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MSCTA在腹部异位卵巢肿瘤起源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同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以腹部肿块为主要表现的卵巢肿瘤患者28例30侧,采用VR血管生长技术(AV)进行供血动脉成像,MIP显示"卵巢血管蒂"(OVP)征,以手术结果为标准,判断肿瘤起源的准确性.结果28例30侧卵巢肿瘤患者中,最大径5.2~19.5 cm,平均9.3 cm.子宫动脉卵巢支(ROAU)、卵巢动脉(OA)显影率分别为96.7%(29/30)和56.7%(17/30).29侧ROAU供血,1侧OA供血,16侧OA参与供血.肿瘤定位诊断敏感性为100%(30/30).OVP发生率76.7%(23/30),定位诊断敏感性为85.2%(23/27).结论MSCTA通过显示肿瘤由ROAU、OA供血及卵巢静脉(OV)引流,能准确诊断腹腔异位卵巢肿瘤.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卵巢血管蒂征(OVPS)对于卵巢及非卵巢来源性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3月~2016年3月我院妇产科就诊且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妇科肿瘤者67例,其中,25例(37侧)卵巢源性肿瘤,42例(56侧)非卵巢源性肿瘤,均由高年资放射科医生以盲法进行盆腹腔MSCT检查,观察OVPS显示情况并判断肿瘤来源。结果卵巢源性肿瘤OVPS阳性率为89.2%(33/37),与非卵巢源性肿瘤的23.2%(13/5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VPS对于卵巢源性肿瘤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及阴性预测值依次为89.2%(33/37)、76.8%(43/56)、81.7%(76/93)、71.7%(33/46)、91.5%(43/47);单侧卵巢肿瘤患者的患侧卵巢静脉直径平均为(5.64±2.12)mm,显著高于健侧的(3.67±1.52)mm,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体积与同侧卵巢静脉直径无明显相关性(r=0.114,P0.05)。结论 MSCT检查OVPS对于卵巢源性肿瘤与非卵巢源性肿瘤具有较高的定位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MSCTA)对卵巢及子宫巨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1例卵巢及子宫巨大肿瘤患者的CT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并行卵巢动脉、子宫动脉重建成像.结果 71例盆腔巨大肿瘤患者中,卵巢动脉显示率约42.3% (30/71),子宫动脉显示率约97.2% (69/71);56例患者的肿瘤来源于卵巢,其恶性肿瘤定位诊断准确率约95.2%( 20/21);15例患者的肿瘤来源于子宫,定位诊断准确率约66.7% (10/15).结论 MSCTA可以清楚显示卵巢及子宫巨大肿瘤的供血动脉,在女性盆腔巨大肿瘤的鉴别诊断方面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卵巢静脉追踪结合MPR在CT识别卵巢源肿物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9月~2015年8月在我院进行腹盆部CT增强检查、随后进行手术并取得病理结果的女性盆腔肿物患者234例。两位放射科医师采用卵巢静脉追踪结合MPR的方法识别盆腔肿物是否为卵巢来源。以手术及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计算该方法识别卵巢源肿物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被观察病例234例,盆腔肿物共283个。217个卵巢源肿物中,CT诊断正确208个,66个非卵巢源肿物中,CT诊断正确53个。采用卵巢静脉追踪结合MPR的方法,CT识别卵巢源肿物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9%、80.3%、92.2%、94.1%、85.5%。结论采用卵巢静脉追踪结合MPR的方法在CT上识别卵巢源肿物的准确性很高。这种方法在实际工作中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多排螺旋CT血管生成、图像融合法显示卵巢肿瘤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的特征,提高卵巢肿瘤定位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52例卵巢肿瘤,采用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血管生成及图像融合法,重建盆腔血管,通过显示肿瘤的供血动脉为子宫动脉卵巢支和(或)卵巢动脉,肿瘤的引流静脉为卵巢静脉丛,明确定位肿瘤起源于卵巢,并以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MSCTA显示52例卵巢肿瘤的供血动脉46例,显示率为88.5% (46/52),根据肿瘤的供血动脉分别为子宫动脉卵巢支和(或)卵巢动脉,判断为卵巢来源肿瘤的准确率为95.7 (44/46),引流的卵巢静脉(OV)丛显示例,显示率为92.3%(48/52),根据卵巢静脉丛显示并进入肿块定位诊断卵巢肿瘤准确率为95.8% (46/48).结论:通过MSCT血管生成、图像融合法显示卵巢肿瘤供血动脉的来源、部位和数量以及引流静脉的类型和走行和分布,能明显提高卵巢肿瘤定位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下腹部及盆腔内来源不明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下腹部及盆腔内来源不明肿块直径大于5cm的病例行多层螺旋CT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并重建腹部及盆腔动脉血管影像,包括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成立2个诊断小组,A组仅凭CT断面图像做出诊断,B组凭CT断面图像及CT血管成像资料做出诊断,以手术病理结果为标准,比较2组的术前诊断准确率.