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背景 近视性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后需局部使用糖皮质激素滴眼液已成为共识,具有良好抗炎效果且不良反应小的糖皮质激素滴眼液有利于术后角膜上皮的快速修复.目的 评估质量分数0.5%氯替泼诺滴眼液在LASIK术后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设计.本研究经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纳入前均充分了解本研究的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112例224眼纳入研究,其中共97例194眼完成随访.双眼接受近视性LASIK的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0.5%氯替泼诺滴眼液点眼组(试验组)54例108眼和对照组43例86眼,两组患者年龄及术前等效球镜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基础治疗方法一致.试验组从术后第1天开始局部点用0.5%氯替泼诺滴眼液,每日4次,共1周,对照组以同样的方法点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分别于术后1d、1周、1个月对2个组患者的主观症状进行评分,并行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中央角膜厚度、角膜荧光素染色检查,同时观查术眼的术中和术后并发症情况,以评价0.5%氯替泼诺滴眼液点眼的安全性.结果 在随访过程中,未观察到与药物相关的全身和眼部严重并发症.术后1d、1周和1个月,试验组和对照组主观症状评分(包括眼痛、异物感、视物模糊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试验组和对照组校正后的实际眼压分别为(16.27±3.31)mmHg和(17.49±4.48)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13,P=0.036);术后1个月,试验组和对照组校正后的实际眼压分别为(15.01±3.22)mmHg和(15.30±4.17)mmH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32,P=0.595).术后1d,试验组发生轻度弥漫性层间角膜炎(DLK)者7眼,对照组为5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153,P=0.926),术后1周和1个月两组中均未发现DLK.术后1d、1周和1个月两组间的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0.566,P=0.571;Z=-0.689,P=0.491;Z=-1.628,P=0.103).结论 0.5%氯替泼诺滴眼液用于LASIK术后可以有效控制术后炎症反应和DLK,并且减少了传统糖皮质激素升高眼压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毛伟  陆斌  张哲  李诚 《眼科》2012,21(5):336-339
目的 比较三种不同糖皮质激素滴眼液在LASIK术后的应用效果。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09年12月至2010年2月在宁波市眼科医院行LASIK手术的300例患者(600眼)。方法 根据术后用药方案不同分为氯替泼诺组、氟米龙组和地塞米松组,每组100例。在LASIK术后,三组分别使用0.5%氯替泼诺滴眼液1周,0.1%氟米龙滴眼液1个月,0.1%地塞米松滴眼液1周,三组患者除术后所使用的糖皮质激素不同外,术前准备、手术方法及术后其他用药均相同。分别观察术后第1天、第1、3周及第3个月的眼部症状和体征,随访3个月或以上,分析比较患者裸眼视力(UCVA)、等效球镜(SE)、弥漫性层间角膜炎(DLK)评级、眼干评分及眼压。主要指标 UCVA、SE、DLK评级、眼干评分和眼压。结果 各组手术前后UCVA、SE的变化及术后眼干评分、眼压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术后第1周,氯替泼诺组与地塞米松组DLK的发生率分别为1%和2%(P>0.05),而该二组DLK的发生率均低于氟米龙组(15%),均存在统计学差异(χ2=26.6,21.7; P均<0.01)。随访期间,地塞米松组2例出现激素性高眼压,氯替泼诺组与氟米龙组均未出现。结论 与氟米龙滴眼液相比,氯替泼诺滴眼液在LASIK术后短期使用可达到与地塞米松滴眼液相似的减少DLK的效果,同时在本研究中未发现激素性高眼压发生。(眼科, 2012,21:336-339)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氯替泼诺(5 g· L-1 Lotemax混悬滴眼液,露达舒)控制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炎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Ⅲ级核以上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患者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分别给予5g·L“露达舒滴眼液+托百士滴眼液(露达舒组)或者典必殊滴眼液(典必殊组)治疗.术后ld、7d、30 d观察角膜水肿、前房闪辉、角膜容积、前房容积、角膜切口厚度.术前,术后7d、30 d观察眼压情况.应用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定量分析评价露达舒控制白内障术后炎症的疗效.结果 角膜水肿、前房闪辉、角膜容积、前房容积、角膜切口厚度:术后ld、30 d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7d,典必殊组前房闪辉和角膜容积均明显小于露达舒组(P=0.029、0.019),角膜水肿、前房容积、角膜切口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19、0.138、0.101).术前,术后7d、30 d两组间眼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氯替泼诺可有效控制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前房炎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氯替泼诺混悬眼液联合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治疗各类眼科炎症及外伤导致角膜云翳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选择我院门诊2009-02/2010-10各类角膜疾病导致角膜云翳的97例120眼患者,在不同阶段使用氯替泼诺混悬眼液联合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后,对云翳消退情况进行疗效分析。