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肾癌的临床效果及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行手术治疗的121例肾癌患者临床资料,观察生存率情况及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121例肾癌患者行。肾癌根治性切除术99例,保留肾单位手术20例,射频消融1例,姑息手术1例;术后1、3、5a总生存率分别为97%、84%、63%,中位生存时间为66.8个月;病理分级、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年龄、病理类型、有无症状、高血压及静脉瘤栓是肾癌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年龄、组织病理分级、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无症状,高血压及静脉瘤栓对判断肾癌手术后患者的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细胞周期素E和增殖细胞核抗原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与胃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到128例胃腺癌组织中cyclin E蛋白和PCNA的表达,分析其表达状况及生存率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结果:128例胃癌中57例cyclin E蛋白阳性表达(占44.5%),PCNA LI≥50%者60例(占47%);cyclin E蛋白表达水平和PCNA LI均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脉管侵犯、运距离转移及TNM分期呈正相关(P=0.001),与肿瘤组织学分级无相关性(P>0.05)。PCNA LI与cyclin E表达呈相关性(P=0.001)。多因素分析PCNA与cyclin E蛋白表达水平分别是独立的预后指标。结论:PCNA和cyclin E的异常表达与胃癌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cyclin E异常表达合并PCNA LI≥50%的胃癌患者手术后预后最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肾细胞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与肾癌临床分期、病理分级、组织学类型、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40例肾细胞癌和10例正常肾组织标本中VEGF和PCNA的表达。结果正常肾组织与肾细胞癌组织中VEGF和PCNA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在不同病理分级肾细胞癌中,高分化组、中分化组的VEGF和PC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与低分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在不同临床分期肾细胞癌中,VEGF阳性表达率随临床分期的升高而逐渐升高;PCNA阳性表达率随临床分期的升高有升高的趋势。在不同组织类型肾细胞癌中.VEGF和PCNA阳性表达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EGF在肾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肾癌的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有相关性,其高表达与肾细胞癌的浸润转移密切相关。PCNA的表达与肾癌的病理分级具有相关性,能较为客观、准确地反映肾癌的恶性程度。  相似文献   

4.
肖辉 《医学临床研究》2004,21(12):1388-1390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临床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的差异 ,阐述其手术病理分期的优点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 1997~ 2 0 0 3年收治经手术治疗的 9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 ,将术前临床分期与术后病理分期进行比较 ,分析其差异及原因。【结果】临床分期误差率 :Ⅰ期为 2 0 .3% ,Ⅱ期为 33.3%。临床分期Ⅰ期中盆腹腔转移率 9.5 % ,Ⅱ期为 33.3% ,Ⅲ、Ⅳ期均为 10 0 % ,总转移率 16 .3% (15 / 92 )。子宫肌层浸润深度≥ 1/ 2患者盆腹腔转移率较 <1/ 2者高 (P <0 .0 1)。组织学分级G1、G2 的患者盆腹腔转移率低于G3 及未分化者(P <0 .0 1)。【结论】手术病理分期真实反映了病变范围 ,较临床分期准确。子宫内膜癌盆腹腔转移与临床分期、子宫肌层浸润深度 ,组织学分级密切相关。手术病理分期能客观判断预后 ,并指导术后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肾癌患者血清VEGF的水平及其与肾癌临床分期、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收集50例肾癌患者术前24 h及50例健康人晨起肘静脉血,采用ELISA方法检测标本VEGF、VEGF R-1、VEGF R-2的水平。结果:①观察组VEGF、VEGF R-1、VEGF R-2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②观察组VEGF、VEGF R-1、VEGF R-2的水平与肿瘤分期、分级呈正相关性(P〈0.01)。结论:血清VEGF、VEGFR-1、VEGFR-2可作为肾癌诊断及术前预判临床分期、分级,术后病情监测及判断复发的一个有价值的肿瘤标记物。  相似文献   

6.
男性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男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7例男性乳腺癌病例的临床特点、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病理分级、临床病理分期及激素受体阳性情况等及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腋淋巴结转移组的3年、5年及10年生存率分别为72.73%、30.00%,及0%,显著低于无腋淋巴结转移组的100%、70%及40%。T1、T2、T3及T4各组的长期生存率比较提示肿瘤的增大会导致预后变差。临床病理分期超过Ⅲ期和激素受体阴性者预后较差。结论 MBC的预后与肿瘤大小、临床病理分期、腋淋巴结转移、激素受体阳性与否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7.
