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闭合性肠及肠系膜损伤的CT征象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检查对闭合性肠及肠系膜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我院50例经手术证实的闭合性肠及肠系膜患者的CT征象。结果18例十二指肠损伤,14例空回肠及肠系膜损伤,10例结肠及系膜损伤,8例多部位损伤。结论CT扫描检查能获取早期诊断急性闭合性肠及肠系膜损伤的重要依据,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相似文献   

2.
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性缺血性肠病临床病理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性缺血性肠病的临床表现、病理形态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3例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性缺血性肠病进行临床、病理学分析,并复习文献。结果 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性缺血性肠病少见,早期症状不明显,后期表现为腹痛、休克,临床给予手术切除坏死肠段并用抗凝药物治疗。结论 缺血性肠病症状无特异性,易误诊,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CT检查对闭合性肠和肠系膜损伤的手术指导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部闭合性损伤发生率迅速增加,其病死率高达20%-30%。随着多层螺旋CT的广泛应用于急诊病人的检查,CT早期诊断闭合性肠和肠系膜损伤已日益成熟。作者用术前CT征像与术中所见进行比较,旨在探讨闭合性肠和肠系膜损伤CT征像及其对手术的指导意义,提出CT检查漏诊、误诊的原因以及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肠及肠系膜损伤的CT征象,评价CT诊断在肠及肠膜损伤病人手术治疗价值。方法 19例闭合性腹部外伤病人,急诊行螺旋CT检查。结果 19例手术证实肠或肠系膜损伤病例,其中16例CT做出正确诊断,敏感性84%(16/19),其余3例CT诊断无肠及肠系膜损伤,临床诊治过程证实可保守治疗。结论 对于闭合性腹部外伤的病人,CT检查可以显示肠及肠系膜损伤和损伤程度,能够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5.
肠系膜裂孔疝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肠系膜裂孔疝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均行急诊手术,术中确诊。行Ⅰ期肠切除吻合术5例,肠外置延期吻合术1例,肠管减压单纯复位2例。8例均痊愈出院。结论肠系膜裂孔疝术前诊断困难。其特点是以急性小肠梗阻为主要表现,既往有不明原因的腹痛且能自行缓解。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是治疗肠系膜裂孔疝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肠系膜血管栓塞致肠缺血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肠系膜血管栓塞致肠缺血的CT表现,提高对本病的CT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13例肠系膜血管栓塞的CT平扫及增强表现。结果:10例患者表现出肠系膜血管栓塞直接征象:受累血管内见栓子,其中7例患者CT平扫即表现为系膜血管增粗,管腔密度增高或减低,1例患者因就诊较晚直接表现为系膜血管及门静脉内积气;2例患者CT平扫未见明显系膜血管病变,增强扫描表现为管腔充盈缺损;另3例患CT平扫系膜血管未见异常改变,剖腹探查术后病理证实为系膜血管栓塞。13例患者均表现出肠系膜血栓的间接征象肠缺血:其中11例表现为肠腔扩张积气积液;8例肠壁增厚;5例肠壁变薄;4例肠壁密度增高;2例肠壁积气;4例出现肠系膜水肿;1例系膜内积气;4例肠缺血并发腹膜炎出现腹水。结论:腹部CT检查尤其是增强扫描可直接显示肠系膜血管及其主要分支的管腔情况,对肠系膜血管栓塞致肠缺血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对不明原因的急性腹痛患者应作为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儿童肠系膜囊肿及继发病变超声表现,评价超声诊断儿童肠系膜囊肿及继发病变的价值。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41例肠系膜囊肿患儿超声表现和手术所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组41例肠系膜囊肿患儿共42个病灶,其中单发40例,多发1例。42个肠系膜囊肿病灶中,超声呈单房囊性(4个)或多房囊性(37个)包块;肠系膜囊肿超声声像图表现为形态规则的单房囊性团块或边缘不规则、囊腔大小不一、形态不一的多房囊性团块,囊内回声因成分不同而不同。本组8例肠系膜囊肿患儿继发出血,超声检查示出血囊腔张力增高、透声减低;6例患儿肠系膜囊肿及肠扭转并肠梗阻,超声检查可见肠管积液扩张及扭转肠系膜的"集束征"或"漩涡征";4例患儿继发感染,超声检查示囊肿壁增厚、周围见低回声索条。本组41例肠系膜囊肿患儿42个病灶术前超声诊断正确39个,超声诊断符合率92.9%(39/42),术前超声误诊3个,分别误诊为大网膜囊肿1个、肠重复畸形1个、肠系膜淋巴血管瘤1个;本组肠系膜囊肿合并症诊断符合率为66.7%(12/18),术前超声漏诊6例,分别为出血3例、肠梗阻1例、感染2例。结论超声检查对儿童肠系膜囊肿可作出定性诊断,对其并发症诊断也有很高的价值。超声检查应作为儿童肠系膜囊肿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  相似文献   

8.
