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湖沼水网型疫区居民血防知识和正确行为现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湖沼水网型疫区居民防治血吸虫病知识和正确行为特征以及对血防健康教育的需求状况,2006年4月,笔者对荆州市9个县市区疫区居民开展了血防知识、正确行为和健教需求等方面现场问卷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结合新农村建设控制血吸虫病传播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潜江市属湖沼渠网型血吸虫病重流行区。2002年以来.疫情出现严重回升。为有效控制血吸虫病传播.压缩疫区.2003-2005年.根据血吸虫病流行特点.施以农业、水利、林业、卫生血防项目进行综合治理.科学防治。通过3年的全面综合治理.有效地控制血吸虫病传播。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湖沼地区血吸虫病传播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为了全面了解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对湖沼型地区血吸虫病流行的影响 ,提出加速控制以致阻断血吸虫病传播更为有效的防治对策措施和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湖沼渠网型血吸虫病重流行区的两个村作对比研究 ,幸福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改造钉螺孳生环境加病人、病牛化疗及灭螺。铁市村按《血防手册》规定进行血吸虫病防治工作 ,作五年回顾性调查。分析血吸虫病与社会经济因素的关系 ,进行 χ2、线性相关和单因素非条件 L ogistic回归处理和回归方程 t检验。结果 对血吸虫病有显著危险因素是年龄、职业、家庭经济收入、文化程度等 ;钉螺自然感染与居民感染率呈正相关 (r=0 .90 7,P<0 .0 1) ;两村人接触疫水按距离远近作横向平行分析 ,两村回归方程有非常显著差异 (t=2 9.15 1,P<0 .0 1) ;试验村比对照村螺情、病情下降幅度大。结论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是湖沼地区防治血吸虫病重要措施 ,应在有关部门配合下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4.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结合人畜化疗控制血吸虫病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沼垸内渠网型血吸虫病流行区,由于地型地貌复杂,水位不能控制,居民沿渠而居,钉螺面积广,感染钉螺密度高,农民又以种植水稻为主,人畜血吸虫感染严重。多年来,在此类地区采取过药物灭螺,人畜化疗等多种措施,但由于钉螺孳生环境未得到根本改变,成为当前血防工作的一大难题〔1〕。为探索湖沼渠网型地区有效和有利于巩固防治成果又便于推广应用的防治措施,1 993~2 0 0 2年在全镇范围内实施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结合人畜同步化疗控制湖沼垸内渠网型地区血吸虫病流行的效果研究,取得较为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试区概况张金镇位于潜江市西南,地…  相似文献   

5.
血防健康教育是控制和消灭血吸虫病的一项重要措施 ,是“综合治理、科学防治”的重要内容。为了解当前血防健康教育现状 ,制定防治对策 ,促进今后血防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通过调查部分目标人群 (居民、学生、流动人口等 ) ,对当前的血防健康教育工作进行了评估。方法和内容1 方法 :按“江苏省血防健康教育效果评估方案”要求 ,调查采用随机抽样方法 ,学生笔试 ,其他人群采用询问式完成答卷 ,在 4个流行乡镇展开了调查。2 内容 :①基线调查 :目标人群的血防知识 (血吸虫病的危害性、传播途径等 ) ;人群行为的改变 (包括主动接受查病、…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分析丘陵地区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的历史资料,优化此类地区的血吸虫病防治策略并实施,最终在此类地区阻断血吸虫病传播。方法收集仁寿县血吸虫病传播阻断阶段血吸虫病防治资料、部门综合治理资料、血吸虫病疫情资料,制定(调整)当地防治策略,分析当地血吸虫病防治成效。结果当地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防治综合治理策略。通过综合治理措施落实,实现了牛畜圈养率100%,无害化厕所建设覆盖率67.99%,十个重点乡镇建成了"无耕牛乡镇";全县安全饮用水普及率100%,历史有螺环境面积整治率40.73%;疫区群众血防知识知晓率达99.23%,正确行为形成率达98.89%。2015年经四川省血吸虫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考核达到国家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结论丘陵地区通过"以控制传染源为主"阻断血吸虫病传播综合防治策略的实施,实现了血吸虫病防治源头有效控制、环境有效治理、行为有效形成、疫情有效控制、疾病防控模式有效创新的目标;仁寿县因地制宜地制定了一套山丘地区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探索出了"变投入型血防为效益型血防"的新道路。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以血吸虫病防治的实际需求为导向,回顾总结了传统人工“血防哨卡”的历史作用与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挑战,分析了“智能预警监测血防哨卡”所展现出的优点,探讨了“智能预警监测血防哨卡”在洞庭湖地区替代传统人工“血防哨卡”的必要性、可行性等深层次问题,为未来洞庭湖区血防工作提供决策支撑。  相似文献   

8.
我国血防工作,党中央、国务院在三十多年前就提出了“消灭血吸虫病”的宏伟目标。几十年来,各地由于坚持贯彻预防为主、积极防治、因时因地制宜采取综合措施,使我国血防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现在全国尚有钉螺面积35.53亿平方米,血吸虫病患者100余万人,与血防初期(1956年)相比,均下降75%以上。这在国际血吸虫病防治史上也是罕见的。一、八十年代湖区疫情动态、防制试点成果与经验  相似文献   

9.
