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头皮合并颅骨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对2000年至2007年治疗的6例头皮合并颅骨缺损患者,采用皮肤扩张术修复头皮,钛网修补颅骨缺损。结果6例患者中,1例患者出现皮瓣下积液,经抽吸、加压包扎后愈合;其余病例未出现感染、血肿及皮瓣坏死等并发症,外观满意。结论皮肤扩张术和钛网联合应用是修复头皮合并颅骨缺损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联合中厚皮片或皮瓣修复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 2009年3月~2012年6月,应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联合中厚皮片或皮瓣修复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15例。男10例,女5例;年龄18~68岁,平均55岁。交通伤9例,机器绞伤4例,重物砸伤2例。伴有跖骨、趾骨骨折有4例,肌腱外露4例、骨外露3例。皮肤软组织缺损范围为6cm×4cm~15cm×9cm。受伤至手术时间2~8小时,平均4小时。游离中厚植皮8例,腓肠神经皮瓣5例,足底内侧皮瓣2例。结果 15例患者通过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治疗,创面清洁,肉芽组织鲜红,Ⅱ期游离中厚皮片或皮瓣修复创面,切口均Ⅰ期愈合。15例患者随访,随访时间5~12个月。创面无明显瘢痕增生,关节功能活动正常;皮瓣与周围皮肤色泽相似,皮瓣受力处无臃肿、无破溃。结论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可以降低血管通透性,局部肿胀消除快;减少炎性反应,降低创面感染率;增加创面局部血流量,促进肉芽组织生长。中厚皮片及皮瓣容易成活,操作简单,减轻患者疼痛,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3.
拇指功能占手功能近50%,保证拇指良好功能的前提条件是拇指的灵活运动和有效长度,所以拇指软组织及皮肤的缺损,特别是背侧部的软组织及皮肤缺损,因常常伴有肌腱及指骨外露,不能简单的行植皮处理,往往需要行皮瓣修复。现将临床上常用的3种拇指背侧皮肤缺损修复手术介绍如下。1带第一掌背动脉的示指背侧皮瓣转移修复拇指背侧皮肤缺损术1.1皮瓣的设计与切取皮瓣在鼻烟窝处,以拇长伸肌腱尺侧与食指掌指关节桡侧背面的连线为轴线进行设计。切取范围:远端至食指近指间关节背侧,两侧至侧正中线,近侧可向近端延伸至腕关节背侧。根据拇指背侧皮肤缺损…  相似文献   

4.
应用组织扩张术修复头皮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寻找一种修复以缺损较好的方法。方法 在创缘外正常头皮下埋值皮肤软组织扩张器,待伤口拆 同扩张器囊内注液数次扩张至预计容量时,取出扩张器,将扩张后提供的“额外”头皮用于修复缺损。结果 10例面有9例得到修得,1例失败,术后随访1~4年,效果。结论 在充分完善的术前准备及手术条件下,预计扩张器的容量,昼无菌操作,组织扩张术可取得较为满意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凡士林纱布覆盖修复足背部皮肤缺损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16例足背部皮肤缺损患者,清创后均给予凡士林纱布覆盖治疗,术后观察创面愈合程度、感染情况及皮肤感觉恢复情况。结果术后随访18个月,均达愈合标准,术后伤口感染1例,术后1年感觉基本恢复。