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做创右腋下小切口心脏不停跳手术体外循环管理方法。方法:对41例微创右腋下小切口心脏不停跳手术体外循环管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预后均良好,无死亡病例,其中10例出现血红蛋白尿,1例室缺患者术后发生残余漏,1例出现体外循环中引流不畅。结论:微创右腋下小切口心脏不停跳手术体外循环管理可以缩短体外循环时间,避免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确保患者安个及手术成功。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胸腔镜再次心脏瓣膜手术的体外循环管理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行胸腔镜再次心脏瓣膜手术患者的体外循环及围术期资料。所有患者采用全身麻醉,经皮上腔静脉插管联合股动静脉插管建立外周体外循环,不阻断升主动脉维持心脏跳动或室颤状态在胸腔镜下完成手术。结果全组患者25例,其中再次二尖瓣置换术11例、同期三尖瓣成形术2例及左房血栓清除术1例;再次三尖瓣置换术10例;再次三尖瓣成形术4例。手术时间1.8~9.5 h[(3.3±1.6)h],体外循环时间37.0~154.0 min[(96.5±26.9)min],最低体温(32.4±1.5)℃。20例患者心脏跳动下完成手术,5例患者室颤下完成手术。全组患者发生围术期并发症6例(24.0%),术后院内死亡3例(12.0%)。结论胸腔镜下再次瓣膜手术能够在外周体外循环主动脉不阻断技术支持下实施,体外循环管理的重点在于维持充分的静脉引流和灌注流量,注意心脏和大脑等重要脏器的保护。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发生难治性低氧血症患者行静脉-静脉体外膜肺氧合(veno-venous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VV-ECMO)支持的疗效,探讨其发生院内死亡的影响因素。方法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发生难治性低氧血症患者12例,均行VV-ECMO支持治疗,治疗时间均≥24 h,观察患者VV-ECMO治疗期间发生插管处出血、术区出血、鼻出血、泵功能障碍、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及VV-ECMO撤机成功情况;比较VV-ECMO治疗前与治疗24 h后氧合指数、血浆乳酸水平、心率、平均动脉压、血管活性药物指数。根据患者存活出院情况分为死亡组4例和生存组8例,比较2组年龄、VV-ECMO治疗前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评估(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 APACHEⅡ)评分、VV-ECMO治疗24 h氧合指数等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难治性低氧血症患者行VV-ECMO治疗后发生院内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 12例患者VV-ECMO治疗时间为(1...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被迫改变为体外循环下施术的原因和处理、预防措施。方法  1999~2 0 0 1年不完全统计 OPCAB手术 143例 ,术中 2 3例出现严重影响手术继续进行的心律失常、血压波动 ,其中 6例 (3% )术中被迫转变为体外循环下施术 ,其直接原因是 :1不能转复的严重心律失常 (4例 )。 2不能耐受显露靶血管牵拉心脏而出现持续性血压下降 (2例 )。结果 紧急转变为体外循环下完成手术。无手术死亡和术后早期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术前准备不充分、手术适应证选择不当和术中对意外情况处理欠妥与发生术中被迫改变术式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肾功能不全患者心脏手术围手术期管理的临床经验.方法:对1998年8月至2009年3月中国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院收治的24例(其中18例为冠心病,4例为风湿性心脏病,1例为主动脉瓣病变合并冠心病, 1例为二尖瓣病变合并冠心病)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心脏手术围术期治疗进行总结.结果:18例冠心病患者中10例在体外循环下完成手术,8例在非体外循环下完成手术.2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行双瓣置换术,2例行二尖瓣置换术.1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加主动脉瓣置换术,1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加二尖瓣置换术.术后均进行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透析6 h后患者心率、中心静脉压、肌酐和尿素氮较未透析时明显下降(P < 0.05),而平均动脉压、动脉血氧分压较未透析时明显升高(P < 0.05).围术期3例患者死亡, 3例患者放弃治疗, 其余18例患者中有5例改为内科规律透析治疗,10例患者肾功能恢复到术前水平出院后尿量恢复未再透析治疗,术后随访(28.5 ± 25.4)个月,心脏症状均消失,生存质量明显提高. 结论:CRRT是肾功能不全患者心脏术后围术期治疗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合并甲状腺功能低下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术后重症护理。方法:对25例冠心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低下患者行CABG,术后第1 d开始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并检测甲状腺激素水平,记录患者专科护理措施。结果:1例重度甲状腺功能低下患者体外循环下手术因心脏复跳困难死亡,24例生存者均为心脏不停跳手术方式。其中21例为非体外循环手术,1例于术后4 d出现肺部感染,给予再次气管插管治疗,3例发生术后低心排出量综合征,循环不稳定,放置IABP辅助循环。结论:冠心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低下患者,术前应准备充分;体外循环下手术对甲状腺激素水平影响较大,应密切注意;甲状腺功能低下患者容易发生低心排出量综合征。维持甲状腺激素水平、循环稳定,是术后重症护理的要点。  相似文献   

