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2 毫秒
1.
付佑兴  成霞  刘嘉洋  林琳 《中华全科医学》2023,(11):1903-1906+1923
目的 调查成都市城市老年人社区居家医养结合养老服务需求现状,并探究老年人选择养老服务的影响因素,为构建以需求为导向的居家养老模式提供借鉴。方法 2022年11月—2023年2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成都市4个城区共606名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社会支持量表、城市老年人社区居家医养结合养老服务需求问卷进行问卷调查,对城市老年人社区居家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需求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城市老年人社区居家医养结合养老服务需求总分为(158.31±35.03)分,平均分为(3.68±0.81)分,处于较高水平,各维度中心理与精神需求服务得分最高[(3.81±0.85)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每月可承受的养老服务费用(P=0.001)、社会支持水平(P=0.006)、是否患慢性病(P=0.001)、健康状况(P=0.023)、社区居家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认知程度(P=0.035)及参与意愿(P<0.001)是城市老年人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结论 城市老年人对社区居家医养结合养老服务需求较高,尤其在心理与精神需求服务方面。城市老年人的服务需求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建议根据老年人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推进医养康养相结合服务延伸居家养老,以满足居家老年人多样化的需求。方法:分析医养康养相结合服务延伸居家养老3种模式,并比较其实施目标、实施主体、实施对象和资金来源差异。结果:发现家庭医生签约的医疗服务延伸模式存在家庭医生上门服务动力不足的问题,社区的医养结合服务延伸模式存在社区医养康养资源短缺服务不力的问题,医养结合机构的医养康养服务延伸模式存在医养结合机构稀缺服务不均的问题。结论:提出改革家庭医生制度,构建激励相容机制;增强社区“造血”功能,培育社会资本市场;政府强制性制度变迁,合理配置医疗资源等建议,从而为推进医养康养相结合服务延伸居家养老的理论研究和政策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泰州市城镇老年人养老需求,分析其影响因素,探寻完善养老服务模式的有效途径。方法采用问卷法,随机对泰州市海陵区、高新区、高港区的老年人群(>60周岁)养老现状及对养老机构的需求进行抽样调查。结果老年人最了解的是传统家庭养老,排在前5位的养老服务需求是聊天、健身、医疗、康复和娱乐。结论传统家庭养老已不能满足当前养老需求,社区居家养老逐渐成为老年人比较理想的养老模式。但目前老年人对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认识不够,且社区养老服务在机构建设、养老护理人员服务水平等方面存在不足。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郴州市城镇居民养老意愿及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现状.方法 采用自编的"城镇居民养老意愿及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调查问卷",于2012年11月~2013年3月,对郴州市老年大学、老年公寓和医院(患者和家属)60岁以上的老人480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共调查480人,回收有效问卷430份,问卷有效率为92.47%,其中男180人,女250人.调查显示201人(46.7%)选择社区居家养老,216人(50.2%)不愿意入住养老机构,156人(36.3%)愿意在必要时入住养老机构.老年人最希望得到的居家养老服务为居家医疗服务(286人,66.5%),最希望得到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为定期常规健康检查(137人,31.9%)和医疗保健服务(131人,30.5%),335人(77.9%)愿意和子女住一个小区或同居一室,297人(71.2%)父母希望从儿女处得到情感支持或全面支持.结论 社区居家养老是多数老人选择的养老方式,老人最需要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为医疗卫生服务,多数父母希望和子女居住较近并从子女身上获得更多的支持.  相似文献   

5.
符小玲  林白浪  郑启德  付斌 《广西医学》2021,43(8):998-1004
目的 基于Kano模型探讨海口市机构老年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需求现状及需求层次.方法 采用老年人医养结合机构养老服务需求调查表及一般资料调查表,对海口市城区10家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内的456例老年人进行调查.采用Kano模型分析调查对象对医养结合养老机构服务需求的层次.结果 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56份,有效回...  相似文献   

6.
目的:巩固宁夏回族自治区(以下简称宁夏)“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区建设成果,提升医养结合服务能力。方法:结合宁夏本地医养服务现状,应用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构建基于互联网医疗的医养综合服务信息化体系,搭建适用于不同层级医养结合机构的医养协同综合服务信息化平台。结果:面向医养结合机构、社会养老机构、社区居家养老人群提供多方位联合体机制,形成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全流程医养服务及管理模式,可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多层次连续性的医疗、养老等服务。结论:“互联网+医养”综合管理系统实现了医养融合互联互通全流程管理,是“互联网+医养”融合服务模式的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7.
