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系统生物学着眼于系统组成成分的构成、动态与发生,与中药对机体的整体而又动态的调节相符合,它的出现给中药研究带来了曙光。作为系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蛋白质组学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多。本文综述了蛋白质组学的常用技术以及近三年来这些技术在中药复方、中药有效部位和中药活性成分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运用蛋白质组学方法,研究川芎提取物对60Coγ电离辐照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川芎提取物和辐照(ioning radiation,IR)组,用60Coγ射线作为辐射源建立辐射损伤动物模型.运用蛋白质组学方法、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sobaric tags for relative and...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转移潜能异质性,并探讨生物通路在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异质性中的关键性作用。方法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 TRAQ)技术和二维液相色谱串联质谱(2D-LC–MS/MS)量化和鉴定纯化不同转移风险组膀胱癌差异表达蛋白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一步分析鉴定显著差异表达蛋白质并与既往相关文献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生物通路的改变与浸润性膀胱癌异质性的调节密切相关。代谢相关通路参与了肿瘤的恶性生物学行为。显著改变的代谢通路包括糖酵解/糖异生通路、戊糖磷酸化通路、丙酮酸代谢通路、谷胱甘肽代谢通路等。结论遗传信息处理KEGG通路在决定浸润性膀胱癌恶性表型中起到重要作用。蛋白质量化分析结合KEGG通路分析有利于揭示膀胱癌发病机制并指导膀胱癌分子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随着后基因时代的到来,蛋白质组学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与蛋白质相关的药物研究在这一领域也取得了巨大的进展。本文主要介绍了蛋白质组学的主要技术,和蛋白质组学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5.
21世纪,科学家面临着从基因组到蛋白质组的转变,蛋白质组学的出现预示了生命科学进入了新纪元——后基因组时代,并且成为基因组和药物发现之间的桥梁。由于几乎所有的药物都是通过蛋白质发挥作用,蛋白质组学在药学研究中的应用,大大加速和简化了新药开发的过程。在药物作用靶点的识别与验证、药物耐药机制的探索、药物毒理学研究等方面已显示出巨大的潜力。本文主要就蛋白质组学的产生背景、相关概念、相关技术及其在药学研究中的应用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6.
《中国海洋药物》2009,28(2):61-66
介绍新兴蛋白质组学研究关键技术的原理及其优势和不足,并对这些研究技术在海洋药物研发中的应用情况进行综述,以期为新型海洋药物的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王菊  张莉民  刘鲁  贾志伟  仲英 《齐鲁药事》2007,26(7):419-421
蛋白质组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其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将大大加速和简化新药的研发过程。本文对蛋白质组学及其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刘幸  周虎 《药学进展》2014,(2):89-96
蛋白质组学发展至今已日趋成熟,在生物医药相关领域研究中的应用显著增加,与之相关的样品制备技术、蛋白定量方法及先进的质谱仪器也得到了快速发展。网络药理学是近年来提出的新药发现新策略,是药理学的新兴分支学科,它从整体的角度探索药物与疾病的关联性,发现药物靶标,指导新药研发。将蛋白质组学技术应用于网络药理学研究用,加速药物靶点的确认,从而设计多靶点药物或药物组合。综述了蛋白质组学技术的新近研究进展,并简单概述了其在网络药理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蛋白质组学在药物毒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一切生命活动无不与蛋白质有关。蛋白质组学是研究细胞内蛋白质组成及其活动规律,对不同时间和空间发挥功能的特定蛋白质群体的研究。本文重点介绍了蛋白质组学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技术,在药物毒理研究中临床前、临床中发现毒性标志物以预测或早期发现药物毒性及毒性作用机制的研究,并简单阐述了蛋白质组学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蛋白质组学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近年来,蛋白质组学技术飞速发展,尤其在药物的靶点确认、药物作用机制等研究中,发挥出了其极大的技术优势,明显地提高了药物发现的效率。该文对蛋白质组学的基本方法、新技术以及它在药物靶点的发现和确认、阐明药物作用机制、药物毒理学、耐药相关机制研究、临床医药研究等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Mycotoxin zearalenone (ZEN) is a secondary metabolite produced by some Fusarium species that contaminate a large variety of grains and feedstuffs worldwide. ZEN has been associated with a wide variety of adverse health effects including hepatotoxic, hematologic, immunotoxic and genotoxic. In order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mechanism of ZEN toxicity, a proteomic approach was applied to characterize cellular responses of hepatocarcinoma cells (HepG2) to ZEN exposure. Protein extracts from cultured HepG2 cells treated with 100 µm ZEN for 8 h, as well as extracts from control cells. The screening method applied to compare the proteome was based on the stable isotope approach of isobaric tagging for relative and absolute quantification (iTRAQ). This study identified 982 proteins, among which peptides and their corresponding proteins were identified and quantified by 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 Ingenuity pathways analysis software was then used to determine the biological functions and canonical pathways associated with the ZEN‐responsive proteins. Copyright © 2012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2.