湖滩地区两种血防策略的费用——效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深入分析“六五”及“七五”攻关课题有关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八五”攻关课题的进展,针对湖滩地区较为常见的两种血防策略,即灭螺与化疗相结合的综合策略(简称综合策略)和仅实施化疗措施的化疗策略,进行费用一效果分析。 研究对象、材料和方法 一、选择试点 在“世界银行贷款中国血吸虫病控制项目”中,根据血吸虫病不同的感染率将血吸虫病流行区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轻度疫区(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分析赤壁市血吸虫病疫区农村居民血防知识知晓情况,为制定血吸虫病健康教育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典型抽样的方法选择赤壁市2个血吸虫病流行村,应用统一设计调查表对随机选择的301名农村居民进行入户问卷调查.结果 “是否听说过血吸虫病”项目的知晓率达100%,但钉螺相关知识知晓率低于80%.“血吸虫病传播方式”和“当地是否有血吸虫病流行”的知晓率两村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认识传播血吸虫病的钉螺”的知晓率男性高于女性;农民、渔船民血防相关知识知晓率高于其他职业人群;30岁以下农村居民血防相关知识知晓率较低,低于30岁以上居民.结论 赤壁农村居民血防知识知晓水平仍需提高,应加强农村居民血吸虫病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工作,进一步巩固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综合防治措施的成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高邮湖区4县(市)“十三五”期间血吸虫病疫情状况及防治效果,探讨今后防治对策。方法每年3—4月份,采取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查法对高邮湖区开展钉螺调查;每年6—9月份,采用网捞法和稻草帘诱螺法对高邮湖区重点地段开展漂浮物和水体钉螺扩散监测。每年在血吸虫病流行季节,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或胶体染料试纸条法对高邮湖区重点人群进行血吸虫病筛查,阳性者采用Kato-katz法(1粪3检)进行病原学检查。调查统计湖区4县(市)灭螺、治疗、粪便管理、健康教育、联防联控等防治措施落实情况及效果。结果2016—2020年高邮湖区4县(市)累计查螺面积38755.10 hm^(2),发现有螺面积284.45 hm^(2),其中新发现有螺面积2.83 hm^(2)。宝应县有螺面积17.37 hm^(2),高邮市有螺面积267.08 hm^(2)。累计解剖钉螺14319只,未发现感染性钉螺。累计开展人群血清学查病114890人次,血清学阳性率0.90%。粪检查病14449人次,未发现阳性者。累计开展药物灭螺及巩固性灭螺2608.08 hm^(2),有螺面积下降了53.84%。扩大化疗970例,新建无害化厕所9座。目标人群血防知识知晓率达到95%以上。结论高邮湖区4县均达到消除血吸虫病标准,仍应做好包括血吸虫病非流行区在内的长期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血吸虫病流行区学校中小学生的血防知识,为指导血防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随机抽取的血吸虫病流行区A、B两市661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A市学生血防知识总得分高于B市;A、B两市中学生血防知识得分高于小学生;A市学生血防健康知识主要来源于医生,B市主要来源于老师;学生喜欢的血防宣传方式有"血防课"、"血防课外活动"、"电视"与"电影"。[结论]A、B两市中小学都开展了血防知识的健康教育,得分较理想;在学生血防健康教育中,医生讲授血防课比老师效果更好;血防健康教育除血防课外,还应采用声像,课外活动等方式,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血防知识宣传。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宜昌市2009-2010年省级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点监测结果,了解全市血吸虫病流行现状,为制定血吸虫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湖北省血吸虫病监测方案(试行)》的要求,11个监测点开展人群及家畜病情、螺情和相关因素调查,采用SPSS12.0软件分析监测结果。结果 11个监测点未发现新病例;发现钉螺复现,未发现阳性钉螺。结论传播阻断达标成果巩固,但螺情反弹因素未根除,环境改造灭螺工程等综合治理措施需进一步加强,防止疫情反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掌握潜江市血吸虫病流行情况,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6—65岁常住居民按《湖北省血吸虫病查病方案》要求开展查病。结果人群血吸虫病感染率为3.80%。与2004年相比,一类流行村减少78.4%(P〈0.01),三、四类流行村分别增加20.6%(0.01〈P〈0.05)和204.5%(P〈0.01)。结论潜江市血吸虫病流行范围没有变化,但流行程度较2004年明显减轻。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掌握西昌市新农村2008年血吸虫病流行趋势和疫情变化规律,评价防治效果,为制定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按《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要求,对西昌市川兴镇新农村开展2008年监测工作。结果钉螺平均密度0.11只/框(每框=0.11m2),未查见阳性钉螺。钉螺主要分布在沟渠(46.42%)和旱地(48.06%),钉螺分布与建点时基本一致。血检阳性61人,阳性率8.45%,男性阳性率7.61%,女性阳性率9.26%;血清阳性61人全部进行(Kato—Katz)检查,查出血吸虫病患者1例;人群血吸虫校正感染率为0.14%。监测点内无急血和晚血病患者。家畜血吸虫病检查均无阳性。结论西昌市新农村血吸虫病疫情逐步下降到很低水平,应加强监测和巩固,防止血吸虫病疫情回升。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梅州地区流感的病原学及流行特征,为流感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立监测网络哨点,采集门诊流感样病例的咽拭子标本,采用Real-time PCR方法进行流感病毒核酸检测。结果:2010年共检测流感标本510份,检出82份阳性,总阳性率为16.08%。其中B型52份,占63.41%;H3型22份,占26.83%;H1N1型8份,占9.76%。结论:2010年梅州市流感以B型为优势毒株,发病高峰在4月-6月份,15岁以下的少年儿童是主要感染人群。  相似文献   

17.