结果:角膜云翳形成0~1mo内治疗24例30眼,治愈80%,有效20%。1~2mo治疗23例30眼,有效53.3%,无效46.7%;2~3mo治疗25例30眼,有效13.3%,无效86.7%;3mo以上治疗25例30眼,无效100%。结论:氯替泼诺混悬眼液联合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治疗各种早期角膜云翳,具有积极有效地提高视力和促进角膜恢复透明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毛果芸香碱滴眼液在LASIK术后过矫时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估早期使用1%毛果芸香碱滴眼液滴眼对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后过矫的临床效果.方法对LASIK术后发生过矫的38例50眼,分为治疗组(26眼)和对照组(24眼),对照组停用皮质类固醇,配合视近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1%毛果芸香碱滴眼液,所有患者手术后1周、2周、3周及5周散瞳验光,并进行统计学比较和分析.结果5周后过矫患眼的屈光度治疗组屈光度为(0.21±0.31)D,对照组为(0.8±0.63)D,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用药后矫正视力达到1.0所需时间治疗组为(9±3.15)天,对照组为(22±3.68)天,两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早期应用1%毛果芸香碱滴眼可明显减轻LASIK术后轻、中度过矫的程度,缩短过矫持续时间,有利于术后视力的及时恢复.  相似文献   

6.
LASEK治疗LASIK术后屈光欠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兵  廉井财 《眼科》2004,13(1):33-35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 (LASEK)治疗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IK)术后屈光欠矫的疗效。方法 :对LASIK术后屈光欠矫的 11例 (2 0只眼 )施行LASEK。结果 :术后 6个月视力和屈光度趋于稳定 ,术后 3个月角膜Haze 0级者 15只眼 ,0 5级者 4只眼 ,1级者 1只眼。术后 6个月 ,裸眼视力≥ 0 6、≥ 1 0者分别为 2 0只眼 (10 0 % )、14只眼 (70 % )。屈光度≤± 1 0 0D者为 19只眼 (95 % )。结论 :LASEK治疗LASIK术后屈光欠矫安全 ,有效。  相似文献   

7.
LASIK术后视网膜脱离的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Lasik术后视网膜脱离及其治疗的特点。方法 分析了10例11只眼Lasik术后视网膜脱离的患者的特点、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等。结果 11只眼中,周边多发性视网膜裂孔8只眼(72.73%),巨大裂孔3只眼(27.27%)。所有患者均行环扎术,其中3例行玻璃体切割术和硅油填充术。1例术后出现角膜瓣翻转,1例术后出现了角膜瓣下混浊。结论 Lasik术后的视网膜脱离,以周边多发性视网膜裂孔多见,巨大裂孔发生率高;手术方式首选巩膜扣带术。在诊治中要注意保护角膜,避免出现角膜的并发症。Lasik术后复查应常规散瞳检查眼底。高度近视患者要慎行Lasik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准分子激光对兔眼角膜进行切削,改变角膜的厚度。研究在离体状态下兔眼角膜与兔眼角膜中央厚度、眼压三者间的关系。方法:健康新西兰大白兔15只30眼。分3组,1组:正常组,未切削眼;2组:切削原角膜厚度的1/3,3组:切削原角膜厚度的1/2。把角膜试样固定于自制夹具,暴露全部角膜,通过连通器对角膜内表面加压。每个压力状态下三维激光扫描仪扫描。分析在不同压力状态下不同角膜厚度时角膜前凸的变化情况。实验数据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和趋势检验。结果:不同眼压下相对基线平面的角膜凸出度dx(x=10~80)转化成logd1后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眼压与初始眼压状态下角膜凸出度的差值d-x10(x=20~80)转化成logd2后3组间比较:3组与1组和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组和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邻眼压的角膜凸出度的差值d(x 10)-x(x=10~70)转化成logd3后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压力状态下角膜凸出度dx(x=10~80)转化成logd1随压力的增大而增大呈线性趋势,3组间的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ASIK术后角膜的前凸与生物力学存在一定关系。为了确保屈光手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剩余角膜基质床厚度不应小于原始角膜厚度的1/2。同时眼压应维持在正常范围的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总结2.5g/L马来酸噻吗洛尔眼液(timolol)对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in situkeratomileusis,LASIK)后屈光回退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准分子中心2007-08/2008-08接受LASIK手术病例1400例2650眼,随访0.5a以上,发生屈光回退者有53例66眼,按手术时间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使用2.5g/L马来酸噻吗洛尔眼液进行治疗,对照组使用1g/L玻璃酸钠眼液进行治疗,两组治疗时间均为2wk,治疗结束后将试验组与对照组进行分析比较(视力提高行数)。结果:试验组视力提高-1~4(平均1.45±1.09)行,对照组视力提高-2~2(平均0.61±0.86)行,行成组t检验显示,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00,P<0.05)。结论:马来酸噻吗洛尔眼液2.5g/L对LASIK术后屈光回退具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0.
