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华  刘海生  缪叶  黄敏  罗艳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7,42(12):1638-1640
目的:比较连续腰丛神经阻滞与股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中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行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病人7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随机分为连续股神经阻滞组和连续腰丛神经阻滞组,各37例.记录术后4、8、16、32 h静息时及术后16、32 h活动时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应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法对术前、术后2周以及术后10周膝关节功能进行评分;记录2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连续腰丛神经阻滞组术后4、8、16、32 h静息时VAS评分及术后16、32 h活动时VAS评分均低于连续股神经阻滞组(P<0.05~P<0.01);2组术后2周与术后12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1);连续股神经阻滞组不良反应率37.84%,高于连续腰丛神经阻滞组的16.22%(P<0.0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连续腰丛神经阻滞组明显优于连续股神经阻滞组,且不良反应较轻,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膝关节镜术后功能锻炼时,采用连续腰丛神经阻滞镇痛的效果。[方法]随机将90例膝关节镜手术患者分为A,B,C三组,每组30例。A组采用连续腰丛神经阻滞镇痛,B组采用连续硬膜外镇痛,C组采用膝关节腔内镇痛,并进行镇痛评估。[结果]A组术后3d内行功能锻炼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明显低于B组及C组,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结论]连续腰丛神经阻滞镇痛,能明显减轻患者术后功能锻炼时的疼痛程度,有利于患者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腰丛置管分次给药用于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30例,随机分为腰丛镇痛组(腰丛组)和静脉镇痛组(静脉组),每组15例。2组均在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下完成手术,腰丛组在腰丛留置导管术毕经导管分次注射局麻药镇痛;静脉组患者术后行自控静脉吗啡镇痛。记录2组患者术后2、4、8、12、24和48 h的疼痛强度、镇静评分。记录2组患者术后进食情况,术后48 h内出现的呕吐、瘙痒和尿潴留发生的例数。结果:2组患者在术后各时间点的静息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腰丛组术后12、24和48 h的运动VAS评分显著低于静脉组(P<0.01)。静脉组术后8和12 h镇静评分低于腰丛组。腰丛组瘙痒、尿潴留和食欲抑制的发生率低于静脉组(P<0.05)。结论:腰丛置管分次给药镇痛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术后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有利于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 地佐辛局部与静脉两种给药方式在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镇痛效果的比较.方法 选取行下肢手术的患者60例,ASA分级Ⅰ~Ⅲ级,根据地佐辛不同给药方式,随机分为两组[局部给药组(A组),静脉给药组(B组),n=30].A组将5 mg地佐辛与2%利多卡因10 mL、1.192%罗哌卡因20 mL用生理盐水稀释至60 mL,腰丛及坐骨神经阻滞点处各注射30 mL;B组将2%利多卡因10 mL、1.192%罗哌卡因20 mL用生理盐水稀释至60 mL,腰丛及坐骨神经阻滞点处各注射30 mL,成功后静脉给予5 mg地佐辛.观察比较两组患者麻醉阻滞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及腰丛-坐骨神经穿刺成功间隔时间、麻醉效果、阻滞效果,记录术中头晕、恶心、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麻醉前后血流动力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运动神经阻滞和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5);B组患者术中镇痛药用药次数多于A组,A组麻醉效果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B组(P<0.05).