为了了解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与前列腺癌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预后的关系,我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43例前列腺癌组织中PCNA进行检测,并与临床随访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前列腺癌PCNA表达与分级、分期及预后均呈正相关(P<0.05),随肿瘤分级增高,PCNA表达呈明显上升趋势;肿瘤高分期组(Ⅲ、Ⅳ)的PCNA表达明显高于低分期组(Ⅰ、Ⅱ);PCNA高表达组(Ⅲ、Ⅳ级)术后生存率明显低于低表达组(Ⅰ、Ⅱ级)。结果表明:PCNA是判断细胞增殖程度的重要指标,对肿瘤演变、术后随访及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对估计前列腺癌的恶性程度及推测预后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三阴性乳腺癌(TNBC)与非三阴性乳腺癌(non-TNB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生存差异,探讨影响TNBC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就诊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肿瘤中心、可手术切除的早期乳腺癌800例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方案、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及生存情况等资料。结果130(16.25%)例为TNBC,670例为non-TNBC。TNBC与non-TNBC患者在发病年龄、乳腺癌家族史、肿瘤长径、腋窝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病理类型、Ki-67指数、临床分期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月经状态、手术方式、放疗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TNBC患者3年(70.70%)、5年无病生存(DFS)率(62.30%)及5年总生存(OS)率(83.84%)明显低于non-TNBC患者(87.76%、78.06%、95.22%,P均<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影响TNBC患者DFS期和OS期的因素有肿瘤长经、腋窝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脉管或神经浸润。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长径、月经状态及临床分期是TNBC患者DFS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肿瘤长径是其OS期的唯一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与non-TNBC相比,TNBC具有发病年龄早、家族聚集现象、肿块长径大、早期易出现腋窝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高、临床分期偏晚、Ki-67指数高、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率高,远期预后较差等特点。尽早明确TNBC诊断及病理特征,给予个体化综合治疗及后续的规律复查对判断及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survivin、VEGF-C和VEGFR-3蛋白表达水平在食管癌诊治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41例食管癌手术切除标本中survivin、VEGF-C和VEGFR-3蛋白表达水平,分析三者与食管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三者的相互关系。结果 (1)在141例食管癌中105例survivin(+)。survivin表达与患者的病理T分期、淋巴结转移、神经束浸润和分化程度有相关性(P0.05),与患者性别、年龄无相关性(P0.05)。(2)141例中,110例VEGF-C(+);95例VEGFR-3(+)。VEGF-C和VEGFR-3表达与患者的病理T分期、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0.05),与患者性别、年龄、神经束浸润、分化程度无相关性(P0.05)。(3)VEGF-C与VEGFR-3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4)survivin与VEGF-C、VEGFR-3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 survivin与食管癌侵袭及远处转移有关,肿瘤分期越晚、分化恶性度越高,survivin阳性率愈高。VEGF-C和VEGFR-3与食管癌淋巴结转移有关,VEGF-C和VEGFR-3高表达提示食管癌伴有淋巴结转移且预后不良。可以联合检测食管癌survivin、VEGF-C和VEGFR-3帮助食管癌的早期诊断和食管癌侵袭、淋巴结转移的判断,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VEGF-C/VEGFR-3在前列腺癌淋巴道转移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40例前列腺癌原发灶及淋巴结转移灶中VEGF-C及VEGFR-3蛋白的表达.结果 VEGF-C和VEGFR-3蛋白的表达与阴茎癌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与年龄、临床T分期、组织分级、病理类型无相关性(P>0.05).结论 VEGF-C通过受体VEGFR-3在阴茎鳞癌的淋巴道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儿童神经母细胞性肿瘤(NT)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探讨NT预后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6年6月,于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儿童血液肿瘤科收治的34例新发儿童NT患儿的临床病例资料为研究对象.对收集的34例新发儿童NT患儿的一般临床资料、辅助检查结果、肿瘤原发及转移部位、病理分型、MYCN基因扩增检测结果、临床分期与危险度分组、疗效及预后等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本研究34例儿童NT患儿的2年无事件生存(EFS)率和总体生存(OS)率,采用对数秩检验(log-rank test)单因素分析影响其预后的影响因素,并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儿童NT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结果 ①本研究34例儿童NT患儿中,男性患儿为13例(38.2%),女性为21例(61.8%);中位发病年龄为40.5个月,发病年龄>18个月患儿为28例(82.4%);腹部包块(50.0%,17/34),发热(32.3%,11/34)和腹部疼痛(32.3%,11/34)是儿童NT最常见的就诊原因.