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白细胞介素-32(IL-32)、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医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8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4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为B组,4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为C组,并选取同期4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A组。对B、C两组进行规范化治疗,比较B、C两组治疗效果,检测三组研究对象IL-32、IgE水平;对B、C两组患者随访,观察预后情况;并分析C组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结果随访结束时,B组患者缓解24例,有效率60%,C组患者缓解17例,有效率42.50%,B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C组(χ2=3.621,P=0.015);支气管哮喘患者IL-32、IgE水平高于健康人群(P<0.05);C组患者IL-32、IgE水平高于B组患者(P<0.05);B、C两组患者治疗后IL-32、IgE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C组患者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次数、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次数高于B组,PEF值低于B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哮喘家族史、IL-32水平、IgE水平升高为影响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合并肺部感染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合并肺部感染患者IL-32、IgE水平升高,并发现哮喘家族史、IL-32水平、IgE水平升高与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合并肺部感染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云南省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探寻缩短平均住院费用的方法和途径,并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方法 从"云南省卫生统计信息网络直报系统"中选取主要诊断或其他诊断为COPD的患者,收集患者的人口学信息和住院相关信息,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结果 纳入分析的病例共257134例,平均年龄(72.6+11.1)岁,平均住院费用为9874.28元,以二级医院(56.4%)、男性(71.4%)、汉族(81.5%)为主.住院费用和住院天数经对数转化后两者存在正相关关系(r=0.659,P<0.001),性别、年龄、医院等级、付费方式、民族、婚姻情况、手术情况以及入院病情对平均住院费用有影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重线性回归模型拟合度较好(F=6743.06,P<0.001),回归方程为Y=2.728-0.023x1+0.001x2+0.200x3+0.017x4-0.095x5+0.024x6+0.736x7,x1为性别、x2为年龄、x3为医院等级、x4为民族、x5为是否手术、x6为入院病情、x7为住院天数,其中住院天数(Beta=0.598)和医院等级(Beta=0.314)对住院费用影响最大.结论 加强医院管理,医疗机构是控制医疗费用上涨的关键环节.应制定慢阻肺入院标准,加强医保基金的筹资力度,同时做好疾病的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3.
卢庆文  范泽旭 《中国保健》2007,15(13):106-106
目的测定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5(IL-5),免疫球蛋白E(IgE)及血浆内皮素(Ⅱ-1)水平,分析其不同病程的变化.方法IL-5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法),IgE用散射比浊法,ET-1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三者在哮喘急性发作组,缓解组和正常对照组的水平.结果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组的IL-5、IgE、ET-1含量明显高于缓解组和对照组,P<n01.缓解组上述三项含量明显降低但仍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IL-5、IgE、ET-1在哮喘不同病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可做为判断哮喘变应性炎症及其程度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哮喘发作持续超过24 h称为哮喘持续状态,我院急救中心1995~2000年成功抢救18例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报告如下。1 病例与方法1.1 病例 18例中男10例,女8例;年龄45~64岁,平均46.2岁。14岁以下3例,15~29岁7例,30~44岁6例,45岁以上2例。病程3月~28 a。治疗前均有严重发作持续超过24 h,诊断均符合文献哮喘诊断、严重程度分级的标准。有吸烟史者5例,吸烟时间2~32 a,吸烟量每日5~60支。18例患者呼吸频率平均(26±6)次/分,最快达48次/分。哮喘并发高血压2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90例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的哮喘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支气管舒张试验结果进行总结分析,以了解影响支气管舒张试验结果的因素。方法对90例哮喘患者进行肺通气功能及支气管舒张试验,然后分析其检查结果。结果 1.哮喘患者病程、吸烟指数与支气管舒张试验中FEV1改善率有线性回归关系;2.基础肺功能、既往用药情况与FEV1改善率无线性回归关系;3.不同病程组哮喘患者支气管舒张试验FEV1改善率有明显不同,呈现为中病程组短病程组长病程组的变化趋势。结论支气管舒张试验是测定哮喘患者气道气流受限可逆性的可靠方法 ,但其结果受到患者的病程、吸烟指数、基础肺功能、用药等因素影响,其中以病程因素影响最为明显,表现为病程越长,FEV1改善率越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北京市健康体检人群甲状腺结节检出情况,以及其与性别、年龄间的关系,为甲状腺结节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9-2013年北京市体检中心健康体检人群体检数据,分析甲状腺结节检出情况,比较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人群间甲状腺结节检出率的差异;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方法分析甲状腺结节检出率与年龄、性别之间的关系;采用系统聚类分析法,分析不同年龄组人群甲状腺结节检出率的分类情况.