结论 地佐辛可以采用静脉和局部两种给药途径作为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的辅助用药,但局部给药增强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的镇痛效果,对呼吸影响小,有利于维持患者的生理状态,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全身麻醉复合腰骶丛神经阻滞(lumbosacral plexus block, LPB)与髂筋膜间隙阻滞(fascia iliaca compartment block, FICB)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择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 全身麻醉复合腰骶丛阻滞组(LPB组,n=50),全身麻醉复合髂筋膜间隙阻滞组(FICB组,n=50)和单纯全身麻醉组(G组,n=50)。3组患者全身麻醉诱导和维持用药相同,术后采用持续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 PCA)至术后48h。全身麻醉诱导前LPB组行超声引导下腰骶丛神经阻滞,FICB组行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记录术中舒芬太尼使用量,术后1、8、12、24、48h患者静息状态下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 VAS),术后不良反应和患者满意度,神经阻滞操作时间、操作时VAS评分及穿刺成功率。结果 LPB组和FICB组术中舒芬太尼用量,术后帕瑞昔布钠使用人次明显少于G组(P<0.05)。LPB组和FICB组在术后1、8、12、24、48h VAS评分明显低于G组(P<0.05)。LPB组和FICB组48h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G组(P<0.05)。LPB组在术后8、12、24h的VAS评分明显低于FICB组。LPB组操作时间明显长于FICB组(P<0.05),穿刺成功率明显低于FIBC组(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腰骶丛神经阻滞与髂筋膜间隙阻滞应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均可以取得良好的镇痛效果,腰骶丛神经阻滞镇痛效果更佳且镇痛时间更长,但腰骶丛神经阻滞操作难度较大,失败率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连续腰丛神经阻滞联合单次局部阻滞用于单侧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择期行单侧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手术患者60例,ASAⅠ~Ⅲ级,随机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观察组采用一次性便携式弹性输液系统经腰丛持续输注罗哌卡因并联合膝关节周围单次局部阻滞,对照组采用芬太尼静脉镇痛。于术后8(T1)、16(T2)、24(T3)、32(T4)、40(T5)和48 h(T6)各时点,采用疼痛VAS评分法评估患者静息状态和运动状态的疼痛程度,采用改良Bromage评分法评估下肢肌力程度,并记录术后镇痛期间两组患者恶心、呕吐、尿潴留、皮肤瘙痒、头晕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各观察时点静息和运动VAS评分均小于3分,且低于对照组( P<0.05);改良Bromage 下肢肌力评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恶心、呕吐、尿潴留、皮肤瘙痒、头晕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连续腰丛神经阻滞联合膝关节周围单次局部阻滞用于单侧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术后镇痛效果优于芬太尼静脉镇痛,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7.
黄丽衡  陈俊衡  马楚洲  郑良杰 《重庆医学》2023,(16):2434-2438+2443
目的 评价腘动脉-膝关节囊后间隙阻滞(iPACK)联合收肌管阻滞(ACB)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镇痛及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108例行单侧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分成A、B、C 3组(各36例)。A组行ACB联合iPACK,B组行ACB,C组行ACB联合坐骨神经阻滞(SNB)。对比3组术后静息时4、8、12、24、48、72 h和运动时12、24、48、72 h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并统计累积镇痛泵按压次数、膝关节活动度、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和神经阻滞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A、B、C 3组患者术前基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4、8、12、24、48 h静息时VAS评分和术后12、24、48 h运动时VAS评分,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相比,A组和C组术后48 h内的累积镇痛泵按压次数更少、术后膝关节活动度更大、TUG用时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相比,A组术后24 h内膝关节活动度更大(P<0.05),术后48 h TUG用时更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7),且术后72 h内静息和运...  相似文献   

8.