结论凡士林纱布覆盖修复足背部皮肤缺损疗效确切,方法简单,安全,经济实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修复小腿骨外露及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各种方法,以便于更好地用于临床。方法25例小腿不同部位的骨外露分别采用皮片移植、带蒂皮瓣及肌皮瓣转移、皮瓣及肌皮瓣游离移植等方法,覆盖外露的骨面。结果19例全部存活,3例皮瓣部分坏死,2例创口延迟愈合,1例游离皮瓣失败。结论对小腿骨外露及皮肤软组织缺损应尽量采用皮瓣及肌皮瓣的转移或移植来修复,修复创面、恢复功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腿周围皮肤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利用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移位进行修复小腿周围皮肤软组织缺损临床应用19例。结果经手术和药物治疗,1例远端皮肤部分坏死;2例皮下血肿,经引流后消失,余肌皮瓣存活良好,胫骨骨折处骨痂生长良好,骨髓炎得以控制。平均随访39.3月,踝关节活动正常;除1例膝部功能轻度受限外(原发损伤广泛合并复杂骨折),余功能基本正常。结论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治疗此类损伤符合生理要求,且重建修复手术一次完成。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设计逆行缝匠肌皮瓣转位修复小腿皮肤缺损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解剖观测40侧缝匠肌的动脉来源、走行、外径、分布及吻合。取4侧新鲜成尸下肢标本进行动脉造影,观察缝匠肌内动脉吻合。结果营养缝匠肌的动脉为6~7支,呈节段性分布,缝匠肌的上1/5段动脉来源于旋髂浅动脉、旋股外侧动脉或股深动脉,中2/5段动脉来源于股动脉,下2/5段动脉来源于隐动脉。隐动脉起点位于内收肌结节上(10.2±1.0)cm处,外径(1.5±0.2)mm,向下发出3~5个分支入缝匠肌,隐动脉终末支在膝下内侧参与膝关节网。缝匠肌的各节段动脉在肌内分为4~7支沿缝匠肌纵轴走行,相邻动脉的分支在肌内形成链型吻合,吻合处外径0.3mm左右。深筋膜表面有皮动脉和肌皮动脉形成的链式血管吻合网,营养缝匠肌表面的皮肤。结论缝匠肌内动脉链型吻合为逆行缝匠肌皮瓣供血,扩大了该肌皮瓣的切取长度,故以隐动静脉为血管蒂的逆行缝匠肌皮瓣可修复小腿中下段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9.
目前,大面积皮肤缺损创面的覆盖与修复一直是临床医师倍感棘手的问题。随着组织工程学研究的不断拓展,应用干细胞技术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新的手段,组织工程化人工皮肤的构建和应用为临床大面积皮肤缺损的修复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法。骨髓问充质干细胞 ( born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SCs) 是一种具有多项分化潜能的细胞,因其取材方便、对机体的损伤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应用游离足内侧皮瓣修复大鱼际皮肤及软组织损伤方法及疗效。方法自2006年以来游离足内侧皮瓣修复大鱼际皮肤及软组织损伤5例,一期覆盖创面,观察皮瓣成活情况。结果皮瓣全部成活。皮瓣质地优良,外形与感觉功能满意。结论足内侧皮肤血供属多源性,有足底内侧动脉,内踝前动脉及附内侧动脉等供养,上述动脉解剖较为恒定,均可做为血管蒂选择,因此,应用大限度地保护和恢复大鱼际的外形和功能。  相似文献   

11.
