少损伤的发生,树立防护意识,积极采取防护措施,才能维护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从而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1.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调查我科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病例。分析原因。提出护理对策。结果:与意识障碍、多发伤、年龄大、合并其它疾病有密切关系。结论:早期沐舒坦雾化吸入、行之有效的排痰措施和加强基础护理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针刺伤的原因及其常见情况,探讨有效的职业防护对策。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被针刺伤的护理情况及原因进行调查。结果被调查的护士中有90例护士有不同程度的针刺伤,占所有被调查护士人数的45.0%;注射器用后处理时受到针刺伤的人数最多,占33.3%;受伤后伤口处理正确的占45.6%,绝大多数护理人员对针刺伤后的处理不规范。结论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该增强职业防护意识,同时注意加强职业防护管理。注意废弃的一次性医疗用品严格按照规程执行,尽快采用防刺性护理工具。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医院药房药师面临的职业危害因素,以加强其自我防护意识。方法:从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心理因素等多方面入手,分析原因,并探讨对策。结果与结论:药师应重视职业危害,强化教育和培训,提高自我防护意识,避免职业危害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239名实习护生针刺伤回顾性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秀川  张颉 《淮海医药》2013,31(5):392-394
目的了解实习护生发生针刺伤的危险因素,探讨相应的预防对策。方法对2012年进院,实习即将结束实习的专科护生进行针刺伤回顾性问卷调查,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39名实习护生中有194名在近8个月内发生过针刺伤,发生率81%,共发生针刺伤287次。针头与其它医用垃圾混放,徒手分拣医用垃圾,双手回套针帽,手持针头时经常以锐利面对着他人等因素均为针刺伤发生的危险因素;带教老师开展过有关针刺伤的培训,用工具将针头取出后再分类处理医用垃圾为防止针刺伤发生的有效措施。结论制定规范的医疗废弃物处置流程,减少针头裸露时间,加强医院及带教老师对实习护生的职业防护培训,加强实习护生技能培训及综合素质培养,养成良好的习惯为预防针刺伤发生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综合分析NICU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医源性损伤(包括有:感染、化学、噪音、辐射方面的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等方面的职业危害,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由此得出NICU存在的多种护理职业危害可以得到相应的防护。需提高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  相似文献   

16.
艾滋病患者职业暴露与防护的护理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赟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5):102-103
目的:对艾滋病患者职业暴露和防护管理进行探讨。方法:选择2005年1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艾滋病患者15例,提出了即时的防范对策,不断加强医务人员的全面防护的相关教育及培训,预防传染的发生,以减少医务人员HIV职业暴露的发生。结果:15例患者中13例病灶好转后转院,1例死亡,1例因放弃治疗而终止,在护理过程中医务人员没有发生任何传染,防护率达到100%,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结论:HIV的职业暴露影响重大,应提高认识,加强管理,才能预防传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医务人员发生HIV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应急对策。方法对医院2011年1月发生的一起严重的医务人员HIV职业暴露事件进行应急处理以及临床干预。结果同一暴露源共发生HIV职业暴露4人,均为护理人员,经半年随访,未发生HIV医院感染。结论低年资护理人员是发生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主要原因是安全防护意识差、操作不规范及应变能力欠缺所致;应加强医务人员卫生职业安全教育、加强自身防护、落实标准预防等措施减少职业暴露事件的发生,保护医务人员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HIV感染患者的手术护理配合及职业防护分析。方法回顾分析和总结8例HIV感染患者的手术护理经过和正确的职业防护。结果术前做好相关准备,手术护理谨慎细心,职业防护流程顺畅,措施到位。结论正确合理的护理配合方法有助于手术顺利完成,也有利于职业防护。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血液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提出防控医院感染的护理措施,降低血液科医院感染发生率.方法 收集2013年5月至2015年4月本院血液科病例临床资料,对其中发生医院感染的病例的干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诱发血液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进行多元素回归分析,最后提出护理措施.结果 180例血液科病例发生医院感染21例,占11.7%,其中以白血病患者最多,占24.0%.年龄>60岁、手术时间>2周、使用呼吸机(侵入性操作)、化疗和使用二联或多联抗菌药物是诱发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血液科室是发生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同样诱发血液科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也较多,血液科室应关口前移,从源头强化对危险因素的管理,切实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保障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提高检验科工作人员职业感染的防护行为。方法:对检验科医务人员职业感染防护知识和行为进行调查,举办针对性的职业感染防护知识培训班,完善设施、现场督导,签订职业感染防护责任告知书,制定感染防护流程并贴在上墙等措施。结果:检验科工作人员职业感染防护依从性得到较大提高,按要求穿戴防护用品的平均概率由原来的32%上升到72%(X^2=269.51,P〈0.0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个性化教育、完善设施、现场督导、责任告知、优化防护流程等多项措施相结合,能有效地提高检验科工作人员职业感染防护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