谢滨蓉 《四川医学》2013,34(5):596-598
目的探讨对比改良持续腰丛神经阻滞与持续硬膜外阻滞在腹股沟疝术后镇痛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拟行腹股沟疝手术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采用改良持续腰丛神经阻滞术后镇痛,对照组采用持续硬膜外阻滞术后镇痛。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4、8、12、24、48h的HR和MAP及VAS评分,术后进食时间,尿潴留及恶心、呕吐发生例数,两组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试验组各时间点HR、MAP与基础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术后4h时间点与基础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组内比较在12h时间点与其余时间点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例数及满意度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持续腰丛神经阻滞用于腹股沟疝术后镇痛效果确切且安全性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髂筋膜间隙阻滞在高龄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本院90例择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单纯静脉镇痛组(A组)、单次髂筋膜神经阻滞联合静脉镇痛组(B组)、连续髂筋膜间隙阻滞组(C组),观察记录三组患者摆放麻醉体位(T0)、术后6 h (T6)、12 h (T12)、24 h (T24)、48 h (T48)静息与运动状态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股四头肌肌力评分,术后不良反应等。结果三组患者术后静息时VAS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时C组VAS疼痛评分低于A组和B组(P0.05);T6、T12、T24时C组Ramsay镇静评分低于A和B组(P0.05);C组术后6 h股四头肌肌力评分低于A和B组(P0.05);术后C组恶心呕吐、嗜睡、皮肤瘙痒发生率低于A组和B组(P0.05);头晕发生率与A组和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离床时间长于C组(P0.05)。结论经超声引导下连续髂筋膜间隙阻滞能有效减轻高龄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运动疼痛、对肌力影响小,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预防性镇痛在老年患者髋部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9月至2022年5月在江苏大学附属医院行髋部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预防性镇痛组(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预防性镇痛联合腰麻)和对照组(仅腰麻),每组30例。记录两组患者一般情况,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指标、炎性指标、疼痛评分、术后加强镇痛用药情况及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麻醉前、腰麻摆体位时、手术开始、手术结束时两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防性镇痛组神经阻滞后4 h、腰麻摆体位时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前1天16:00及术后24 h、48 h 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1天、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血清CRP和IL-6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首次加强镇痛用药时间、加强镇痛用药使用率、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预防性镇痛应用于老年患者髋部手术前,可有效缓解患者的急性疼痛状态,减少腰麻摆体位时疼痛...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超声引导连续股神经阻滞联合单次闭孔神经阻滞对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 2015年6月至2016年10月期间在本院择期行单膝置换术患者80例,ASA分级Ⅰ~Ⅲ级.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连续股神经阻滞联合闭孔神经阻滞组(A组)和连续股神经阻滞组(B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全麻诱导前均在超声引导下行股神经阻滞.随后A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行闭孔神经后支与前支阻滞,分别注射0.5%罗哌卡因各7.5 mL.B组使用同样方法注射生理盐水各7.5 mL.分别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与注药后15 min阻滞侧大腿内收肌肌力,术后6 h、12 h、24 h、48 h静态与动态VAS评分,不良反应及患者满意度评分.结果 A组患者的闭孔神经阻滞成功率为90.0%,显著高于B组的30.0%,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A组患者术后12 h、24 h静态VAS评分分别为(2.5±0.5)分和(2.8±0.9)分,明显低于B组相应时间点的(2.8±0.5)分和(3.3±0.5)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12 h、24 h动态VAS评分分别为(3.1±0.8)分和(3.0±0.9)分,明显低于B组的(3.5±0.7)分和(3.7±0.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恶心、头晕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术后满意度A组高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与单纯连续股神经阻滞比较,连续股神经置管联合闭孔神经阻滞对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更好,且不增加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连续前路腰丛神经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TKP)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在全身麻醉下行TKP术的患者45例,随机分为3组:静脉持续芬太尼组(A组),0.2%罗哌卡因组(B组)和0.15%罗哌卡因组(C组),每组15例,所有患者均采取静吸复合全身麻醉。A组患者术后持续静脉输注芬太尼镇痛,B组和C组患者分别通过前路腰丛阻滞导管持续输注0.2%罗哌卡因和0.15%罗哌卡因镇痛。3组患者均持续镇痛50h。记录静息及被动运动时视觉模拟评分(VAS)、肌力分级、镇静程度及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B组和C组患者术后8、12、24、48h静息和运动时VAS评分均明显低于A组,P〈0.05或P〈0.01,B、C组患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患者肌力均良好,无统计学差异。A组患者镇静过度、恶心及镇痛不全发生率均较高。结论:0.15%或0.2%罗哌卡因连续前路腰丛神经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良好,对肌力影响小,副作用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3.