背景:组织工程皮肤作为一项新兴技术拥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有研究表明,角质细胞生长因子可以促进表皮细胞增殖。 目的:观察荷载角质细胞生长因子纳米微囊的新型组织工程皮肤修复裸鼠皮肤缺损的效果和特点。 方法:构建荷载角质细胞生长因子的脱细胞真皮基质复合物;将人表皮干细胞群和成纤维细胞分离、培养,并且进行鉴定;将表皮干细胞群接种于复合物之上,观察其生长状况;将荷载角质细胞生长因子纳米微囊的组织工程皮肤移植于裸鼠皮肤缺损处,将无角质细胞生长因子纳米微囊的组织工程皮肤作为空白组,将其自体皮肤移植修复缺损组作为对照组,于移植后2,4,6周时观察皮片挛缩及组织学愈合情况,并应用抗人角蛋白10及β1-整合素免疫荧光检测修复区表皮和真皮层细胞来源、分化及生长情况。 结果与结论:表皮干细胞在复合物表面生长良好,黏贴紧密,可见有连接成片趋势的小圆形的表皮干细胞及多角形的终末表皮细胞,部分形成克隆团块。移植后第2,4,6周,荷载角质细胞生长因子纳米微囊组织工程皮肤修复裸鼠皮肤缺损的结果均优于空白组及对照组,移植的皮肤边缘与邻近皮肤完全融合,但存在一定程度的挛缩。修复区组织工程皮肤的表皮细胞分层良好并能产生角质层,同时,移植后8,10周,组织工程皮肤切片免疫荧光染色可以鉴别出少量β1-整合素阳性细胞,均为表皮干细胞或短暂扩充细胞。结果证实,荷载角质细胞生长因子纳米胶囊的新型组织工程皮肤修复裸鼠皮肤缺损的效果较好,优于普通组织工程皮肤及自体全厚皮片移植修复。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皮覆盖急性毁损性创面,提高患者救治成功率及促进创面愈合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急诊住院治疗皮肤软组织严重毁损性患者的临床病例,按治疗方法分组:急诊清创后同种异体皮覆盖创面,待二期修复创面的28例为治疗组;清创后一期皮瓣、植皮封闭创面的28例设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和创面封闭时间。结果 两组救治成功率分别为96.43%和78.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创面治愈时间(16.17±1.87)d与实验组(21.71±3.95)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皮肤软组织严重毁损性损伤急诊手术应以稳定患者全身情况为重点,创面使用同种异体皮覆盖待二期修复,可降低急诊手术的风险性,提高患者救治成功率,缩短治疗周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微机对青霉素皮试结果作辅助判断的准确性。方法我们根据青霉素皮试常规观察指标设计了青霉素皮试观察记录单,分三个时段观察青霉素皮试的结果。计算机程序判断青霉素皮试的结果是对观察记录经过综合分析得出的。结果应用计算机对376例青霉素皮试的结果进行辅助判定,其结果表明计算机程序对青霉素皮试结果的判断正确性不低于人工判定,经χ2检验P>0.05,说明两者判断结果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14.
15.
组织工程皮肤在皮肤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组织工程皮肤是目前最成功的组织工程产品,国外已经有各种相关产品投入临床使用,并取得非常好的治疗效果。综述了不同组织工程皮肤的临床应用,对其适应症、使用方法及术后护理等做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6.
17.
18.
皮肤牵张器从最早的理论基础到目前已有42年历史,在此过程中关于皮肤伸展的基础理论研究已经相当广泛和深入,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涌现出了许多种皮肤牵张的方式、方法以及各式自行设计的牵张器,并对所设计器材使用的有效性进行了研究和总结,不同专业的医师已经使用皮肤牵张器解决了自己领域的问题,以及在使用过程中会遇到的一些问题,本文对以上内容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9.
Skin injury is the second most common clinical manifestation in patients with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 Neutrophils are crucial effector cells in the immune system but the significance of neutrophils in the pathogenesis of SLE is not clear.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role of neutrophils in the skin damage of SLE. We used lupus‐prone mice and a C57BL/6 mouse model of lupus serum IgG‐induced skin inflammation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neutrophils in skin damage of SLE. We found that a few neutrophils infiltrated the inflammatory sites of skin in lupus‐prone mice and the lupus‐IgG‐induced skin damage mouse model. Depletion of neutrophils did not affect the development of skin inflammation caused by lupus IgG, and lupus IgG can induce apoptosis of neutrophils. The apoptosis of neutrophils induced by lupus IgG is related to FcγRIII and Fas/Fas ligand pathways. Our study indicates that neutrophils are not major contributors in the skin damage caused by tissue‐deposited lupus IgG but death of neutrophils caused by lupus IgG may provide a resource of a large amount of autoantigens in SLE.  相似文献   

20.
Edge damage effect in in vitro frog skin preparations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