LASIK术后角膜感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LASIK手术已经成为主要的角膜屈光手术。虽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但术后角膜感染偶有发生,感染的后果严重危害视力。本文从LASIK术后感染的发生率、常见菌种、临床特点、原因、治疗方法和预后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后非甾体类抗炎药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试验组LASIK术后使用普拉洛芬滴眼液1个月,对照组使用氟米龙滴眼液1个月,两组患者除此不同外,在术前准备、手术方法及术后用药等方面均相同。观察指标包括术前、术后1d、10d、1个月及3个月的眼部症状,包括疼痛感和异物感,以及体征,包括裸眼视力、眼压、弥漫性角膜基质炎(diffuse lamellar keratitis,DLK)、等效球镜度等检查。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术后眼压与术前眼压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所有术眼术后眼压水平均低于术前。在裸眼视力、等效球镜度数、DLK方面及眼部疼痛、异物感方面手术前后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LASIK术后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可获得与激素类药物相同的临床效果,并可有效预防DLK,可减少或替代LASIK术后激素类药物的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IK) 后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特点及其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行 LASIK手术的 18 342 眼 (9598 例)中发生视网膜脱离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近视患者在 LASIK手术前均无角膜病等疾患, 术前进行详细的眼底检查。术后平均随诊 20mo, 对 LASIK术后发生的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进行考察。结果: 一共有 6 例患者( 6 眼) 发生了视网膜脱离, 包括 2男 4 女, LASIK术后的视网膜脱离发生率为 0.33‰。这些患者在 LASIK手术前的平均近视度数为 - 9.33D, 6 眼都没有进行手术前预防性光凝治疗。脱离发生与 LASIK手术的平均间隔时间为 9.2mo, 所有视网膜脱离发生没有其他诱因。治疗采用玻璃体切割术联合其他视网膜复位手术方法, 复位手术后平均随诊 9.3mo, 6 例视网膜脱离均一次复位成功(100%)。结论: LASIK术后的视网膜脱离发生率不高。近视眼中视网膜脱离的发生与其行 LASIK手术间没有确定的相关关系, 但医生仍应警惕 LASIK术前可能引起脱离的视网膜病变并予以处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r sub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LASEK) 后用1g/L溴芬酸钠水合物滴眼液部分替代糖皮质激素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前瞻性对患者104例208眼高度近视眼,根据术后用药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给予1g/L溴芬酸钠水合物滴眼液联合1g/L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及1g/L氟米龙滴眼液,对照组仅给予1g/L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及1g/L氟米龙滴眼液.观察两组术后患者疼痛感、术后视力、眼压(intraocular pressure,IOP) 变化以及术后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1、2、3d疼痛感评分,研究组分别为1.70±0.35、1.25±0.34、0.82±0.32分,对照组分别为2.30±0.43、1.68±0.44、1.12±0.33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2wk,1、3mo,研究组裸眼视力分别为0.035±0.02、0.71±0.13、0.89±0.17、0.88±0.18,对照组各个时间点分别为0.037±0.015、0.73±0.15、0.87±0.14、0.86±0.1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前、术后1、2wk,1、3mo时眼压分别为17.33±1.58、7.54±1.28、7.23±1.58、7.26±1.47、7.30±1.36mmHg,对照组分别为17.53±1.43、7.57±1.32、7.73±1.55、7.80±1.38、7.86±1.43mmHg,术前、术后1wk两组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wk,1、3mo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3mo