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急性失血性贫血兔模型不同脑区磁敏感加权成像(SWI)信号值的变化.方法 对10例新西兰大白兔急性失血性贫血模型行MRI扫描,测量SWI图像上双侧额叶皮层,额叶白质、颞叶皮层及丘脑核团的信号强度,并通过半定量方式评价脑灰白质对比度及静脉结构现象的情况.结果 大白兔放血前大脑额叶皮层基础SWI信号值高于额叶白质,有统计学差异(F=117.04,P=0.01);经过连续放血后,兔的额叶皮层、颞叶皮层及丘脑灰质的SWI信号值均低于放血前基础SWI信号值,有统计学差异(F=8.10,P-0.01;F=7.67,P=0.01;F=6.72,P=0.02).在半定量分析中,急性失血性贫血的大白兔在连续放血后其脑灰白质对比度及静脉结构的显示均优于放血前基础图像.结论 MRI SWI能反映急性失血性贫血的状态下,大脑皮质、灰质核团及白质不同的病理生理改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超急性大面积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连续纳入40例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超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扫描序列包括常规 MRI、DWI、MRA 及 SWI,由2位高年资神经影像医师分析 MRI 图像并记录结果,比较SWI 和常规序列大脑中动脉血栓检出数及 MRA 显示动脉狭窄或闭塞数,比较 SWI 和常规序列显示血栓长度及梗死区静脉增多情况。结果SWI 血栓检出数与常规 MRI 比较有显著差异(23 vs 12,χ2=6.146,P =0.013),与 MRA 比较无显著差异(23 vs 24,χ2=0.052,P =0.820)。2例患者 SWI 同时观察到大脑中动脉主干及分支血栓。SWI 显示血栓长度与常规序列比较有显著差异(25.7 mm±9.4 mm vs 14.6 mm±8.5 mm,t=14.395,P =0.000),SWI 显示脑梗死区静脉增多病例数与常规序列比较有显著差异(21 vs 12,χ2=4.178,P =0.041)。结论SWI 在超急性大面积脑梗死中有较大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脑静脉血管瘤的磁敏感加权成像(SWI)表现,探讨SWI在脑静脉血管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0例经影像诊断为脑静脉血管瘤患者的SWI及MRI图像进行分析.结果 10例病例单发者8例,多发者2例,均合并眼眶占位.8例单发者病变位于幕上者7例,幕下者1例;2例多发者幕上、幕下均见病灶分布.10例中有5例MR平扫时可以发现粗大引流静脉,但髓静脉显示不清;另外5例MR平扫显示不清或者仅为不均匀信号不易发现.4例行增强扫描者异常静脉均明显强化呈典型的"水母头"样改变.所有SWI检查均清楚地显示细小髓静脉及粗大引流静脉,表现为典型的"水母头"状或树枝样低信号,而且对于合并的出血以及海绵状血管瘤等亦能很好地显示.结论 SWI能清楚显示髓静脉及引流静脉,可以用于脑静脉血管瘤的诊断及随访.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在脑静脉血管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脑静脉性血管瘤(CVH)的MRI表现.16例均行MRI平扫,其中10例行MR增强扫描,10例行SWI检查.结果 16例中,发生于小脑半球6例,顶叶4例、额叶2例、颞枕叶2例、枕叶1例,侧脑室旁1例,伴发海绵状血管瘤1例.16例中,MRI平扫显示病灶13例,表现为管状、小圆状低信号;10例MR增强检查显示所有病灶,表现为"水母头"样强化;10例SWI均能清晰显示病灶,表现为"水母头"样低信号影;结论 MRI结合SWI是诊断CVH的无创和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MRI对脑静脉血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脑静脉血管瘤的MRI表现.结果 17例常规MR均可显示引流静脉,其中8例可显示髓静脉汇入引流静脉;6例增强扫描及7例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均可清晰显示引流静脉及髓静脉,呈现特征性的"海蛇头"征.结论 脑静脉血管瘤的MRI表现极具特征性,增强扫描或SWI较常规MRI能更加清晰地显示脑静脉血管瘤的影像特征,是诊断本病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6.