②本研究34例儿童NT患儿中,原发于腹部患儿为28例(82.4%),原发于非腹部患儿为6例(17.6%);初诊时骨髓转移患儿为16例(47.0%),骨骼转移患儿为10例(29.4%),颈部淋巴结转移(原发于纵隔)患儿为3例(8.8%),脾、肺转移患儿各为1例(2.9%).③血常规检查结果显示,贫血患儿为18例(52.9%);17例儿童NT患儿行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检测,其血清NSE水平为27.28~370.00 ng/mL.④本研究34例儿童NT患儿中,14例(41.2%)患儿的肿瘤最大直径>9 cm;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肾上腺区包块患儿为18例(52.9%),腹膜后包块患儿为10例(29.4%),纵隔、颈部和盆腔包块患儿分别为4例(11.8%)、1例(2.9%)和1例(2.9%).⑤病理分型:本研究34例儿童NT患儿中,神经母细胞瘤(NB)患儿为24例(70.6%),节细胞性神经母细胞瘤(GNB)患儿为10例(29.4%).⑥本研究接受MYCN基因扩增检测的30例儿童NT患儿中,MYCN扩增患儿为11例(36.7%,均为Ⅲ~Ⅳ期和高/极高危组),未扩增患儿为19例(63.3%).⑦临床分期:本研究34例儿童NT患儿中,Ⅰ~Ⅳ期的儿童NT患儿分别为2例(5.9%)、4例(11.8%)、10例(29.4%)和18例(52.9%);低、中、高、极高危组患儿分别为3例(8.8%)、6例(17.6%)、10例(29.4%)和15例(44.1%).⑧本研究34例儿童NT患儿中,化疗前接受手术治疗患儿为28例(82.4%),术前化疗3~4个疗程后再行延期手术切除肿瘤患儿为6例(17.6%);本研究儿童NT患儿的2年EFS率为50.0%,2年OS率为67.6%.⑨Ⅲ~Ⅳ期儿童NT、化疗前肿瘤未/不全切除、MYCN扩增、高/极高危组NT分别与Ⅰ~Ⅱ期儿童NT、化疗前肿瘤完全切除、无MYCN扩增及低/中危组的2年EFS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7.697、6.048、5.695、5.125,P=0.006、0.014、0.015、0.025).⑩影响儿童NT预后相关因素的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化疗前肿瘤手术切除程度(OR=3.668,95%CI=1.209~11.133,P=0.022)和危险度分组(OR=46.340,95%CI=2.764~777.065,P=0.008)是儿童NT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结论 儿童NT发病年龄小,初诊时常已为进展期NT,并易于早期发生多部位、多灶性转移.MYCN扩增是儿童NT的不良分子生物学预后因素,多见于进展期和高/极高危患儿,其也是划分患儿危险度分组的重要指标.高/极高危儿童NT患儿病死率高、预后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临床诊断为局限性肾癌病例中区域淋巴结转移情况。方法回顾性研究1999年10月至2007年12月267例诊断为局限性。肾癌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均通过CT扫描确定术前分期,采用AJCC2002年制定的TNM分期系统进行分期。分析术后病理证实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的特点及预后。结果267例临床诊断为局限性肾癌病例中有6例术后病理证实有区域淋巴结转移,其中T1aN1M0 1例,T1bN1M0 1例,T2N1M0 3例,T2N2M0 1例。6例均为透明细胞癌;核分级Ⅱ级1例,Ⅲ级1例,Ⅳ级4例;肿瘤直径4-10cm(平均7.7cm);均为中央型肿物。清扫区域淋巴结后5例患者无瘤生存,1例于术后18个月死于复发转移。结论临床诊断为局限性肾癌病例病理证实为淋巴结转移者,多为高级别、中央型、体积较大的肾癌,区域淋巴结清扫后多数能无瘤生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分析表达结果与肿瘤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5例大肠癌及20例正常大肠黏膜中的VEGF-C和VEGFR-3的表达。结果65例大肠癌组织中VEGF-C和VEGFR-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1.5%(27/65)和27.7%(18/65),正常黏膜表达率分别为15%(3/20)和0(0/20),肿瘤与正常黏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VEGF-C和VEGFR-3阳性表达率在有、无淋巴结转移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两者的表达随临床分期升高而增多,其中VEGF-C的表达在不同临床分期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淋巴管计数在VEGF-C表达阳性组和阴性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VEGF-C和VEGFR-3在大肠癌中的表达与肿瘤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胃癌患者治疗前贫血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五年的住院胃癌患者资料,比较有贫血组在年龄、性别、胃基础疾病、TNM分期和病理组织类型与无贫血组的差异。结果342例胃癌患者确诊时有贫血者191例,占56.1%(191/342),其中NCIⅠ级83例(43.5%),Ⅱ级66例(34.6%),Ⅲ级24例(12.6%),Ⅳ级18例(9.4%)。贫血组与无贫血组在有无骨髓转移、TNM分期、癌细胞分化程度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胃癌患者有较高的贫血发生率,有骨髓转移、较晚的TNM分期和癌细胞分化程度的差者易发生贫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Survivin、EGFR和PCNA在人肾癌组织中的表达,以探讨三者在肾癌中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利用组织芯片技术构建82例肾癌与26例癌旁正常肾组织芯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Survivin、EGFR和PCNA在肾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肾癌中Survivin、EGFR和PCNA的总表达率分别为74.4%(61/82)、57.3%(47/82)和78.0%(64/82),显著高于正常肾组织(P〈0.05)。Survivin和PCNA在肾癌中的表达随着病理分级升高而升高,Survivin和EGFR在肾癌中的表达随着临床分期的升高而升高。肾癌的预后与Survivin、EGFR的阳性表达率有关(P〈0.05)。Survivin、EGFR、PCNA三者在肾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中关系密切(P〈0.01)。