刘丽华  姚军  颜景佳  卢清旺 《重庆医学》2023,(23):3615-3619
目的 探讨布托啡诺静脉镇痛联合腹横肌平面阻滞在剖宫产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1月在晋江市医院行剖腹产的12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产妇术后镇痛方法的不同分为3组:A组采用静脉镇痛(100 mL生理盐水含有3μg/kg布托啡诺+25 mg多拉司琼,2 mL/h,持续镇痛48 h);B组采用静脉镇痛(100 mL生理盐水含有3μg/kg布托啡诺+25 mg多拉司琼,2 mL/h,持续镇痛48 h)联合腹横肌平面阻滞(双侧各给予0.5%罗哌卡因10 mL);C组采用静脉镇痛(100 mL生理盐水含有2μg/kg布托啡诺+25 mg多拉司琼,2 mL/h,持续镇痛48 h)联合腹横肌平面阻滞(双侧均给予0.5%罗哌卡因10 mL),对比3组产妇术后4、8、12、24、48 h镇痛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头晕、嗜睡、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对镇痛的满意度。结果 术后4、8、12 h B组和C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A组(P<0.05),B组和C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48 h VAS评分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4.
孙振和  刘功俭 《吉林医学》2011,(7):1320-1322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对下肢手术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选择ASA I或Ⅱ级、择期行下肢手术患者60例,采用双盲、随机平均分为帕瑞昔布钠术前组(A组),于切皮前30 min静脉滴注帕瑞昔布钠40 mg;帕瑞昔布钠术终组(B组),缝皮结束时静脉滴注帕瑞昔布钠40 mg和空白对照组(C组)。三组患者术毕均用芬太尼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观察术后2、4、8、12、24 h疼痛程度(VAS评分)、镇静深度(RSS评分)、镇痛的补救措施、患者自控镇痛(PCA)总次数/有效次数(D/D比值)、术后24 h内芬太尼用量、生命体征、不良反应和患者对镇痛的满意度。结果:术后2、4、8、122、4 h VAS评分:A组0.05);24 h内C组在用药量、实际按压次数明显多于A组及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A总按压次数/实进数(D/D)A组、B组与C组比较数值显著降低,而A组与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术毕、术后各时间点MAP、HR、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中C组不良反应多于A、B两组,C组患者满意度低于A、B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预先静脉内注射帕瑞昔布钠在一定程度上能增强术后镇痛效果、减少术后镇痛芬太尼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不同区域镇痛技术应用于开胸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7年6月于本院胸外科治疗的60例开胸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肋间神经阻滞组(INB,A组,n=20),胸椎旁神经阻滞组(TPVB,B组,n=20),自控镇痛组(PCA,C组,n=20),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分别记录3组术后6、12、24、48 h的疼痛程度,术后48 h肺功能通气指标: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血气指标: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比较3组低血压、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尿储留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术后6、12、24、48 h,A、B两组VAS评分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两组镇痛期间未出现低血压、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和尿储留等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40.00%,与A、B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 h,3组SpO2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两组FEV1指标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B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科学手术后多模式镇痛有利于缓解疼痛,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区域镇痛技术(尤其是胸椎旁神经阻滞)属于多模式镇痛的基本方法之一,安全性高,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对肾移植患者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50例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腰方肌阻滞组(QLB组,n=25)和常规全麻组(GA组,n=25),术后使用舒芬太尼配置的患者自控镇痛泵,观察患者术后24 h内舒芬太尼使用量,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以及术后0、2、4、8、12、24 h静息状态视觉模拟(VAS)评分;同时记录术后发生恶心呕吐、皮肤瘙痒、低氧血症(氧饱和度<90%)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GA组相比,QLB组患者术后舒芬太尼使用量以及自控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均减少(P<0.05);QLB组术后0、2、4、8、12 h VAS评分减少(P<0.05),24 h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QLB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降低(P<0.05),其余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能够改善肾移植患者术后疼痛反应,减少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腰方肌阻滞联合自控静脉镇痛(PCIA)应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于2021年11月-2022年8月在贵港市港北区人民医院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120例,年龄20~38岁,ASA分级Ⅰ、Ⅱ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腰方肌阻滞联合PCIA多模式镇痛组(Q组)和单纯PCIA镇痛组(D组)。