杨士来  李辉 《广西医学》2020,(22):2997-2999
目的调查居家养老的高龄老年人健康照护需求的现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160名居家养老的高龄老年人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一般资料,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自制健康照护服务需求问卷对其进行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高龄老年人居家养老健康照护需求的影响因素。结果高龄老年人居家养老健康照护服务需求总分为(83.17±9.70)分。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慢性病种类是影响高龄老年人居家养老健康照护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高龄老年人居家养老的健康照护服务需求水平较高,并且受文化程度和患有慢性疾病种类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逐步加深,慢性病、多发病、失能、半失能老人比例持续增高,老年人的医疗和养老问题日益凸显.目前,我国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之间相互独立,未形成一套整合的体系,在"老有所养"与"老有所医"之间还存在严重的对接困难问题.这种"医养脱节"养老模式制约着养老产业的健康发展.本文通过对本市老年人群关于养老机构建设需求的调查,对健康的需求远远高于对一般基础设施的需求.基于老年人群对健康的需求和当前养老问题的实际,不得不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更新传统养老模式中只重"养"不重"医"的现状,实现老年人生活照料与医疗服务的无缝对接.这一模式的创新是破解当前养老难题、满足老年人健康服务需求的必由之路,也是养老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洛阳市市区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养老人员的基本现状。方法:采用自编的调查问卷对81名居住在医养结合机构中老年人施以问卷调查。结果:被调差的入住老年人身体健康较差,绝大多数老年人能在医养结合机构满足自己生活及心理需求,对于医养结合机构的服务满意度较高,对住宿及护理不够满意。结论:医养结合是提高老龄化人口生活质量,降低养老成本的一条有效途径,但在政策和资金上仍需加大投入。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老年人对医养结合的需求越来越大,中央及地方政府先后出台了一些医养结合的政策,而我国目前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养老服务中存在筹资渠道不畅、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积极性不高;专业医护人员不足;服务技术水平低及养老机构医保定点覆盖率低等问题。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加强复合型养老护理队伍的建设;养老机构实施医保定点,简化医养结合审批制度;以大数据为核心,推进"互联网+养老"行动和"智慧医疗"技术等措施,将有助于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养老服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合肥市城市社区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现状,并进行相关影响因素分析.方法:采用多级随机抽样法对合肥市所辖城市社区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老年人对养老服务需求排在前4位的分别是预约服务热线(57.1%)、助餐服务(50.3%)、医疗保健服务(43.3%)和紧急救援(34.6%).logistic回归模...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8):159-163
目的 探讨城市社区老人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方法 2018年10月~2019年2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11例居家养老服务人员和13例居家老人作为受访者,采用质性研究中现象学的方法对其进行非结构性访谈,采用Colaizzi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提炼出4个主题:居家老人希望获得生活照料;获得医疗护理服务;获得心理支持和法律援助;居家养老服务融入“互联网+”手段。结论 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多样化,但居家养老服务形式相对单一,应积极推进“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和时间银行居家互助养老模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保定市养老机构进行现况调查,了解机构养老的供需现况,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为保定市医养结合模式发展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采用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随机抽取保定市13家养老机构中的362位老人,以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为工具,了解其医疗与养老需求;通过访谈养老机构负责人,了解老年人养老和医疗需求供给状况。结果 保定市养老机构入住老人调查结果中,老年人对于日常照料需求中的“护理人员协助床椅/床与床转移”的需求最强烈(45.58%),对“护理人员协助进食”需求最弱(8.01%);医疗保健需求中,老人对“护理人员定期测量血压”的需求度最高,为55.52%;在心理需求中,高达95.58%的老人表达了希望儿女来探望,而对此条目的满意度却较低,为74.27%。在养老机构供给状况中,受访的13家养老机构中获得医疗经营许可的只有3家(23.08%);在医疗卫生服务内容上,53.84%的养老机构可提供“常规体检”和“健康咨询”服务,38.46%可提供“医疗诊断”,而能够提供“康复治疗”和“临终关怀”的机构最少,只占30.76%。结论 保定市养老机构需要加快建立医养机构合作机制、努力建设优质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14.