结论Survivin、EGFR、PCNA在肾癌中均有过量表达,可能参与肾癌的发生、发展。Survivin、EGFR阳性表达均可以提示肾癌的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鼻咽癌放疗后复发或转移的临床特征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9例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复发或转移的部位、时间、TNM分期、治疗方式等。结果局部复发或转移多在24月内,T分期为局部复发的危险因素,临床分期为远处转移的危险因素。腔内治疗、化学治疗对T2期、早期患者有益。结论鼻咽癌患者随访时应注意无症状的转移灶的发现。腔内照射和化学治疗对早期患者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甲状腺结节超声评估系统(thyroid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TI-RADS)、超声造影以及超声引导结节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ine 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FNAC)和肿瘤增殖相关基因对早期诊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thyroid micro-papillary carcinoma,PTMC)的准确性,评估早期转移风险。方法回顾性总结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行手术切除病理确诊甲状腺微小结节良、恶性患者共140例的临床资料,其中良性组90例和恶性组50例。比较恶性组和良性组患者TI-RADS分级、CEUS增强模式、定量评估软件测量结节峰值强度及RT-PCR法定量检测细胞中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CCND1)、细胞核增殖抗原(cell nuclear proliferating antigen,PCNA)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mRNA表达水平。并评估恶性组患者FNAC阳性率、肿瘤TNM分期、包膜侵犯、淋巴结转移符合率。结果恶性组TI-RADS分级4级以上构成比显著高于良性组[92.0%(46/50)与5.6%(5/90),χ^2=103.718,P<0.001];CEUS增强模式以早期低增强为主[86.0%(43/50)与6.7%(6/90),χ^2=91.328,P<0.001],峰值强度值高于良性组[(6.79±1.88)与(5.32±1.46),t=4.968,P=0.008]。恶性组FNAC阳性率为92.0%(46/50)。FNAC阳性:肿瘤TNM分期42例,包膜侵犯9例,淋巴结转移6例;手术切除后病理阳性:肿瘤TNM分期50例,包膜侵犯10例,淋巴结转移6例。恶性组CCND1、PCNA和VEGF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良性组[(0.562±0.134)与(0.213±0.097),t=15.639,P<0.001;(0.453±0.126)与(0.186±0.056),t=20.253,P<0.001;(0.633±0.159)与(0.252±0.097),t=31.265,P<0.001]。结论超声引导FNAC判断肿瘤TNM分期、包膜侵犯和淋巴结转移,同时检测CCND1、PCNA和VEGF表达水平以及超声造影显示结节增强模式、定量评估软件测量峰值强度值对早期诊断PTMC有较好的准确性,与手术病理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Mina53和PCNA在胃癌组织及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情况,分析二者与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探讨其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9例患者胃癌组织及淋巴结转移灶中 Mina53、PCNA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二者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和淋巴结转移灶中Mina53表达率分别为79.7%和96.2%,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的表达(P<0.05)。Mina53在有淋巴结转移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的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9.7%和75.8%。Mina53和PCNA表达在患者性别、年龄和肿瘤部位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TNM分期和分化程度有关,P<0.05。与 PCNA 表达存在正相关(r=0.598,P=0.000)。结论 Mina53和 PCNA 与胃癌的TNM分期、分化程度等临床病理特征相关。对判断胃癌的浸润能力、淋巴结转移及预后方面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胸膜侵犯(VPI)程度对肺癌手术治疗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收治的接受根治性手术切除的100例肺癌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根据VPI程度分为PL0组(n=40)、PL1组(n=38)、PL2组(n=22) 3级。比较不同程度的VPI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预后的危险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肺癌手术治疗患者TNM分期、T分期及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与VPI程度显著相关(P <0. 0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TNM分期、T分期、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VPI程度与肺癌手术治疗患者的预后相关(P <0. 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TNM分期、肿瘤直径、VPI程度是肺癌手术治疗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5)。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显示,患者的平均总生存时间(OS)、无病生存时间(DFS)分别为31. 8个月(95%CI:29. 7~33. 9)、23. 3个月(95%CI:21. 3~25. 4),随着VPI程度的增加,患者OS、DFS均显著缩短(χ~2=52. 61,64. 46,P <0. 05)。结论 VPI程度与肺癌肿瘤TNM分期具有良好的相关性,是导致肺癌手术治疗患者不良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