脑静脉系统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CTA减影技术对脑静脉(窦)的显示能力及优势.方法 采用64层螺旋CT双能量同步扫描CTA技术,先行平扫,再行CTA容积扫描的动静脉同期显示全脑血管成像.随机抽取50例血管显示正常的病例,回顾性分析常规CTA和减影CTA脑静脉(窦)的显示率.结果 减影CTA中上矢状窦、直窦、大脑大静脉、透明隔静脉、大脑内静脉、基底静脉、横窦、乙状窦、蝶顶窦、岩下窦、小脑幕窦、大脑浅静脉、Labbe静脉显示率为100%,下矢状窦为99%,Trolard静脉为95%,岩上窦为90%,海绵窦为60%.除岩上窦、岩下窦、海绵窦外,常规CTA和减影CTA在上述脑静脉(窦)显示率上并无明显差别,但在显示程度方面有所不同.结论 减影CTA是显示脑静脉系统影像可行、有效的方法.常规CTA与减影CTA恰当的互补,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技术在脑静脉性血管畸形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8例静脉性血管畸形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8例患者均进行了常规MRI平扫及SWI检查.其中6例同时行MRGd—DTPA增强扫描,5例行CT平扫。结果:MRI平扫部分(14/18例)可显示扩张的引流静脉及髓静脉;而SWI可显示全部的引流静脉及扩张的髓静脉,呈典型“水母头”样改变.4例同时显示了静脉畸形同一部位伴发的海绵状血管瘤。结论:SWI无需注射对比剂,能够清晰地显示静脉畸形以及伴发的隐匿性血管畸形,可以作为脑静脉性血管畸形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及增强T1WI FLAIR(cT1F)序列MR图像在脑-三叉神经血管瘤病诊断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观察分析海军总医院15例脑-三叉神经血管瘤病的MRI资料,全部病例均接受了MR平扫(T1WI,T2WI)、cT1F、SWI扫描,重点观察各序列对经髓静脉扩大、脑室周围静脉扩大、脉络丛扩大、柔脑膜异常、皮质脑回异常、脑灰白质交界处异常的显示,评价其显示能力.结果:对于经髓静脉扩大、脑室周围静脉扩大、皮质脑回异常、脑灰白质交界处异常的显示方面SWI优于cT1F扫描和常规MR扫描,而对于脉络丛扩大及柔脑膜异常的显示,cT1F扫描要优于SWI序列.结论:SWI和cT1F扫描可以为脑-三叉神经血管瘤病诊断提供重要的信息,它们与常规MR联合应用更有利于准确地对脑-三叉神经血管瘤病的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9.
丘脑静脉性脑梗死的影像学表现(附2例报告及文献回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丘脑静脉性脑梗死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该病的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经临床证实的丘脑静脉性脑梗死患者的CT及MR表现,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丘脑静脉性脑梗死的CT平扫表现为双侧(或)单侧丘脑及毗邻结构肿胀,密度降低.MR平扫表现为T1WI等、稍低信号,边缘模糊,T2WI为高信号,其内夹杂斑片状低信号影.MR增强扫描强化或不强化.静脉性脑梗死的特征性表现是大脑深静脉、静脉窦血栓形成,CT平扫表现为大脑深静脉系统内高密度影,MR T1WI为高信号,T2WI为大脑深静脉流空信号消失,呈等、高信号.结论 丘脑静脉性脑梗死CT及MR上较具特征性表现.MR是该病最敏感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减影血管成像技术在烟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在我院行减影脑血管成像烟雾病患者,共18例。对整个头部平扫、增强动脉早期和静脉早期扫描获得未减影数据,将动脉早期数据减去平扫数据获得减影动脉期数据,静脉早期数据减去动脉早期数据获得减影静脉期数据。采用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重建减影血管图像。结果减影图像去除了动脉、静脉相互的及颅骨的干扰,对脑动、静脉解剖结构显示清楚,特别是对烟雾病异常颈内动脉和脑底血管网显示。本组显示脑底异常血管网占100%;双侧颈内动脉狭窄占61%,左侧颈内动脉狭窄占17%,右侧颈内动脉狭窄占22%;双侧大脑中动脉狭窄占39%(其中1例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右侧大脑中动脉狭窄占17%;双侧大脑前动脉狭窄占39%(其中1例双侧大脑前动脉闭塞),无单侧大脑前动脉狭窄;合并脑动脉瘤占17%;全部脑静脉未见异常。结论 64排螺旋CT智能跟踪扫描减影技术能清楚分别显示脑动脉和脑静脉,在显示颅内动脉血管畸形时可排除脑静脉畸形,对颅内烟雾病分析评价有较大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