结果:入组病例132例,显示肿瘤血管100例,MSCTA显示肿瘤血管的敏感性75.76%,肿瘤供血动脉作为肿瘤定位诊断依据的特异性95.00%,MSCTA组的术前诊断符合率92.42%,对照组的定位诊断符合率71.9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可以较好地显示下腹部及盆腔肿瘤的供血动脉,对下腹部及盆腔来源不明肿瘤的术前诊断尤其是定位诊断具有明显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运用MSCTA分析无下肢静脉疾病症状人群左髂总静脉受压率。方法对202例无下肢静脉疾病者的盆腔增强扫描进行分析,在右髂总动脉跨越左髂总静脉水平,采用多平面重建等方法,显示、测量两侧髂总静脉正交断面上的短径及面积,并分别计算左髂总静脉短径受压率及面积受压率。用t检验分析短径受压率与面积受压率的差异以及性别差异,卡方检验或确切概率法分析受压率大于50%患者中不同性别发病率的差异。结果①在正交断面上,左髂总静脉短径受压率为27.06%±2.23%,面积受压率为9.59%±1.63%,短径受压率明显高于面积受压率(t=8.980,P=0.000);②对左髂总静脉面积受压率进行统计分析,平均受压程度为9.59%,受压率≥50%占3.96%(n=8);在受压率≥50%的8例受试者中,7例为女性,女性发生率高于男性(P=0.03)。将202例研究对象分成小于40岁组(1)、40~60岁组(2)、大于60岁组(3)三个组别,分别进行两两比较,结果显示男女患者均无显著年龄差异(女性:p1~2=0.249,p1~3=0.669,p2~3=0.293;男性:p1~2=0.401,p1~3=0.459,p2~3=0.841)。在三个年龄组别内,分别统计分析性别差异,结果均无明显性别差异(小于40岁组:t=0.492,P=0.627;40~60岁组:t=0.238,P=0.813;大于60岁组:t=1.597,P=0.113);③对左髂总静脉短径受压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受压率≥50%占16.34%(n=33),在受压率≥50%的33例受试者中,22例为女性,女性的发生率高于男性(P=0.019)。男女患者均无显著年龄差异(女性:p1~2=0.262,p1~3=0.086,p2~3=0.870;男性:p1~2=0.307,p1~3=0.156,p2~3=0.875)。在三个年龄组别内,均无明显的性别差异(小于40岁组:t=0.941,P=0.356;40~60岁组:t=1.437,P=0.156;大于60岁组:t=1.883,P=0.062)。结论左髂总静脉受压率在正常人群中无明显年龄、性别差异,但在左髂总静脉受压大于50%的无症状者中,女性较男性多。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对卵巢上皮癌(EOC)与卵巢上皮性交界性肿瘤(BOT)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9例EOC及23例BOT的MSCTA特异征象,其中主要分析的征象有:供血动脉的数目、有无粗大引流静脉、肿瘤内血管是否走行迂曲及布局紊乱、是否合并小动脉瘤、是否合并动静脉瘘.结果 EOC组及BOT组供血动脉数目≥2支者分别占89.7%(35/39)和8.7%(2/23);显示粗大引流静脉者分别占87.2%(34/39)和4.3%(1/23);肿瘤内血管走行迂曲、布局紊乱者分别占97.4%(38/39)和13.0%(3/23);出现小动脉瘤者分别占79.5%(31/39)和8.7%(2/23);出现动静脉瘘者分别占74.4%(29/39)和4.3%(1/23).2组各MSCTA特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并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及高敏感性.结论 MSCTA可较好地显示肿瘤血管的分布、数量及形态,对EOC与BOT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CTA对髂静脉受压综合征(IVCS)及继发血栓形成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正常对照组和经DSA证实的31例IVCS患者的CTA资料,测量2组受压髂静脉的前后内径,计算受压程度,并采用t检验和Wilcoxon秩和检验进行比较.以DSA为诊断标准,统计IVCS的CTA诊断符合率.结果 对照组受压左髂总静脉前后内径女性组为(7.0±2.5)mm,小于男性组(8.1±2.5)mm;t值=2.42,P<0.05);左髂总静脉受压程度男性组(0~61.36%,中位数为26.82%)与女性组(0~65.41%,中位数为28.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59,P>0.05).对照组受压左髂总静脉前后内径为(7.6±2.0)mm,受压程度为0~65.41%,中位数为27.65%;IVCS组受压髂静脉前后径为(2.7±1.1)mm,髂静脉的受压程度为55.18%~100.00%,中位数为76.12%,受压髂静脉前后内径小于对照组(t=12.78,P<0.05),受压程度大于对照组(Z=-8.18,P<0.05).31例IVCS中,左髂总静脉受压28例,右侧髂总静脉受压2例,另1例左右髂总静脉分别受到左右髂总动脉压迫.15例继发髂股静脉血栓形成,CTA诊断结果均与DSA结果相符合.结论 CTA能准确测量受压髂静脉前后内径并判断受压程度,CTA还能清楚显示IVCS的继发髂股静脉血栓形成,是诊断IVCS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女性性腺静脉MSCT血管成像的显示及其解剖变异,探讨性腺静脉与相关临床因素的关系。方法:155例行下腹及盆腔CT增强扫描的连续女性病例,其中25例普通妇科疾病和40例妇科肿瘤作为病例组,30例无下腹及盆腔疾病作为对照组。在性腺静脉最宽处测量管径,计算两组性腺静脉的显示率,比较两组性腺静脉平均管径和显示率。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的性腺静脉显示率皆大于70%,显示率无显著差别。两组性腺静脉平均管径无统计学意义的差别,但年轻病例组(≤30岁)性腺静脉管径较年长病例组(≥60岁)管径显著细小,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别。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能够较好显示GV走行及其解剖变异。性腺静脉的显示率与生育次数有关,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动脉期性腺静脉显影与静脉扩张和功能不全有关。性腺静脉血管束征有助于鉴别卵巢与非卵巢起源的女性盆腔肿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