haze≤1级的分别占全部haze的91.7%、93.3%,对照组术后1、3mo haze≤1级的分别占全部haze的92.0%、92.9%,各时间点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g/L溴芬酸钠水合物滴眼液部分替代糖皮质激素在LASEK术后效果安全、有效,术后眼压水平更低,术后视力、抗炎等方面获得与糖皮质激素相似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situ keratomileusis,LASIK)的患者早期应用降眼压药对角膜前表面曲率及前房深度的影响,评价其对LASIK术后角膜膨隆及屈光回退的抑制作用。方法按术前角膜厚度低于520μm、术中角膜基质床介于250~270μm的标准分为两组:第1组(用药组)15眼,术后第2天在常规用药的同时加用噻吗心安眼水;第2组(非用药组)15眼,在患者出现屈光回退时(术后1个月内)加用噻吗心安眼水。应用Orbscan-Ⅱ系统测量术后第1天、第15天及屈光回退时的前表面曲率和前房深度(晶状体前表面与角膜内皮间)。结果第2组用药后的前表面曲率较用药前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0.022);用药后前房深度较用药前略有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0.27)。第1组术后1个月内出现回退1眼(占0.67%),第2组,术后1个月内出现回退6眼(占40%),第1组术后第1天与第15天前表面曲率差值平均为(0.291±0.042)D,第2组为(0.870±0.051)D,两组差值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差异有显著性(F=7.496,P=0.023)。第1组术后第1天与第15天前房深度差值平均为(0.014±0.004)μm,第2组为(0.042±0.002)μm,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差异有显著性(F=5.171,P=0.042)。结论LASIK术后早期应用降眼压药物可以抑制眼压的升高,降低角膜膨隆及术后早期屈光回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后角膜上皮内生的理想处理方法。方法1999年1月至2008年12月处理20例(22眼)LASIK术后角膜上皮内生患者.经历3个认识和处理时期。第一时期从1999年1月至2000年12月,处理3例(3眼),均按术后炎症反应处理.无明确角膜上皮内生概念及相关处理方法。第二时期为2001年1月至2004年12月,处理8例(9眼).角膜上皮内生与角膜上皮植入未严格区分,按角膜上皮植入原则处理。第三时期为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处理9例(10眼),均为不同情况下引起的角膜上皮内生,其中2例(2眼)为单纯角膜上皮内生,5例(6眼)为皱褶瓣处理后产生的上皮内生,2例(2眼)为角膜划伤后上皮内生。处理要点:①内生上皮处理净后用拖拽法将角膜瓣边晾干边原位复位。②角膜瓣复好位后晾干约5~8min。③处理后不戴角膜接触镜。结果第一时期处理3眼中,2眼角膜瓣被剪除,处理后1个月裸眼视力均为5.0:1眼角膜瓣颞上缘部分溶解,未波及光学区。裸眼视力为4.9。第二时期处理9眼中,6眼1次处理成功:3眼角膜上皮内生复发,处理2d后行再次冲洗处理。处理后1个月裸眼视力:2眼为4.9.6眼为5.0,1眼为5.1。第三时期所处理9例(10眼)均1次处理成功,角膜瓣均平整。2例(2眼)单纯角膜上皮内生患者术后第1个月的裸眼视力均为5.0;5例(6眼)皱褶瓣处理后又产生上皮内生患者.再处理后角膜上皮愈合时间分别为3眼2d、2眼3d、1眼4d,1个月后裸眼视力:2眼为4.8,1眼为4.9,3眼为5.0:2例(2眼)角膜划伤后上皮内生者,处理2d后上皮愈合.7d后角膜炎症消退.1个月后裸眼视力均为4.8。所处理的22眼中.3眼矫正视力下降1行,其余矫正视力均无下降。术后随访3个月以上.所有患者未再见有角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中角膜血管翳的出血位置,以避免和减少术中出血。方法:对48例84眼LASIK中角膜血管翳出血的位置进行分析,全部瓣采用Moria CB旋转式角膜板层刀进行角膜瓣制作,角膜瓣直径为9.5mm,角膜瓣蒂位置右眼留在上方,左眼留在内侧,蒂宽为4-5mm。结果:528例中有48例发生了角膜血管翳出血,发生率为9.1%,角膜缘上方、下方、上下方,鼻侧,颞侧出血的眼数分别为31眼(占36.9%),23眼(占27.4%),14眼(占16.7%),9眼(10.7%),7眼(占8.3%);上方蒂和鼻侧蒂角膜瓣发生出血的限数分别为35眼和49眼,结论:LASIK中角膜血管翳出血的部位以角膜上下方为多见,应注意避免和预防。