背景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失能、半失能老年人迅速增加,以全科医生团队为基础、面向家庭的上门医疗服务成为世界新趋势。目前我国的上门医疗服务还缺乏规范的管理制度和系统的运作机制。目的 基于失能老年人的视角,探讨北京市上门医疗服务利用现状和存在问题,为构建合理化社区上门服务体系提供建议。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和量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2018年5-6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8名失能老年人的主要照顾者进行个人深入访谈,内容包括对上门医疗服务的需求情况、了解程度、利用情况及其满意度和具体意见建议等。2018年7-9月,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对北京市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370名失能老年人照顾者进行问卷调查,收集失能老年人的健康状况、照顾资源、对上门医疗服务项目内容的利用和满意度情况。结果 质性研究发现上门医疗服务能部分满足失能老年人的需求,但患者担心上门医疗费用较高且无法医保结算、上门医疗服务知晓率低、社区卫生机构的上门医疗服务能力有限,影响了上门医疗服务的有效利用。量性研究结果显示:370例失能老年人平均年龄(80.9±8.4)岁,202例(54.6%)中度、重度失能,256例(69.2%)患有3种及以上慢性病,168例(45.4%)需要聘请保姆照顾;314例(84.9%)愿意接受上门医疗服务,但仅76例(20.5%)实际利用过社区上门医疗服务,利用程度较高的前5项服务项目依次是测量血压血糖心电图〔49(13.2%)〕、康复型家庭病床〔26(7.0%)〕、治疗型家庭病床〔22(5.9%)〕、化验标本采集〔22(5.9%)〕、定期性家访〔21(5.7%)〕;56例(15.1%)不愿意接受上门医疗服务,不愿意接受上门服务的前5位原因依次是担心收费较高〔39(69.6%)〕、担心费用无法报销〔23(41.1%)〕、不了解服务项目内容〔21(37.5%)〕、认为服务内容少或能力有限〔14(25.0%)〕、担心泄漏个人隐私〔14(25.0%)〕。结论 北京市失能老年人家庭照顾负担沉重,对上门医疗服务需求迫切,社区上门医疗服务呈现“高意愿,低利用”的现状,建议推动医保支付和社会保险改革,提升社区卫生机构的上门医疗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加强宣传和引导,促进上门医疗服务的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15.
背景京北山区的老年居民慢性病高发、经济基础薄弱、获取健康知识的途径有限、距离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路途较远。目前京北山区家庭医生团队由社区医生和乡村医生共同组成,二者在山区老年居民签约服务中共同发挥重要作用。目的了解京北山区老年居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开展现状,并对山区老年居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提出适宜建议。方法采用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2019年9—10月,选取北京市怀柔区北部山区的8个乡(镇),按比例抽取每个乡(镇)家庭医生团队的社区医生、乡村医生及签约老年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共计抽取社区医生141例、乡村医生133例、老年居民345例。老年居民问卷内容包含基本情况、希望家庭医生团队提供服务的方式及内容、认为获取健康资讯最有效的渠道、对该服务模式的满意度等;乡村医生和社区医生问卷内容包含基本情况、开展签约服务中互联网使用情况、为老年居民提供的服务内容等。同期,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4例社区医生、24例乡村医生、16例老年居民进行个人深度访谈,了解调研对象对联动签约服务模式中乡村医生和社区医生职责的认知、对该签约服务模式的看法、对互联网在该模式中应用的看法、对该签约模式发展的建议等,采用内容分析法对定性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量性研究结果显示,京北山区老年居民希望家庭医生团队提供的签约服务内容前3位依次为下乡开展大课堂宣传〔199(57.7%)〕、下乡体检〔197(57.1%)〕、送医送药下乡巡诊〔169(49.0%)〕;老年居民希望家庭医生团队开展服务的方式或渠道前3位依次为门诊诊疗服务,上门医疗服务、在社区组织健康宣教讲座;老年居民认为获取健康资讯最有效的前3种渠道依次是乡村医生/村中喇叭宣传〔253(73.33%)〕、社区医生就诊时面对面宣传〔134(38.84%)〕、张贴或发放宣传资料〔126(36.52%)〕。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老年居民对服务态度、服务效果、服务项目、沟通能力的满意度是其对"乡村医生+社区医生"家庭医生服务团队签约服务综合满意度的影响因素(P<0.05)。社区医生和乡村医生健康管理服务、出诊服务、药品配送与用药指导服务、长期处方服务开展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社区医生和乡村医生使用网络在线与居民交流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质性研究发现老年居民对网络在线服务需求较低,对乡村医生依赖性高;乡村医生技术水平有限;社区医生与老年居民交流少,主要以协调医疗资源为主。结论京北山区老年居民签约服务的开展离不开乡村医生和社区医生的共同努力,现阶段呈现出对乡村医生近距离服务的高度依赖,对社区医生高水平技术和医疗资源平台的需求。建议以老年居民需求为导向,发挥乡村医生地利人和的优势,发挥社区医生技术和平台优势,优化"乡村医生+社区医生"家庭医生服务团队签约服务效果。  相似文献   

16.
宋爽  吴欣  胡凌娟  王杉 《中国全科医学》2019,22(10):1229-1234
背景 上门医疗服务的过程中易发生医疗风险、医患纠纷、人员配置不足等问题,致使医务人员不愿意主动提供上门医疗服务,最终导致社区上门医疗服务供给量不足。目的 了解社区医务人员上门医疗服务的意愿及影响因素,为上门医疗服务顺利开展提供对策和建议。方法 2018年1—2月对北京市A区30家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文献研究法收集上门医疗服务相关文献设计问卷,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特征、机构出诊资源配置状况、出诊关注的问题及是否愿意提供上门医疗服务。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医务人员上门医疗服务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 总计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75份,有效回收率为91.7%。社区医务人员提供上门医疗服务的意愿率为66.5%(183/27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岗位、工作年限、是否关注医患纠纷、是否关注出诊补助和绩效评定是医务人员有无上门医疗服务意愿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医务人员有意愿提供上门医疗服务,但意愿仍有待提高。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增加社区上门医疗服务供给量;健全法律保障制度,增强医务人员法律保护意识,避免医患纠纷的发生;完善上门医疗服务激励机制和考核机制,有助于提高社区医务人员的上门医疗服务意愿。  相似文献   

17.