PDCA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建立一个可控的管理系统,以确保其全面的工作质量.方法:应用经典的戴明环(PDCA)管理方法,使ADR监测工作程序化.结果:通过PDCA循环制定ADR监测标准工作制度、标准操作规程、考核其工作绩效,从而使其得到临床初步认可.结论:PDCA管理可用于提高ADR监测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3.
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学及药敏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甘永雄  肖礼民  罗利剑 《中国药师》2010,13(12):1787-1789
目的:明确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病原学及药敏学特点,指导合理用药。方法:对确诊的140例ICU内VAP患者的下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140例VAP患者下呼吸道分泌物共培养出病原菌402株,其中G-菌295株(73.38%),G^+菌59株(14.68%),真菌48株(11.94%)。排在前5位的G^-菌分别是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分离所得的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和阿米卡星的耐药率〈30%;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30%;鲍曼不动杆菌除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外,对其他药物的耐药率均〉50%;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复方磺胺甲嗯唑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27.6%和34.5%),对其他药物的耐药率均〉70%。59株G^+菌中主要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耐药性严重,但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的敏感率均为100%。结论:VAP患者的主要病原菌为G^-且存在较严重的耐药现象,混合感染现象严重,进行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性分析对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治疗VAP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18种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不良事件文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18种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不良事件文献分析报道。了解其基本情况和文献研究趋势,为中药注射剂合理使用、安全警戒以及风险管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国内文献检索到的18种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不良事件文献分析报道进行分类调查。结果:18种中药注射剂涉及不良反应病例5816例。其中,刺五加注射液、参麦注射液、茵栀黄注射液不良反应最多,均超过900例(共占74.95%);双黄连、刺五加、鱼腥草和茵栀黄4种中药注射剂部分生产企业叫停,其ADR/ADE文献发表量与监管作用相辅相成。ADR/ADE多发生于>40岁年龄组,出现时间多发生于用药后的30分钟。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过敏反应(74.15%),死亡率0.17%(10例)。结论:临床应重视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不良事件。加强上市后安全性再评价和合理用药应是当前中药注射剂研究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数(ADR)作为药品安全监管水平的重要指标,并基于药品安全监管水平与人力资源的关联度分析,以及对药品安全人力资源的状况分析,提出了提高药品安全人力资源质量的策略:加强培训和教育、提升科学装备和规范工作流程。  相似文献   

16.
17.
药物临床试验伦理审查中常见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促进我国药物临床试验伦理审查质量的提高.方法:回顾性分析药物临床试验伦理审查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介绍我院改进伦理委员会工作的实际操作经验.结果和结论:伦理委员会重视审查研究方案的科学性,审查知情同意书与方案的一致性,以及委员主动检索相关文献等,可以提高伦理审查的质量.  相似文献   

18.
病例对照研究应用于药品不良反应评价有其独特优势,应用Meta分析方法对多个病例对照研究进行定量的统计分析,能够提高研究的证据级别,确定药物与不良反应之间的因果关联。本文对病例对照研究的Meta分析方法在药品不良反应中的应用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9.
梁燕  王凌  王蕊  常臻  钟延强  邹豪 《药学实践杂志》2013,31(6):424-427,466
目的柳氮磺吡啶肠溶片(sulfasalazine enteric—coated tablet,SECT)属于口服不易吸收的药物,其人体药动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研究存在一定难度。本研究通过评价不同厂家生产的两种制剂的生物等效性,建立SECT的研究方法。方法对24名健康男性志愿者按随机交叉自身对照的方法,给予单剂量口服500mg SECT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两次试验间隔为1周,分别测定血浆柳氮磺吡啶(sulfasalazine,SS)、磺胺吡啶(sulfapyridine,SP)、5-氨基水杨酸(5-aminosalicylic acid,5-ASA)浓度。结果血浆中SS、SP、5-ASA的药动学参数如下:以AUC0→t计算,受试制剂SECT中SS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8.8±24.1)%;SP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5.0±25.0)%;5-ASA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4.1±22.0)%。以AUC0→∞算,受试制剂SECT中SS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6.9±23.4)%;SP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4.1±25.0)%;5-ASA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3.6±22.2)%。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基本一致,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主要药动学参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两家厂家生产的SECT,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在健康中国人体内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20.
韩梅 《中国药物警戒》2010,7(12):722-725
本文介绍了队列研究的基本概念与设计、队列研究方法用于评价药品不良反应的具体实施方法,论述了队列研究评价药品不良反应的现状以及队列研究和新药Ⅳ期临床试验在药物安全性评价研究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