结果 2009-2013年北京市健康体检人群甲状腺结节累计检出率为36.47%,女性甲状腺结节检出率高于男性(42.89%∶ 30.47%,x2=1.67×103,P<0.01),不同年龄组人群之间甲状腺结节检出率不同(x2=1.07×104,P<0.01),且随年龄逐渐增大甲状腺结节检出率呈上升趋势(x2=7.65×103,P<0.01).甲状腺结节检出率((Y))与年龄(X1)、性别(X2)之间存在回归关系,回归方程为(Y)=-0.068+0.040X1+0.151X2.聚类分析显示,<20岁及55岁以上人群聚为一类,其甲状腺结节检出率最高.结论 北京市健康体检人群甲状腺结节检出率与其他省市相一致,检出率受年龄、性别因素影响大,女性、<20岁及55岁以上人群检出率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哮喘患者口呼一氧化氮 (NO)平均体积分数的变化 ,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化学发光法检测2 5例哮喘患者 (急性发作期 13例 ,缓解期 12例 ;其中有 7例为可疑职业性哮喘 )、2 6例不吸烟健康者、2 4例无症状吸烟者和 2 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 (其中急性加重期 11例 ,稳定期 9例 )的口呼NO平均体积分数和鼻呼NO平均体积分数。结果 哮喘患者口呼NO平均体积分数为 ( 2 8 9± 6 6)× 10 -9,高于不吸烟健康组 ( 15 0± 5 2 )× 10 -9和无症状吸烟组 ( 7 3± 4 5 )× 10 -9(P <0 0 1)。哮喘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口呼NO平均体积分数分别为 :( 2 9 4± 5 8)× 10 -9和( 2 8 4± 7 5 )× 10 -9,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7例可疑职业性哮喘患者口呼NO平均体积分数亦增高 ,但是与其他哮喘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 30 9± 7 0 )× 10 -9,( 2 8 1± 6 4)× 10 -9,P >0 0 5 ]。鼻呼NO平均体积分数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哮喘患者口呼NO平均体积分数增高 ,可作为哮喘气道炎症的一种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比研究医院主动管理模式和患者自我管理模式对哮喘控制和肺功能的作用,提高哮喘管理水平。方法 2009年7-12月连续入选门诊中度哮喘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医院主动管理组(A组)和患者自我管理组(B组),每组20例,分别以医院主动管理模式和患者自我管理模式给予规范化治疗患者1年。对比研究两组患者急性发作次数、急诊就医次数、住院次数、肺功能、圣乔治呼吸质量问卷(SGRQ)等指标。结果 研究结束时,A组依从性良好19例,疗效满意度评分为(9.300±0.801)分,完全控制13例,部分控制6例,未控制1例;B组依从性良好11例,疗效满意度评分为( 7.800±1.542)分,完全控制6例,部分控制8例,未控制6例。A组患者的依从性、疗效满意度评分和哮喘控制情况优于B组(P<0.01或<0.05)。A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和最大呼气峰流速分别为(2.56±0.30)L、(6.26±0.39) L/s,明显高于B组的(2.38±0.31)L、(5.83±0.52)L/s,而A组SGRQ为(21.55±6.35)分,明显低于B组的(29.80±12.0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 医院主动管理模式在患者依从性、哮喘控制、肺功能和呼吸质量改善等方面的效果均优于患者自我管理模式,积极推广医院主动管理模式有利于提高我国哮喘防治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对中重度支气管哮喘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采用长期口服阿奇霉素辅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中重度支气管哮喘合并COPD稳定期患者8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均予以相同的支气管哮喘和COPD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奇霉素500 mg口服,2次/周.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的变化,COPD急性加重次数和程度、发作间隔时间及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情况.结果 随访6个月后,共7例患者失访,观察组4例,对照组3例.观察组和对照组FEV1较治疗前均有增加,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8例患者共发生COPD急性加重94次,其中,观察组31次,对照组63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1.787,P<0.01);观察组急性加重发作≥2次的患者占15.4%(6/39),显著少于对照组的38.5%(15/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78,P<0.05);观察组发作程度严重者占10.3%(4/39),亦低于对照组的23.1%(9/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32,P< 0.05).观察组两次急性加重发作的间隔时间略长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SGRQ评分总分为(47.4±13.7)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4.5±12.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70,P< 0.05).结论 对于中重度支气管哮喘合并COPD稳定期患者采用长期口服阿奇霉素辅助治疗,可以有效减少急性加重次数、降低发作的严重程度、改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严重威胁病人身心健康的疾病 ,近年来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 ,职业源性哮喘不断增多 ,及时正确诊断职业性哮喘 ,对于早期治疗、预防及预后极为重要。现将我们收集到的 6例平菇种植工哮喘者报道如下。1 一般情况6例均为男性 ,平均年龄 3 4 7( 2 4~5 0 )岁 ,平均工龄 3 4( 1~ 5 )年 ,经临床检查及详细询问职业史及病史 ,排除急性肺泡炎 ,喘息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等。既往健康 ,无慢支、哮喘、枯草热等病史。   6例患者均有典型哮喘发作史 ,进入菇房后出现典型症状 ,符合职业性哮喘诊断及分级标准[1] ,2例属轻度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