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及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选取临床确诊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应用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及前列地尔治疗,对照组40例应用甲钴胺及前列地尔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7%,显效率45%;对照组总有效率77.5%,显效率2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及P<0.05)。两组治疗后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提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后治疗组神经传导速度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依帕司他、甲钴胺及前列地尔三药联合治疗能够提高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甲钴胺与前列地尔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方法对2009年6月至2010年5月无锡市滨湖区中医院住院治疗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20例,随机分为甲钴胺组,前列地尔组及联合组,每组40例,甲钴胺组给予甲钴胺单独治疗,前列地尔组给予前列地尔单独治疗,联合组给予甲钴胺与前列地尔联合治疗,观察3组患者临床疗效及神经传导速度(MNCV和SNCV)。结果治疗后,联合组神经传导速度增加的幅度明显高于单独用药组(P<0.05);联合组的显效率和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单独用药组(P<0.05)。结论甲钴胺与前列地尔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付晶晶  赵娟 《中国药房》2011,(16):1468-1470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联合甲钴胺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4例)。2组除了给予常规药物控制血糖外,均给予甲钴胺0.5mg,tid,口服;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10μg,qd,静脉滴注;2组均2周为1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后症状改善、正中神经(MN)和腓总神经(CPN)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药品不良反应等。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显效率分别为48.1%和22.0%;总有效率分别为81.4%和6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MNCV和SNC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2周后MNCV、SNCV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MNCV、SNCV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见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结论:前列地尔联合甲钴胺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效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4.
徐爱花  徐海燕  章丹 《海峡药学》2013,25(2):180-181
目的观察依帕司他与甲钴胺联合治疗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DP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采用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片治疗;对照组32例,单用甲钴胺片治疗。两组均以4周为1疗程,连续治疗2疗程。观察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NCV)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9%,明显高于对照组65.6%,差异有显著性(P<0.01)。NCV改善情况,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帕司他与甲钴胺片联合应用可明显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片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优于单药治疗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效果。方法将84例DP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治疗组给予前列地尔联合甲钴胺治疗;对照组仅给予甲钴胺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结果治疗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后正中神经、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均快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治疗后正中神经、腓总神经(MNCV)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甲钴胺治疗DPN疗效安全有效,在改善和恢复DPN患者功能及其神经传导速度方面取得较明显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联合甲钴胺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并伴有不同程度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28例)在常规应用口服降糖药物或胰岛素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加用前列地尔(前列腺素E1)5μg加入10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甲钴胺500μg肌内注射,每天1次;对照组加用红花注射液20mL加入10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两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总有效率约为87%,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较对照组均有明显好转(P<0.01)。甚至部分患者尺神经、胫神经和腓总神经传导速度恢复正常。结论前列地尔与甲钴胺合用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较红花针联合甲钴胺的疗效有了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依帕司他与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对比,进而评价依帕司他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按照完全随机法分为依帕司他组和甲钴胺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在有效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分别给予依帕司他及甲钴胺口服,随访观察药物的疗效及两组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等。结果 依帕司他组显效20例,有效16例,总有效率90.00%;甲钴胺组显效15例,有效13例,总有效率70.00%,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帕司他与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均可改善周围神经的传导速度,但依帕司他有效率更高,传导速度改善更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治疗高龄患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选取100例确诊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高龄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给予依帕司他及甲钴胺治疗,对照组50例给予甲钴胺治疗,疗程12周,观察两组患者的TCSS(Toronto临床评分系统)评分及双侧MCV和SCV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TCSS评分及双侧腓总神经传导速度(MCV和SCV)显著改善(P<0.05),但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治疗高龄患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理想,且优于单药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腓总神经及正中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在大连市友谊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80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组,试验组40例,采取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对照组40例,采取甲钴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腓总神经及正中神经传导速度。结果试验组腓总神经及正中神经传导速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系意义(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采取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治疗可以明显改善其神经传导速度,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入组70例DPN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患者接受前列地尔联合甲钴胺治疗,而对照组34例患者仅接受甲钴胺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44%,远高于对照组的52.94%(P0.05)。治疗组治疗后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MNCV、SNCV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毒副反应发生。结论前列地尔联合甲钴胺治疗DPN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联合丹红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符合标准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观察组加用前列地尔及丹红,治疗2周后比较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2周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较治疗前均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观察组患者改善更明显(P<0.05).疗程结束后观察组患者心绞痛临床缓解总有效率90.00%,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87.50%,均分别高于对照组的70.00%及72.50%,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丹红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依帕司他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2型糖尿病伴有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依帕司他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依帕司他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取得的治疗效果比对照组的治疗效果明显起作用(P<0.05),观察组和治疗组的神经传导速度在治疗后得到了明显的改善(P<0.01),但是观察族的效果更好。结论马来酸桂哌齐特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时联合使用依帕司的治疗效果比单纯的应用依帕司他的治疗效果要更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脂微球注射液联合银离子敷料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04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给予前列地尔脂微球注射液10μ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中静脉滴注,qd;足部溃疡给予0.9%氯化钠清洗后,按溃疡面积给予爱康肤银离子敷料贴于创面。对照组患者给予丹参注射液20 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qd,足部溃疡给予0.9%氯化钠清洗后,用碘伏、双氧水消毒杀菌,创面用无菌纱布覆盖并固定于创面。两周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治疗2个疗程。观察所有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胫后神经传导速度、足部动脉血流速度、踝动脉/肱动脉(ABI)值、溃疡面分泌物细菌培养结果、换药次数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黏度、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均低于同组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胫后神经传导速度、足部动脉血流速度、ABI值及溃疡面分泌物细菌阴性例数均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换药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治疗组患者出现1例左上肢静脉炎外,其他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前列地尔脂微球注射液联合银离子敷料治疗糖尿病足,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阿米替林联合α-硫辛酸治疗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10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给予阿米替林联合α-硫辛酸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α-硫辛酸。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症状、体征及神经传导速度。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前者临床缓解率明显比对照组高,前者神经传导速度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中,采用两种药物联合的方法比单纯采用一种药物的效果更佳,患者满意度更高,副作用更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联合甲钴胺辅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DPN患者8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38例。在控制血糖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甲钴胺500μg肌内注射,每天1次,连续14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10μg+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续14d。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6%高于对照组的6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CV)及感觉传导速度(SCV)均快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MCV及SCV均快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甲钴铵辅治DPN,对神经传导速度及症状、体征的改善均有良好作用,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凯时联合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以评价其临床价值。方法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凯时联合α-硫辛酸治疗;对照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予维生素B12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密歇根症状评分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各症状密歇根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对照组感觉减退、麻木症状密歇根评分低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组刺痛、烧灼感症状密歇根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正中神经和腓神经的MCV、SCV均高于治疗前,且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凯时联合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法联合弥可保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2月-2010年2月我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弥可保治疗,观察组采用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法联合弥可保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证候、体征评分较对照组低伊〈0.05),神经传导速度较高(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18%,对照组65.91%,疗效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法联合弥可保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联合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辅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效果。方法将DPN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前列地尔和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甲钴胺。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周围神经传导速度。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高于对照组的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均快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的MCV及SCV均快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能有效治疗DPN,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