两组产妇均行腰硬联合麻醉,术后D组给予单纯PCIA镇痛,术后Q组在B超引导下行双侧腰方肌阻滞并联合PCIA镇痛,观察并记录两组产妇术后4、8、12、24、48 h静息时VAS的评分;观察并记录两组产妇术后48 h内PCIA的有效按压次数、需注射曲马多补救镇痛的例数;观察并记录两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Q组术后4、8、12、24 h静息时VAS评分均明显低于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术后48 h内PCIA的有效按压次数和需注射曲马多的比例均明显多于Q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Q组恶心、呕吐和眩晕的不良反应发生例数少于D组,两组恶心、呕吐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方肌阻滞联合PCIA增强了剖宫产术后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7年7~11月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150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50例:A组为椎旁神经阻滞镇痛组,B组为罗哌卡因分层局麻加腹腔内表面麻醉镇痛组,C组为静脉镇痛泵(PCIA)组。其中A组为实验组,B组和C组为对照组。观察三组患者在术后4 h、8 h、12 h、24 h时切口痛和非切口痛的VAS评分;同时记录患者手术后头晕、恶心、呕吐、皮肤瘙痒、肛门恢复排气时间以及低血压等发生情况。结果术后24 h内各时间点A组与B组、C组患者比较,血压变化、手术切口痛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时间点非切口痛VAS评分A组低于B组(P0.01)。24 h内头晕、恶心、呕吐和皮肤瘙痒发生率A组低于C组(P0.01)。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A组短于C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镇痛的镇痛效果确切,同时对于术后非切口疼痛的内脏痛、肩背部和肋间牵涉痛具有镇痛效果,且不良反应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不同镇痛方法用于妇产科患者术后阵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根据镇痛方式的不同将方便选取的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该院行妇产科手术治疗的123例患者分为单纯静脉自控镇痛组(A组、41例)、连续硬膜外微量镇痛泵注射组(B组、41例)以及微量镇痛泵注射联合静脉自控镇痛组(C组、41例),并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VAS疼痛评分、临床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前,C组患者VAS疼痛评分与B组和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组患者VAS疼痛评分与B组和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其镇痛优良率(95.1%)与B组(80.5%)和A组(75.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95.1%)和A(73.1%)、B组(80.5%)患者轻度镇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4.9%)和A组(29.3%)、B组(19.5%)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量镇痛泵注射联合静脉自控联合技术对妇产科手术治疗患者镇痛效果较佳,且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轻微,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该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布托啡诺超前镇痛用于颈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飏 《重庆医学》2011,40(5):464-465,468
目的观察布托啡诺超前镇痛对颈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择期甲状腺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按双盲原则进行观察与评级。A、B组分别注入酒石酸布托啡诺1 mL和安慰剂1 mL,5 min后均用0.375%左旋布比卡因行颈丛神经阻滞麻醉。记录两组术中的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麻醉起效时间、麻醉维持时间、手术时间等,评价麻醉效果,术后各时间点的疼痛评分。记录术后24 h内恶心、呕吐、头晕、头痛、寒战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麻醉维持时间A组明显长于B组(P<0.01)。两组麻醉后30 min、手术开始后30 min心率均增快,以B组增快明显(P<0.05)。A组术后4、8、12、24 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明显低于B组(P<0.01)。结论布托啡诺超前镇痛效果确切,能够增强左旋布比卡因颈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延长术后镇痛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采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