沈美  吴建平  孙科  李艳  郭静  黄蛟灵 《中国全科医学》2019,22(13):1617-1622
背景 残疾人群是多种疾病的高发人群,目前对于其医疗服务需求的研究多集中在定期体检、上门服务、康复指导等方面,而针对其药学服务需求的研究相对较少。目的 了解社区残疾人的药学服务需求,基于基本人口学特征、社会经济地位、残疾类别和残疾等级探讨其药学服务差异。方法 于2017年11—12月,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法在上海市某街道的在册残疾人中抽取230例进行问卷调查。主要内容包括:残疾人的基本人口学特征(性别、年龄、婚姻状况)、社会经济地位(文化程度、工作状态、家庭人均月收入)、残疾类别与残疾等级、药学服务需求(需求内容、需求来源、需求程度)。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226份(98.3%)。残疾人的药学服务需求内容排在前2位的为“用法用量及疗程”(73.0%,165/226)、“适应证和禁忌证”(51.3%,116/226);需求来源主要为医生(85.4%,193/226);需求程度为非常/比较需要者占48.2%(109/226)。在需求内容上,不同工作状态者对“药品说明书解读”服务的需求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家庭人均月收入者对“用法用量及疗程”服务的需求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需求来源上,不同年龄、工作状态、残疾等级者对由医生提供药学服务的需求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者对通过媒体获得药学服务的需求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需求程度上,不同文化程度、工作状态、残疾类别、残疾等级者对药学服务的需求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情况残疾人的药学服务需求内容差异性不大,但需求来源、需求程度差异性较大,尤其是需求程度。社区药师应采用多种形式对残疾人开展用药宣教和个性化药学服务。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某市居民对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探索可行的、合理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现况研究对该市社区居民的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结果1200名调查者中,生活照料需求的平均得分为(4.82±1.99)(满分为19分),其中低于均数的占72.8%;医疗保健需求的平均得分为(1.99±1.35)(满分为7分),其中低于均数的占75.8%;精神文化需求的平均得分为(1.54±O.90)(满分为8分),其中低于均数的占96.2%.经过多重线性回归,发现企业职工以及独居老人的生活照料需求较高,企业职工、社会保障好、收入高、自理能力低的老人对于医疗保健需求较高,年龄低、文化程度高的老人对于精神文化需求较高(P〈0.05).结论该市社区居民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总体上较低,需求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要充分考虑影响因素,才能更好地满足需求.建议在开展居家养老服务时,应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特点,提供多样化的社区服务.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社区糖尿病高危人群对中医“治未病”的需求和利用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以便更好地提供中医“治未病”服务。 方法 采用自制问卷对周家渡街道6个居委874名糖尿病高危人群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对中医“治未病”的知晓、需求及利用等。 结果 71.9%的高危人群知晓中医“治未病”服务,知晓途径前3位为朋友(家人)、医院和媒体;67.2%的高危人群接受过中医“治未病”服务,服务选择他助干预项目前3位为火罐、针刺和膏方,选择中医“治未病”医疗机构前3位为中医医院、综合医院和社区医院。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和职业的社区糖尿病高危人群对中医“治未病”服务利用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糖尿病高危人群对中医“治未病”服务利用率不高,发展空间广阔,但需要加大对中医“治未病”理念的宣传力度,加强基层中医“治未病”服务能力建设,遵循居民生活规律,创造服务机会,提供可持续的优质服务。   相似文献   

20.
目的/意义 研究大城市居民选择互联网医疗服务时的典型特征,建立患者行为画像,为改进互联网医疗服务提供决策依据。方法/过程 以北京市患者为研究对象,从个体属性特征、在线问诊行为以及择医需求偏好3个维度构建患者群体画像,通过聚类方法对在线患者群体分类。结果/结论 在线患者可划分为价值潜力型、平台忠诚型、潜在转化型、需求强烈型和服务转移型5类不同特征群体。总体上来自大城市的在线患者病例级别偏低且活跃度不高,通常使用价格较低的图文问诊方式,倾向于选择来自三甲医院、职称较高且在线服务质量较高的医生。5类患者群体各具典型特征,需要分别采取针对性措施满足其个性化医疗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