泉州市2003年多起麻疹爆发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通过分析麻疹爆发流行病学特征及发生原因 ,指导麻疹防制工作 ,加速控制麻疹进程。方法 对爆发调查和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捕捉法检测麻疹IgM、IgG抗体 ,应用SPSS统计软件统计分析。结果 在 5个县 (市、区 )发生 1 0起麻疹爆发 ,爆发分学校 (幼儿园 )型、城镇工业区型、农村散居型 ,学校 (幼儿园 )型占 71. 6 %;主要集中在 5~ 6月 ;本地儿童占 6 8.1 %,流动儿童占 3 1 9%;4~ 9岁占73. 6 %;有麻疹疫苗 (MV)接种史的占 4 1.7%;多数病例有典型的临床症状 ;有 7起爆发经实验室确诊。对 6 4 9名 1~ 1 5岁健康人群进行麻疹IgG抗体监测 ,各年龄组抗体阳性率均 >85 %,几何平均滴度 (GMT)均 >1 :80 0。实施MV应急接种或查漏补种 ,疫情很快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麻疹爆发是影响泉州市麻疹疫情的主要因素 ,流动儿童麻疹爆发在麻疹爆发中具有重要意义 ,预防和控制麻疹爆发是目前加速控制麻疹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初步探明株洲市山丘型血吸虫病疫区成因及防治对策效果,为制定控制血吸虫病疫区扩散的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调查自然环境是否适宜钉螺孳生;常规法查螺查病评估血吸虫病疫区的防治效果;调查血吸虫病疫区流动人群、家畜及物流等。结果在疫区农贸市场活鱼虾中查获活钉螺16个;经常有病人和病畜进入疫区,流动人群中血吸虫病阳性率为15.76%;在株洲市范围内各县(市)、区自然环境均适合钉螺生长;居民血吸虫病感染率由1998年的17.97%下降到2005年的1.89%(U=26.06,P<0.001)。家畜感染率由13.45%下降到3.75%(U=20.26,P<0.05);活螺平均密度由1998年的2.19只/0.11 m2下降到2005年的0.12只/0.11 m2,钉螺阳性率下降了85.7%。结论株洲市血吸虫病经过几年来的防治取得了明显效果,但尚未达到传播阻断标准,仍有向周边扩散的可能,因株洲市血吸虫病流行区和非流行区自然环境和居民生产生活习惯相似。疫区成因,钉螺夹带输入可能性较大,传染源可能与进入本地的病人、病畜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荆州市实施一年人畜两次扩大化疗控制血吸虫病效果。方法收集整理荆州市2008年开展人畜两次扩大化疗后的主要疫情数据,并与2007年疫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2007年比较,荆州市2008年人群血吸虫感染率下降18.45%,对应村分层构成比发生了显著变化;625个耕牛感染率≥5%的村全部降至5%以下,耕牛感染率下降37.50%,全市血吸虫病疫情下降明显。钉螺面积与上年相比仅下降0.78%,其中垸外钉螺面积占68.09%。结论一年实施人畜两次扩大化疗控制血吸虫病效果明显,但螺情仍较为严重,人畜血吸虫感染率回升的危险性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江阴市当前甲乙类传染病的发病态势和流行特征,提出完善和实施该市传染病预防控制策略的相关意见和建议。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对该市2003-2007年甲乙类传染病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3-2007年该市报告甲乙类传染病17种(HIV不计入)11882例,死亡34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4-10万。期间发生2起暴发疫情,疫情总体呈现稳中有降的流行态势。肺结核的发病率、死亡率均居首位,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成为甲乙类传染病的主要构成之一,HIV感染及艾滋病疫情正面临日益高发态势。麻疹疫情出现异常波动,其中外来流动人口病例,占总病例的57.58%。病例年龄构成以20-45岁年龄组为主,占总数的50.84%;在职业分布上,农民、工人、外来民工占据前3位;8月份为发病最高峰。结论江阴市甲乙类传染病总体得到有效控制,但防控形势仍很严峻:农村和农民仍然是该市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外来人口的发病对该市传染病预防控制的形势产生了重大影响;肺结核、艾滋病、乙型肝炎等重大传染病的防治任务依然十分艰巨;还要随时迎接一些新发传染病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