闭合性肠及肠系膜损伤的CT影像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闭合性肠及肠系膜损伤的CT影像特点,提出防范误诊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车祸伤后闭合性肠及肠系膜损伤的临床资料,重点讨论影像误诊原因.结果:本例临床表现为腹部间歇性隐痛,疼痛定位不明确.B超检查示腹腔微量积液、胆囊多发结石;伤后1小时CT扫描示肝下极周缘有极少量积液.伤后48小时腹痛加重,感恶心,无呕吐,中下腹偏右侧压痛明显,查体腹部略膨隆,全腹压痛、反跳痛,右侧腹部明显,腹肌稍紧张.再次腹部B超检查提示腹腔积液,肠梗阻?腹部立位X线平片示肠管积气、轻度扩张,双膈下未见明确游离气体影;全腹CT扫描示腹部肠管积气、积液、扩张,回盲部肠管聚拢、肠间隙模糊伴腹腔、盆腔少量积液,术后明确诊断为肠及肠系膜损伤.结论:腹部闭合性损伤早期行CT检查能显示肠及肠系膜损伤的直接征象及多种间接征象,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且能了解病变的部位、范围及周围情况,为临床确定治疗方案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9.
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acute mesenteric venous thrombosis,AMVT)是一种少见的肠缺血性疾病,占肠系膜缺血性病变的5%~30%,该病起病急,病情危重,早期诊断困难,预后差,其误诊率高,约90%以上的患者在术前误诊,一直是临床的难题。尽管对AMVT的病理生理学研究已经很深入,临床检查手段也有所提高,但是AMVT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仍然存在严重的瓶颈,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肠病的主要CT征象,总结其CT诊断要点,提高CT对其检出率及诊断准确率,为临床及时提供更可靠的影像诊断依据。方法:对临床已确诊的32例急性缺血性肠病病例的多排螺旋CT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各病例均曾采用16排或64排螺旋CT进行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由两位富有经验的影像学副主任医师对CT影像进行分析及总结,意见相左时通过讨论达成一致。结果:急性缺血性肠病的主要CT征象有:肠壁增厚、肠壁密度及增强异常、肠壁积气、肠管积气积液扩张、嵌顿或扭转的肠曲、小肠积粪征、结肠脾曲截断征、肠系膜血管管径及密度异常改变、漩涡样排列并绞窄的肠系膜血管、肠系膜血管内充盈缺损、肠系膜静脉或门静脉积气、肠系膜水肿及积液、气腹、腹水等。结论:多排螺旋CT能快速、准确诊断急性缺血性肠病,并能探明病变范围、病情程度及病因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肠系膜脂膜炎的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影像特征及MSCT的诊断价值。方法经腹腔镜或组织穿刺活检病理检查证实的肠系膜脂膜炎患者30例,术前均行腹部MSCT扫描,其中12例行平扫+增强扫描,总结其MSCT影像特征,并与组织病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计算MSCT诊断准确率。结果术前MSCT诊断肠系膜脂膜炎30例;30例肠系膜脂膜炎起自肠系膜根部,由肠系膜根部向两侧腹部生长,达小肠肠袢,且与周围腹腔和腹膜后正常脂肪组织界限较清晰;MSCT平扫见30例病灶呈不均匀脂肪密度增高影,12例增强扫描后未见明显强化;25例可见"假肿瘤包膜征";23例病变呈脂肪密度不均匀增高肿块样改变,可见纤维索条影及软组织密度小结节影,病灶血管周边脂肪密度正常,形成"脂肪晕环征";2例呈软组织密度肿块样病变,血管结构均被软组织病变包埋,未见明显"脂肪晕环征";1例周围肠袢回缩聚集,16例周围肠袢有被推移改变。结论肠系膜脂膜炎MSCT特征性表现为假肿瘤包膜征、脂肪晕环征,MSCT诊断肠系膜脂膜炎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成人急性肠扭转的诊断、鉴别诊断、抢救、手术治疗和预后。方法总结对1例成人肠扭转病例的病情发展演变以及抢救治疗情况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讨论。结果①成人急性肠扭转病情发展演变较快;②早期诊断比较困难,需与重症胰腺炎、腹腔脏器破裂、肠系膜血管栓塞、急性心肌梗死等鉴别;②腹部CT检查特异性的变化有一定的临床意义。结论对成人肠扭转及早诊断及手术治疗可降低病死率及病残率。  相似文献   

13.