7.
心脏直视术后并发精神障碍的原因分析及护理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心脏术后精神障碍的病因及护理策略.[方法]对763例心脏直视手术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心脏术后发生精神障碍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预后及护理策略.[结果]本组有13例患者出现精神障碍并发症,发生率为1.7%,其中1例死亡,其余12例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术后精神障碍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应采取综合护理措施,提高治愈率,改善疾病预后.  相似文献   

8.
术后出血是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的常见并发症和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体外循环术后出血原因复杂 ,其中体外循环对血小板的机械性破坏以及血小板被激活后所发生的粘附和聚集导致术后血小板数量减少和功能的减退是主要原因之一[1 ] 。本实验在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 (CPB)中 ,采用术前分离部分自体血小板并在体外循环结束后回输的方法 ,以减少体外循环血小板破坏、血小板功能变异和术后出血 ,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1 研究对象 选择 1 997年 7月~ 2 0 0 1年 5月间先天性非紫绀型心脏病患者共 1 6例 ,随机分为自体血小板回输组和对照组。年龄…  相似文献   

9.
心脏骤停是围手术期最为严重的并发症,我院1972~1991年间,在8753例麻醉手术中,11例围手术期曾发生心脏骤停,其中在术后24h内发生6例,未能复苏;麻醉手术期间发生5例,4例复苏成功,痊愈出院,1例皮层下存活2周自动出院,出院后1周死亡。现将麻醉手术期间心脏骤停5例报告如下。1 病历简介1.1 例1.女,55岁,胆囊炎、胆石症,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术。在反复探查胆道时,发生心脏骤停。即刻气管插管,控制呼吸,胸外心脏按压,肾上腺素1mg,静脉注入,1min心脏复跳,继之呼吸恢复。心电图示:  相似文献   

10.
心脏性猝死是指由于心脏原因引起的无法预测的自然死亡。在急性症状开始的 1小时内发生心脏骤停 ,导致脑血流的突然中断 ,出现意识丧失 ,病人如经及时救治可获存活 ,否则将发生生物学死亡。心脏骤停后 4~ 6分钟内发生不可逆性损害 ,随后经数分钟过渡到生物学死亡。一般情况下心脏骤停 3 0分钟后 ,经积极抢救而未复苏成功者则认为治疗无效而终止复苏。最近我院有两例心脏性猝死达 40分钟以上 ,经综合抢救措施的积极实施而获成功复苏。现总结如下。例一 ,患者 ,王某某 ,男 ,84岁 ,病例号 0 93 2 7,退休教师 ,于 2 0 0 0年 7月 13日随单位健康…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辅助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在左主干严重病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择期行体外循环辅助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左主干严重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体外循环时间30~75min,左乳内动脉-前降支桥30个,远端吻合口数2~5个;术前植入主动脉球囊反搏1例,术中及术后植入主动脉球囊反搏2例;术后死亡2例;随访6个月~2a,失访3例,死亡2例,余患者均恢复良好。结论体外循环辅助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左主干严重病变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心血管白塞病的外科治疗经验及教训,探讨改进心血管白塞痛的外科治疗的方法.方法:2004年10月至2010年11月,我院心血管外科共收治了主动脉辩关闭不全心血管白塞病的患者10例,有4例进行了1次手术,6例进行了2次手术.结果:10例患者第1次行主动脉瓣置换术后,1例患者因为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9例出院继续药物治疗.第1次手术治疗出院后的9例患者中,有6例出现了术后辩周漏,其中1例经过第2次行心脏原位移植,术后因为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另5例经过第2次主动脉瓣置换手术,其中4例术后,再出现瓣周漏,最终因为严重低心排出量综合征而死亡;本组共4例长期存活.结论:外科治疗心血管白塞病,易并发瓣周漏,病死率高,故手术治疗应慎重,正确选择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开放性心脏外伤的救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总结开放性心脏外伤的救治经验。方法:对近十年收治的36例开放性心脏外伤病人的救治过程及手术方法进行回顾。对28例行急诊手术,其中21例在急诊室手术,7例在手术室手术。使用左前外侧切口6例,右前外侧切口15例,正中切口7例。18例直接缝合心脏伤口,10例在体外循环下手术。结果:本组17例死亡,其余病人均康复。最主要的死亡原因是入院前病情延误。手术治疗的病人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气胸(3例),胸腔感染(2例),创口感染(1例),经合理处置均消失。对6例右心室损伤病人、2例左心室损伤病人和6例瓣膜置换病人随访6个月-4年,手术效果满意,无明显后遗症。结论:明确的诊断、快速合理的急救方法是心脏开放性外伤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胸腔镜再次心脏房室瓣手术的麻醉处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行胸腔镜再次心脏房室瓣手术患者的麻醉及围术期资料。所有患者采用静吸复合双腔支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经皮上腔静脉插管联合股动静脉插管建立外周体外循环,不阻断升主动脉,在胸腔镜下完成手术。结果本组患者25例,其中2例为第3次心脏手术。再次二尖瓣置换术11例、同期三尖瓣成形术2例及左房血栓清除术1例;再次三尖瓣置换术10例;再次三尖瓣成形术4例。手术时间(3.3±1.6)h,体外循环时间(96.5±26.9)min,最低体温(32.4±1.5)℃。20例患者心脏跳动下完成手术,5例患者室颤下完成手术,心脏切口缝合完毕后仍室颤者体外电除颤复跳。术后机械通气时间(55.9±114.0)h,重症监护室滞留时间(105.3±158.6)h,住院时间(9.5±6.3)d。全组患者发生围术期并发症6例(24.0%),术后院内死亡3例(12.0%)。结论胸腔镜下再次房室瓣手术能够避免正中开胸的风险,麻醉处理的重点包括术前评估、单肺通气、建立外周体外循环、注意心肌保护、避免体循环进气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肺动脉瓣狭窄于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52例肺动脉瓣狭窄的病例,均于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手术,其中,单纯肺动脉瓣交界切开术29例,右室流出道跨瓣环心包补片加宽术15例,肺动脉瓣交界切开术加右室流出道肥厚肌束部分切除术8例。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无术后严重并发症。随访6个月-2年,心功能恢复0-Ⅰ级。结论: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的手术治疗肺动脉瓣狭窄是一种安全、效果优良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6.
在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术后早期发生的心包填塞称为急性心包填塞,在术后7天以后的称为迟发性心包填塞,迟发性心包填塞,在临床上是罕见的。据国外文献报告,至1981年只有51例。上海胸科医院报告在1623例低温直视及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中,仅发生3例。我院自1975年8月至今。在1352例体外循环直视手术中。术后发生迟发性心包填塞共4例。占0.3%,其中2例死亡。迟发性心包填  相似文献   