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IASIK)对黄斑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接受LASIK治疗的中高度近视患者48眼,术前屈光度数(等效球镜)平均为(-7.43±1.38)D,于术前、术后第3天、第10天、第1个月行海德堡视网膜地形图系统(Heidelberg retillal tomography,HRT)-Ⅱ检查,监测黄斑中心凹、0.5mm区、1mm区视网膜厚度的变化。结果黄斑中心凹厚度术前、术后第3天、第10天、第1个月分别为(0.80±0.24)mm、(0.96±0.27)mm、(0.92±0.26)mm和(0.83±0.23)mm,手术前后相比,术后第3天、第10天较术前增厚,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第1个月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同时术后第10天的增厚与术中切削深度存在显著相关性(r=0.286,P=0.049)。而黄斑0.5mm区和1mm区视网膜厚度手术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LASIK术对黄斑中心凹存在着暂时性的轻微的影响,1个月后恢复正常,并无远期的不可逆性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测试低中度、高度近视患者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前后明环境下的对比敏感度,评估其视觉质量变化。方法随机选取来我中心就诊的低中度、高度近视患者各38例(最佳矫正视力均达20/20)。由同一术者以博士伦217z系统对两组患者行常规标准LASIK手术。在明环境下.以CGT-1000分别对术前与术后第1个月、第3个月的对比敏感度进行检查。应用SPSS11.0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明环境下,术前及术后第1个月和第3个月,在有眩光情况下.高度近视组对比敏感度均低于低中度近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而在无眩光情况下,高度近视组对比敏感度在2.5、1.6、1.0、0.7deg这几个高频空间点上较低中度近视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两组患者在术后第1个月、第3个月时均出现对比敏感度下降,其中高度近视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对比敏感度在术后第3个月时较术后第1个月时有所恢复。各组在各时段有眩光情况下对比敏感度均低于无眩光情况下对比敏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明环境下,LASIK手术前后低中度近视患者对比敏感度均优于高度近视组:术后两组对比敏感度均较术前有所降低,高度近视组下降更为明显:对比敏感度随着时间推移有恢复趋势。  相似文献   

19.
PRK、LASIK术后非接触眼压测量值的准确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估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 (PRK)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IK)后非接触眼压 (NCT)测量值的准确性。方法 :对 5 5例 (10 9只眼 )行PRK和 5 7例(113只眼 )行LASIK的近视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手术前、后采用非接触眼压计测量患者的眼压 ,并测量角膜厚度和角膜曲率 ,进行统计学分析。术后随访时间 >1年 ,停用激素至少半年以上。结果 :PRK和LASIK术后NCT测量值都低于术前 ,分别下降 (3.6 7± 1.6 5 )mmHg和 (5 .11± 1.5 1)mmHg ,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0 1)。PRK和LASIK术前眼压测量值与角膜厚度均呈高度正相关 (P <0 .0 0 1) ;术后眼压测量值的降低与角膜厚度的减少高度正相关 (P <0 .0 5 ) ,其回归方程分别为 ^Y(手术前、后眼压差 ,mmHg) =1.36 1+0 .0 38X(手术前、后角膜厚度差 ,μm)和 ^Y =1.95 4 +0 .0 4 0X ;眼压测量下降值和角膜曲率的降低无关。结论 :PRK和LASIK术后眼压测量值均低于术前 ,角膜厚度是导致手术后眼压测量值减少的主要因素 ,且眼压测量值随角膜厚度的减少而下降。在临床工作中 ,应避免术后类固醇性青光眼因眼压测量值的下降而被漏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