肠系膜上动脉急性栓塞4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建平  唐小斌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2):2150-2151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SMAE)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2004年4月至2007年4月收治的42例SMAE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42例患者中,均有动脉硬化闭塞症、风湿性心脏病、心房纤颤或栓塞病史;临床表现为剧烈的腹痛、早期的胃肠排空等;行多普勒超声及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确诊28例,早期诊断率为67%;肠系膜上动脉造影24例,均能确诊,早期诊断率为100%;误诊3例,误诊率7%。行肠系膜上动脉切开取栓术21例,肠系膜上动脉旁路术5例,肠切除吻合术16例。29例康复出院,13例死亡,病死率31%。死亡原因,多器官功能衰竭6例,吻合口漏致感染性休克3例,短肠综合征2例,心肌梗死2例。结论:提高对SMAE的认识,早期、及时、正确作出诊断和治疗是影响患者预后和生存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螺旋CT平扫对闭合性肠及肠系膜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1例经手术、临床证实且术前CT资料完整的闭合性肠及肠系膜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未口服造影剂及增强扫描。结果51例中,肠壁增厚27例,肠壁血肿5例,腹腔或腹膜后游离气体15例,肠系膜血肿11例,肠系膜脂肪渗出19例,肠袢间或肠系膜周围积液28例,腹腔游离积液31例,肠管扩张积液3例及胃扩张3例等。CT诊断符合率为90.2%。讨论螺旋CT平扫能快速、准确地诊断闭合性肠及肠系膜损伤,对治疗方案的选择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急性肠系膜缺血性疾病早期CT血管成像影像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缺血性疾病(AMI)早期CT血管成像(CTA)的影像特征,为AMI的早期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AMI患者的CTA检查资料。结果 9例中1例发现肠系膜上动脉血栓,1例发现肠系膜上动脉分支血栓,2例发现肠系膜下动脉血栓,1例发现肠系膜上静脉血栓,1例发现肠系膜上静脉分支血栓,3例发现肠系膜下静脉血栓;2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确诊肠系膜上动脉及分支血栓;9例血栓性肠坏死,治愈4例(44.44%,4/9),死亡5例(55.56%,5/9)。结论 AMI早期诊断困难,病情发展迅速,病死率高;早期诊断CT检查诊断意义不大,CTA以及选择性肠系膜DSA检查有确诊意义;CTA在AMI的早期诊断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刘玉春  王佳  崔佳 《护理研究》2008,22(3):654-655
肠系膜静脉血栓(mesenteric venous thrombosis,MVT)是一种少见的肠缺血性疾病。临床常以腹痛为主诉,并可伴有恶心、呕吐等非特异性症状,早期误诊率达90%以上。由于早期诊断困难,多数病人就诊时已发生肠坏死,病死率为20%~50%,手术治疗病死率较高(29%~38%)。随着介入治疗学的发展,降低了缺血性肠病的病死率。2005年8月我院老年病科收治1例老年肠系膜静脉、  相似文献   

17.
先天性肠系膜裂孔疝外科治疗5例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锋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5(10):1814-1816
目的:探讨先天性肠系膜裂孔疝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5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5例均行急诊手术,术中确诊。4例行小肠部分切除术,1例发病4h手术,复位成功,1例术后出现短肠综合征。结论:腹部X线和腹穿有助于诊断。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是治疗先天性肠系膜裂孔疝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告4例反复消化道出血、长期原因不明患者,经腹主动脉或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发现病灶,手术、病理证实为小肠平滑肌肿瘤。认为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是早期诊断小肠平滑肌肿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超声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超声诊断技术的提高和发展,超声对骨科疾病的检查日趋受到人们的重视。X线虽然能较全面了解骨质的病变情况,但对关节腔及关节面早期病变的诊断阳性率较低,而超声能早期发现关节腔增宽积液及股骨头关节面毛糙,为临床早期治疗提供了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20.
肠系腹静脉阻塞误诊3例分析哈医大二院外科韩德恩,孙世波,田素礼大连市路灯管理处卫生所穆海燕肠系膜静脉阻塞早期诊断困难,随病情发展,病死率明显升高,有时切除大段肠管即使能挽救生命,结果也必然造成病人终生的营养吸收障碍,使其生活质量明显降低。本组3例早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