17.
术中改变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式的原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中被迫改变为体外循环下施术的原因和处理、预防措施。方法:1999年3月-2001年3月不完全统计OPCAB手术143例,术中23例出现严重影响手术继续进行的心律失常、血压波动,其中6例(3%)术中被迫转变为体外循环下施术,其直接原因是:①不能转复的严重心律失常(房颤并室上速1例,室速、室颤3例)。②不能耐受显露靶血管搬动心脏而出现持续性血压下降(2例)。结果:肾急转变为体外循环下完成手术。无手术死亡和术后早期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术前准备不充分,手术适应症选择不当和术中对意外情况处理欠妥与发生术中被迫改变术式的直接原因有关。  相似文献   

18.
<正> 我科自开展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以来,138例中共发生7例早期心脏骤停,6例复苏成功。其中5例痊愈出院,随访至今无后遗症。一例后期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一、临床资料(一)、例数共发生7例早期心脏骤停,占总数的7/138(5%),其中先天性心脏病5例(法乐氏四联症3例,室间膈缺损1例,法乐氏三联症1例),风湿性心脏病2例(二尖瓣关闭不全伴狭窄)。(二)、手术方式及术前心功情况 3例法乐氏四联症诊根治术,1例室缺修补术,1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CPB)心脏不停搏下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修补的临床疗效。方法53例ASD患者,采用胸部正中切口开胸,常规方法建立体外循环,不降温,阻断上、下腔静脉,升主动脉不阻断.切开右心房后,根据房间隔缺损大小、形状以及缺损边缘的组织情况,采用直接缝合38例,自体心包补片修补15例。其中3例合并部分肺静脉异位引流,2例为下腔型房间隔缺损,均改为停搏下完成手术。结果全组无死亡。术后1例出现Ⅱ度房室传导阻滞,出院前转为正常,3例复查B超发现小残余分流,余均恢复顺利,无术后并发症。结论体外循环心脏不停搏下继发孔型ASD修补安全、易行,对于大多数单纯ASD患者,可以作为常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0.
王海燕  张媛媛  张林虹 《全科护理》2020,18(2):188-188,191
[目的]探讨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2018年11月185例先天性心脏病婴幼儿在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直视手术后的临床资料,总结早期发生神经系统症状的观察及护理措施。[结果]185例患儿中出现神经症状11例,其中2例因多脏器衰竭而死亡,其他患儿给予相应的治疗、护理措施后顺利出院。[结论]先天性心脏病婴幼儿在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直视手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要早期发现,及时给予对症治疗和护理,可有效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